2023高考生物小题专练67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docx
-
资源ID:96435347
资源大小:122.7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高考生物小题专练67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docx
专练67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C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造成K内流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膜两侧电位差绝对值变大22022·全国乙卷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3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刺激强度适宜,a点为两电极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电流计指针不偏转,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B兴奋由c点传导到e点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D若c点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可能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4.2021·辽宁卷(不定项)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B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CN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5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据图回答:(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增加/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升高/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膜。(3)上述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不定项)。A谷氨酸 B内源性大麻素C甘氨酸受体 DCa2通道专练67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D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不能使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错误;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C错误;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放,Cl内流,使突触后膜膜两侧电位差绝对值变大,D正确。2BA、C、D选项的治疗方法均会促进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从而加重肌肉痉挛,故A、C、D不合理;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减少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从而治疗人体肌肉痉挛,B合理。3C刺激a点时,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计的两极,因此指针不会发生偏转,但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两次,A正确;兴奋由c点传导到e点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因此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正确;刺激a点时,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不能证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若刺激c点时,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则证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C错误;刺激a点时,兴奋可传递到c点,若c点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可能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D正确。4AC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的类型包括轴突树突型和轴突一细胞体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轴突到树突或轴突到细胞体,则图中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A错误;M处无论处于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由于钠钾泵的持续作用,膜外的Na浓度都高于膜内,B正确;由题干信息“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可知,N处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C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不进入突触后膜内,D错误。5(1)突触小泡减少(2)降低丙(3)负反馈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