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构造地貌的形成——褶皱山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
-
资源ID:96437983
资源大小:10.63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课件】构造地貌的形成——褶皱山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
褶褶 皱皱 山山Fold Mountains目 录褶褶皱皱山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生之前接触过“大陆漂移说”理论,加上对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学习,对“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为本节进一步以山地作为案例,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做好了铺垫。学情分析内力作用较难以直接观测,且本节较为抽象的概念性知、定理性内容较多,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本节教学立足于真实情境,并借助实验模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对内力作用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学目标综合思维结合模拟实验,探究活动中能够利用综合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区域认知了解褶皱山的概念及其结构,识记褶皱山的分类。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验操作说明褶皱形成的过程、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相互关系。人地协调观从地理视角去认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判断背斜、向斜判断背斜、向斜两种形态的方法两种形态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成因的成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所以每逢假期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去爬山,即便不是假期也会同样会有人去爬山。那么山为什么能如此吸引我们的目光,就像PPT上的一样,山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展现出各种奇形怪状的样子,有的山长得像千层饼,有的山长得像花卷。那这些弯弯曲曲的山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教学过程二、新课教授二、新课教授1、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二、新课教授二、新课教授1、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二、新课教授二、新课教授1、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二、新课教授二、新课教授2、褶皱山的地貌形态正常褶皱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貌形态倒置褶皱(内力作用)(外力侵蚀)教学过程二、新课教授二、新课教授3、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教学过程三、小结作业三、小结作业1、课后作业收集背斜、向斜在其他工程选址上的应用并思考其原因。2、结合板书内容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快速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板书设计汇报人:XXX汇报时间:XX年X月X日褶褶 皱皱 山山Fold Mountains学习目标123能够说明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能够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能够解释“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知识回顾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趋于平坦岩层岩层在形成时一般为水平或接近水平的,岩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所以,自下而上,岩层由老到新。褶皱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背斜和向斜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褶曲褶曲褶曲背斜向斜岩层向上拱起的部分称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部分称为向斜地貌形态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正常褶皱(初期)成因:内力作用地貌形态向 斜成 山背 斜成 谷地貌形态背斜向斜为什么甲地成为了山岭,乙地成为了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向斜顶部受挤压作用,岩石坚硬,不易侵蚀地貌形态背斜向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向斜顶部受挤压作用,岩石坚硬,不易侵蚀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倒置褶皱(外力侵蚀后)成因:外力侵蚀地貌形态怎么判断背斜和向斜呢?1、根据岩层弯曲形态2、不能根据地形判断3、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岩层新老关系背斜向斜1234321323421234岩层数字越大,年龄越大中间老,两翼新中间新,两翼老课后思考1、修建地下隧道时应该选择在背斜还是向斜?2、找水、找石油、天然气应该选择背斜还是向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