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2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单元质检卷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可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B.改变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可能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C.细胞膜都是由蛋白质、糖类、胆固醇组成的D.动物细胞之间能发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2.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器甲是线粒体,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其中被彻底氧化分解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有关C.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D.乳酸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3.下列有关生物膜中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上的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均具有特异性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跨膜运输物质时均消耗ATPC.线粒体内膜比外膜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都多D.膜蛋白的产生可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参与4.(2022河南鹤壁联考)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不允许二糖及多糖透过),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图4分别表示达到平衡后,图1、图3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平衡后,漏斗内溶液浓度Ma>MbB.平衡后,漏斗内液面上升高度h1>h2C.平衡后,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度相等,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D.若再向a、b中加入等量的蔗糖酶,漏斗内外液面最终会齐平5.下图甲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的成分及其各级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乙A.图甲所示结构为细菌的细胞核亚显微结构图B.人的胰岛细胞中结构的数目比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多C.图乙中为蛋白质分子,检测的试剂为斐林试剂D.图乙中转化成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前的间期6.下图A为两个渗透装置,溶液a、b为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且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图B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A中装置2的液面一段时间后会高于装置1的液面B.图B中的相当于图A中的C.若图B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此时应及时灌溉D.图B中的与图A中的通透性不同7.(2022河南新乡模拟)过氧化物酶体是在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发现的一种细胞结构,过氧化物酶体的装配起始于内质网,由内质网出芽生成前体膜泡,然后一些蛋白质掺入后形成过氧化物酶体雏形。下列有关过氧化物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酵母菌、麻风分枝杆菌中也可能存在过氧化物酶体B.用磷脂酶处理过氧化物酶体,会破坏其结构C.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可能会减小D.内质网可能参与过氧化物酶体中蛋白质的加工过程8.(2022云南高中毕业班统一检测)某研究小组用5种植物材料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记录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然后滴加蔗糖溶液,记录从滴加蔗糖溶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绘制成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据图分析可知,5种植物材料中山茶细胞体积最小B.该实验在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没有设计对照实验C.若在发生质壁分离后滴加清水,则5种材料的复原时间都不同D.5种材料中,红花檀木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快9.(2022广西南宁适应性测试)红细胞膜对水的快速通透能力可以被Hg2+(Hg2+能使蛋白质结构改变)抑制,而Hg2+并不影响仅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人造膜对水的通透能力。据此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g2+改变了磷脂分子在膜中的排列方式B.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只能是自由扩散C.细胞膜中某些蛋白质参与水的跨膜运输D.溶液的pH不会影响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10.(2022湖北武汉考试)拟南芥液泡膜上存在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它可利用液泡内外H+的电化学梯度(电位和浓度差)将H+转出液泡,同时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如下页左上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B.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C.Cl-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D.H2O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11.人体不同组织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下图是人体两种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两种细胞B.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比G2高C.细胞膜缺少G蛋白可能导致高血糖D.不同组织细胞膜上的G蛋白种类和数目不同是细胞分化的具体体现12.右上图是物质进入细胞的示意图,其中表示4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中ATPase为ATP酶,在图示生理过程中还具有载体功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膜的流动性可以通过图示的方式来体现B.Na+可以通过图示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C.有机小分子都要通过图示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D.植物根部细胞可以通过图示的方式进行吸水二、非选择题(共28分)13.(14分)(2022贵州铜仁模拟改编)下图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概念图,AG为结构名称,代表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相似,都主要由组成。但功能各有不同,从组成成分上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2)衰老的细胞中,A的面积将变,B的发生改变,使功能降低。 (3)结构D出现功能异常后,可能被E分解,结构E除具有此类功能外,还具有的功能。 (4)科学家常用法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通过图中过程可以实现膜成分的更新,这依赖于生物膜具有的结构特点。 14.(14分)科学家在研究Na+、K+、Ca2+等无机盐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如下实验。(1)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上图所示。则可据图判断,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 (2)如果在青蛙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的活性。 (3)红树林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通常受到盐胁迫。红树植物为抵抗盐胁迫,通过叶子和嫩枝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那么红树从海水及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呢?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a.取生长发育相同的红树植物,分成A、B两组,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K+、Ca2+的溶液中;b.A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B组; c.。 实验结论:a.若两组植株对K+、Ca2+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 b.,说明红树从海水及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1.C只有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才有胆固醇。2.C细胞器甲含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说明其具有膜结构并且含有核酸,动物细胞中具有膜结构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有氧呼吸时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A项错误。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但其不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有关,如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无关,B项错误。细胞器丙无膜结构,含有核酸,说明其是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C项正确。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乳酸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D项错误。3.B载体蛋白与运输的物质之间,以及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之间均能特异性识别,故膜上的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均具有特异性,A项正确。通道蛋白进行的跨膜运输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项错误。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内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线粒体内膜比外膜功能复杂,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都多,C项正确。膜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高尔基体分泌的具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使蛋白质分布到细胞膜上,D项正确。4.A初始浓度Ma=Mb>MA>MB,题图1漏斗两侧的浓度差较小,液面上升高度较小,因此平衡后,漏斗内溶液浓度Ma>Mb,A项正确。题图1漏斗两侧的浓度差较小,液面上升高度较小,因此平衡后,漏斗内液面上升高度h1<h2,B项错误。平衡后,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度相等,但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相等,C项错误。若再向a、b中加入等量的蔗糖酶,蔗糖酶不能通过半透膜,则漏斗内的蔗糖被水解成单糖,单糖可以移动到漏斗外,而漏斗外的蔗糖不能被水解,所以漏斗内外溶液浓度难以相等,漏斗内外液面不会齐平,D项错误。5.B图甲为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图,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A项错误。结构为核孔,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多。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代谢旺盛,口腔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代谢较弱,故胰岛B细胞中的核孔数目比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多,B项正确。图乙为染色体(质)的示意图,其中为DNA分子,为蛋白质分子,检测蛋白质分子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C项错误。图乙中染色质转化成染色体,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D项错误。6.B根据题干“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可推断一段时间后装置2的液面会高于装置1的液面,A项正确。图B细胞中含有大液泡,因此可以构成渗透系统,其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图A中的半透膜,图B中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共同构成原生质层,B项错误。若图B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应及时灌溉,C项正确。图B中的具有选择透过性,图A中的则没有选择透过性,只要微粒小于膜上的孔均可以通过,D项正确。7.A由题意可知,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包括内质网出芽形成前体膜泡,说明过氧化物酶体是具膜的细胞结构,且应该是真核细胞才具有的结构,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不可能形成该结构。酵母菌为真核生物,麻风分枝杆菌为原核生物,故酵母菌可能含有过氧化物酶体,但麻风分枝杆菌不含该结构,A项错误。过氧化物酶体的膜来自内质网,其主要组成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故用磷脂酶处理,其结构会被破坏,B项正确。过氧化物酶体的装配起始于内质网,由内质网出芽生成前体膜泡,故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可能会减小,C项正确。由题意可知,过氧化物酶体中含有蛋白质,而内质网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故内质网可能参与过氧化物酶体中蛋白质的加工过程,D项正确。8.D根据题图信息可知,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视野中山茶细胞的数目最少,说明其细胞体积最大,A项错误。该实验中的各组材料之间相互对照,所以本实验不需要单独设计对照实验,B项错误。根据各组实验结果,只能得到几种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不同,无法推知滴加清水后,它们质壁分离后的复原时间是否相同,C项错误。各组实验中,红花檀木发生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最短,故其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快,D项正确。9.CHg2+并不影响仅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人造膜对水的通透能力,说明Hg2+没有改变磷脂分子在膜中的排列方式,A项错误。Hg2+能使蛋白质结构改变,红细胞膜对水的快速通透能力可以被Hg2+抑制,说明红细胞膜对水的快速通透能力与膜上某种蛋白质有关,而自由扩散不需要膜上蛋白质参与,说明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只是自由扩散,B项错误,C项正确。溶液的pH会影响膜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D项错误。10.DNa+在液泡中的积累能使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细胞吸水,进而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A项正确。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能将H+转运出液泡的同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转运到液泡内,说明Na+进入液泡的直接驱动力是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因此该过程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项正确。Cl-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C项正确。H2O借助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D项错误。11.A据图可知,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A项错误。据图可知,G1曲线在G2曲线上方,说明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比G2高,B项正确。若细胞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G蛋白,则血浆中的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中,从而使血糖升高,C项正确。不同细胞膜上G蛋白的种类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项正确。12.C图中表示的胞吞、胞吞运输方式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故生物膜的流动性可以通过图示的方式来体现,A项正确。图中表示协助扩散,形成动作电位时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项正确。图中表示主动运输,有机小分子不一定都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项错误。植物根部细胞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吸水,图中表示自由扩散,D项正确。13.答案(1)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2)大通透性物质运输(3)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4)同位素标记一定的流动性解析(1)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生物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各种生物膜功能各有不同,从组成成分上分析,主要原因是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2)图中A为核膜,B为细胞膜。衰老的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因此核膜的面积将增大。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结构D能吸收O2,为线粒体,E为溶酶体,溶酶体可以分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还具有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的作用。(4)科学家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该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表示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则F为内质网,G为高尔基体,该过程中膜成分的更新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14.答案(1)ATP抑制细胞呼吸(2)载体蛋白(3)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K+、Ca2+等无机盐的吸收速率a.红树从海水及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运输b.若B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A组吸收速率解析(1)由题图可知,加入某药物后,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24Na+不再增加,而加入ATP后溶液中的24Na+又增加,可见,神经纤维排出24Na+时需要消耗ATP,“某药物”可抑制细胞产生ATP,即抑制细胞呼吸。(2)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该毒素不影响物质运输时的能量供给,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因此该毒素可能抑制了运输Ca2+的载体蛋白的活性。(3)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能量,而能量主要是通过细胞的有氧呼吸提供的,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变量应为是否进行有氧呼吸,因变量是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