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96448148
资源大小:312.80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高 一 生 物一、选择题1.淀粉、淀粉酶中都含有的元素是A. C、H、O、NB. C、H、O C. C、H、O、N、PD. C、H、O、N、P、S【答案】B【解析】【分析】1、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2、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3、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4、核酸(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详解】淀粉属于糖类,组成元素是C、H、O,而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二者都含有的元素是C、H、O。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只要考生识记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即可。2.下列有关细胞中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 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B. 代谢旺盛的植物细胞自由水含量较高C. 不同细胞含水量可能不同D. 越冬植物的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较高【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生理功能:良好的溶剂,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参与许多化学反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详解】A、根据分析,自由水可以作为细胞内良好的溶剂,A正确;BD、自由水主要与细胞代谢有关,代谢越旺盛,自由水含量越高,越冬的植物代谢低,所以自由水含量较低,B正确,D错误;C、由于不同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所以不同细胞含水量可能不同,C正确。故选D。【点睛】自由水是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作用: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低。3.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A. 糖原B. 脂肪C. 淀粉D. 蛋白质【答案】B【解析】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脂肪,B正确,A、C、D均错误。4.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 Mg2+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B. 无机盐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 哺乳动物血钙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现象D. 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答案】B【解析】【分析】1、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离子。2、无机盐的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详解】A、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Mg2+会影响光合作用,A正确;B、无机盐不能作为能源物质,只有有机物能作为能源物质,B错误;C、哺乳动物血液中钙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症状,钙含量太高就会出现肌肉乏力,C正确;D、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只要考生识记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明确抽搐是血钙含量过低导致的,进而选出正确的答案。5.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 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B. 多糖的单体是单糖C. 淀粉是还原性糖D. 蔗糖是植物二糖【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种类分子式分布生理功能单糖五碳糖核糖C5H10O5动植物细胞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脱氧核糖C5H10O4六碳糖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二糖蔗糖C12H22O11植物细胞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麦芽糖乳糖C12H22O11动物细胞多糖淀粉(C6H10O5)n植物细胞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纤维素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糖原动物细胞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详解】A、单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A正确;B、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单体是单糖(葡萄糖),B正确;C、淀粉是非还原糖,C错误;D、植物二糖包括蔗糖和麦芽糖,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糖类的分布和分类,考查考生的识记糖类的相关知识。6.下列生理活动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A.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B. O2进入线粒体C. 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D. 吞噬细胞识别细菌【答案】B【解析】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需要血红蛋白,A不符合题意;O2进入线粒体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的协助,B符合题意;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需要酶(蛋白质)的参与,C不符合题意;吞噬细胞识别细菌依靠的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不符合题意。7.下图是细胞中常见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叫脱水缩合B. 甲分子的R基为-CH3C. 化合物丙叫做二肽D. 脱去的水中的氢来自乙的氨基【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AC正确;图中甲的R基-CH3,B正确;脱去的水中的氢来自甲的羧基和乙的氨基,D错误。8.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 RNA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B.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C.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 细胞内DNA和RNA的空间结构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RNA和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没有DNA而有RNA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次线粒体、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DNA中含有脱氧核糖,RNA中含有核糖,RNA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U,DNA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T。【详解】A、RNA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U,DNA分子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T,A正确;B、真核细胞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B正确;C、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统称为核苷酸,C正确;D、DNA一般双链,RNA是单链,二者空间结构不同,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的考查核酸的分类、分布和基本组成单位,核酸的功能,DNA与RNA在元素组成上的差异,识记相关知识。9.黑藻叶肉细胞、蓝藻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液泡D. 核糖体【答案】D【解析】黑藻叶肉细胞含有四个选项中的所有细胞器;蓝藻属于原核细胞,只含有核糖体;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含有选项中除叶绿体之外的其他三种细胞器。黑藻叶肉细胞、蓝藻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选D。10.红心火龙果不仅甜度高,而且含有具有解毒作用的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B. 切开时流出的红色果浆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C. 红心火龙果甜度高与果肉细胞内中心体合成的糖类有关D. 丰富的膳食纤维主要来自细胞壁,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叶绿体和液泡含有色素;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详解】植物蛋白在核糖体合成,A正确;红色果浆的颜色来自于液泡中的色素,B正确;糖类主要是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C错误;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正确。故选C。11.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 具有双层膜结构C. 是遗传物质储存的主要场所D.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答案】A【解析】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核膜具有两层膜,B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12.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为线粒体,内含少量的DNAB. 图乙为中心体,是唯一不含有磷脂的细胞器C. 图丙为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 图丁为内质网,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甲表示线粒体,乙表示中心体,丙表示叶绿体,丁表示内质网。1、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由双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4、内质网是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内质网的功能是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详解】A、甲是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有含少量DNA分子,A正确;B、中心体和核糖体都不含生物膜结构,所以不含磷脂,B错误;C、丙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C正确;D、丁是内质网,是细胞内某些物质运输的通道,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要求考生识别图中的结构,再结合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识记。13.红萝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红色的花青素。将红萝卜切成小块放到冷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A. 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B. 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C. 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 加温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对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的考查,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将红萝卜切成小块放到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水温的升高,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进入水中,使水的颜色变红。【详解】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也不具有生物活性,其透性与温度无关,A错误;高温使生物膜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花青素进入水中,花青素溶解增大不是使水的颜色逐渐变红的因素,B错误;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原生质层失去了选择透过性,使花青素进入水中,C正确;水的颜色逐渐变红是由于沸水使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分析题干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生物膜选择透过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4.下图是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该运输方式是()A. 自由(简单)扩散B. 协助扩散C. 主动运输D. 被动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中物质运输方式可知: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以逆浓度方向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供应,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详解】A、自由扩散的运输特点为: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不要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协助扩散也是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但是需要载体的协助,一般只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该种方式,B错误;C、主动运输一般是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扩散,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C15.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K+吸收则不受影响。这种毒素的作用是A. 抑制呼吸酶的活性B. 抑制Ca2+载体的活性C. 改变了线粒体的结构D. 改变了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答案】B【解析】【分析】主动运输需要2个条件:一是需要能量,二是需要载体;由于钙离子和钾离子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而对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K+的吸收则不受影响,这说明没有影响到能量,影响的是钙离子的载体。【详解】A、如果抑制呼吸酶的活性,则钾离子的吸收也受影响,A错误;B、由于载体具有专一性,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K+的吸收则不受影响,说明抑制了Ca2+载体的活动,B正确;C、改变了线粒体的结构,会影响呼吸作用,则钾离子的吸收也受影响,C错误;D、改变了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对主动运输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要明确载体的专一性,每一种的离子都有特定的载体,这也就解释了不同的离子细胞吸收速度不同的原因,在平时的学习的过程中药注意总结。16.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B.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C. 所有真核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 老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BD、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魏尔肖补充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ABD正确;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而不是所有真核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内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细胞学说内容中的三点。17.下列有关“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出现砖红色B. 鉴定脂肪时,用无水乙醇洗去花生子叶表面的苏丹染液浮色C. 鉴定豆浆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加入等量的CuSO4溶液D.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改变浓度和用量后,可用于唾液淀粉酶的鉴定【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需要使用苏丹(苏丹)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详解】A、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呈现蓝色,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B、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50%的酒精洗去没有与橘黄色颗粒结合的苏丹染液,B错误;C、鉴定豆浆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加入少量CuSO4溶液,C错误;D、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应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可以将配制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中0.05g/mLCuSO4溶液改为0.01g/mLCuSO4溶液CuSO4,可配制成双缩脲试剂用于蛋白质的鉴定,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18.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植物细胞夜间不能生成ATPB. 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C. ATP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每个ATP分子含有1个磷酸基团【答案】C【解析】【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详解】A、植物细胞夜间通过细胞呼吸生成ATP,A错误;B、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只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C、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可以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D、ATP中含有3个磷酸基,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识记ATP的结构和功能。19.细胞中的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中的A代表腺苷B. 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 细胞中的ATP含量很少,但可以迅速合成D. 正常细胞中的ATP与ADP不停转化,维持动态平衡【答案】B【解析】【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ATP与AD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其反应式为: ,反应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详解】A、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的A有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组成,代表腺苷,A正确;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也消耗ATP,只不过消耗的ATP较少,B错误;CD、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同时二者维持着动态平衡,C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易错点是理解ATP和ADP转化的条件及ATP在细胞中的含量。20.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 酶的化学本质都是RNAC. 酶是有机催化剂D. 酶是无机催化剂【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详解】AB、酶的本质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AB错误。CD、酶是有机物,一种有机催化剂,不是无机物,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只需识记酶的本质即可。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进行了实验操作,发现试管2比试管1产生的气泡明显多,该实验说明了操作顺序具体操作试管1试管2加入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2 mL2 mL滴加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2滴滴加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2滴A. 酶具有专一性B. 酶具有多样性C. 酶具有高效性D. 酶具有稳定性【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详解】根据表格可以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快慢。根据题干中“试管2比试管1产生的气泡明显多”,可推知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Cl3要高,故该实验目的是证明酶的高效性,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注意:低温和高温时酶的活性都降低,但两者的性质不同,在过酸或过碱环境中,酶均失去活性而不能恢复,同一种酶在不同pH下活性不同,不同的酶的最适pH不同,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22.某学习小组搭建了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a、b两锥形瓶内各放一些湿棉花,瓶塞上各吊一熟石灰包(可吸收CO2),并插入温度计,分别有导管从瓶内通入水中。a瓶装入萌发的种子,b瓶装入等量的煮熟的种子。48 h后,预期所能观察到的变化是A. a瓶温度上升,与其连接的导管内水会上升B. b瓶温度上升,与其连接的导管内水会上升C. a瓶温度上升,与b瓶连接的导管内水会上升D. b瓶温度上升,与a瓶连接的导管内水会上升【答案】A【解析】【分析】该实验为测定种子有氧呼吸的装置,由于a瓶内放有Ca(OH)2溶液,故二氧化碳被吸收,瓶内气体的变化为氧气的变化,b瓶放有等量煮熟的种子,其它条件与a相同,故为对照实验。【详解】a瓶中萌发的种子生理活动旺盛,主要进行细胞呼吸,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CO2,但CO2易被熟石灰吸收;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要释放能量,并且大部分能量都转化成热能,所以a瓶温度上升;由于O2的消耗,瓶内气压下降,与之相连的导管内水柱上升。而b瓶装的是煮熟的种子,不再进行细胞呼吸等生理活动,所以温度、水面基本无变化。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有氧呼吸的实验设计,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装置的理解及对结果的判断。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23. 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进行的化学反应是A. 水分解成H和氧B.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C. 丙酮酸和水生成CO2D. H和氧结合生成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细胞呼吸的过程。水分解成H和氧是光合作用的反应,A不符合。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因此答案为B。丙酮酸和水生成CO2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不符合。H和氧结合生成水,只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不符合。24.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出现在 ( )A. 三个阶段B. 第一阶段C. 第二阶段D. 第三阶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过程物质变化。点评:本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难度较小,要求学生识记有氧呼吸过程物质变化。25.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 h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O2浓度变化量01%2%3%5%7%10%15%20%25%O2吸收量/mol00.10.20.30.40.50.60.70.80.8CO2释放量/mol10.80.60.50.40.50.60.70.80.8A. 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CO2B. 储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C. 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D. 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和3%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答案】B【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B、O2浓度为5%时,CO2释放量最少,说明有机物分解量最少,所以贮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B正确;C、一定范围内,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的ATP越多,但O2浓度超过20%后,则呼吸强度不变,C错误;D、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在5%25%时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B。【点睛】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26.下列对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的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SiO2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B. 层析液的作用是使色素分离C. CaCO3的作用是使研磨充分D. 没有色素带呈现,原因可能为材料是黄化叶片【答案】B【解析】【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酮(酒精)等,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SiO2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A错误;B、在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由于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层析液的作用是用于分离光合色素,B正确;C、CaCO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C错误;D、黄化叶片也含有色素,也可以呈现出色素带,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27.下图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a、b表示相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物质a表示HB. 物质b表示C3C. 阶段表示暗反应D. 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发生【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表示光反应阶段;表示暗反应阶段;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因此图中a表示H,b表示ATP。详解】A、物质a表示H,A正确;B、物质b表示ATP,B错误;C、阶段表示光反应,C错误;D、阶段表示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考查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或物质的名称,再准确判断各选项。28.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B. 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 卡尔文用同位素示踪法发现了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化的途径D. 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做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详解】A、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A正确;B、萨克斯的实验的单一变量为是否光照,因此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正确;C、卡尔文用同位素示踪法发现了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化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C正确;D、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的是鲁宾和卡门,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了解各位科学家的基本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9.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光反应的发生依赖叶绿体中的色素B. 暗反应的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 暗反应中14C的转移途径是CO2C3C5(CH2O)D. 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是光能ATP中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答案】C【解析】【分析】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分两个阶段:项目光反应碳反应(暗反应)实质光能化学能,释放O2同化CO2形成(CH2O)(酶促反应)条件需色素、光、ADP、和酶不需色素和光,需多种酶场所叶绿体类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物质转化水的光解:水在光照的条件下生成H和氧气;ATP的生成。CO2的固定:1分子CO2和C5反应2分子C3;C3的还原C3在ATP提供能量,H作为还原剂的条件下生成有机物和C5能量转化叶绿素把光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详解】A、光反应需要依赖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A正确;B、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B正确;C、根据分析暗反应中14C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C错误;D、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是光能ATP中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并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30.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长期施用化肥比施用农家肥更有利于作物生长B. 合理密植有利于改善田间CO2浓度和光能利用率C. 低温、低氧、干燥等条件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D. 给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水稻生长【答案】B【解析】【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2、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3、提高作物的产量需要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4、粮食存储时的条件:低氧(抑制无氧呼吸)、高CO2浓度(抑制有氧呼吸)、低温(抑制酶的活性)和干燥。【详解】A、农家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形成无机盐,并释放出二氧化碳,供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比施用化肥更有利于作物生长,A错误;B、合理密植既可防止种内斗争,又有利于改善田间CO2浓度和光能利用率,增强光合作用,减少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提高农作物产量,B正确;C、干燥条件不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C错误;D、给稻田定期排水是为了防止水稻根尖进行无氧呼吸,造成烂根,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识记两个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原理和应用。31.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需要进行复制的结构是A. 着丝粒和细胞板B. 染色体和纺锤体C. 纺锤体和核仁D. 染色体和中心体【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分裂间期: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前期: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详解】A、动物细胞没有细胞板,A错误;B、纺锤体的形成不需要复制,B错误;C、核仁在分裂期要解体,不会复制,C错误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复制的结构是染色体和中心体,时间发生在间期,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3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A. DNA分子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B. 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C. 着丝点的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D. 赤道板与纺锤体的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DNA分子复制发生在间期,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A错误;B、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而细胞板出现在末期,B错误;C、着丝点的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都发生在后期,C正确;D、赤道板不属于细胞结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33.下图ab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B. 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C. 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D. 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分析线段图可知,a、c持续的时间长,为分裂间期,b、d持续的时间短为分裂期。【详解】A、由题图中的箭头指向可知一个细胞周期可以表示为(a+b)或(c+d),A正确;B、c段为分裂间期,结束DNA复制完成,故DNA含量增加一倍,B正确;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分裂期d段,C正确;D、细胞周期是先进入间期,再进入分裂期,由于有的箭头指向,所以b和c不是一个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的特点,对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规律:一个细胞周期的表示法是分裂间期+分裂期,不能倒过来。3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如果仅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图中哪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