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
资源ID:96448363
资源大小:307.1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度高一生物(理科)期中考试卷命题人:徐寿彭 审题人:徐寿彭 一、单选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2分,共50分)1某生物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时期,胞质开始分裂B时期,进行DNA复制和中心体的复制C时期,染色体开始凝聚变短变粗呈散乱分布D时期,着丝粒分裂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相等2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视野中观察到分生区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D观察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3下列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间期,中心体进行复制 B在前期,可能看到细胞核C在后期,染色体进行复制 D在末期,细胞膜在赤道面上向内凹陷4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丝的出现 B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和核DNA数目的加倍C着丝粒的分裂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D纺锤丝的出现和核DNA数目的加倍5玉米体细胞有10对染色体。正常情况下,1个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经过3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数以及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A6个、10条 B8个、20条 C8个、10条 D6个、60条6如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个视野。下列变化中,属于箭 头所指细胞下一个时期发生的是()A细胞板形成 B纺锤体出现 C着丝粒分裂 D核仁出现7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也越小,这样有利于提高物质运输效率B同一生物体器官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C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D洋葱的表皮细胞比分生区细胞的增殖周期长8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变化是( )A中心体的移动和纺锤体的形成B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C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加倍D核膜、核仁的消失和细胞板的形成9下面有关蛙的受精卵和蛙的红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蛙的红细胞是由蛙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与分化形成的B蛙的受精卵和蛙的红细胞进行分裂时都在分裂期的前期,中心体活跃C进行分裂时蛙的受精卵有星射线和染色体的出现而蛙的红细胞没有D进行分裂时蛙的红细胞一般是核先延长,从核中部向内凹进,然后缢裂为两个核10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需要细胞内的监控机制来保证,其中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该机制的重要蛋白质)的检查机制是保证染色体正确分离的重要机制之一,SAC监控纺锤体微管与着丝点之间的连接,当所有染色体与来自两极的纺锤丝都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时,SAC消失,从而解除对细胞由分裂中期进入后期的抑制。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过程中,SAC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染色体错误分离,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B减数分裂过程中,SAC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异常配子的产生C在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中,保证SAC持续的活性是分裂正常进行的前提D临床上,抑制纺锤体形成的药物有可能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1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包含的两对等位基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和减数分裂BB与b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分裂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分裂D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12下列与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重大意义B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C经过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之后,后代与亲本的染色体数量可以保持一致D经过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之后,后代与亲本的染色体组成可以保持一致13某生物在形成花粉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染色体68条,此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四分体数为()A34个B68个C17个D136个14一个含2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的卵原细胞,各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卵细胞的数目和种类数分别是()A2个、1个和2种、1种B4个、4个和2种、2种C4个、1个和2种、1种D2个、2个和2种、2种15下列关于精、卵细胞的形成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都是不均等分配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会阻止其他精子进入C每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均形成4个生殖细胞D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只与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有关16下列不属于生物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是()ABCD17人的性染色体存在于()A只存在于精子和卵细胞B体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都成对存在C只存在于体细胞D体细胞中成对存在,而精子或卵细胞中成单存在18下列不属于正常人体产生配子基因型的是()AAbDBAbdCAaBdDABD19如图表示细胞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其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b过程表示有丝分裂Cc过程发生受精作用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20对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有染色体复制B都有同源染色体分离C都形成四分体D都有细胞质的不均等分配2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下列关于性状和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不能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B若子代中出现隐性性状,则亲代个体都必有该性状隐性基因C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个体都必有该性状显性基因D若子代中出现隐性性状,则亲代个体至少有一方含有该性状隐性基因22某植物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且受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为确定某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让其与另一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得到足够多的杂交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待测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杂交方式属于测交B如果后代均为红花,则待测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C如果后代出现白花,则待测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D如果后代出现白花,则后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3盘状南瓜自交,后代中盘状球状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盘状为显性性状、球状为隐性性状B亲本中盘状南瓜应为杂合子C子代中盘状南瓜全为杂合子D子代中球状南瓜全为纯合子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的高茎和矮茎、狗的白毛和长毛是一对相对性状B纯合子杂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都可以稳定遗传C不同环境下相同基因型的生物,表型仍然相同D杂种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25基因型为Aa的植物所产生的配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 )A雌配子:雄配子=1:1B雌A配子:雄a配子=1:1C雌A配子:雌a配子=1:1D雄A配子:雌a配子=1:126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形成的2种配子比例为1:1B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C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27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在两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圆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1055,该同学感到失望。你应该给他的建议和理由是( )A把圆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方形小块;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改变桶内“配子”的比例,继续重复抓;保证基因的随机分配和足够大的样本数D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1个;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28下列有关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29一对夫妇表型正常,他们的父母表型也正常,但丈夫的哥哥和妻子的妹妹都是白化病患者(bb),若该夫妇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是携带者的概率( )A1/9B4/9C1/4D1/230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为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为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別为:AATTdd、AAttDD、AAttdd、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则应该观察和杂交所得F1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可以观察和杂交所得F1的花粉C将和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变为蓝色D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则应选用和为亲本杂交31如图表示基因型为RrYy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其中各种雌配子的数量相等,各种雄配子的数量也相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F1中纯合子占1/4,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占1/2B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F1的基因型有16种CF1表现出的各种性状既与细胞中各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又与环境有关D基因R与r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基因R与Y组合在一起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3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由交配,其中各种雌配子的数量相等,各种雄配子的数量也相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BA、a与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自交子代性状的比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F1中,纯合子占1/2,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1/2DF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细胞中的基因控制的,与环境影响无关33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A5/8B3/8C1/12D1/434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与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且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则后代中( )A性状表现有4种,比例为3:1:3:1;遗传因子组成有6种B性状表现有2种,比例为1:1;遗传因子组成有6种C性状表现有4种,比例为1:1:1:1;遗传因子组成有4种D性状表现有3种,比例为1:2:1;遗传因子组成有4种35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不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A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B杂种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C杂种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D杂种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36某种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中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图1为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1中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1中的和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图2表示色素的形成过程。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8种B若蓝花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代有1/4开紫花,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AaXbXb和aaXBYCX与Y染色体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D若一白花雌株与一蓝花雄株杂交所得F1都开紫花,F1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雄株所占比例是3/1637某植物的果实中圆形对卵形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纯合圆形果实植株产生的卵细胞无受精能力,卵形果实植株的花粉不育,杂合植株则正常。现有杂合的植株作亲本,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纯合圆形果实植株与卵形果实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果相同B对杂合植株进行测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果相同C杂合植株作亲本,若每代均自由传粉至F2,则F2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4/9D杂合植株作亲本,若每代均自交至F2,则F2圆形果实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38在老鼠中,基因B决定黑色素的沉积,其隐性等位基因b在纯合时导致棕色表现型;基因A决定毛尖端黄色素的沉积,其隐性等位基因a无此作用;基因C决定色素的形成,其隐性等位基因c则为白化基因,三对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已知栗色鼠的基因型为C_A_B_,黄棕色鼠为C_A_bb。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只栗色鼠杂交,后代最多有27种基因型B两只栗色鼠杂交,后代最多有6种表现型C两只栗色鼠的后代若栗色鼠白化鼠,则推测其基因型相同D两栗色鼠杂交,可能出现的比例,也可能出现的比例39研究人员在小鼠群体中筛选到一个脊柱弯曲的突变体,且该突变体只出现在雌鼠中。将任意一只脊柱弯曲的雌鼠与脊柱正常的野生型雄鼠杂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均为1/3脊柱弯曲的雌鼠、1/3脊柱正常的雌鼠和1/3脊柱正常的雄鼠(不考虑X、Y同源区段遗传)。以下推测错误的是()A脊柱弯曲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B实验结果是由于含显性基因的雌配子致死C脊柱弯曲的雌鼠均为杂合子D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40山雀(ZW型性别决定)的羽毛颜色由一组复等位基因B1(红色)、B(蓝色)和b(褐色)控制,该组复等位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其中B1对B、b为显性,B对b为显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山雀种群中,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型共7种B红山雀和蓝山雀杂交,后代有红色、蓝色和褐色,则亲本基因型为ZBZbZB1WC该山雀种群的褐山雀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低于雌性个体D基因型为Z B1Zb的雄性红山雀某些羽毛上有褐色斑点,则部分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二、非选择题:(共50分)41(10分)请回答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I请根据有丝分裂中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和分裂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ab属于_期,与它对应的分裂图像是_。(2)从一个细胞周期中核DNA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_。II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2)对图2甲细胞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_分裂的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3) 图2中乙图所示细胞含有_对同源染色体,_个DNA分子。42(10分)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研究者利用这两个品种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分析回答:杂交组合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红花×白花白花×红花第1组F1自交第2组F1自交第2组的F1×白花后代植株红色2 6172 6282 9402 7301 754白色1091 0509181 648(1)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植株花色中的_色是显性性状。(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_现象,比例都接近_。(3)第5组实验结果表明,该交配类型称为_。(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生白色花植株,说明:_。(5)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判断植株花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定律。(6)若用B、b表示控制花色性状的遗传因子,请写出第1组杂交过程的遗传图解。_。43(10分)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若将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 97请回答:(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_对基因控制,_(填“遵循”还是“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_。(3)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_或_(4)在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4、(10分)貂的皮毛富有光泽,是制作貂毛衣帽的材料,某养殖场为探究一品种貂毛色遗传的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1)选用纯种黑色貂和白色貂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后代均为灰色貂而且雌雄数目相当。已知貂毛色的黑色和白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a控制,将实验中的灰色个体(F1)随机交配,在子代个体(F2)中选出灰色个体和白色个体随机交配,则子代(F3)的表现型及比例_。(2)另一对等位基因B、b可能影响毛色基因的表达,取白色貂甲、乙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得到F2,结果如下:亲本白色甲(雌)×白色乙(雄)F1白色(雌):白色(雄)=1:1F2雌雄白色黑色:灰色:白色=1:2:5A、a基因与B、b基因在遗传时遵循_定律。雌雄性亲本甲、乙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F2中白色基因型有_种,F2中雌性纯合子的比例是_。45(10分)将一株绿色植物置于密闭透明的锥形瓶中,在黑暗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转移至恒定光照强度下培养,其他外界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瓶内CO2浓度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 图2是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PS和PS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光系统。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该绿色植物的根尖成熟区细胞中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有_。图1中,0-60min,该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与ATP合成相关的酶发生作用的膜结构(具体)是_,此时该膜结构上发生的物质变化有_(至少写出两点)。(2)60-120min,该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为_,原因是_。120min内,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最少的时刻为_min。研究表明盐胁迫(高浓度NaCl)条件下,光化学反应速率降低,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据图2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4)若将复合光换成绿色光,则过程会_(填“减弱”或“增强”)。高一生物(理科)期中考试答案一、单选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2分,共50分)1-10:DCBCB CBBBC 11-20:CDACB BDCCD 21-30:DDCDC DBADD 31-40:CCAAD DCBBC 41(10分,每空1分)I分裂间 亲子代细胞核内DNA含量保持不变 II 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答蛋白质不给分) 着丝点分裂 减数第一次后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0 442(10分)(1)红 (2)性状分离 3:1 (3)测交 (4)双亲中的红花植株混有杂合子 (5) 分离 (6) 43(10分)两 遵循 AaBb aaBB、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紫花红花白花=934 44、(10分)(1)黑色:灰色:白色=1:4:4 (2) 自由组合 AAXBXB 、aaXbY 10 1/8 45(10分)(1)线粒体 线粒体内膜 H和氧结合产生H2O,ATP与Pi结合生成ATP (2)逐渐降低 CO2浓度降低 60 (3) 盐胁迫条件下,细胞失水,导致光反应底物H2O的供应不足;同时高盐会使PS和PS的结构受到损伤,导致光化学反应速率降低,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 (4) 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