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医学教学课件9针灸学基础文档.pptx

    • 资源ID:96460281       资源大小:5.38MB        全文页数:229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学教学课件9针灸学基础文档.pptx

    第九章针灸学基础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艾灸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经络总论经络总论腧穴总论腧穴总论针灸方法针灸方法常用腧穴常用腧穴第一节第一节 经络总论经络总论经络的概念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的作用经络的作用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经络是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内外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路径,主干经:路径,主干络:网络,分支络:网络,分支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经络示意图经络示意图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概况经络系统的组成概况经脉经脉正经正经经别、经筋、皮部经别、经筋、皮部奇经奇经络脉络脉別络別络浮络浮络孙络孙络经经 络络 系系 统经脉经脉络脉络脉十二正经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皮部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各分出一支别络,加脾之大络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各分出一支别络,加脾之大络浮络浮络孙络孙络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遍布全身,难以计数遍布全身,难以计数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一)经络系统的组成概况(二)正经十二经脉概述十二经脉概述十二经脉命名十二经脉命名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十二经脉概述十二经脉概述十二经脉是十二脏腑所属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十二经脉是十二脏腑所属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故又称为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故又称为“正经正经”。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点,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点,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同时与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同时与体内的相关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体内的相关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十二经脉命名十二经脉命名十二经脉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十二经脉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用手足将十二经分成手六经和足六经。用手足将十二经分成手六经和足六经。手经: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手经: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足经: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足经: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用肢体内侧和外侧将十二经分为阴经和阳经。用肢体内侧和外侧将十二经分为阴经和阳经。阳经:阳明、太阳、少阳阳经:阳明、太阳、少阳阴经:太阴、少阴、厥阴阴经:太阴、少阴、厥阴阴经隶属于脏,阳经隶属于腑。阴经隶属于脏,阳经隶属于腑。阴经:胸中三脏为手经,腹中三脏为足经;阴经:胸中三脏为手经,腹中三脏为足经;阳经:与胸中三脏相表里者为手经,与腹中三脏相表里者为足经。阳经:与胸中三脏相表里者为手经,与腹中三脏相表里者为足经。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手手六经六经手三阴经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包经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手阳明大肠经经手少阳三焦手少阳三焦经经手太阳小肠手太阳小肠经经足足六经六经足三阴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经经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四肢部四肢部头面部头面部躯干部躯干部【1】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按正立姿势,两臂下垂,拇指向前的体位,将上下肢按正立姿势,两臂下垂,拇指向前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分别分成前、中、后三条区线。的内外侧分别分成前、中、后三条区线。手足阳经:手足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面分布于四肢外侧面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手足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面分布于四肢内侧面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阴阴 经经(属脏)(属脏)阳阳 经经(属腑)(属腑)循行部位循行部位(阴经行于内侧,(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阳经行于外侧)手手太阴肺经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阳明大肠经上上肢肢前缘前缘厥阴心包经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少阳三焦经中线中线少阴心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太阳小肠经后缘后缘足足太阴脾经太阴脾经阳明胃经阳明胃经下下肢肢前缘前缘厥阴肝经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少阳胆经中线中线少阴肾经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太阳膀胱经后缘后缘 注: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注: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太阴厥阴少阴前前中中后后手三阴经分布图阳明阳明少阳少阳太阳太阳前前中中后后手三阳经分布图足三阴经分布图前前中中后后太阴厥阴少阴 注意:内踝上注意:内踝上8寸以下为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阴在后。前前中中后后阳明阳明少阳少阳太阳太阳足三阳经分布图【2】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部位部位经脉分布经脉分布前面前面面额部面额部手足阳明经手足阳明经面颊部面颊部手太阳经手太阳经侧面侧面头侧部头侧部手足少阳经手足少阳经后面后面头顶头顶枕项部枕项部足太阳经足太阳经【3】十二经脉在躯干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躯干的分布规律经脉经脉部位部位手三阳手三阳肩胛部肩胛部足足三三阳阳阳明阳明胸腹部胸腹部太阳太阳背腰部背腰部少阳少阳侧面侧面手三阴手三阴出于腋下出于腋下足三阴足三阴腹部。自内向外:足少阴、足阳明、腹部。自内向外: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太阴、足厥阴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六对“表里相合表里相合”关系。关系。互为表里的阴经和阳经在体内有络属关系,即阴经属互为表里的阴经和阳经在体内有络属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在循环路线上,凡是有表里关系的两条经脉,均在四在循环路线上,凡是有表里关系的两条经脉,均在四肢末端交接,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面的相对位置。肢末端交接,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面的相对位置。十二经脉表里关系表表表手阳明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手少阳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手太阳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经足阳明足阳明胃经胃经足少阳足少阳胆经胆经足太阳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里里手太阴手太阴肺经肺经手厥阴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手少阴手少阴心经心经足太阴足太阴脾经脾经足厥阴足厥阴肝经肝经足少阴足少阴肾经肾经肺大肠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示意图手三阴手三阴胸胸腹腹手手手三阳手三阳头头足三阳足三阳足足足三阴足三阴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头面胸腹足手手三三阴阴手三阳手三阳足足三三阳阳足三阴足三阴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手头头足足胸胸手三阴经手三阴经手手三三阳阳经经足三阳经足三阳经足足三三阴阴经经交接规律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手三阴与手三阳在上肢的末端手三阴与手三阳在上肢的末端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末端交接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末端交接足三阴与足三阳在下肢的末端足三阴与足三阳在下肢的末端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交接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交接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交接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在心中交接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在心中交接头为诸阳之会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经流注次序十二经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食指端食指端鼻翼旁鼻翼旁足大趾端足大趾端心中心中小指端小指端目内眦目内眦足小趾端足小趾端胸中胸中无名指端无名指端目外眦目外眦足大趾足大趾肺肺肺经食指连大肠,与胃相交鼻翼旁;肺经食指连大肠,与胃相交鼻翼旁;下接脾经大趾端,再行心中在心上;下接脾经大趾端,再行心中在心上;小指小肠内眦胱,小趾肾经胸包襄;小指小肠内眦胱,小趾肾经胸包襄;无名三焦外眦胆,大趾接肝回肺乡。无名三焦外眦胆,大趾接肝回肺乡。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乡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乡十二经流注次序特点十二经流注次序特点始于手太阴肺经,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又往始于手太阴肺经,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又往复传至于手太阴肺经,周而复始。复传至于手太阴肺经,周而复始。阳经之间是手足同名经相传,且从手经传至足阳经之间是手足同名经相传,且从手经传至足经。经。阴经之间是依太阴阴经之间是依太阴少阴;少阴少阴;少阴厥阴;厥阴厥阴;厥阴太阴相传,且从足经传至手经。太阴相传,且从足经传至手经。阴经与阳经之间是表里相传。阴经与阳经之间是表里相传。(三)奇经奇经八脉概述奇经八脉概述奇经八脉的命名奇经八脉的命名奇经八脉的分布奇经八脉的分布奇经八脉概述奇经八脉概述概念: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概念: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其分布和作用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其分布和作用有异于十二正经,且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相有异于十二正经,且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故称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故称“奇经奇经”。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奇经八脉的命名奇经八脉的命名督脉:因其行于背部正中,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帅、总督的督脉:因其行于背部正中,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帅、总督的作用而得名。作用而得名。任脉:因其行胸腹正中,总任全身阴经脉气,又主胞胎,为任脉:因其行胸腹正中,总任全身阴经脉气,又主胞胎,为妊养之本而得名。妊养之本而得名。冲脉:因其脉上至头,下至足,贯穿全身上下前后,为一身冲脉:因其脉上至头,下至足,贯穿全身上下前后,为一身要冲,且能通受十二经气血而得名。要冲,且能通受十二经气血而得名。带脉:因其运行环身一周,束腰如带而得名。带脉:因其运行环身一周,束腰如带而得名。阴跷脉、阳跷脉:因其起于足跟,与人的阴跷脉、阳跷脉:因其起于足跟,与人的“跷健跷健”善行有关,善行有关,是人体举足步行的机要而得名。是人体举足步行的机要而得名。阴维脉、阳维脉:因其分别具有维系诸阳经、诸阴经的功用阴维脉、阳维脉:因其分别具有维系诸阳经、诸阴经的功用而得名。而得名。奇经八脉的分布(督任冲带)奇经八脉的分布(督任冲带)脉名脉名分布分布作用作用督脉督脉一一源源三三歧歧腰、背、头面正中线腰、背、头面正中线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称经经气,称“阳脉之海阳脉之海”任脉任脉腹、胸、颏下正中线腹、胸、颏下正中线 总督六阴经,调节全身阴总督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脉气,称经脉气,称“阴脉之海阴脉之海”冲脉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足阳明等有联系 涵蓄十二经气血,称涵蓄十二经气血,称“十十二经之海二经之海”;又因与月经;又因与月经密切相关,称为密切相关,称为“血海血海”带脉带脉起于胁下,环绕一周,状起于胁下,环绕一周,状如束带如束带 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四)经别、经筋、皮部十二经别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皮部十二经别十二经别命名:十二经别是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其命名命名:十二经别是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其命名依十二正经而定。依十二正经而定。分布:从十二经脉的四肢肘膝关节附近别出(离),深分布:从十二经脉的四肢肘膝关节附近别出(离),深入体腔与相关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体表(出)而上入体腔与相关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体表(出)而上行头颈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相表行头颈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十二经别按照阴阳表里关系汇合里的阳经经脉(合)。十二经别按照阴阳表里关系汇合成六组,称为成六组,称为“六合六合”。作用:作用: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加强了阴经和头面部的联系;加强了阴经和头面部的联系;通达正经未到的部位,扩大了十二经穴的主治范围。通达正经未到的部位,扩大了十二经穴的主治范围。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命名: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命名: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其命名依十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其命名依十二正经而定。二正经而定。分布: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走向分布: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作用: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作用: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能。十二皮部十二皮部命名: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命名: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其命名依十二经脉而定。部位。其命名依十二经脉而定。分布: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范围而划分的。分布范围而划分的。作用:护卫机体,抵御外邪,反映病症。作用:护卫机体,抵御外邪,反映病症。(五)络脉別络別络浮络浮络孙络孙络別络命名:十二经脉和督脉、任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命名:十二经脉和督脉、任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之大络,共计15条,称为条,称为“十五络脉十五络脉”。別络以从经。別络以从经脉别出处的络穴名称来命名。脉别出处的络穴名称来命名。分布:十二经脉的別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分布:十二经脉的別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任脉、督脉的別络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任脉、督脉的別络以及脾之大络主要分布于头身部。以及脾之大络主要分布于头身部。作用:作用:加强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加强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统率其它络脉,加强人体前、后、侧面的统一联系;统率其它络脉,加强人体前、后、侧面的统一联系;灌渗气血以濡养全身。灌渗气血以濡养全身。浮络与孙络浮络:浮现于浅表部位的络脉。浮络:浮现于浅表部位的络脉。孙络:最细小的络脉。孙络:最细小的络脉。三、经络的作用经气: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为经气。经气: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为经气。经络的作用经络的作用生理功能生理功能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运输渗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运输渗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机能平衡,感应传导作用调节机能平衡,感应传导作用阐释病理变化阐释病理变化指导疾病诊断指导疾病诊断指导疾病防治指导疾病防治指指经络系系统对于于针刺或刺或其他刺激的感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和和通通导作用。作用。第二节 腧穴总论腧穴的概念腧穴的概念腧穴的分类腧穴的分类腧穴的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规律腧穴定位方法腧穴定位方法一、腧穴的基本概念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映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也是疾病的反映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现代研究证明,穴位部的皮肤、皮下、肌层等组织内包含有各种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神经束和神经丛等。二、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指分布于十四经脉循行路线上的腧穴。是指分布于十四经脉循行路线上的腧穴。共有共有362个穴名。个穴名。经外奇穴:简称奇穴。经外奇穴:简称奇穴。是指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但尚未归入十四是指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但尚未归入十四经的腧穴。经的腧穴。共有共有46个穴名。个穴名。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无具体名称、无固定位置、无固定主治病症,而以压痛无具体名称、无固定位置、无固定主治病症,而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经穴:定位、定名、定穴:定位、定名、定经奇穴:定名、定位奇穴:定名、定位阿是穴:以痛阿是穴:以痛为腧腧三、腧穴的主治规律远治作用远治作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是十四经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是十四经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穴位,不在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穴位,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器官的病证,有时还具有全身治疗作用。位的脏腑、器官的病证,有时还具有全身治疗作用。近治作用近治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病证。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病证。十四经穴主治作用概括本经腧穴主治本经病;表里经腧穴能配合治疗表里两本经腧穴主治本经病;表里经腧穴能配合治疗表里两经病;邻近的经穴治疗作用多相近。经病;邻近的经穴治疗作用多相近。四肢部穴位应分经掌握主治;头面躯干部穴位应分部四肢部穴位应分经掌握主治;头面躯干部穴位应分部掌握。掌握。四、腧穴定位方法体表标志取穴法体表标志取穴法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一)体表标志取穴法是根据人体体表的各种骨性标志或肌性标志而取是根据人体体表的各种骨性标志或肌性标志而取穴的方法,又称为自然标志取穴法。穴的方法,又称为自然标志取穴法。固定标志:不受人体活动影响,固定不移的标志,固定标志:不受人体活动影响,固定不移的标志,如五官、指甲、肚脐、乳头等。如五官、指甲、肚脐、乳头等。活动标志:需要采取相应的动作姿势才会出现的标活动标志:需要采取相应的动作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包括皮肤的皱襞,肌肉部的凹陷,显露的肌腱志,包括皮肤的皱襞,肌肉部的凹陷,显露的肌腱以及某些间隙等。以及某些间隙等。常用体表标志赤白肉际:手、足部掌面与背面皮肤的移行处。赤白肉际:手、足部掌面与背面皮肤的移行处。第第2肋:平胸骨角水平,锁骨下可触及的肋骨即第肋:平胸骨角水平,锁骨下可触及的肋骨即第2肋。肋。第第4肋间隙:男性乳头平第肋间隙:男性乳头平第4肋间隙。肋间隙。第第7颈椎棘突:颈后隆起最高且能随头转动而转动者为第七颈椎棘突。颈椎棘突:颈后隆起最高且能随头转动而转动者为第七颈椎棘突。第第2胸椎棘突:直立,双手下垂,两肩胛骨上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胸椎棘突:直立,双手下垂,两肩胛骨上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第第3胸椎棘突:直立,两手下垂,两肩胛冈内侧端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胸椎棘突:直立,两手下垂,两肩胛冈内侧端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第第7胸椎棘突:直立,两手下垂,两肩胛骨下角的水平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胸椎棘突:直立,两手下垂,两肩胛骨下角的水平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第第12胸椎棘突:直立,两手下垂,横平两肩胛骨下角与两髂嵴最高点连线的胸椎棘突:直立,两手下垂,横平两肩胛骨下角与两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中点。第第4腰椎棘突:两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腰椎棘突:两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第第2骶椎:两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骶椎:两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骶管裂孔:取尾骨上方左右的骶角,与两骶角平齐的后正中线上。骶管裂孔:取尾骨上方左右的骶角,与两骶角平齐的后正中线上。肘横纹:与肱骨内上髁、外上髁连线相平。或屈肘肘横纹:与肱骨内上髁、外上髁连线相平。或屈肘90肘窝处横纹。肘窝处横纹。腕掌侧远端横纹:与豌豆骨上缘、桡骨茎突尖下连线相平。腕掌侧远端横纹:与豌豆骨上缘、桡骨茎突尖下连线相平。腕掌侧近端横纹:与豌豆骨上缘、桡骨茎突尖下连线相平。腕掌侧近端横纹:与豌豆骨上缘、桡骨茎突尖下连线相平。(二)骨度分寸定位法又称骨度折量定位法。是将人体不同部位的长度或又称骨度折量定位法。是将人体不同部位的长度或宽度,分别规定为一定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寸,宽度,分别规定为一定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寸,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头颈部头颈部前发际正中前发际正中后发后发际正中际正中 12 确定头部腧穴的纵向距离确定头部腧穴的纵向距离眉间(印堂)眉间(印堂)前前发际正中发际正中 3确定前后发际及头部腧穴的纵确定前后发际及头部腧穴的纵向距离向距离两额角发际之间两额角发际之间 9 确定头前部腧穴的横向距离确定头前部腧穴的横向距离耳后两乳突之间耳后两乳突之间 9 确定头后部腧穴的横向距离确定头后部腧穴的横向距离胸腹、胁肋、背腰部胸腹、胁肋、背腰部胸骨上窝胸骨上窝剑胸结合中点剑胸结合中点9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剑胸结合中点剑胸结合中点脐中脐中8确定上腹部腧穴的纵向距离确定上腹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脐中脐中耻骨联合上缘耻骨联合上缘5确定下腹部腧穴的纵向距离确定下腹部腧穴的纵向距离两肩胛骨喙突内侧缘之间两肩胛骨喙突内侧缘之间12用于确定胸部腧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胸部腧穴的横向距离两乳头之间两乳头之间8确定胸腹部腧穴的横向距离确定胸腹部腧穴的横向距离肩胛骨内侧缘肩胛骨内侧缘后正中线后正中线3确定背腰部腧穴的横向距离确定背腰部腧穴的横向距离上肢部上肢部腋前腋前/后纹头后纹头肘横纹肘横纹(平尺骨鹰嘴)(平尺骨鹰嘴)9确定上臂部腧穴的纵向确定上臂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距离肘横纹(平尺骨鹰嘴)肘横纹(平尺骨鹰嘴)腕掌(背)侧远端腕掌(背)侧远端横纹横纹12确定前臂部腧穴的纵向确定前臂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距离下肢部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耻骨联合上缘髌底髌底18确定大腿部腧穴的纵向距确定大腿部腧穴的纵向距离离髌底髌底髌尖髌尖2髌尖髌尖内踝尖内踝尖15确定小腿内侧部腧穴的纵确定小腿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向距离胫骨内侧髁下方胫骨内侧髁下方内踝尖内踝尖13股骨大转子股骨大转子腘横纹(平腘横纹(平髌尖)髌尖)19确定大腿部前外侧部腧穴确定大腿部前外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的纵向距离臀横纹臀横纹腘横纹腘横纹14确定大腿后部腧穴的纵向确定大腿后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距离腘横纹(平髌尖)腘横纹(平髌尖)外踝外踝尖尖16确定小腿外侧部腧穴的纵确定小腿外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向距离内踝尖内踝尖足底足底3确定足内侧部腧穴的纵向确定足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距离全身主要骨度折量寸(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以患者手指的宽度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以患者手指的宽度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横指同身寸法横指同身寸法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同身寸法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桡侧两端横纹头之间时桡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作为1寸。寸。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拇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作为1寸。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横指同身寸法横指同身寸法又名又名“一夫法一夫法”,将患,将患者食指、中指、无名指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量作为3寸。寸。用于四肢及腹部取穴。用于四肢及腹部取穴。第三节 针灸方法针法针法灸法灸法一、针法概概念念:针针法法是是用用金金属属针针具具,通通过过一一定定的的手手法法,刺激人体腧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刺激人体腧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临床床常常用用针针具具:毫毫针针、皮皮肤肤针针、三三棱棱针针、耳耳针针、电针、头针等。电针、头针等。主要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毫针毫针针刺练习针刺练习针刺操作针刺操作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毫毫 针针皮肤针皮肤针三棱针三棱针(一)毫针(一)毫针构造构造规格规格修藏修藏针针尾尾针针柄柄针针根根针针体体针针尖尖毫针的构造毫针的构造毫针可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个部分。毫针可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个部分。毫针的规格(长度)毫针的规格(长度)寸寸0.511.52.02.53.04.0毫米毫米152540506575100用途用途头面部头面部躯干、四肢躯干、四肢肌肉丰满处肌肉丰满处或用于透穴或用于透穴毫针的规格(粗细)毫针的规格(粗细)号数号数2627282930313233直径直径(mm)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0.26用途用途较强刺激较强刺激或点刺出或点刺出血血躯干、四肢躯干、四肢眼区、针眼区、针灸美容灸美容(二)针刺练习(三)针刺操作针刺前的准备针刺前的准备毫针针法毫针针法针刺注意事项针刺注意事项针刺前的准备针刺前的准备做好诊断、辨证和解释工作。做好诊断、辨证和解释工作。检查选择针具。检查选择针具。体位选择:以患者舒适、便于医者操作为原则。体位选择:以患者舒适、便于医者操作为原则。仰卧、侧卧、俯卧、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仰卧、侧卧、俯卧、仰靠坐位、俯伏坐位。消毒消毒针具消毒(高压、煮沸、酒精浸泡)针具消毒(高压、煮沸、酒精浸泡)施术部位消毒施术部位消毒医者手指消毒医者手指消毒 毫针针法毫针针法进针方法进针方法针刺的角度和深度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行针与得气行针与得气留针与出针留针与出针进针方法进针方法右手持针操作,称之为右手持针操作,称之为“刺手刺手”。左手爪切按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称之为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称之为“押手押手”。刺手的作用:掌握针具。刺手的作用:掌握针具。押手的作用:固定穴位,减少进针时的疼痛,以使针身押手的作用:固定穴位,减少进针时的疼痛,以使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进针法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提捏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指切进针法指切进针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指切进针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夹持进针法夹持进针法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提捏进针法提捏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提捏进针法: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舒张进针法: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针刺的角度和深度针刺的角度和深度角度: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度: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角。直刺:直刺:90斜刺:斜刺:45左右左右平刺:平刺:15左右左右深度: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一般以深度: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一般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内脏为原则。既有针感又不伤及内脏为原则。行针与得气行针与得气行针行针:进针后,为使病人产生针刺的感应,而行使一:进针后,为使病人产生针刺的感应,而行使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定的手法,称为行针。提插法提插法捻转法捻转法刮针法刮针法震颤法震颤法得气得气: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而医者: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而医者指下亦沉紧的感觉,称为得气。指下亦沉紧的感觉,称为得气。提插法捻转法刮柄法留针与出针留针与出针留针:将针刺入腧穴并实施手法以后,使针留置留针:将针刺入腧穴并实施手法以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穴内称为留针。静留针静留针 动留针动留针出针:是指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出针:是指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将针拔出的操作方法。的和治疗要求后,将针拔出的操作方法。留针留针针刺注意事项针刺注意事项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针刺。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针刺。久病体弱、大出血、大汗出,进行针刺时手法久病体弱、大出血、大汗出,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妊娠妇女不应针刺。妊娠妇女不应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的部位,不宜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针刺。(四)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晕针: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突然发生晕厥现象。晕针: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突然发生晕厥现象。滞针滞针弯针弯针断针断针血肿血肿后遗感后遗感刺伤内脏刺伤内脏二、灸法概念:指用艾叶捣成艾绒,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概念:指用艾叶捣成艾绒,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熏灼体表穴位或患部,使之产生温热感,以达温后熏灼体表穴位或患部,使之产生温热感,以达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回阳救逆、扶正祛邪、防治疾通经络、调和气血、回阳救逆、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作用。病的作用。分类:分类:艾炷灸艾炷灸直接灸:无瘢痕灸、瘢痕灸直接灸:无瘢痕灸、瘢痕灸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艾条灸艾条灸温针灸温针灸第四节 常用经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2346-2006经络腧穴学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LU.起于中焦,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过膈肌,属肺,循胃口,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出腋下,沿方(中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前缘下行,过肘上臂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沿前臂内侧到腕后桡窝,沿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内侧缘,入寸口,骨茎突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上鱼际,直出拇指桡桡侧端侧端(少商)。(少商)。支脉:从手腕的后方(列支脉:从手腕的后方(列缺)分出,沿手背走向食缺)分出,沿手背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交手指桡侧端(商阳),交手阳明大肠经。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肺系病证:肺系病证: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肩背痛、肘臂挛痛、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肩背痛、肘臂挛痛、手腕痛等。手腕痛等。主治概要本经本经11穴穴中府中府云门云门天府天府侠白侠白尺泽尺泽孔最孔最列缺列缺经渠经渠太渊太渊鱼际鱼际少商少商尺泽(LU5)定位: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定位: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腱桡侧凹陷中。主治:主治:咳嗽,咯血,气喘,咽喉肿痛,胸胁胀满咳嗽,咯血,气喘,咽喉肿痛,胸胁胀满等肺系实热病证;等肺系实热病证;肘臂挛痛;肘臂挛痛;急性吐泻,小儿惊风等急症。急性吐泻,小儿惊风等急症。操作:直刺操作:直刺0.5-1寸,泄热可用三棱针寸,泄热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点刺出血。注:注:合穴。合穴。尺泽、合谷(大肠经)、丰隆(胃经)神尺泽、合谷(大肠经)、丰隆(胃经)神门(心经)配合,可以消除戒烟带来的不门(心经)配合,可以消除戒烟带来的不适感。适感。列缺(LU7)定位: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定位: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取穴。一手的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取穴。主治:主治:咳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咳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落枕,头痛,齿痛等头面疾患;落枕,头痛,齿痛等头面疾患;腕痛。腕痛。操作:向肘斜刺操作:向肘斜刺0.5寸,可灸。寸,可灸。注:注:络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头项寻列缺头项寻列缺”。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LI.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向上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向上经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合谷)经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间凹陷处(拇长伸、拇进入两筋间凹陷处(拇长伸、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伸侧桡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伸侧桡侧缘上走肩峰前缘,向后转向第侧缘上走肩峰前缘,向后转向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与诸阳脉七颈椎棘突下(大椎)与诸阳脉会合,再向前进入锁骨上窝(缺会合,再向前进入锁骨上窝(缺盆),向下进入胸腔,络肺,过盆),向下进入胸腔,络肺,过横膈,属大肠。横膈,属大肠。支脉:从锁骨上窝走颈部,经面支脉:从锁骨上窝走颈部,经面颊颊进入下齿龈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回绕至上唇,交交叉于人中穴叉于人中穴,止于鼻翼旁(迎香),止于鼻翼旁(迎香),交足阳明胃经。,交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头面、五官病:咽喉痛、齿痛、三叉神经痛、头面、五官病:咽喉痛、齿痛、三叉神经痛、面瘫;面瘫;肠胃病: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肠胃病: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手臂酸痛、半身不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手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等。遂、手臂麻木等。主治概要本经本经20穴穴商阳商阳二间二间 三间三间 合谷合谷 阳溪阳溪 偏历偏历 温溜温溜 下廉下廉 上廉上廉 手三里手三里 曲池曲池 肘髎肘髎 手五里手五里 臂臑臂臑 肩髃肩髃 巨骨巨骨 天鼎天鼎 扶突扶突 口禾髎口禾髎 迎香迎香 定位:在手背,第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主治:主治:牙痛,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咽喉肿痛,口眼喎斜等头面牙痛,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咽喉肿痛,口眼喎斜等头面疾患;疾患;闭经,痛经,滞产等妇产科疾患;闭经,痛经,滞产等妇产科疾患;口面五官、颈部手术常用针麻穴位。口面五官、颈部手术常用针麻穴位。操作:直刺操作:直刺0.5-1寸,可灸。寸,可灸。注:注:原穴原穴“面口合谷收面口合谷收”。合谷(LI4)曲池(LI11)定位:在肘区,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定位:在肘区,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髁连线中点处。主治:主治:手臂挛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手臂挛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症;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症;腹痛,吐泻等肠胃病症;腹痛,吐泻等肠胃病症;瘰疬,湿疹、风疹等皮外科疾病。瘰疬,湿疹、风疹等皮外科疾病。操作:直刺操作:直刺1-1.5寸,可灸。寸,可灸。注:注:合穴合穴曲池、天枢(胃经)、中脘(任脉)、上巨虚(胃经)配合,曲池、天枢(胃经)、中脘(任脉)、上巨虚(胃经)配合,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消脂减肥。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消脂减肥。迎香(LI20)定位: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定位: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主治:主治:鼻炎,鼻窦炎,鼻衄,面瘫;鼻炎,鼻窦炎,鼻衄,面瘫;胆道蛔虫症。胆道蛔虫症。操作:斜刺或平刺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寸。注:大肠经和胃经的交会穴。注:大肠经和胃经的交会穴。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学教学课件9针灸学基础文档.pptx)为本站会员(蓝****)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