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全国卷理综第2题-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解析版).docx
-
资源ID:96447199
资源大小:737.71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押全国卷理综第2题-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解析版).docx
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押第2题命题探究课标卷选择第2题以考察细胞代谢模块居多,比如结合图表考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和特点,考察酶和ATP的性质,有时也会涉及到物质跨膜运输等内容。这一部分经常与最新科技进展或者科研热点结合,考察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略难,学生需要在熟记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该部分应该多加练习。真题回顾1(2021全国乙卷)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答案】B【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酵母菌有细胞核,是真菌生物,其代谢类型是异氧兼性厌氧型,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能量多,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快,A不符合题意;BC、酵母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还原性的氢,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被还原性氢还原成乙醇,并生成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在第二阶段生成CO2,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21湖南高考)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D1 mol/L NaCl溶液和1 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答案】D【解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A.施肥过多使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导致植物过度失水而死亡,引起“烧苗”现象,A正确;B.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而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与细胞壁分开,B正确;C.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因不断吸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与外界溶液浓度差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D.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1mol/L的NaCl溶液和1mol/L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不相同,因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其渗透压高于葡萄糖溶液,D错误。故选D。3(2021湖南高考)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些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B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C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D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答案】B【解析】A.通过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来实现细胞信号的传递,体现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A正确;B.如果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将会使该位点无法磷酸化,进而影响细胞信号的传递,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进行细胞信息传递的蛋白质需要磷酸化才能起作用,而ATP为其提供了磷酸基团和能量,从而参与细胞信号传递,C正确;D.温度会影响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D正确。故选B。4(2021广东高考)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处理后>处理后B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后的观察视野中C滴加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D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答案】A【解析】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地开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分析图示滴加蔗糖溶液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张开一定程度,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吸收一定水分;滴加蔗糖溶液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关闭,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去一定水分,滴加蔗糖溶液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张开程度较大,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吸收水分多,且多于蔗糖溶液,由此推断三种蔗糖溶液浓度大小为>>。A.通过分析可知,细胞处吸水量少于处细胞,说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处理后>处理后,A错误;B.处细胞失水,故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后的观察视野中,B正确;C.滴加后细胞大量吸水,故滴加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C正确;D.通过分析可知,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D正确。故选A。5.(2020课标)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 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 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 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答案】D【解析】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时,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当呼吸产物是酒精时,生成的酒精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若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氧气,故只有无氧呼吸,A正确;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B正确;若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不消耗氧气,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酒精,则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若无氧呼吸产乳酸,则消耗的氧气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D错误。故选D。6(2019全国卷II)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答案】B【解析】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葡萄糖,A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第二阶段转化成乳酸,B正确;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会生成少量ATP,C错误;马铃薯块茎储存时,氧气浓度增加会抑制其无氧呼吸,酸味会减少,D错误。故选B。7(2019全国卷III)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所以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增加,而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8(2019全国卷II)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答案】C【解析】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根据题意可知,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说明即H+含量增加,进而推知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A正确;对比中两组实验可知,蓝光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需要通过H+-ATPase,且原先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因此该H+为逆浓度梯度转运,B正确;由题意可知H+ATPase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C错误;由中的实验可知,最初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但暗处理后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正确。故选C9.(2019新课标全国卷I)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B. 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 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D. 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答案】C【解析】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C错误;故选C。10(2019浙江4月选考)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答案】C【解析】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但红细胞无细胞壁结构,故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选项错误;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水分子进出细胞膜达到动态平衡,而不是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B选项错误;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甚至导致涨破,C选项正确;渗透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扩散,D选项错误。故选C。押题冲关1.(2022重庆市八中五模)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小,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B.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看到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变小【答案】A【解析】A.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A错误;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相同,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B正确; C.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现象,C正确; D.细胞失水时,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看到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变小,D正确。 故选A。2.(2022重庆高三一模)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降低pH,重复该实验,B点位置不变B. 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 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 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答案】B【解析】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此时的酶活性最强,改变温度或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曲线下降。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A.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因此如果减小pH,酶的活性会下降,A、B点位置都会下移,A错误;B.酶量减少后,酶促反应速率下降,其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而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B正确;C.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C错误;D.图中可以看出,曲线b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升高温度,酶活性将会下降,即反应速率应降低,D错误。故选B。3.(2022四川省凉州市二模)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使机体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增多,嵴多而致密,有利于身体健康。但高强度的运动会使线粒体体积增大、嵴断裂等导致线粒体损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嵴多而致密有利于葡萄糖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B. 有氧运动时,不同细胞中的线粒体的有氧呼吸速率都相同C. 损伤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分解产物可以被细胞再利用D. 因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长期高强度运动也不会导致机体损伤【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转变为二氧化碳,第三阶段是形成水,产生大量能量。A.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是在线粒体基质上完成的,产生水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的,葡萄糖的分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因此,嵴多而致密有利于还原氢的氧化过程,A错误;B.有氧运动时,由于不同细胞担负的功能不同,因此,不同细胞中的线粒体的有氧呼吸速率不相同,B错误;C.损伤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分解产物中有的可被细胞再利用,有的被排出到细胞外,C正确;D.尽管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但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长期高强度运动也会导致机体损伤,D错误。故选C。4.(2022山东省菏泽市一模) 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O2和CO2,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气体A和B分别是O2和CO2B. 和是自由扩散,和是协助扩散C. 成熟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和更新中D. 成熟红细胞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为提供能量【答案】C【解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人体成熟红细胞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其中表示气体B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表示气体A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红细胞,表示钾离子和钠离子通过钠钾泵进出红细胞,表示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表示水通过通道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A.据题意可知,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O2和CO2,血液流经肌肉进行气体交换时,成熟红细胞释放O2吸收CO2,因此气体A和B分别是O2和CO2,A正确;B.据分析可知,和是气体过膜,属于自由扩散,是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顺浓度梯度运输,是水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和都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C.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合成新的蛋白质以更新表面的糖蛋白,C错误;D.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为钠钾泵提供足够的能量,D正确。故选C。5.(2022湖南省邵阳市一模)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机理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柠檬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B. Ca2+可能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调控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C. Ca2+进入内质网的方式为协助扩散D. 蛋白A失活,有利于柠檬酸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图可知,内质网上有蛋白A和蛋白质S,Ca2+在蛋白A的协助下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进入内质网,该过程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Ca2+再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丙酮酸化学反应合成柠檬酸;柠檬酸出线粒体后合成脂肪;Ca2+在蛋白N的协助下还可以从线粒体中进入细胞质。A.Ca2+进入线粒体后,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丙酮酸化学反应合成柠檬酸,A错误;B.Ca2+进入线粒体后,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丙酮酸化学反应合成柠檬酸,而丙酮酸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物,从而推测Ca2+可能会参与调控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B正确;C.Ca2+在蛋白A的协助下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进入内质网,该过程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因此是主动运输,C错误;D.Ca2+在蛋白A的协助下进入内质网,Ca2+再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丙酮酸化学反应合成柠檬酸,因此蛋白A失活,Ca2+减少,不有利于柠檬酸的合成,D错误。故选B。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模) 线粒体外膜分布着由孔蛋白构成的通道,丙酮酸可以经此通道通过外膜进入膜间隙。丙酮酸通过与H+协同运输(利用H+电化学梯度)的方式通过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内膜上既有载体蛋白也有酶B. 丙酮酸经过孔蛋白进入线粒体膜间隙的方式为自由扩散C. 丙酮酸从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的方式为属于协助扩散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线粒体膜对各种物质运输的速率【答案】A【解析】物质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协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2)主动运输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A.由图可知,线粒体内膜上具有载体蛋白,同时线粒体内膜上具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A正确;B.根据“线粒体外膜分布着由孔蛋白构成的通道,丙酮酸可以经此通道通过外膜进入膜间隙”可知,丙酮酸经过孔蛋白进入线粒体膜间隙需要通道蛋白,因此该方式不属于自由扩散,B错误;C.丙酮酸通过内膜时,丙酮酸要借助特异性转运蛋白,利用H+协同运输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则会消耗能量,因此为主动运输,C错误;D.蛋白质变性剂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线粒体膜上的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失活,所以会降低线粒体膜对各种物质运输的速率,D错误。故选A。7. (2022河北省九师联盟一模)将取自同一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且生理状态相同的细胞分别置于A、B、C三种溶液中,测得不同时间细胞直径与原生质体直径之比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细胞与原生质体直径之比的是( )A. 实验前,三组溶液的渗透压大小为A>B>CB. 010 min,A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 B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在第10 min时颜色最深D. 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不能进入C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答案】D【解析】1.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其 中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只要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即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2.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A.三组实验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渗透压相同,细胞与原生质体直径之比越大,说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速率越大,实验开始阶段,三组实验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速率为A>B>C,因此三组溶液的渗透压大小为A>B>C,A正确;B.010 min,A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量增多,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C.B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第10 min时达到质壁分离平衡,原生质体直径达到最小值,此时细胞液的颜色最深,C正确;D.C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渗透压约等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错误。故选D。8.(2022福建省泉州市三模)ATP的水解产物腺苷能激活巨噬细胞细胞膜上腺苷受体,抑制炎症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脱去3个磷酸基团可形成腺苷B.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C. ATP的水解产物腺苷是一种信息分子D. 腺苷与腺苷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D【解析】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和ADP相互转化的供能模式在生物界普遍存在。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ATP脱去3个磷酸基团可形成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A正确;B.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B正确;C.题中显示,ATP的水解产物腺苷能激活巨噬细胞细胞膜上腺苷受体,抑制炎症反应,可见ATP的水解产物腺苷是一种信息分子,能调节炎症反应,C正确;D.腺苷与腺苷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D。9(2022湖北十一校一模)下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在25 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B光照相同时间,3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 时相等C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D光照相同时间,在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答案】C【解析】图中光照相同时间,在25 条件下植物积累(净光合)的有机物的量最多,A正确;由图可知,光照相同时间,35 时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与30 时的呼吸速率相等,而35 时的呼吸作用速率与30 时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也相等,故两个温度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总光合)相等,B正确;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C错误;光照相同时间,在5 时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零,说明能够积累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D正确。故选C。10.(2020湖南省五市十校一模)下图中的I、II、III、IV、AOX、UQ表示在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参与电子传递的蛋白质复合体或脂溶性物质复合体。其中H+通过I、III、IV逆浓度梯度运输,建立膜质子(H+)势差,驱动ATP合成酶和UCP发挥作用使膜两侧的质子(H+)势差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假设只要电子最终能传到H2O中,释放的总能量不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的膜结构为线粒体内膜,下侧为线粒体基质B.电子在I、III、IV之间传递过程中有能量的转化C.若III、IV不能发挥作用,ATP的生成效率将降低D.随着UCP含量的升高,热能的生成效率随之降低【答案】D【解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机物的进一步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反应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A正确;H+通过、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说明电子在、之间传递过程中有能量的转化,B正确;若、不能发挥作用,将有较少H+通过、逆浓度梯度运输,膜两侧的质子(H+)势差降低,ATP的生成效率也将降低,C正确;随着UCP含量的升高,有较多H+通过UCP顺浓度梯度运输,产生的ATP减少,热能的生成效率不一定降低,D错误。故选D。考前预测1一种物质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与该物质的分子大小等性质有关。下列关于跨膜运输的表述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B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胞吞进入细胞时先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C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借助载体蛋白D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只能吸收细胞所需的物质而不能排出废物【答案】B【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离子可能通过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行跨膜运输,A错误;B.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胞吞进入细胞时,先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再依赖于磷脂双分子层的运动,形成囊泡,B正确;C.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若是协助扩散,则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D.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即主动运输,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的物质,也能排出代谢废物和细胞有害的物质,D错误。故选B。2.下图分别表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的两种物质运输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得快1000倍以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两种膜蛋白对运输的物质均具有专一性C. 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较快可能是因为消耗的能量较少D. 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运输方式,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项正确。两种膜蛋白对运输的物质均具有专一性,B项正确。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C项错误。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D项正确。故选C。3.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不同B.氧气透过线粒体内膜的方式与酵母菌排出乙醇的方式不同C.神经细胞静息时K+外流的方式与兴奋时内Na+流的方式相同D.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与Ca2+进入根细胞的方式相同【答案】C【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都是胞吐,A错误。氧气进入线粒体内膜的方式与酵母菌排出乙醇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B错误。神经细胞静息时K+外流的方式与兴奋时Na+内流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C正确。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a2+进入根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C。4下图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其中a表示相关物质,表示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B可表示组织液中的Na+进入神经细胞C可表示肠腔液中的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细胞D图中三种运输方式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a是糖蛋白,有识别和保护作用;是自由扩散,进细胞的过程;是通过载体蛋白顺浓度进入细胞的过程,为协助扩散;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详解】A.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氧气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A正确;B.可表示组织液中的Na+进入神经细胞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C.可表示出细胞的过程,C错误;D.图中三种运输方式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C。5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 组(20)、B 组(40)和 C 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B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C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不变,原因是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D如果在时间t2时,向B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该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B组产物总量将增加【答案】D【解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据图分析可以知道,在40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20时,60条件下,因为温度过高,t2时酶已失活。A.分析曲线图可以知道:在B组(40),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故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A正确;B.从曲线图来看,三个温度条件较适合的是40,而A组是20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活性地影响曲线,故在时间t1之前,反应尚未达到化学平衡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B正确;C.C组为60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活性地影响曲线,看图可以知道,在时间t3时,产物浓度不再改变,说明高温下酶已经失活,此时向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也不变,C正确;D.酶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不会影响生成物的量,故向 B 组反应体系中增加 2 倍量的该酶,B 组产物总量不会改变,D错误。故选D。6为研究影响豌豆幼苗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B过程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C过程比耗氧速率低D过程比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不足【答案】D【解析】A.线粒体中进行氧化分解的物质是丙酮酸,因此图中加入的呼吸底物是丙酮酸,A错误;B.由题图曲线可知,加入线粒体后,过程氧气浓度略有下降,说明在线粒体中进行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量氧气,B错误;C.据图示可知,加入ADP后,耗氧速率明显增加,C错误;D.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率较慢,但加入ADP后,过程氧气浓度的下降速度加快,说明比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数量少,D正确。故选D。7.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实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对板结的土壤松土,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B. 为了减少阴雨天大棚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应适当降温C. 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主要与CO2浓度和光合面积有关D. 植物的种子收获以后应储存在低温、密闭、低湿的环境中【答案】D【解析】A.对板结的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A正确;B.阴雨天光照弱,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所以适当降温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产量的提高,B正确;C.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主要与CO2浓度和光合面积有关,C正确;D.植物的种子收获以后应储存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D错误。故选D。8为探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实验共有两个自变量:光照强度和施肥情况BD点比B点CO2吸收量高原因是光照强度大C在土壤含水量为40%60%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D制约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土壤含水量【答案】A【解析】通过图解可以看出实验的自变量有光照强度、土壤含水量、有无施肥,因变量为CO2吸收量。解决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光照强度、温度、土壤含水量、肥料供应情况均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若单独改变某一条件,可以使光合作用强度继续增强,则该条件为此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在设计对照试验时,除自变量不同外,所有无关变量应相同;应确定适合观察的因变量,以对实验进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A.本实验有不同光照强度、是否施肥、土壤含水量三个自变量,A错误;B.D点和B点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不同,D点光照强度大于B点,所以CO2吸收量高,B正确;C.通过图解D点与E点(或B点与F点)的CO2吸收量比较,可看出施肥影响明显是在含水量在40%60%的条件下,C正确;D.C点土壤含水量较少,光合作用强度较低,在C点基础上增大土壤含水量,可提高其CO2吸收量,因此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D正确。故选A。9.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在025 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答案】D【解析】由题目所给曲线可以看出,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53 ,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30 ,A正确;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对应的温度(即最适温度)约为25 ,B正确。在025 范围内,与呼吸速率变化曲线相比,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升高得更快,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C正确。超过45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说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不适合该植物的生长,D错误。故选D。10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C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答案】D【解析】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型,光照强度低于P时,对光照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则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A正确;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CO2吸收速率大于野生型,则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B正确;光照强度低于P时,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则限制其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正确;光照强度高于P时,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CO2酶的活性高,则限制其光合速率的因素是除CO2浓度外的其他因素,D错误。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