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
资源ID:96474258
资源大小:434.2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请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40分,其中1-8题为单选每题3分,9-12题为多选题,多选题每题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是没选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1.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科学家是A. 伽利略B. 亚里士多德C. 爱因斯坦D. 牛顿【答案】A【解析】【详解】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 现有八个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路程;时间;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率;速度变 化量;加速度全部是矢量的组合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时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它们都是矢量;路程、时间、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它们是标量;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 如图,物体沿两个半径为的半圆弧由A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 4R,2R向东B. 4R向东,2R向东C. 4R向东,4RD. 4R向东,2R【答案】D【解析】【详解】路程是路径的长度,而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则从A到C的路程:2R;位移为4R,方向向东;A4R,2R向东,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B4R向东,2R向东,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C4R向东,4R,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D4R向东,2R,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4. 2019年7月16日,在韩国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男女混合团体决赛中,中国组合林珊/杨健获得该项目金牌将林珊进入水中后向下的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该运动过程的总时间为t林珊入水后前时间内的位移为x1,后时间内的位移为x2,则为A. 1:16B. 1:7C. 1:5D. 1:3【答案】D【解析】【详解】将运动员入水后的运动逆过来看,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其运动规律可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得林珊入水后前时间内的位移为x1,后时间内的位移为x2,则A1:16故A不符合题意 B1:7故B不符合题意 C1:5故C不符合题意 D1:3故D符合题意5. 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此后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仍相同,则A. 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B. 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C. 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D. 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个路标【答案】B【解析】【详解】设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乙先加速后减速,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大于v,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v;丙先减速后加速,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小于v,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v根据,知乙的运动时间最短,所以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A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B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C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D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个路标,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6. “蹦床”运动时奥运会新增的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在空中展示着优美的动作,深受观众欢迎,假设某运动员在弹力的作用下以的初速度从蹦床上跃起,则可以估算运动员从跃起到落回蹦床瞬间,可以在空中展示动作的时间是取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运动员在弹力的作用下以的初速度从蹦床上跃起,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时速度大小仍然为;以向上为正方向,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故A正确,BCD错误7. 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B. 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一定相等C. 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是一对平衡力D. 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答案】B【解析】【详解】不管大人和小孩处于什么状态,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一定相等,二力是一对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选B。8. 如图所示,用一把直尺可以测量反应速度现有甲、乙两同学,甲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60cm的直尺,零刻度在上端甲同学手附近,乙同学把手放在最大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当甲同学松开直尺,乙同学见到直尺下落时,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的数据,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得到数据中有以下三组(单位:cm),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一次测量的反应时间约为sB. 第二次抓住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30m/sC. 三次中测量的反应时间最长为0.3sD. 若某同学反应时间为0.4s,则该直尺仍可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答案】C【解析】【详解】A令直尺下降的高度h根据,代入数据可得第一次测量的反应时间约为:故A错误B第二次抓住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故B错误C根据,可知下落的高度最大的用的时间最长,所以第二次下落的高度最大,代入数据可得:故C正确D若反应时间为0.4s,则直尺下降的高度:可知直尺无法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故D错误9. 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如图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为时,B. 不管为何值,C. 越大时F越小D. 当时,【答案】AD【解析】【详解】设小娟、小明的手臂对水桶的拉力大小为F,由题小娟、小明的手臂夹角成角,根据对称性可知,两人对水桶的拉力大小相等,则根据平衡条件得解得当时,当为时,F=G,当越大时,则F越大故选AD。10. 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小球下落加速度为C. 能判定小球的下落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D. 小球在位置4的速度为【答案】BC【解析】【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如果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则有说明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故A错误;B小球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落的加速度解得故B正确;C分析图中数据可知说明小球的下落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小球在位置4的速度为故D错误。故选BC。11. 如图,一辆放有油桶的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汽车轮胎与地面未打滑,车厢水平,油桶与汽车未发生相对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竖直方向受到2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B. 汽车向左运动过程中,受到地面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 油桶受2个力作用D. 油桶受到汽车对其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答案】CD【解析】【详解】AB汽车竖直方向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油桶的压力,水平方向:主动轮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从动轮受到地面向右的摩擦力,故AB错误;CD汽车做匀速运动,油桶也做匀速运动,所以油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汽车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而平衡,故CD正确;12.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和乙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内与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B.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甲、乙均在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D. 内甲的路程为,乙的路程为【答案】AD【解析】【详解】A内与内,甲图像斜率相同,即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图像斜率相同,即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故A正确;B由图像可知,甲速度方向发生过变化,所以甲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所以乙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图像可知,甲先向正方向移动2s,位移为4m,再向负方向运动,3s末回到了出发点;对乙而言,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可知6s末乙回到出发点。故C错误;D根据甲的运动图像,可知甲的路程为乙的路程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即故D正确。故选AD。二、填空题(共15分)13. 某学生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每增加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伸长的长度x,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钩码个数01234567弹力F/N01.02.03.04.05.06.07.0弹簧伸长的长度x/cm02.003.986.027.979.9511.8013.50(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Fx图线( )(2)根据Fx图线可以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 N/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 (2). 50.0【解析】【详解】(1)1根据描点法可得出对应的F-x图象,如图所示:(2)2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则可知:N/m14.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纸带在钩码带动下向下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1)该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A应从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迹开始测量、计算B选用的钩码的质量应尽可能小些C操作时,应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D打点计时器的上下两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2)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出较为理想的一条纸带。把开始打的第一个点标为A,随后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记为B、C、D、E和F,测量出B点以后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电源频率为。计算纸带下落的加速度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_。【答案】 (1). D (2). 9.50 (3). 纸带和限位孔之间的摩擦【解析】【详解】(1)1A不一定要从纸带上第一个点开始计算,故A错误;B选用的钩码的质量应尽可能大些,可以减小受到的阻力的影响,可减少实验误差,故B错误;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以保证纸带充分利用,故C错误;D打点计时器的上下两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造成的误差。故D正确。故选D。(2)2由题意可知,各点之间间隔一个打点周期,即0.02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得为充分利用所测数据,则有代入数据,得(3)3纸带和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阻碍纸带向下运动,因此测量加速度偏小。三、计算题(共4个小题,共45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 在瑞安站附近的某段平直的铁路上,一列以高速行驶的列车某时刻开始匀减速行驶,后恰好停在瑞安站,并在该车站停留;随后匀加速驶离车站,经后恢复到原速。(1)求列车减速过程中的位移大小;(2)求列车驶离车站过程中加速到所用时间。【答案】(1);(2)【解析】【详解】(1)由运动公式,可得(2)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可得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得代入数据,得16. 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弹簧原长为,一端固定于质量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1)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5,当弹簧拉长至时,物体恰好向右匀速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2)若将弹簧压缩至,物体受到的摩擦力?(3)若将弹簧拉长至,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答案】(1);(2)16N、方向水平向右;(3)18N、方向水平向左【解析】【详解】(1)由物体恰好匀速运动根据胡克定律,可得联立,解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2)根据胡克定律,可得代入数据,得此时,物体不动,由二力平衡,可得若将弹簧压缩至,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16N,方向水平向右。(3)根据胡克定律,可得代入数据,得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为若将弹簧拉长至,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8N,方向水平向左。17. 如图所示,某同学测出一棵苹果树树干部分的高度约为1.6m,一个苹果从树冠顶端的树梢上由于受到扰动而自由下落,该同学测出苹果经过树干所用的时间为0.2s,重力加速度取10m/s2,则: (1)苹果树树冠部分的高度约为多少?(2)苹果落地时的速度为多大?【答案】(1)2.45m(2)9m/s【解析】试题分析:设开始下落到达树干的时间为t,结合位移关系列式,从而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物体开始下落时树冠的高度,根据v=gt求出末速度(1)设树冠高度为h1,树干高度为h2,苹果从顶部下落到树干顶部的速度为v0,则 代入数据解得:v07 m/s又根据速度位移公式:, 代入数据解得:h12.45 m.(2)设树的总高度为H,苹果落地的速度为v1,则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总高度为:Hh1h24.05 m联立解得:v19 m/s.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结合位移时间公式进行求解,属于基础题18. 为打击贩毒,我边防民警在各交通要道上布下天罗地网。某日,一辆藏毒汽车高速驶进某检查站,警方示意停车,毒贩见势不妙,高速闯卡。闯卡后,此车在平直公路上可视为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可由公式来描述。藏毒车闯卡同时,原来停于卡口边的大功率警车立即启动追赶,警车从启动到追上毒贩的运动可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可由公式来描述。本题位移单位均为m,时间单位均为s,则由以上信息可求:(1)藏毒车逃跑时的速度是多大?警车追赶藏毒车时的加速度为多大(2)在追赶过程中,经多长时间警车与藏毒车的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少?(3)警车经多长时间追上藏毒车?追上时已距离检查站多远?【答案】(1)50m/s;4m/s2;(2)12.5s;312.5m;(3)25s;1250m【解析】【详解】(1)由题中可知,藏毒车逃跑时的速度v0=50m/s由可知则警车追赶藏毒车时的加速度a4m/s2(2)当警车速度v与藏毒车速度v0相等时距离最远,据v=at1得t1=12.5s此过程藏毒车位移s1=50t1=50×12.5m625m警车位移s2=2=2×12.52m=321.5m最远距离s=s1s2=625m312.5m=312.5m(3)警车追上藏毒车时位移相同,即50t2=2得t2=25s此时与检查站距离s=50t2=50×25m=12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