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学案-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课堂互动探究案】-2神经调节.docx
-
资源ID:96449687
资源大小:3.30M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生物学案-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课堂互动探究案】-2神经调节.docx
课堂互动探究案2神经调节考点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任务1归纳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任务2判断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C)的是_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轴突末梢)相连的为_神经(B),与“”(胞体)相连的为_神经(E)。(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_神经(E),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_神经(B)。(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_神经,反之则为_神经。任务3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自主神经系统由_神经和_神经两部分组成。兴奋状态安静状态占据优势的神经_神经_神经调节过程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心跳减慢,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关系二者的作用通常是_的任务4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1.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六个认识误区(1)误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反射。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2)误认为所有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如下丘脑、脊髓等。(3)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反射活动。刺激强度再增加,动作电位的峰值也基本不变。(4)误认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是反射。(5)误认为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6)误认为感觉的形成属于反射。味觉、痛觉、渴觉等感觉的形成产生于大脑皮层,但其未形成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理解(1)交感神经主要是脊神经,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脑神经,它们对同一器官的调节作用往往相反。(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并非绝对自主,它们有时也会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并不完全自主。考向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考查1.近些年社会上发生了很多起由于醉酒驾车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故交通法规严禁酒后驾车。醉酒的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讽刺漫画如图,这些现象依次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A大脑、下丘脑、小脑B大脑、垂体、脑干C大脑、脑干、小脑 D大脑、小脑、脑干22023·枣庄模拟史记·项羽本纪第七记载“籍(项羽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在项羽扛鼎时,其体内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不包括()A瞳孔扩张B骨骼肌收缩C支气管扩张D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3关于消化道神经支配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支配消化道的自主神经系统不受脑的控制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C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D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考向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类型的考查4.经典高考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52023·武汉模拟实验室小鼠只有在亮灯后触碰杠杆,才能得到食物。经过反复训练,灯光会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灯光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小鼠触碰杠杆B.反复训练可能促进了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联系C.小鼠触碰杠杆获取食物的行为可以遗传给下一代D灯光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的现象是非条件反射考向三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的考查6.经典高考下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在3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D若1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72023·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三试题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82023·潍坊模拟为研究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作用,科学家利用离体蛙心做了一个实验(注:蛙心置于人工液体环境中),反复刺激支配一个蛙心的迷走神经,使其心率下降,然后从这个蛙心中收集液体,灌入另一个蛙心,发现该蛙心的心率也下降了。再刺激支配第一个蛙心的交感神经,使其心率加快,当其液体转移给第二个蛙心后,该蛙心的心率也加快了。由上述实验不能得出的合理推断是()A神经元会释放有关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B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神经元可能释放不同的化学物质C受刺激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电位变化不一定相同D完成上述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考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任务1完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相关问题(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状态变为_状态的过程。(2)传导形式:以_形式传导。(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产生原因静息电位_外流动作电位_内流(4)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_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5)传导方向:_。传导特点: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与膜外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任务2完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比较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神经元(_)_信号形式(或变化)电信号电信号_电信号速度_方向可以双向_向传递任务3膜电位的测量与解读(1)膜电位的测量测量项目测量方法测量结果静息电位电流计一极接膜外,另一极接膜内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动作电位电流计两极都接膜外(或内)侧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a点静息电位,_通道开放;b点0电位,_电位形成过程中,_通道开放;bc段_电位,_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de段_电位。任务4兴奋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分析任务5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探究(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的。(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的。1.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方式(1)形成静息电位时,K外流是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运输,需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2)产生动作电位时,Na的内流需转运蛋白,同时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3)恢复静息电位时,K的外流是由高浓度侧到低浓度侧,属于协助扩散。(4)一次兴奋结束后,钠钾泵将流入的Na泵出膜内,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2突触和突触小体的辨析(1)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含有两个神经元的部分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特别提醒(1)细胞外液Na、K浓度大小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K浓度只影响静息电位K浓度升高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K浓度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升高Na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Na浓度升高动作电位峰值升高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峰值降低(2)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中K、Na的运输方式不同。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通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恢复静息电位时,起初的K外流是协助扩散;但随后的NaK泵吸K排Na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消耗能量。考向一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基础知识考查1.浙江卷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Na的通透性减弱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22023·辽宁沈阳郊联体高三考试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其影响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不会持续兴奋B.吸食可卡因后,中的多巴胺含量下降,可延长愉悦感的时间C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减少多巴胺受体的数量D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都危害健康,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考向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分析32023·青岛模拟如图表示电刺激轴突上一点后,该神经细胞轴突膜外在某一时刻的电位示意图,A、B、C、D为轴突上等距离的点,在B、D两点连接上一个电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时的指针读数显示的是动作电位的值B电刺激的点一定是D点,因为此时膜外为负电位C此时A点膜外可能是负电位,也可能是正电位D若刺激A点,电表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2023·湖南常德高三联考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B乙图曲线处于点时,说明d点处于未兴奋状态C乙图曲线处于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点D丙图曲线处于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考向三突触的结构及传导机理5.2023·四川成都七中模拟下图为神经肌肉接头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单向传递B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D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分枝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62023·成都模拟突触是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重要结构。突触小泡需经历如图所示的“释放回收”动态过程,以维持突触前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神经元可以参与形成一个或数个突触B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C神经递质都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Na内流D突触小泡回收异常可导致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面积增大考向四兴奋传导与传递综合分析7.2023·滨州模拟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B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大量内流C谷氨酸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静脉注射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82023 ·锦州二模神经细胞可以利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信息。如图ad依次展示毒品分子使人上瘾的机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神经冲动经此类突触可以双向传递B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会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重吸收C据c图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D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考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任务1完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填空(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任务2完善人脑的高级功能相关填空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具有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_活动的作用外,还具有语言、_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1)语言: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与大脑皮层的_有关。(2)学习、记忆与情绪学习的过程是建立_的过程,由多个脑区和_参与。人类的记忆分为_记忆和_记忆,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长时记忆可能与_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_的建立有关。当人们开心、兴奋、对生活充满信心时会产生积极情绪;当失落、沮丧、对事物失去兴趣时会产生消极情绪。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_。1.生活中常见神经系统生理或病理现象的原因分析生理或病理现象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某同学跑步时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参与植物人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高位截瘫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2.学习与记忆(1)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2)记忆的过程(3)学习和记忆形成的机制学习与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3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1)概念:情绪是人对环境作出的反应,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2)抑郁和抑郁症:当人的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持续得不到缓解就可能形成抑郁症。此时,患者应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3)应对情绪波动: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当波动超出自己能够调节的程度时,应向专业人士咨询。考向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相关考查1.经典高考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22023·潍坊模拟如图为某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表示神经元细胞体,表示神经纤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产生的兴奋被大脑感觉,传导途径依次是C碰到尖锐物体时,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D图中显示的突触结构有4个32023·烟台模拟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下列相关推理不正确的是()A.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排尿阈值存在差异B脑桥释放的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D排尿过程的调节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考向二大脑高级神经中枢相关知识的综合考查4.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等。该病发病机制复杂,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C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D加速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是治疗思路之一5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大脑皮层的影响,研究者将生理状态相似的小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饲养于复杂环境中,乙组小鼠饲养于简单环境中。3个月后,甲组小鼠的大脑皮层比乙组的厚,并且大脑皮层神经元树突上细刺状突起数量多,细刺状突起是神经元间建立联系的部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复杂环境能促进大脑皮层的生长B获取信息越多树突上细刺状突起越多C简单环境有利于建立更多的突触D复杂环境能增强小鼠大脑皮层的调节能力网络建构提升长句应答必备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2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的。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等级选考研考向12022·辽宁卷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不能看懂文字B手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的调控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22022·北京卷神经组织局部电镜照片如图。下列有关突触的结构及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1与突触前膜融合B1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后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C2所示的细胞器可以为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供能D2所在的神经元只接受1所在的神经元传来的信息32022·浙江1月膝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其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将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并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B神经肌肉接点的神经冲动传递伴随信号形式的转换C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的电位累加至阈值后引起动作电位D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抑制膝反射42022·广东卷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52022·浙江6月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此刻处Na内流,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C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处,指针会发生偏转62022·湖南卷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72022·山东卷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B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82022·山东卷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DNE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92022·山东卷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如图所示。分组处理TNF浓度甲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乙腹腔注射LPS丙腹腔注射LPSA处理注:“”越多表示浓度越高(1)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_。(2)消化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有_、_、_。(答出3种作用即可)(3)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及结果见表。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可使大鼠出现炎症,检测TNF浓度可评估炎症程度。据图分析,若丙组的A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推测A处理的3种可能的作用机制:_;_;_。国考真题研规律102022·全国乙卷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112021·全国乙卷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课堂互动探究案2考点一【任务驱动】任务1感觉运动传出感觉效应任务2(1)传入(2)传入传出(3)传出传入(4)传入传出任务3交感副交感交感副交感相反【过程评价】1解析: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行动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C正确,A、B、D错误。答案:C2解析:瞳孔扩张属于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A错误;骨骼肌收缩不属于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B正确;支气管扩张属于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C错误;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受自主神经的支配,属于自主神经调节,D错误。答案:B3解析:支配消化道的自主神经系统也受脑的控制,A错误;副交感神经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包括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等,故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B正确;内脏神经系统功能上的特点是双重神经支配,大多数内脏器官既有交感神经支配,又有副交感神经支配,这两种作用往往是拮抗性的,即一种神经冲动引起兴奋,另一种神经则引起抑制,相互抗衡,C、D正确。答案:A4解析: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参加,A错误;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味觉不是完整的反射活动,B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如加强神经元之间新的突触联系,可形成条件反射,C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参加,食物引起唾液分泌为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延髓,D错误。答案:C5解析:灯光直接刺激感受器引起小鼠触碰杠杆,A错误;反复训练可能促进了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联系,B正确;小鼠触碰杠杆获取食物的行为没有改变遗传物质,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灯光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的现象是条件反射,D错误。答案:B6解析: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答案:B7解析: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腰段。脊髓从胸部折断,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完整,膝跳反射仍存在,但相应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由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上传到大脑皮层,所以针刺足部无感觉。综上分析,A、B、C错误,D正确。答案:D8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刺激蛙心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后,收集到的滤液均引起第二个蛙心的心率发生变化,但效应不同,说明神经元会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但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神经元可能释放不同的化学物质,A、B正确;受刺激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电位变化不一定相同,C正确;上述实验刺激的不是感受器,所以其结构基础不是反射弧,D错误。答案:D考点二【任务驱动】任务1(1)相对静止显著活跃(2)电信号内负外正K外流内正外负局部电流动作电位电位差双向传导(3)内负外正K内正外负Na(4)电位差(5)双向传导一致相反任务2神经纤维突触化学信号快慢单任务3(2)K动作Na动作Na静息任务5(1)双向单向(2)双向单向【过程评价】1解析: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会传播到肌纤维的内部,引起肌纤维的运动,A错误;传出神经元在去极化时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所以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错误;兴奋在传导的过程中动作电位的大小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C错误;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由于K外流引起的,所以当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导致细胞内的K外流增多,进而导致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引起神经元不易产生兴奋,最后导致膝反射减弱,D正确。答案:D2解析: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不会持续兴奋,因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降解或回收,A正确;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组织液的多巴胺含量升高,可延长愉悦感的时间,B错误;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减少多巴胺受体的数量,C正确;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都危害健康,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该共同抵御毒品危害,D正确。答案:B3解析:此时的指针读数为动作电位值,A正确;电表右偏,D点此时膜外为负电位,D点可能发生去极化,也可能发生复极化,因此电刺激的点可能是D点,也可能是D点左边一点,也可能是D点右边一点,B错误;若A、B、C、D点离得较近,此时A点膜外可能是负电位,也可能是正电位,C正确;若刺激A点,兴奋传至B,电表左偏,兴奋传至D,电表右偏,因此电表会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正确。答案:B4解析:丙图表示先后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动作电位,由图可知,表1可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正确;由图可知,乙图曲线处于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说明d点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乙图曲线处于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此时丙图曲线正处于点,C正确;丙图曲线处于点时,甲图a处处于静息状态,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D正确。答案:B5解析: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突触结构,由运动神经末梢、接头间隙及肌肉终板组成,为单向传递,A正确;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B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是扩散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分枝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D正确。答案:C6解析: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一个神经元可参与多个突触的建立,A正确;突触包括三部分,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B正确;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之分,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Na内流,C错误;图中显示,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之后,突触小泡还需要回收,若突触小泡回收异常可导致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面积增大,D正确。答案:C7解析:由题可知,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而且NMDA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因此,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A正确;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因此应该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B错误;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C错误;由题意“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说明氯胺酮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产生抑制性递质,因此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D错误。答案:A8解析: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神经冲动经此类突触只能单向传递,A错误;毒品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重吸收,B正确;据c图可知,毒品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重吸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量增加,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C正确;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吸收,愉悦感急剧下降,产生毒瘾,D正确。答案:A考点三【任务驱动】任务1(1)最高级高级脊髓低级(2)最高级高级体温、水盐平衡、血糖呼吸、心血管脊髓低级任务2反射学习(1)言语区(2)条件反射神经通路短时长时突触新突触抑郁【过程评价】1解析:足球比赛耗能比较多,需要消耗较多的糖原以便供能,A正确;大量出汗导致失水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进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B错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接收外界信号,并由神经系统支配肌肉运动,所以需神经肌肉协调作用,C正确;大脑皮层为高级神经中枢,接收其他球员发出的信号并进行处理,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反应,相互配合,D正确。答案:B2解析: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A正确;若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为,B正确;碰到尖锐物体时,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过程不是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由图示可知,突触结构有4个,D正确。答案:C3解析: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排尿阈值是不同的,A正确;给脑桥注射能阻止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降低,说明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排尿的神经递质,能够抑制排尿,B正确;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C正确;排尿过程的调节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D错误。答案:D4解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正确;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C正确;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所以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量是治疗思路之一,D错误。答案:D5解析:由题意可知,复杂环境有利于建立更多的突触,C错误。答案:C课堂总结网络聚焦大概念反射弧内负外正K外流内正外负Na内流双向传导局部电流单向传递突触大脑皮层历届真题分类集训培素养1解析: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听不懂讲话,A错误;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B错误;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多次结合的结果,缺少了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消退,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所以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D正确。答案:D2解析: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突触小泡1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A正确;1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后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2表示的是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工厂,其可以为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供能,C正确;2所在的神经元可以和周围的多个神经元之间形成联系,因而不只接受1所在的神经元传来的信息,D错误。答案:D3解析: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