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生物新教材一轮总复习考案13第九单元检测1种群和群落(教师版).docx

    • 资源ID:96449805       资源大小:794.82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生物新教材一轮总复习考案13第九单元检测1种群和群落(教师版).docx

    考案(十三)第九单元检测1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2023·河北邯郸期末)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调查不同种类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的样方大小可以不同B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不能用样方法,应采用标记重捕法C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结果越接近实际值1.答案:A解析: 样方的大小可因植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故调查不同种类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的样方大小可以不同,A正确;样方法可用于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跳蝻等)的种群密度的调查,B错误;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估算具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结果可能越偏离实际值,D错误。2(2023·江苏南京月考)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增长一般呈现出“S”形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 C )A种群的增长与种群密度无关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D同一种群的K值固定不变2.答案:C解析: 种群数量增长的“S”形曲线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A错误、C正确;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B错误;同一种群的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时,K值也会相应地改变,D错误。3(2023·河北百校联盟调研)如图表示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可依次表示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能完全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D种群数量还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3.答案:B解析: 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可依次表示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正确;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完全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4(2023·河北九校调研)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有关B草原中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树林中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D群落中植物的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4.答案:B解析: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有关,A正确;无论是草原中还是树林中,动物都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错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C正确;群落中植物的水平分布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5(2023·广东中山市联考)下列关于江苏省内发生的几个生态相关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于美洲,经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于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易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5.答案:B解析: 外来物种入侵会给当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但外来物种并不是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B错误。6(2023·湘豫名校质检)下列有关生物之间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分泌的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分解,其分解产物可被白蚁利用;同时鞭毛虫也能从白蚁体内获得所需的养料白尾鹿遇到危险逃跑时,尾巴高举露出臀部白斑以告警同伴菜青虫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叶为食鸣禽在繁殖季节可以通过鸣叫、占区行为告警其他同种生物,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生长,最终往往会把其他树木缠死选项种内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种间竞争捕食ABCD6.答案:A解析: 分析题中信息可知,白蚁和鞭毛虫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它们之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白尾鹿遇到危险逃跑时,尾巴高举露出臀部白斑以告警同伴,属于种群内的互助行为;菜青虫与十字花科植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鸣禽在繁殖季节通过鸣叫、占区行为告警其他同种生物,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属于种内竞争;榕树与其他树木之间呈现“你死我活”的差异性变化,属于种间竞争。7(2023·陕西五校联考)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B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C春节前后,大城市的人口的剧烈波动主要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7.答案:C解析: 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共同决定的,若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而死亡率也升高且大于出生率时,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会上升,反而会下降,A错误;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加,这是因为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B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春节前后,大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主要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由于种群密度增大,故种内竞争加剧,因此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错误。8如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可以预测甲国未来人口可能呈增长趋势B可以预测乙国未来人口可能呈衰退趋势C人口增长速率:甲乙D若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则甲的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8.答案:D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甲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乙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为衰退型,人口增长速率:甲乙。甲国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如果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则人口数量将继续增加。9如图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BO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C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稳定型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9.答案:B解析: 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及题图曲线可知,a、b两点出生率/死亡率的值都等于1.5,由于a、b两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未知,所以a、b两点的种群增长率大小无法判断,A错误;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知,当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小于1时,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小于0,即增长率小于0,B正确;ab时间段内,由于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大于0,即种群增长率大于0,此时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该时间段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C错误;bc时间段内,当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大于1时,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加,当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小于1时,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D错误。10(2023·山东滨州检测)科研工作者在不同时间调查了某种群的数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K值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N值是调查时的种群数量。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B )调查时间N值(1N/K)值S14000.87S21 0150.67S31 5370.5S42 3680.23S52 6750.13A.该种群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发生波动BS1时,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快C(1N/K)值可代表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资源量DS1S5期间,该种群的环境阻力逐渐增大10.答案:B解析: 环境容纳量也称K值,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环境不同,容纳量不同,所以该种群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发生波动,A正确;根据表格计算可知,S3时调查的N/K的值为10.50.5,说明此时的种群数量(1 537)是K/2,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快,B错误;N/K越大,表示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所以(1N/K)值可代表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资源量,C正确;S1S5期间,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的环境阻力逐渐增大,种内斗争加剧,D正确。11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曲线乙表示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B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化C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较好D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11.答案:D解析: 由图可知曲线乙数量是先增加,然后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符合“S”形曲线的特点,即种群数量不是指数式增长,A错误;处于波动状态的生物的种群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只不过变化幅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在发生变化,B错误;a点时甲、乙、丙三个种群的种群数量都较大,防治害虫应选择种群数量较少时,C错误。12(2023·广东广州高三检测)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该区域中田鼠存在水平结构分布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形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C田鼠种群数量在ad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12.答案:C解析: 田鼠属于一个种群,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A错误;据图分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先大于1后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则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在ad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R1,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C正确;a、b两点时种群数量都在增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均为增长型,D错误。13(2023·长沙模拟)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互利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形曲线的增长方式持续增长13.答案:A解析: 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A正确;由题图可知,四大家鱼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的能量流动关系,B错误;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的关系,C错误;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形曲线的增长方式持续增长,D错误。14蓍草是菊科的一种植物,从海平面到3 000 m的高山都有分布。从不同的海拔高度收集到的蓍草种子在同一个花园相同条件下生长,结果如图。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A引起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显著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B高海拔蓍草能适应特定的环境,不同海拔蓍草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C若本实验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生物表型的影响”,收集的数据仍不足D实验结果能说明生物表型不只受环境影响,还受基因型的影响14.答案:A解析: 海拔高度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温度的不同影响的,而不是通过光,A错误;不同种群生活的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后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不同,B正确;若本实验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生物表型的影响”,缺少跟原产地环境下的对照,C正确;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同一花园相同条件下,其表型不同,说明生物表型不只受环境影响,还受基因型的影响,D正确。15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影响种群灭绝的可能性,并以“种群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研究人员对某种群进行了种群存活力分析,研究了初始种群规模、环境阻力大小对该种群灭绝的可能性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注:环境阻力是指生存空间、食物的限制、天敌的捕食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A随着环境阻力的增大,该种群的灭绝概率逐渐增大B在环境阻力相同的情况下,初始种群规模越大,种群灭绝概率越小直至灭绝概率为0C人类对环境破坏超出一定限度后,任何初始种群规模的生物种群最终都可能灭绝D在没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该种群的数量会呈现“J”形增长15.答案:D解析: 据图可知,随着环境阻力的增大,该种群的灭绝概率逐渐增大,A正确;据图可知,在环境阻力相同的情况下,初始种群规模越大,种群灭绝概率越小直至灭绝概率为0,B正确;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超出一定限度后,任何初始种群规模的生物种群都可能会无法生存,C正确;由环境阻力为0时的曲线可知,初始种群数量过少时,灭绝概率较大,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呈“J”形增长,D错误。16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D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C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16.答案:D解析: 示踪器可检测海龟经过的路线,故可调查其洄游路线,A正确;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可用样方法进行研究,B正确;给大雁佩戴标志环,可依据发现佩戴标志环大雁的到达地区来调查其迁徙路线,C正确;达乌尔黄鼠是一种生物,用标记重捕法可调查其种群密度,而丰富度是调查的群落中生物的种类,D错误。17如图为自然环境中典型的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ab段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食物充足B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的变化C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D在草场中,应该使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场资源17.答案:C解析: 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食物充足,空间和气候条件等适宜;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变化的结果;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因为超过a点后就快速增长了;在草场中,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超过了环境容纳量,会破坏草场资源。18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抽样检测法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不一定达到K值18.答案:C解析: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除统计方格内菌体外还要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菌体,5小时前每个小格内约有5个菌体,而5小时后每个小格内约有10个菌体,但这是稀释100倍后的值,所以5小时后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此时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否达到K值无法判断。19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水下淤泥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图中数值单位为kJ/(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能在M、N和遗体残骸间进行利用B立体养殖技术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进行资源整合C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2 488 kJ/(m2·a)D若增加海带养殖量会增加能量输入,对其他生物没有影响19.答案:D解析: 能量在MN和遗体残骸间可以利用,A正确;海水立体养殖利用了群落垂直和水平结构的特点,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B正确;M同化的能量是3 2812 8266 107,用于呼吸作用的能量是3 619,则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6 1073 6192 488 kJ/(m2·a),C正确;若增加海带养殖量会增加能量输入,直接以海带为食的生物种群数量会上升,继而影响其他生物种群的数量,D错误。20三刺鱼通常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研究人员在有水蚤的人工水域,利用翠鸟模型和饥饿的三刺鱼进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与本实验相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C )A本实验研究三刺鱼在有无翠鸟威胁时的取食行为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鸟的有无C翠鸟在水蚤密度小的水域攻击三刺鱼的次数更多D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的捕食策略20.答案:C解析: 三刺鱼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翠鸟是三刺鱼的天敌。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鸟的有无。当没有翠鸟时,饥饿的三刺鱼喜欢取食高密度的水蚤;当有翠鸟时,饥饿的三刺鱼会转移到水蚤低密度区捕食。因此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的捕食策略。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1分)(2023·四川绵阳调研)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某山坡上山腰处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表。请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植物种类地点A地点B地点C非生物因素地点A地点B地点C草359风速低高高蕨类植物758距地面1.5 m的光强低中高灌木1842土壤湿度/%483515松树020土壤的有机物/%6.53.82.5落叶树1550土壤深度/cm>300100<15土壤含氮量/(mg·kg1)9.44.52.4(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_处的植物群落。地点B处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_现象。(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演替,演替将向_方向发展。(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_处的植物群落。(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_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21.答案:(1)A 垂直分层(2)次生 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3)A(4)微生物分解解析:(1)根据调查结果,物种数目最多的地点是地点A,所以地点A物种丰富度最大。地点B处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层现象。(2)如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将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3)在同等光照强度下,能更有效利用光能的地点是植物垂直分层明显的群落,应该是地点A处。(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22(12分)当土地停止耕种时,演替便开始了,最早入侵耕地的植物称为先锋植物,先锋植物的出现是演替开始的标志。随着演替的发展,弃耕地周围环境中的物种逐渐向弃耕地中扩散。在自然状态下,演替会使植被得以恢复,最终发展为稳定的生物群落。生态学家在研究某弃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弃耕土地上的演替属于_类型。土地在经数年精耕细作之后,以往植被的痕迹往往被彻底清除,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生长,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所以最早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_。(2)随着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增多,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_明显加剧,依据曲线图,请描述物种丰富度在50y内的变化:_。(3)经调查研究发现,群落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无性繁殖,属于克隆植物。在群落演替的中后期,这些克隆植物占据优势地位,与大部分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能通过分株之间的连接物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克隆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这种现象叫生理整合。请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的原因:_。(4)在自然条件下,这片弃耕土地最终发展为森林生物群落,在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这属于群落的_,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_的能力。22.答案:(1)次生演替 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或一年生杂草)(2)种间竞争 物种丰富度在演替的前20y内逐渐升高到达顶点,2030y间下降,30y后达到稳定状态(3)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使得该地区物种丰富度降低(4)垂直结构 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解析:(1)在弃耕的土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根据题意“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生长,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可知,弃耕之后,最先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一年生杂草)。(2)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越来越多,不同植物种群间种间竞争关系明显加剧。物种丰富度在演替的前20y内逐渐升高并到达顶点,2030y间下降,30y后达到稳定状态。(3)根据题意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是因为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4)森林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为垂直结构,这种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3(13分)(2022·吉林东辽月考)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1)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该样方个体数为_。(2)如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_株/m2。(3)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应采用_法。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过程中,取样时应注意的问题有_。(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某草原兔子种群密度时,第1次捕捉100只,做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再次捕捉128只,标记个体仅有4只,则该草原兔子种群数量约为_只。兔子在第一次捕捉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值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填“大”或“小”)。23.答案:(1)11(2)3(3)标记重捕 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样方数量不宜太少(4)3_200 大解析:(1)样方内个体计数时,注意样方内部、相邻两边及其顶点个体均计数(一般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2)第1组和第6组为不真实值,要舍去,然后把剩下的8组数值相加,求平均值。(3)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灰喜鹊,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样方大小要适宜,样方数量不宜太少。(4)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公式为,故该草原兔子种群数量约为3 200只。如果兔子第一次捕捉后更难捕捉,会使重捕的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值偏小,最终导致个体总数计算值大于实际值。24(13分)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10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图乙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图丙表示根据每天统计的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其值(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并绘制的曲线。试管编号培养液/ mL无菌水/ mL酵母菌母液/ mL温度/ A100.128B100.15C100.128(1)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2)在取样前应轻轻振荡试管,目的是_。制片时应该在盖盖玻片_(前/后)滴加样液。(3)图甲中双边线内16个小方格中共有酵母菌24个,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_个(写出计算过程)。(4)根据图乙可知,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_(高于/低于)A批次。t1时,两批次培养的A、B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种内斗争的强度依次是_、_(填“A>B”“AB”或“A<B”)。若在t2后继续培养,最终发现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可能的原因有_。(5)图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ab段,种群数量逐渐增多B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Cbc段,种群数量逐渐减少Da点和c点的种群数量不同24.答案:(1)温度 营养物质(培养条件)(2)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计数误差 后(3)24÷16×400×10_000×100×10 6×109(4)高于 A>B A<B 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不适宜)(5)ABD解析:(1)据表格可知,A和B对照,自变量为温度,A和C对照,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培养液,即营养物质(培养时间)。(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下,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计数误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待其全部沉降后再进行计数。(3)图甲中双边线内16个小方格中共有酵母菌24个,则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24÷16×400×10 000×100×106×109(个)。(4)据图乙可知,B批次增长较A快,说明B批次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曲线A、B均为“S”形增长曲线,在t1时曲线A正处于K/2左右,此时增长速率最大,而曲线b种群数量大于K/2,因此其增长速率已经小于K/2时的增长速率,故A>B;而t1时,A种群数量小于B种群数量,故种内斗争强度AB。若在t2后继续培养,由于营养物质过度消耗,且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不适宜等,使环境阻力增大,最终使得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5)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当>1时,种群数量增多;当<1时,种群数量减少;当1时,种群数量稳定不变。据图可知,ab段>1,因此种群数量逐渐增多,A正确;d点以前,>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d点以后,<1,种群数量减小,因此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B正确;bc段虽然数值在下降,但>1,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加,只是增加幅度减慢,C错误;ac段>1,种群数量在增加,因此c点种群数量大于a点,两者种群数量不同,D正确。25(11分)我国天然草原面积达3.9亿公顷,约占全球草原面积12%,为世界第一。放牧是对天然草地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放牧的轻重程度直接影响着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研究人员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草群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新疆某马场划出一个实验区,设置5个大小都为650 m×120 m的不同放牧程度处理区。用马群放牧一段时间后,在每个处理区选取5个1 m×1 m的样方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处理区草群丰富度(种)草群高度( cm)草群密度(株/m2)不放牧区NG2214.1305.4轻度放牧LG239.6324.8中度放牧MG259.3329.1重度放牧187.2254.5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要注意_(答出一项),表中各项指标数据的比较才有意义。(2)过度放牧,使以大针茅和多根葱等适口性好的牧草占优势的草地群落,退化为以冰草和冷蒿等适口性差的牧草占优势的草地群落。因为群落的_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_。(3)“中度干扰假说”认为中等程度的干扰能使生态系统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实验结果是否支持这一假说?_。判断的依据是:_。(4)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群密度呈先增后降趋势,请结合草群高度的变化分析其原因:_。25.答案:(1)实验选用的牧马要种类相同、体重相近(随机选取样方;各处理组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2)优势种(或物种组成) 演替(3)支持 草群丰富度在中度放牧时最高(4)轻度和中度放牧适当降低草群高度,群落下层光照增强,有利于下层植被的生长繁殖;而重度放牧使下层植物也受损,个体数量减少解析:(1)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无关变量以及实验前的各个实验组和对照组条件是否均等,这样才能通过自变量的改变来观测因变量的变化。因此,实验前要注意实验选用的牧马要种类相同、体重相近(随机选取样方;各处理组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2)群落中的优势种(或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占有优势,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演替。(3)从图中来看,中度放牧的处理区中,草群丰富度最高,丰富度越高,说明生物多样性越高,因此实验结果支持这一假说。(4)轻度和中度放牧时,马群吃草适当降低了草群高度,群落下层光照增强,有利于下层植被的生长繁殖;而重度放牧,由于马群的过度啃食和践踏,使下层植物也受损,个体数量减少,所以草群密度呈先增后降趋势。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生物新教材一轮总复习考案13第九单元检测1种群和群落(教师版).docx)为本站会员(wo****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