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
资源ID:96472508
资源大小:5.24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第一课时 导学案班级 小组 姓名_一、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二、学习目标 1、感受自然环境中普遍在的地域差异事实。2、从物质、能量交换的角度掌握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3、知道地域差异由不同的空间尺度,能用地图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的自然地带。三、课前准备 地图册、状元金榜、标记笔四、课堂学习教学重点: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教学难点:2、自然地带的分布和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五、课型:新授课六、导学过程:思环节 6分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一、地域差异1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 运动的结果。2空间尺度差异(1)全球性: 分异和海陆分异。(2)较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3)更小尺度:山和 的差异、山体阴坡和 的差异。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地带变化规律:东西向 、南北向 。(2)典型地区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有苔原带、 、 。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亚热带 带、温带阔叶林带与针阔混交林带大陆西岸亚热带 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典型地区: 地区。(2)自然地带变化规律: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 带荒漠带的变化规律。合作探究:时间8分钟探究一 地域差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不同地域的植被类型(特征)不同?2、对比图和图,景观有何不同,结合两地位置,试着说明原因。3、对比图和图,景观又有何不同,结合两地位置,试着说明原因。探究二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写出下列自然带名称并归纳分异规律的特点形成原因:表 现:规 律:分 布:探究三、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写出下列自然带名称并归纳分异规律的特点形成原因:表 现:规 律:分 布:七、随堂检测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B_,C_,D_。(2)自然带EGF的分布体现了_ _规律。八、课后复习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课时 导学案班级 小组 姓名_一、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二、学习目标1、感受自然环境中普遍在的地域差异事实。2、从物质、能量交换的角度掌握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三、课前准备 地图册、状元金榜、标记笔四、课堂学习教学重点: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教学难点:2、自然地带的分布和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五、课型:新授课六、导学过程:思环节 6分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原因: 的变化。2分异基础: 不同。3分异规律(1)垂直带谱:从 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2)分异规律:山麓与 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二、地方性分异规律1含义:受地形、 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2举例:温带湿润区随地形从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 (或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和 带的分布规律。合作探究:时间8分钟探究一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A、B、C、D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 哪座山垂直带谱最复杂?2、图中山地都有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有什么变化?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3、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4、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5、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探究二 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丹霞地貌多由红色砂岩组成,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以广东仁化的丹霞地区最为典型,丹霞山峰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图所示)。观察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分析说明发生变异的原因。七、随堂检测 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八、 课后复习雪线阳坡高于阴坡a.阳坡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融雪快,雪线高b.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低,融雪慢,雪线低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迎风坡降水丰沛,积雪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稀少,积雪少,雪线高注:同为向阳坡和迎风坡时,优先考虑迎风坡(降水)。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典型地方性分异规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