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
资源ID:96474488
资源大小:307.68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 2019年11月15日至17日,第七届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浙江宁波举行,滨海中学15名选手参加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图示为障碍竞技赛中的无人机,下列过程中能将无人机看作质点的是()A. 调节无人机旋翼的转速B. 调整无人机在空中的姿态C. 观察无人机在空中的位置D. 研究风力,风向对无人机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A. 研究飞机旋翼的旋转速度时,飞机旋翼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能看作质点,A错误;B.调整飞机在空中的姿态,飞机不同部分运动不同,不可以将飞机看作质点, B错误;C.观察飞机在空中的位置,飞机的大小可忽略,可以将飞机看作质点, C正确;D.研究风力、风向对无人机的影响时,飞机旋翼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能看作质点,D错误;故选D。2. 高铁开通后,从铁路售票网12306查询到G7536次列车的信息如图所示,用电子地图测距工具测得宁波站到上海虹桥站的直线距离约为149.7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21:27表示一段时间B. 图中1小时48分钟表示时刻C. 149.7km表示宁波站到上海虹桥站的路程D. 149.7km表示宁波站到上海虹桥站的位移大小【答案】D【解析】【详解】A图中21:27表示时刻,选项A错误;B图中1小时48分钟表示时间间隔,选项B错误;CD149.7km表示宁波站到上海虹桥站的位移大小,不是路程,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D3.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5m/s,乙质点的速度为-10m/s,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 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C. 因为+510,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150m【答案】C【解析】【详解】A由题可知,甲质点的速度为+5m/s,乙质点的速度为-10m/s,则甲乙的速率分别为5m/s和10m/s,所以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故A正确B速度是矢量,在规定正方向后,其正负号表示速度的方向,即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故B正确C由上分析得知,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则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故C错误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所以两者10s末相距为:故D正确4. 一个运动员以大约5m/s的速度从标准四百米跑道起点跑了200m后又以大约4m/s的速度继续跑,直到终点(跟起点在同一位置),则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A. 9m/sB. 0C. 4.4m/sD. 4.5m/s【答案】B【解析】【详解】ABCD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由题意知全程运动员位移s=0,故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为0,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5. 山西省将在2020年8月1日前完成高速公路、一级国省干线公路限速标志调整,同时将规范测速管理,某处高速区间测速(测量车辆经过某区间的平均车速)标志如图所示。已知此段限速100km/h,长度为10km(该段公路平直),现监测发现某轿车经过这一路段用时6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 限速100km/h指的是限定汽车行驶的最低速度C. 在测速区间,该轿车行驶的瞬时速度仍可能超过100km/hD. 在测速区间,该轿车行驶的瞬时速度不可能超过100km/h【答案】C【解析】【详解】A汽车做何种运动无法判断,A错误;B限速100km/h指的是限定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B错误;CD汽车平均速度不超过100km/h,但行驶过程中的瞬时速度可能超过100km/h,也可以等于100km/h,也可以小于100km/h,C正确,D错误。故选C。6. 如图所示,甲图为某质点的x-t图像,乙图为某质点的v-t图像,下列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 02s内甲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B. 23s内甲图质点和乙图质点均静止不动C. 35s内甲图质点和乙图质点均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15m/s2D. 05s内甲图质点的位移为-10m,乙图质点的速度变化量为-10m/s【答案】AD【解析】【详解】Ax-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v-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故02s内甲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23s内甲图质点x-t图像斜率为零,即速度为零,乙图质点速度恒定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35s内甲图的图线斜率恒定,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图质点速度均匀减小,做减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x-t图像表示质点的位置坐标随时间的变化,故05s内甲图质点的位移为0-10m=-10m,v-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05s内速度由10m/s变为0,故速度的变化量为-10m/s,故D正确。故选AD。7.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B. 速度可以变化,加速度一定是不变的C. 速度发生变化,加速度一定不为零D. 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答案】C【解析】【详解】A加速度的方向不是速度的方向,而是速度变化的方向,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故A错误;B速度可以变化,加速度也可以是变化的,如匀速圆周运动,故B错误;C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发生变化,加速度一定不为零,故C正确;D加速度也可以表示物体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如向心加速度,故D错误;故选C。8.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意1s内()A. 物体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一定等于前1s内的速度变化量的2倍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2m/s【答案】B【解析】【详解】AB任意1s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故A错误,B正确;C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1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都相等,故C错误;D任意1s内物体的末速度比前1s的初速度之间的时间差为2s,故任意1s内物体的末速度比前1s的初速度大,故D错误。故选B。9. 图示大致反映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实验和推理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乙、丙、丁都是实验现象B. 图甲、乙、丙、丁都是推理得到的结果C. 图甲、乙、丙是实验现象,图丁是推理得到的结果D. 图丁是实验现象,图甲、乙、丙是推理得到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因为物体自由下落得太快,伽利略无法测量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为了使物体运动速度变慢,伽利略转向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问题甲、乙、丙三个图都是实验现象,采用斜面的目的是可以“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而之所以采用了不同倾角的斜面,则是观察其规律性,形成外推的实验基础,而丁图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故C正确,ABD错误10. 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A.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B.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C. 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相等D.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答案】A【解析】【分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根据位移图象确定出位移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出路程关系,再进行判断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关系【详解】由图看出,三个物体的起点与终点相同,位移相同,所用时间也相同,则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由图得知,甲先沿正方向运动,后沿负方向返回,而乙、丙都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则甲的路程最大,乙丙的路程相等,所以甲的平均速率最大,乙丙的平均速率相等,即,故选A【点睛】由位移图象纵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能判断出物体的位移关系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路程关系,是本题解答的基本思路11. 如图所示,小球以大小为3m/s的速度v1水平向右运动,碰一墙壁经t0.01s后以大小为2m/s的速度v2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则小球在这0.01s内的平均加速度是()A. 100m/s2,方向向右B. 100m/s2,方向向左C. 500m/s2,方向向左D. 500m/s2,方向向右【答案】C【解析】【详解】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小球的加速度为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向左。故选C。二多选题12. 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运动了3mB. 物体在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任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3m/s,则物体在任1s内的路程一定是3m【答案】ACD【解析】【详解】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不代表其在1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其位移不确定,A错误;B. 由1s内平均速度为3m/s,则其在1s内的位移一定为3m,B正确;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不代表任1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C错误;D. 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3m/s,不代表任1s内的平均速率为3m/s,则任1s内的路程也不一定是3m,D错误;本题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ACD。13. 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不同,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v0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B. v0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C. v0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D. v0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答案】AD【解析】【详解】A. 因为v为正、a为负,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反,所以物体是做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小,A错误;B.因为v为负、a为负,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所以物体是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B正确;C.因为v为负、a为正,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反,所以物体是做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C正确;D.因为v为正,a为正,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所以物体是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D。14. 如图所示,物体以5m/s的初速度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经过2s速度大小变为3m/s,则物体的加速度()A. 大小为1m/s2,方向沿斜面向上B. 大小为1m/s2,方向沿斜面向下C. 大小为4m/s2,方向沿斜面向下D. 大小为4m/s2,方向沿斜面向上【答案】BC【解析】若2s后物体的速度仍向上,则有,若2s后速度方向向下,则有,负号说明加速度向下,BC正确第卷(非选择题)三填空题15. 一物体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 【答案】【解析】【详解】设总时间为2t,则前一半时间内的位移x1=v1t,后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为x2=v2t;则平均速度;16. 加速度是表示物体的_物理量,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_大(填“一定”或“不一定”)。【答案】 (1). 速度变化快慢 (2). 不一定【解析】【详解】1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速度的变化率,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所以速度大的速度,加速度不一定大。17. 如图是一位同学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纸带旁边是一把最小刻度为1 mm的直尺,则拖着纸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AC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m/s;物体运动到在B点的瞬时速度为_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答案】 (1). 0.22 m/s (2). 0.22(0.21-0.23)m/s【解析】【详解】1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到的位移跟所用时间的比值,位移的大小可以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到共10个点,9个时间间隔,所以到所用的时间:所以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为了尽量精确地反映物体在点的运动快慢,我们尽量在靠近点的地方取得数据,例如取靠近点的左右两个点,左边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是1.77 cm,右边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是2.65 cm,那么:两点间相隔的时间为:所以点的瞬时速度:四计算题18. 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s内向东行驶5m的距离,第2s内和第3s内继续向前各通过20m的距离,第4s内又前进了15m的距离,第5s内反向通过30m的距离,求:(1)5s内的路程;(2)5s内的位移大小及方向;(3)最后2s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答案】(1)90m ;(2)30m,方向向东 ;(3),方向向西;【解析】【分析】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已知时间和位移,则根据运动方向可以得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求解即可,平均速率为路程比时间。【详解】(1)由题意知汽车在第1秒内位移是x1=5m,第2秒内的位移为x2=20m,第3秒内的位移为x3=20m,第4秒内的位移为x4=15m,第5秒内的位移为x5=-30m,物体在5s内的总路程为s=5m+20m+20m+15m+30m=90m(2)由上可知物体在5s内的总位移为x=x1+x2+x3+x4+x5=5m+20m+20m+15m+(-30)m=30m方向向东。(3)最后2s内的位移为x=x4+x5=15m+(-30)m=-15m最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负号表示方向与初始方向相反,即方向向西。最后2s内的路程为s=15m+30m=45m平均速率【点睛】熟悉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公式的计算式,以及位移的表达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 如图所示,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3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10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5s求:(1)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是多少?(2)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是多少?(3)滑块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1)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是0.1m/s;(2)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是0.3m/s;(3)滑块的加速度是0.8m/s2【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考查速度、加速度的计算,代入速度、加速度公式计算可得【详解】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将平均速度看成瞬时速度(1)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为:m/s0.1m/s;(2)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m/s0.3m/s;(3)根据加速度定义可知,滑块的加速度为:a0.8m/s2【点睛】因遮光条宽度较小,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遮光条的瞬时速度计算加速度时,如果速度方向变化了,要先选择正方向,把矢量运算变为标量运算再计算加速度的大小20. 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由静止被踢出时的速度为 30m/s,在空中运动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 0.15s,球又在空中飞行 11m 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 0.2s,且球被挡出后以 5m/s 的速度沿原路反弹,设足球与脚或守门员的手接触的时间内加速度恒定,求:(1)脚与球作用的时间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2)球在空中飞行 11m 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3)守门员挡球的时间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答案】(1)200m/s2 (2)0.37s (3)175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解析】【详解】以球被踢出时的速度方向为正向(1)加速度的大小:(2)球在空中飞行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则(3)在运动员挡球的过程中,加速度:即运动员挡球时,加速度大小为175m/s2,方向与球被踢出后的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