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生物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96447639
资源大小:854.06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川省宜宾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生物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宜宾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生物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1. 第二届大湾区(深圳)疫苗峰会12月4日在深圳开幕。在生命科学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谈到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下列关于奥密克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不使用活细胞来培养奥密克戎B奥密克戎仅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C奥密克戎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与变异前相比,奥密克戎的遗传物质由RNA变为DNA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仿佛看到了令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的美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鹂和翠柳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B该区域的黄鹂和白鹭各属于两个不同的种群C该区域的所有种群构成了群落D黄鹂和翠柳都包含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3.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及相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换上高倍镜后不能动用粗准焦螺旋B高倍镜比低倍镜看到的视野暗,但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多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蓝藻和绿藻,二者结构主要区别是是否有细胞核D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无大液泡,则细胞可能为动物细胞4.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一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B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C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D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5.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蛋白质分子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B如果氨基酸的种类数目相同,则合成的蛋白质功能相同C有些蛋白质能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性激素D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的结构更加伸展、松散6.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糖类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苏丹染液处理花生子叶切片后,用95%酒精洗去浮色B观察花生匀浆中脂肪被苏丹染色的情况必须借助显微镜C常用西瓜、苹果等作为检测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D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先加入A液摇匀,再注入B液摇匀7. 下列关于“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氨基酸等单体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最多C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D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8. 为验证“K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无机盐”,某同学将大豆幼苗放在相应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下列与实验设计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生长旺盛、长势相同的若干大豆幼苗作为实验材料B为保证根系对K的吸收,应尽量提高培养液中K的浓度C实验过程中需定期补充培养液,定期通入空气增加培养液中的溶解氧D出现缺钾症状后需要再向培养液中添加K,并继续观察幼苗生长状况9. 胱氨酸尿症是由于患者肾近曲小管和肠管上皮细胞不能转运胱氨酸等氨基酸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是( )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来的细胞器都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绿色植物细胞中心体的作用与有丝分裂有关C肺部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可导致硅肺的形成D叶绿体中含少量的DNA,可控制合成自身所需部分蛋白质11. 如下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B线粒体可为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提供能量C此过程体现了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D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进入需要通过囊泡运输12. 下图为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克隆羊“多莉”的各种性状更像母羊甲B重组细胞的细胞质具有调控细胞核发育的作用C该过程可说明生物体性状的遗传只由细胞核控制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13. 下列关于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动植物细胞都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液泡是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必需结构C植物细胞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D一般选择哺乳动物红细胞来探究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14.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磷脂分子的N、P元素位于疏水“头部”B原核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C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D向细胞内注射物质后,细胞膜上不会留下一个洞15. 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洋葱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紫色区域逐渐变小,颜色变浅B该实验中,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细胞后应换高倍镜进一步观察C该实验中共进行了三次观察,第一次观察是确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D若将实验材料放在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后再自动复原现象16. 下列关于物质X进出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若X跨膜方式是自由扩散,则其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B若X是Na+,则在逆浓度梯度下的跨膜方式为主动运输C若X跨膜方式是协助扩散,则其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D若X是胃蛋白酶,需要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才能出细胞17. 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参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具有专一性B酶分子中可能含有核糖,酶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C酶发挥作用的实质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D酶的作用条件温和,但需低温、低pH保存18. 细菌活细胞中含有恒量的ATP,利用“荧光素酶-荧光素体系”可快速检测食品的细菌数量。部分原理如下所示:荧光素+ATP+O2氧化荧光素+AMP+PPi+H2O+荧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时刻不停地发生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B因为细菌中有恒量的ATP,所以可通过荧光强度来检测细菌数量CATP中的A加一个磷酸基团后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D荧光素转化成氧化荧光素的反应属于吸能反应19.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依赖光合色素。图甲是绿叶中色素的吸收光谱图,乙是绿叶中色素分离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和分别对应图乙中条带4和条带3B图甲中主要吸收蓝紫光,不吸收红光C图乙中的条带1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D秋天植物叶片变黄是因为图甲中的转化为20. 下图是真核生物细胞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阶段A、B、C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均能产生ATPB线粒体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C小鼠在18O2的密闭环境中,体内首先出现含18O的是物质C18O2D物质与光合作用产生的H是同种物质21. 下列关于核酸、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有的核酸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人体摄入的淀粉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生物体内的糖类大多数以单糖的形式存在脂肪、淀粉、糖原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胆固醇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磷脂存在于所有细胞中ABCD22.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用鸡血作为制备细胞膜实验的材料可获得更多纯净的细胞膜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选择淀粉酶为研究对象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设置为无氧条件的组为对照组D观察线粒体时,需将口腔上皮细胞先置于生理盐水中,再滴加甲基绿染液23. 下列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线粒体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不同生物膜之间的联系都要通过囊泡实现C大肠杆菌有细胞膜,没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相同,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24.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文顿通过实验得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萨姆纳进一步证明了少数酶不是蛋白质C萨克斯的实验首次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照D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构成25. H2O2酶能够催化H2O2水解。下表是在最适温度下研究H2O2酶和H2O2含量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影响的系列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中,酶含量低于2滴时限制相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H2O2含量B实验二中,H2O2含量高于4ml后限制相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H2O2酶含量C两组实验的自变量不同,因变量相同D实验二的温度升高,相对反应速率可能不变26. 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CO2进入叶肉细胞减少,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A水光解后产生的NADPH数量不足B暗反应生成的C5化合物数量不足C供给光反应光解的水的数量不足D暗反应生成的C3化合物数量不足27. 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未定期排水,幼根因缺氧产生乳酸而变黑、腐烂B低温、低氧条件下储存水果蔬菜,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人体肌肉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CO2产生量等于O2消耗量D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的创可贴,可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繁殖,利于伤口愈合28. 树莓果实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为提高树莓的产量,科研人员研究了大棚内不同条件下树莓植株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相同光照条件下限制树莓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CO2浓度B树莓植株在C、D两点对应条件下相同时间制造有机物的量相等CB点条件下树莓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DE点以后树莓光合速率不再增加的内因有光合色素和酶的数量等29. 下图是绿色植物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H2O)+O2CO2+H2O+能量A过程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B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过程和产生的H还原的物质不同D硝化细菌中进行过程时利用的能量为光能30. 下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中b点的限制因素是CO2浓度B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生成量多C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D图中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31. 如图表示人体内几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相互关系,其中a表示有机小分子物质,A表示有机大分子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通式为 。(2)A可分为A1A4,其原因从a分析是 。从A分析是因为 。(3)A3是 ,含有的特殊元素是 ,存在于 细胞中。(4)如下表所示为测得的几种生物细胞膜中的化学成分及含量。项目蛋白质(%)脂质(%)糖类(%)变形虫细胞膜54424小鼠肝细胞膜44524人红细胞膜49438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各种生物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的共同点是 ,主要区别是 。不同种类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含量不同可能与 有关。32. 图甲细胞可产生抗体,图乙表示正在出芽的酵母菌。其中数字代表细胞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甲细胞中,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结构 ;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按顺序经过的细胞结构是: 。(用数字标号和箭头表示)(2)甲细胞比乙细胞代谢速率快,从细胞器方面分析可能是因为 。(至少答一点)(3)从甲细胞5上提取了某种物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该物质经处理后,再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物质是 ;此物质的存在体现了5具有 的功能。(4)与乙细胞相比,颤藻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33. 下图为物质穿过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代表的结构是 ,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2)下列对该图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A适当提高温度,能使A和B的相对运动速度加快,膜的流动性增加B图中的D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膜的内表面C该结构的选择透过性与A的运输作用有关D甘油分子能迅速通过该结构,是由于甘油能溶于B结构中(3)在ae过程中,代表主动运输的是 。(4)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 。34. 研究者将水稻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的重量变化,结果如图甲所示。再选取水稻幼苗放在温室中进行无土栽培实验,图乙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如图甲所示,实验小组在第4天测得的种子吸收的O2与释放的CO2之比为1:3,此时水稻细胞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值为 。CO2可使 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提取叶绿体中色素并分离过程中,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 。(3)科学家用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4)据图乙分析,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温室栽培植物应控制的最佳温度为 。35. 如图是探究pH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的是 (至少答出主要的两点)。此实验检测因变量的主要指标是 。(2)若要验证酶的高效性,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应如何改进(请写出具体的措施): 。(3)不能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1. 【答案】C【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奥密克戎属于病毒,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A错误;B、奥密克戎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B错误;C、奥密克戎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正确;D、奥密克戎的遗传物质还是RNA,D错误。故选C。2. 【答案】D【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详解】A、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故黄鹂和翠柳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A正确;B、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构成种群,该区域的黄鹂和白鹭各属于两个不同的种群,B正确;C、该区域的所有种群构成了群落,C正确;D、翠柳没有系统这个层次,D错误。故选D。3. 【答案】B【分析】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5)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详解】A、换上高倍镜后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这是因为高倍镜下,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近,而调节粗准焦螺旋会导致镜筒调节幅度过大,容易压碎装片或损坏物镜镜头,A正确;B、高倍镜比低倍镜看到的视野暗,但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B错误;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属于真核生物,两者结构主要区别是是否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D、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无大液泡,可能是动物细胞,也有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D正确。故选B。4. 【答案】B【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和与遗传有关的核物质,都有核糖体,A正确;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病毒无细胞结构,B错误;C、英国科学家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C正确;D、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故选B。5. 【答案】D【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详解】A、不同蛋白质分子的化学元素种类可能不完全相同,如血红蛋白含有C、H、O、N、Fe,胰岛素含有C、H、O、N、S,A错误;B、 如果氨基酸的种类数目相同,但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也会形成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B错误;C、性激素的本质为脂质,不是蛋白质,C错误;D、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的结构更加伸展、松散,但肽键没有断裂,D正确。故选D。6. 【答案】D【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川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用苏丹染液处理花生子叶切片后,用50%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B、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染液,直接通过肉眼即可观察颜色变化,B错误;C、检测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最好选取浅颜色或无色的,西瓜本身的红色会干扰实验结果,C错误;D、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先加入A液摇匀,再注入B液摇匀,D正确。故选D。7. 【答案】B【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详解】A、葡萄糖、氨基酸等单体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B、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B错误;C、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C正确;D、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D正确。故选B。8. 【答案】B【分析】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钾离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无机盐,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钾离子,因变量是植物生长情况。【详解】A、实验中的无关变量需保持一致,选择生长旺盛、长势相同的若干绿色小麦幼苗作为实验材料,A正确;B、培养液中铁离子的浓度应该适当,浓度过高会使植物细胞失水,B错误;C、实验过程中需定期补充培养液,定期通入空气增加培养液中的溶解氧,以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D、出现缺钾症状后需要再向培养液中添加K,并继续观察幼苗生长状况,这样能够起到第二次对照目的,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D正确。故选B。9. 【答案】B【分析】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障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包括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患者肾近曲小管和肠管上皮细胞不能转运胱氨酸等氨基酸,说明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 【答案】D【分析】1、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所有具膜结构的统称,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2、不是绿色植物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3、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详解】A、大多数的细胞器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A错误;B、中心体存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内,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B错误;C、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但不是含有生物体必需的所有的水解酶,硅肺是由于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的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C错误;D、叶绿体为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含少量的DNA,可控制合成自身所需部分蛋白质,D正确。故选D。11. 【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是内质网,是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一>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A正确;B、线粒体可为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C、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协调,体现了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C正确;D、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不需要通过囊泡,D错误。故选D。12. 【答案】C【分析】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详解】A、由于遗传物质主要存在细胞核,克隆羊“多莉”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甲羊,因此各种性状更像母羊甲,A正确;B、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促成熟因子,能调控细胞核的发育,因此重组细胞的细胞质具有调控细胞核发育的作用,可使重组细胞分裂和分化,B正确;C、克隆羊“多莉”大部分性状象甲羊,少数性状象乙羊,生物体性状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物质共同控制的,C错误;D、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故选C。13. 【答案】B【分析】液泡内的液体是细胞液,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动物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也可以发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详解】A、动物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动物细胞和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都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A正确;B、没有液泡的细胞也能完成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程,如分生区细胞,因此,液泡不是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必需结构,B错误;C、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C正确;D、验证动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实验中,选用人红细胞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既便于取材又利于观察,D正确。故选B。14. 【答案】A【分析】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详解】A、磷脂分子由C、H、O、N、P元素组成,甘油和磷酸构成亲水性头部,脂肪酸构成疏水性尾部组成,故N、P元素位于亲水“头部”,A错误;B、原核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C正确;D、由于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向细胞内注射物质后,细胞膜上不会留下一个洞,D正确。故选A。15. 【答案】D【分析】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原理:1、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收缩进而质壁分离。3、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吸水,使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观察洋葱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紫色区域逐渐变小,颜色变深,A错误;B、观察质壁分离以及复原的实验中,可以只在低倍镜下观察,B错误;C、该实验中共进行了三次观察,第一次观察是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清水中的正常状态,C错误;D、由于KNO3溶液中的溶质可透膜,故将实验材料放在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后再自动复原现象,D正确。故选D。16. 【答案】B【分析】小分子、离子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胞吐和胞吞,胞吐和胞吞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某些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而还有一些有机小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等)、离子一般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B、若X是Na+,则在逆浓度梯度下的跨膜方式为主动运输,B正确;C、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C错误;D、胃蛋白酶是蛋白质,运输方式是胞吐和胞吞,不需要载体蛋白,D错误。故选B。17. 【答案】B【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不仅仅是由具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A错误;B、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RNA中含有核糖,酶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酶发挥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D、酶的作用条件温和,但需低温、最适pH保存,D错误。故选B。18. 【答案】C【分析】1、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2、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详解】A、ATP在体内含量不高,细胞中时刻不停地发生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A正确;B、因为细菌中有恒量的ATP,所以可通过荧光强度来检测细菌数量,检测时待检样品中的荧光强度与细菌数量呈正相关,B正确;C、ATP中的A加一个磷酸基团后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C错误;D、荧光素转化成氧化荧光素的反应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属于吸能反应,D正确。故选C。19. 【答案】D【分析】分析图甲,表示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是叶绿素b,表示叶绿素a,统称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分析图乙,条带1是胡萝卜素,条带2是叶黄素,条带2是叶绿素a,条带4是叶绿素b。【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和分别对应图乙中条带4和条带3,A正确;B、图甲中为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不吸收红光,B正确;C、溶解度大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位于滤纸条的最上端,C正确;D、秋天植物叶片变黄是因为图甲中的被分解,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成为主要成分,所以最终叶片变黄,D错误。故选D。20. 【答案】B【分析】阶段A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阶段B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阶段C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物质为还原氢,物质为水。【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阶段A)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进行,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A错误;B、线粒体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酶的附着,B正确;C、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形成水,因此小鼠在18O2的密闭环境中,体内首先出现含18O的是物质H218O,C错误;D、物质为NADH,光合作用产生的H是NADPH,D错误。故选B。21. 【答案】C【分析】1、糖类的种类:(1) 单糖:不能被水解,可直接被吸收,最常见的是葡萄糖,另外比较常见还有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2) 二糖: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必需水解为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最常见的是蔗糖,还有麦芽糖以及人和动物乳汁中的乳糖。(3) 多糖:由多个单糖缩合而成,是生物体内糖绝大多数的存在形式,必需水解为单糖后才可被吸收,最常见的是淀粉,作为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存在于细胞中。另外还有糖原作为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2、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的种子中,磷脂含量丰富。3、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详解】酶少数是RNA,称为核酶,具有催化作用,所以有的核酸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正确;淀粉是多糖,需要被水解为单体葡萄糖后才能被细胞吸收,所以人体摄入的淀粉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正确;生物体内的糖类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错误;淀粉是植物特有的多糖,动物细胞不含淀粉,错误;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正确;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所以磷脂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正确。综上所述,说法正确,ABD错误,C正确。故选C。22. 【答案】B【分析】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持续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2、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详解】A、鸡不是哺乳动物,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所以选用鸡血作为制备细胞膜实验的材料不能获得更多纯净的细胞膜,A错误;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所以可选择淀粉酶、淀粉为研究对象,B正确;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无氧条件和有氧条件的两组实验都是实验组,为对比实验,C错误;D、观察线粒体时,需将口腔上皮细胞先置于生理盐水中,再滴加健那绿染液,D错误。故选B。23. 【答案】C【分析】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构成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详解】A、小肠黏膜不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A错误;B、不同生物膜之间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不是都要通过囊泡实现,如内质网膜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显然它们之间是直接的联系,B错误;C、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没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C正确;D、各种生物膜成分具有相似性,主要都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所含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不同,D错误。故选C。24. 【答案】A【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欧文顿通过实验得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B、萨姆纳从刀豆粉中分离了脲酶,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美国科学家切赫、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催化作用,B错误;C、萨克斯利用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的实验,证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也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但不是首次证明,C错误;D、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模型,D错误。故选A。25. 【答案】A【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详解】A、实验一中,酶含量低于2滴时,反应速率一直随酶浓度上升而上升,说明实验一中,酶含量低于2滴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H2O2酶浓度,A错误;B、实验二中,H2O2含量高于4ml后,反应速度不再随着H2O2含量上升而上升,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