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
资源ID:96472494
资源大小:4.48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地理】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第一课时 导学案班级 小组 姓名_一、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二、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资料、图像,认知区域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以及不同区域的差异。2.综合思维: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角度,分析区域的整体性、关联性特征及如何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的发展。3.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和关联性。4.地理实践力:结合区域地理环境,认识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三、课前准备 地图册、课本、标记笔四、学习重难点重点:结合实例,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知识,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异同,并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不同区域的区域特征。难点: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说明我国的区域差异,提高地理实践力。五、课型:新授课六、导学过程【自主学习】6分钟阅读课本P7-P8,完成以下基础知识填空。一、区域整体性1区域组成:区域要素可以分为 和 。自然要素包括 、地貌、 、 、生物、土壤等。人文要素包括 、 、经济等。区域要素可以通过 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2.区域要素对人类的影响:区域内各类要素是 的,有些是 影响,有些是 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 和 ,与自然界发生 联系;区域的文化会通过 、 、 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 影响自然界。3.区域内各类要素的 、 ,使得区域具有 ,进而影响区域的 。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1.区域差异是 的。不同的区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如 、 、社会经济发差异等。2.区域关联:区域差异是区域 的基础。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 和 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表现为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和 的区域间流动两种形式。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 及其 、 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合作探究】时间8分钟探究1:福建省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课本P7)福建省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依山傍水,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些建筑体现了培田人对天地、祖先、圣贤的敬畏之心和浓郁的传统氛围。2005年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2.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3 归纳区域要素的主要组成内容探究2 :“稻鱼共生系统”对青田县发展的影响材料: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传承千年,当地还衍生出“尝新饭”“青田鱼灯舞”等稻鱼文化习俗。稻鱼共生系统是青田县的“名片”,能够给区域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1 材料中各自然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2 简述“稻鱼共生系统”对当地的影响探究3: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课本P8)(1)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2)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3)法拉吉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七、随堂检测1下列有关区域要素、区域差异、区域关联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要素包括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B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C区域内各要素是没有关系的D区域各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一成不变的 八、课后复习一、区域整体性1区域要素及反映2区域整体性表现(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区域的文化会通过人类活动间接影响自然界。(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举例如表所示:稻鱼共生系统浙江省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干旱地区的人水协调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渠、发展节水技术等,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制定了严格的分段用水制度,使聚落和农业得以发展。同时,这些地区的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意识到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限制条件,要保持人水协调,以免给环境造成过大压力微点拨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区域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区域环境要素的发展变化也会导致区域环境特征的整体变化。3认识区域的整体性区域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表现为每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如下列关联示意图就充分体现了青藏高原地区的整体性特征: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第二课时 导学案班级 小组 姓名_一、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差异,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二、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资料、图像,认知区域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以及不同区域的差异。2.综合思维: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角度,分析区域的整体性、关联性特征及如何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的发展。3.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和关联性。4.地理实践力:结合区域地理环境,认识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三、课前准备 地图册、课本、标记笔四、学习重难点重点:结合实例,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知识,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异同,并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不同区域的区域特征。难点: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说明我国的区域差异,提高地理实践力。五、课型:新授课六、导学过程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1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 ,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 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 ,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比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 都是 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区域要素差异自然要 素地理位置位于 °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位于 °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 耕地条件 土为主,多为 且较为分散人均耕地 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布,多为 ,且集中连片人均耕地 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条件矿产资源 有较丰富的 等矿产人 文要素农业农业条件水热条件 水热条件相对 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耕作方式 耕作业 耕作业主要农作物 、 、棉花等作物,玉米、 、 等作物其他河湖水面较广, 较为发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主要发展 工业 (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依托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 工业基地丰富的 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 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 工业基地。其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松嫩平原水稻种植而积不断扩大【合作探究】时间8分钟探究1: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存在哪些区域要素的差异(根据导学过程中的表格完成)1、 在地图册中找出两个平原2、 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说出长三角和松平原的耕地条件差异性。5、说出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矿产资源差异性。6、 说出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工业的差异性。7、 在农业生产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全国粮仓”地位已经下降。原因是什么?探究二: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课本P)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图1.16和图1)。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七、随堂检测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1 3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八、课后复习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松嫩平原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