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96447904       资源大小:491.79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贵州省2024届“三新”改革联盟校联考试题生物学科(等级考)一、选择题1. 根据遗传学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体不能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B. 杂种自交的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C.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D. 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是显性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杂合子一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详解】A、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A错误;B、性状分离是杂种子一代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B正确;C、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多对相对性状,但是只研究其中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C错误;D、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一定是显性性状,如Aa自交,子代会出现aa的隐性性状,D错误。故选B。2. 某种牛的红毛和白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A/a)决定。一头纯种白色母牛与一头纯种红色公牛交配,产下一头粉褐色的幼牛。让子一代粉褐色母牛与红色公牛杂交,则其后代毛色为( )A. 白色B. 粉褐色C. 粉褐色和红色D. 白色和红色【答案】C【解析】【分析】如果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叫并显性。【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头纯种白色母牛与一头纯种红色公牛交配,产下一头粉褐色的幼牛产下一头小牛,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共显性,说明决定红毛和白毛的这对等位基因为共显性基因,假设决定白色的基因为A1,决定红色的基因是A2,则纯种白色母牛的基因型为A1A1,纯种红色公牛的基因型为A2A2,粉褐色母牛的基因型为A1A2。让子一代粉褐色母牛与红色公牛杂交,即A1A2×A2A2A1A2(粉褐色)、A2A2(红色),则其后代毛色为粉褐色和红色。故选C。3. 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F1产生4个雄配子,雄配子的比例为1:1:1:1B. F1产生的精子中,遗传因子组成为Yr和yR的数量相等C.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卵细胞和精子可以自由结合D. F1产生遗传因子组成为yr的卵细胞和遗传因子组成为yr的精子数量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YyRr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YR:Yr:yR:yr=1:1: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Y_R_:Y_rr:yyR_:yyrr=9:3:3:1。【详解】A、F1产生4种雄配子,雄配子种类的比例为1:1:1:1,A错误;B、F1产生的精子中,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YR:Yr:yR:yr=1:1:1:1,所以遗传因子组成为Yr和yR的数量相等,B正确;C、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D、F1产生遗传因子组成yr的卵细胞比遗传因子组成yr的精子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D错误。故选B。4. 褐色鼠基因A对白色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雌鼠与“某雄鼠”交配,子代褐色短尾:白色短尾:褐色长尾:白色长尾=3:3:1:1,则“某雄鼠”的基因型为( )A. AaBbB. AabbC. aaBBD. aaBb【答案】D【解析】【分析】1、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2、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详解】后代中褐色:白色=1:1,属于测交,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后代短尾:长尾=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故选D。5. 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型为黄色非甜玉米的植株应约有( )A. 160株B. 240株C. 480株D. 720株【答案】D【解析】【分析】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所得F1基因型为YySs,F1自交得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Y-S-):黄色甜(Y-ss):白色非甜(yyS-):白色甜(yyss)=9:3:3:1。【详解】根据题意,F1的基因型是YySs,F1自交得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Y-S-):黄色甜(Y-ss):白色非甜(yyS-):白色甜(yyss)=9:3:3:1,白色甜玉米占总数的1/16,有80株,黄色非甜玉米占总数的9/16,所以有80×9=720株,D正确。故选D。6. 家兔的毛色分为灰色、黑色和白色三种,此性状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白色家兔的基因型为AABB、aabbB. F1灰色家兔测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C. 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 F2黑色家兔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白兔占4/9【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在F2中,灰色:黑色:白色=9:3:4,为9:3:3:1的变式,表明家兔毛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灰色家兔和白色家兔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假设“a基因纯合时,家兔的毛色即表现为白色”,则:灰色为A_B_,黑色为A_bb,白色为aaB_、aabb。【详解】A、由分析可知,AABB表现灰色,A错误;B、F1灰色家兔测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B正确;C、题图显示: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比例和16,进而说明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F2黑色家兔的基因型是1/3AAbb、2/3Aabb,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白兔占2/3×2/3×1/4=1/9,D错误。故选B。7.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联会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的先后顺序是: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A符合题意。故选A。8. 对于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B. 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C. 着丝粒在减数分裂I后期一分为二D.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数目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进行两次连续的分裂,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在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C、着丝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C错误;D、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核DNA 数也减半,D错误。故选A。9. 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Bb分开发生在( )A. 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B.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C. 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时D. 精细胞形成精子时【答案】B【解析】【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详解】A、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期发生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等位基因Bb不分开,A错误;B、B与b为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考虑同源染色的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情况下,等位基因B与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期,B正确;C、B与B、b与b为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而分离,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时期,C错误;D、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时期没有发生染色体和基因变化,D错误。故选B。10.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鼠的毛色由黑色型变为白色型。该鼠与黑色型毛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既有黑色,又有白色。利用F1作为实验材料,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的位置(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最好选择的杂交组合是( )A. 黑色型(雌)×白色型(雄)B. 黑色型(雄)×白色型(雌)C. 黑色型(雌)×黑色型(雄)D. 白色型(雌)×白色型(雄)【答案】A【解析】【分析】一条染色体上一个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可判断为显性突变,突变型为显性性状;黑色型雌鼠与白色型雄鼠杂交,若符合交叉遗传特点即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黑色型,雌鼠都是白色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在常染色体上。【详解】根据“一只雌鼠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鼠的毛色由黑色型变为白色型”,可以得知应该是显性突变,如果是常染色体则为:aa变为Aa,如果是伴X遗传则为:XaXa变为XAXa,这样的话,不管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就会有“该雌鼠与黑色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有黑色型,也有白色型”,因此,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黑色型(雌)×白色型(雄),黑色型雌鼠与白色型雄鼠杂交,若符合交叉遗传特点即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黑色型,雌鼠都是白色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在常染色体上,A正确。故选A。11.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性均为芦花鸡,雌性均为非芦花鸡,假设芦花与非芦花性状由基因A、a控制。让F1中的雌雄鸡交配产生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F1中雄性芦花鸡的基因型为ZAZaB. F2中雌鸡和雄鸡均有两种表现型C. F2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相应的比例大D. 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答案】C【解析】【分析】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2、分析题文: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的均为芦花形,雌的均为非芦花形,表现出母本与雄性后代相同,父本与雌性后代相同,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在W染色体上而在Z染色体上,则母本芦花鸡是ZAW,父本非芦花鸡是ZaZa,F1的基因型为ZAZa(芦花)、ZaW(非芦花),F1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F2,即ZAZa(芦花)×ZaW(非芦花)1ZAZa(芦花):1ZAW(芦花):1ZaZa(非芦花):1ZaW(非芦花)。【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母本芦花鸡是ZAW,父本非芦花鸡是ZaZa,F1中雄性芦花鸡的基因型为ZAZa,A正确;B、F1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F2,即ZAZa(芦花)×ZaW(非芦花),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ZAZa(芦花):1ZAW(芦花):1ZaZa(非芦花):1ZaW(非芦花),F2中雌鸡和雄鸡均有两种表现型,B正确;C、由B选项可知,F2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与雌鸡中芦花鸡的比例相同,都是1/2,C错误;D、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即ZAW×ZAZa,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D正确。故选C。12. 关于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 玉米的遗传物质含有磷元素C. 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D.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答案】B【解析】【分析】具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主要载体是染色体;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元素是C、H、O、N、P;烟草花叶病毒属于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详解】A、人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玉米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元素组成是C、H、O、N、P,B正确;C、细菌为原核生物,不含有染色体,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D错误。故选B。13. 在双链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一种细菌)的是( )A. 含鸟嘌呤17%的样品B. 含鸟嘌呤22%的样品C. 含鸟嘌呤30%的样品D. 含鸟嘌呤38%的样品【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且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C+G含量越高,DNA分子就越稳定,也越能耐高温。【详解】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则鸟嘌呤含量越高,其耐热性越强,故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一种细菌)的是含鸟嘌呤38%的样品。故选D。14. 下列有关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可作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B. 磷酸和脱氧核糖排列在内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C. DNA中碱基配对方式有A与G、C与TD. 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其碱基组成有A、T、G、C,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不能作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A错误;B、磷酸和脱氧核糖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错误;C、DNA中碱基配对方式有A与T、C与G,C错误;D、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正确。故选D。15. 如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和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B. DNA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 以DNA分子的两条母链为模板进行复制D. DNA复制为多起点复制,提高了复制效率【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2)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3)模板:DNA的双链;(4)条件: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模板(DNA的两条链)、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能量ATP;(5)方式:半保留复制;(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8)产物:DNA分子。【详解】A、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需要解旋酶,氢键的形成不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B、DNA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C、DNA分子的复制是以两条链为模板同时进行的,C正确;D、DNA复制为多起点复制,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提高了复制效率,D正确。故选A。16. 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是指( )A. 一个DNA分子复制后产生两个DNA分子,一个为亲代DNA分子,另一个为子代DNA分子B. 每一个子代DNA均保留了其亲代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C. 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进行复制,另一条链不复制D. DNA分子中的一半复制,另一半不复制【答案】B【解析】【分析】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酶、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详解】DNA分子复制时,以两条解开的链分别为模板,合成两条新链,每条子链和相应的母链构成一个新的DNA分子,因此每一个子代DNA分子均保留了其亲代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B正确。故选B。17. 对于高茎基因(D)与矮茎(d),二者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的原因是( )A. 组成D和d基因的碱基种类不同B. 碱基配对方式不同C. 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D. 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信息:遗传信息是指生物为复制与自己相同的东西、由亲代传递给子代、或各细胞每次分裂时由细胞传递给细胞的信息,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或指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详解】A、组成D和d基因的碱基种类相同,都是由A、T、G、C四种碱基构成,A错误;B、D和d基因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都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B错误;C、D与d为一对等位基因,二者携带遗传信息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D、D和d基因的外侧都是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D错误。故选C。18. 下列关于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在一个mRNA分子上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B. 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到终止密码时终止C. 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由t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组成D. 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没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2、密码子:(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详解】A、在转录过程中,mRNA上可附着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每个核糖体上合成一条多肽链,不是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A错误;B、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至终止密码时即终止,B正确;C、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由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组成,C错误;D、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有解开DNA双螺旋结构的功能,D错误。故选B。19. 下列有关生物的基因型、表型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 圆粒豌豆的子代出现圆粒和皱粒,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C. 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基因型决定的D.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可能是环境影响造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详解】A、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A正确;B、圆粒豌豆的子代出现圆粒和皱粒,说明该圆粒豌豆是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能说明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B错误;C、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其子代都是O型血(ii),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D、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说明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D正确。故选B。20. 癌基因学说认为,致癌因子能导致细胞周期失控,细胞恶性增殖,引发细胞癌变。产生癌细胞根本原因是( )A. 细胞的异常分裂B. 致癌蛋白过度表达C.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 肿瘤抑制蛋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故选C。21.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重组能够产生新的基因B.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 基因重组发生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重组是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而发生重组。【详解】A、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可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但新的基因组合也不一定就表现出新的性状,A错误;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基因突变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错误;C、自然情况下,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C错误;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D正确。故选D。22.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理: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 解离: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根尖适宜时间,使组织细胞分离开C. 染色:可用苏丹染液代替甲紫溶液D. 观察:镜检发现视野中多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制片观察。【详解】A、原理: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B、解离:用解离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浸泡根尖1h,使组织细胞分离开,B错误;C、染色:染色体可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不可用苏丹染液代替甲紫溶液,C错误;D、观察:镜检发现视野中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D错误。故选A。23.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只有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才属于染色体变异B. 由本物种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C.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一定是多倍体D. 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导致基因数目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1、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4、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详解】A、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都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B、由本物种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一定是单倍体,B正确;C、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C错误;D、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会导致基因数目的减少,染色体结构变异种的倒位不改变基因的数目,D错误。故选B。24.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的对象最好是( )A. 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B.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 多基因遗传病D. 先天性疾病【答案】A【解析】【分析】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详解】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等,因为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特性明显,方便调查。故选A。25. 腕足类动物海豆芽,从4亿年前出现至今面貌基本没变,又没有灭绝,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自然选择对其不发生作用B. 海豆芽很少变异,适应性强C. 海豆芽的生活环境基本没有改变D. 海豆芽在漫长的年代中基因频率发生了较大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详解】若生活环境不发生改变,则自然选择的条件几乎不发生改变,被保留下的变异类型也几乎不变,所以腕足类动物海豆芽从4亿年前出现至今面貌基本没变,也没有灭绝,是海豆芽的生活环境没有改变,C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26. 有两个纯种豌豆,分别为高秆抗锈病(DDTT)、矮秆不抗锈病(ddtt)。现要培育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过程如下:(1)过程a叫作_,过程b叫作_。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表型及比例_,即二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2)F1的基因型是_,表型是_,其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有_。(3)F2中矮秆抗锈病基因型有_。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出F2中的矮秆抗锈病纯合植株,则:实验思路:_。结果分析:若子代_,则为纯合植株。【答案】(1) . 杂交 . 自交 . 高秆抗锈病:高秆不抗锈病:矮秆抗锈病:矮秆不抗锈病=9:3:3:1 . 自由组合定律 (2) . DdTt . 高秆抗锈病 . DT、Dt、dT、dt (3) . ddTT、ddTt . 令矮秆抗锈病个体自交,观察子代表现型 . 全为矮秆抗锈病【解析】【分析】据题意分析:DDTT×ddttF1DdTt,减数分裂配子:DT:Dt:dT:dt=1:1:1:1,自交D_T_:D_tt:ddT_:ddtt=9:3:3:1,故图中a为杂交,B为自交,c为筛选和连续自交,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小问1详解】过程a叫作杂交,过程b叫作自交,目的是获取表型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品种(ddT_);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为D-T-:D-tt:ddT-:ddtt=9:3:3:1,表现为高秆抗锈病:高秆不抗锈病:矮秆抗锈病:矮秆不抗锈病=9:3:3:1.【小问2详解】过程a是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Tt,表型为高秆抗锈病;DdTt经减数分裂配子为:DT:Dt:dT:dt=1:1:1:1。【小问3详解】F2中矮秆抗锈病基因型有ddTT和ddTt,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出F2中的矮秆抗锈病纯合植株,可令其自交,观察子代表现型。结果分析:若为纯合植株ddTT,则子代全为矮秆抗锈病。27. 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如下图,色盲基因用b表示。图中除男孩3和他的外祖父I4是红绿色盲外,其他人色觉都正常,回答下列问题。(1)红绿色盲是位于_的_遗传病,其特点有:患者中男性_(填“多于”或“少于”)女性等,理由是_。(2)I4的基因型是_,2的基因型可能是_。(3)中与男孩3的红绿色盲基因有关的亲属的基因型是_,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_。(4)1与一个正常的男子结婚,从优生的角度来说,生育_孩更好,原因是_。【答案】(1) . X染色体 . 隐性 . 多于 . 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所以男性只有一个b基因就表现为红绿色盲,女性要有两个b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因此,男性患者中红绿色盲多于女性 (2) . XbY . XBXb或XBXB (3) . XBXb . 母子 (4) . 女 . 2的基因型及概率是 1/2XBXB、1/2XBXb,而1的基因型为XBY,因此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4,所以1与一个正常的男子结婚,后代女孩均正常,男孩可能患病【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中除男孩3和他的外祖父4是红绿色盲外,其他人色觉都正常,则2的基因型为XBXb。【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男孩3和他的外祖父I4是红绿色盲为红绿色盲患者,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有: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等,理由是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所以男性只有一个b基因就表现为红绿色盲,女性要有两个b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因此,男性患者中红绿色盲多于女性。【小问2详解】I4是患者,故基因型是XbY,据图分析,3患了红绿色盲,其基因型是XbY,因此其母亲2的基因型为XBXb,而父亲1表现型正常XBY,因此2的可能基因型是XBXB或XBXb。【小问3详解】3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于其母亲2,而其母亲表现型正常,因此2的基因型为XBXb。【小问4详解】据上述分析可知,2的基因型及概率是 1/2XBXB、1/2XBXb,而1的基因型为XBY,因此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4,所以1与一个正常的男子结婚,后代女孩均正常,男孩可能患病,故从优生的角度来说,生育女孩更好。【点睛】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和分离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系谱图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解题时,考生首先明确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方式。28. 赫尔希和蔡斯在探究遗传物质的本质过程中,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锥形瓶内的大肠杆菌应为_(标记/未标记),上述过程离心的目的是_。(2)图示实验中,预期在B和C中出现很高放射性的是_。(3)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再设计一组用_的实验组,其余设置与图示过程都相同。(4)获得含有35S标记或32P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操作是_。(5)实验过程中,搅拌5min,被侵染细菌的成活率为100%,而上清液中仍有32P放射性出现,说明_。(6)该实验证明了_。【答案】(1) . 未标记 . 析出噬菌体外壳,使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沉淀 (2)C (3)用35S标记噬菌体 (4)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5)细菌未裂解,有部分32P标记的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 (6)DNA是遗传物质【解析】【分析】图示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示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表示搅拌后离心,A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B表示上清液,C表示沉淀物。【小问1详解】图中锥形瓶内的主要实验成分应为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供噬菌体侵染;离心的目的是析出噬菌体外壳,使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沉淀,噬菌体外壳在上清液中。【小问2详解】由于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了DNA分子,所以图中实验预期B和C中出现放射性的是C。【小问3详解】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的实验组,其余设置与图示过程都相同。【小问4详解】由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要获得含有35S标记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可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小问5详解】搅拌5min,被侵染细菌的成活率为100%,而上清液中仍有32P放射性出现,说明有一部分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没有侵入细菌中,且被侵染的细菌没有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小问6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9. 下图表示DNA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甲、乙表示物质,、表示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发生的时期是_

    注意事项

    本文(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wo****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