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docx
-
资源ID:96478502
资源大小:20.8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三全育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docx
“三全育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其能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全育人”理念及回信寄语高校师生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教育,锻造学生心系“三农”、情牵“三农”、服务“三农”的赤子情怀,更好地练就强农兴农的过硬本领,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职业发展,也将影响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一、深刻理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时代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构建符合高职农业教育要求、针对性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顺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 “三全育人”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科学性与全面性的有机结合和内在统一,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政治需要,也契合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农业行业特点以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思政课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三农”内容,如每年xx的中央1号文件颁布后,通过设计“三农”宣讲专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部署,提高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同时,也要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作用,注重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推动农业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理想信念、职业精神教育有机融合,让思政教育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现。 (二)契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规律 “三全育人”体现了教育的整体性,强调将思政育人功能渗透于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通过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体系,整合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的教育合力,形成整体性的育人目标;通过专业学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工作的相互融通,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各个教育环节的协同育人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网络思政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教育途径,全方位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满足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人才是关键。xx高职院校应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寄语xx高校师生的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着力把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环节中,不断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面临的发展机遇,引导学生到农村建功立业,培育学生牢固树立强农抱负、坚定学农的责任和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立志用真才实学奉献“三农”,努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二、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着力解决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提升教育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三全育人”的视角出发,分析xx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有助于探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育人队伍的一体化尚未有效形成高校德育工作队伍主要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等组成,并相互配合形成育人共同体。但不少高职院校育人队伍的一体化尚未有效形成,影响着全员育人的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思政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重,难以抽出更多时间参与专业课教师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培养要求及专业发展方向了解不深,影响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辅导员育人工作难以落实落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工作职责作了具体的要求,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九项,工作内容多、杂、难。同时,随着高职教育的扩招,高职学生来源多样、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给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三是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承担育人的责任意识不强,育德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育人过程的有效衔接尚不到位全过程育人不仅贯穿于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教育教学,而且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变化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传授相关教育内容,使各个阶段的教育做到无缝衔接,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但由于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并没有根据学校情况、专业特色以及不同阶段学生思想特点而实施针对性教育,没有从根本上抓住不同教育阶段的关键点以及解决育人各要素的有效衔接。如在新生入学阶段,新生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否妥当,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到位,影响着学生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的转换;又如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企业指导人员能否坚持对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教育,也影响着教育的成效。 (三)不同层面的育人联动尚未达成全方位育人是从空间维度提出的育人要求。空间维度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包含着“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课堂教育与课余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等不同育人阵地以及育人的手段与途径。高职院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紧紧围绕时代发展要求,既要重视教育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也要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良性互动,课堂教学与课余教育的共同提高,校内理论学习与企业实习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不论是思政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系统、碎片化的现象,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存在形式、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这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如何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有效联动立体化育人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三、“三全育人”理念下xx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高职院校如何全面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找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选择有效的教育载体,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通过整合育人力量,统筹育人资源,探索符合农业高职教育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对促进教育者树立“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担当,激发学生学农知农爱农之情、强农兴农之责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立足全员育人,形成协同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实现全员育人,关键在于强化教师的主体作用。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作用,促进全员育人落到实处。1.思政课教师守好主阵地思政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着力培养学生立志强农兴农的思想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有效融入“三农”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更富实效性。一是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既要讲好经典理论,做到以理服人,也要引用现实事例阐明道理,做到以情动人。二是要坚持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既要将理论知识讲透,更要运用道德事例规范学生行为。三是要坚持职业生涯与时代使命相结合。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农科类大学生面临的发展机遇以及时代赋予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立志投身于农业现代化建设。2.专业教师种好责任田专业教师既要播撒好专业知识的种子,着力做好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职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切实种好课程思政的责任田,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xx专业教师在讲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掌握课程思政的教育方法,落实好课程的育人目标。如通过讲好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等励志故事,培养学生强农兴农的责任担当;用好“开耕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农耕文化实践案例,让学生感受传统农耕文化魅力;运用家庭农场、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育以及5G、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等农业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态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凝练体现鲜明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农业课程实践素材,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养成;开展富有创意的农耕课堂,将传承农耕文化的论文写在田间地头,让学生手捧泥土学农事,闻着花香知时节,主动传承农耕文明,肩负乡村振兴使命。3.辅导员做好日常思政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面对成长于世情国情社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大学生,他们深受社会转型以及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呈现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等现象。他们因缺乏对各种思潮的辨别能力,容易在多元化的社会中迷失自我。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结合当前开展“四史”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使命感。通过开展“四史”主题读书会、举办“爱国奋斗、不负韶华”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推进校史校情教育,传播青春话语,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学生将学农务农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二是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走进乡村田野,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农事劳动体验、乡村考察等农耕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知农时、懂农耕、会农事,感受农村大地的希望,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三农”的责任意识。 (二)立足全过程育人,增强协同引力全程育人强调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引导和激励作用。学校应紧紧抓住学生入学、在校教育以及顶岗实习等各个不同阶段的教育重点,积极实施针对性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注重入学教育阶段的感知教育对告别中学进入大学的新生将面临学习目标的变更、环境的改变以及学习节奏与生活节奏的变换等问题,这需要通过开展新生的入学教育,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应注重入学教育阶段的感知教育,通过专业情况介绍会、师生交流会、新老同学座谈会、迎新晚会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着力从适应大学生活,了解专业情况,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等入手,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校史校情及专业介绍中,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发展历程,认识、理解所学专业,增强专业的认同感,明确奋斗目标和方向,培养专业情感,激发对职业的期盼与学习动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打下坚实基础。2.强化在校教育阶段的目标引领在校教育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价值引领、学会学习、规划未来、健康养成”为主要内容的目标教育,紧扣xx专业特色,注重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通过构建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增强学农爱农务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学校要统筹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各方教育力量,明确各自的教育职责,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目标引领,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自身情况,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且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奋斗目标,并将个人目标规划细化于日常的学习与生活。3.突出顶岗实习阶段的体验教育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顶岗实习涉及实践教学组织、学生管理等学校多个部门和校外实习企业,需要统筹整合校企双方指导教师、辅导员等多方教育力量。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突出职业的适应性培养,着力将企业文化、规范制度、先进事迹等教育内容运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把正确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内化到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中,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也提升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实现品德和能力的双重提升。 (三)立足全方位育人,提升协同效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方式方法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全方位育人理念也因此孕育而生。高职院校既要重视“线上”与“线下”、课堂与课余、校内与校外等育人阵地的教育,也要采取有效的育人方式方法,形成有效联动立体化育人体系,提升协同教育的效力,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1.以优塑育人空间为抓手,增强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他们热衷于网络社交。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塑造网络育人空间,探索网络思政与现实空间的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增强思政教育实效。通过构建现实的教育教学和网络的教育教学两个空间的教育联动机制,将互联网嵌套于传统的现实教育空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既要依托互联网技术传播乡村文化、解读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传播青春魅力等“线上”教育,也要开展实践育人、榜样育人和文化育人等“线下”教育,促进“线上”和“线下”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农业农村的发展态势,增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责任意识。2.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彰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力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应注重发挥文化育人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具有农业特色的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悟“三农情怀”,感受农村大地的希望。一是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如xx职业学院依托动物医学专业的“狗狗志愿服务队”、依托园林园艺专业的“绿叶志愿服务队”等品牌志愿服务,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既展现专业技能,也受文化的熏陶、情感的关怀而深受教育。二是开展节日庆典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五四青年节、全民饮茶日、农民丰收节等节日活动,使重大节日活动所蕴含的教育内容和教育价值给学生的价值取向予以正确的引导。三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通过开展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农耕文化、粤商文化等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播。3.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激活企业协同育人效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2018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紧扣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激发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有序开展,为新时代校企合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积极与相应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构建具有农业专业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引导农业行业企业的有效参与,形成完整、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专业实习实训中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感受企业文化,体悟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了解农业企业发展情况,体会现代农业呈现出规模化、智能化和服务化的发展态势,逐步改变农业低端、学农无用的错误观念,增强对xx专业学习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