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9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单元《单元测试》04.docx
-
资源ID:96514398
资源大小:56.4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9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单元《单元测试》04.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下 单元测试第3单元 班级_ 姓名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隐匿(nì) 免冠(guàn) 麾下(hu) 战战兢兢(jng)B阎罗(yán) 烙饼(luò) 憋闷(mèn) 一气呵成(h)C叱咄(chì) 熏陶(to) 捯气(do) 伤痕累累(li)D塞下(sài) 冻馁(ni) 驾驭(yù) 血雨腥风(xu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荣膺 腌臜 霹雳 千钧之力B掂量 礼聘 笑涡 两协插刀C招架 盘恒 扭绞 如坐针毡D乍篷 名讳 绰号 天纶之乐3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译: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谢。)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译: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万钟”。)D日侍坐备顾问。(译: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B无缘无故被母亲训斥了一通,他十分委屈,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C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曾经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无土栽培技术已经被付诸实践了。D木雕家林庆全守住寂寞,耐过清贫,终将传统技艺练得娴熟,且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芷江受降坊”是怀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许多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B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D湖南省首届“国学知识大赛”在星城长沙举行,衡阳代表队力克群雄,摘走桂冠。6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家长会上,班主任刘老师对家长们说:“刚才王校长的视频讲话全面、深刻,抛砖引玉,请大家畅所欲言,共话家校合作。”B老张的儿子中考成绩优异,他欣喜若狂,逢人就说:“令郎还算争气,这次考了全校第三,是他最好的发挥了。”C李华与二十年未见的大学同学张梅偶遇,他激动地说:“久违了,老同学!真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更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你还是这么年轻。”D李勇对前来邀请他吃饭的老王说:“老王,恭喜乔迁!我一定会赏光赴宴的。”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选 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B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序言。C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二、情景默写8名句默写。(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苏轼定风波)(2)_,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3)乘风好去,长空万里,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作者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句子:_,_,_。(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的句子:_,_。(6)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_,_”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三、名著阅读9名著阅读。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却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上文出自小说_,被鲁迅评价为“秉持公心,指摘时弊”。作家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寥寥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作品中呈现出的_手法和_精神,在小说创作艺术中达到很高的境界。请再列举小说中的一个人物:_。四、综合性学习10某中学开展“文化传承,你我同行校园戏剧艺术节”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下面是艺术节活动的标识,请结合活动主题分析其妙处。(2)学校通知,明天上午八点将在学校礼堂举行课本剧会演活动。班主任委托你晚上打电话转告今天请假的克瑶同学,让她准时参加。你将如何转述这个通知?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无边丝雨,飘飘洒洒,连绵山脉笼罩在雨雾中,那天,是我来这所偏远山区小学支教的第一天。来之前我曾想,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或许能激发出孩子们探索外界的信心,甚至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不过在一展抱负之前,我得先面对自己的生活问题。下雨导致了停电,小学里没有现成的床,幸亏我准备了睡袋。厨房里生锈的地锅满是污垢,第二天光刷锅我仿佛就刷了一个世纪。更令人头疼的是没有自来水,只有一个盛水的桶,桶里的水仅够洗漱、要是想做饭、洗澡,就得去校外打井水。每天放学后,送孩子们回家的时候,我会顺便家访。没想到,孩子们的上学之路道阻且艰,尽管政府已经把山路修得很平整,但很多孩子更愿意走林间小路,因为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穿行在树丛中的羊肠小路上,我明显跟不上他们的步伐。孩子们会时不时给我讲一些奇特的事情,比如山林的深处有野鹿、银狐,比如曾经有孩子上学途中从高高的山坡上滚下去,居然没有受伤那些离奇的传说赋予了这片天地中的人们充满灵性和浪漫的生命元素。这种浪漫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只是昙花一现。当我亲眼看孩子们闷着头大口吃着缺油少荤的单调午餐时,我意识到这里的孩子们过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也明白了为什么一开始孩子们对我播放的有些纪录片提不起兴致。的确,面对这些小小年纪就艰辛生活着的孩子,我没有资格要求他们去关心遥不可及的远方和素不相识的人们。但我能做些什么?支教的最后一天,为了给我送行,孩子们早早来到学校画黑板画、贴气球、布置教室。他们的欢笑声像高原洁净的空气一般清新怡人,节目是孩子们提前好几天排练的,每表演完一个,我都拼命鼓掌。欢送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孩子们悄悄出去了。起初我没有在意,后来发现教室里人越来越少,门外响起呜呜哭声整个走廊里都是蹲在地上哭的孩子。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去安慰哪一个。我不忍心面对他们,转身回到教室,然而黑板上的字又一次刺痛了我,我疯狂地擦着满满一黑板孩子们写给我的话“别走!留下来!”“留下来!别走!”任凭泪水恣意流淌。我真的太为难了!傍晚,坐在回程的高铁上,一位妈妈在给孩子指着远处美丽的红霞,孩子笑着;旁边坐着的是被山区孩子触动了的我,远方生活着的是通过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山区的孩子们。流年笑掷,未来可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1下面对第段环境描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明“我”前去支教的时节是春季。B交代“我”去支教的地点是偏远山区。C为文章第段停电情况的出现做了铺垫。D烘托了“我”对支教工作的恐惧心理。1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13阅读第,完成下面的填空。山区孩子的生活状态:艰辛: _ _浪漫:孩子们讲述流传在山间的奇特故事。这种生活状态造就了孩子们_,_的性格。14第段中说“我真的太为难了”,是因为_,_15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含义。六、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选自礼记·檀弓)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子。(1)蹴尔而与之(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以待饿者食之(4)右执饮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一箪食一豆羮,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18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甲】文作者的观点。(不得超出20字)19用【甲】文中的句子概括【乙】文,并把它摘录在下面。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递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虽口不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昔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自悲矣。(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注】仆:对自己的谦称。宿昔:以前。谙识:熟识。声韵:赋诗的声韵格律。课: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遑(huáng):闲暇,空闲。胝(zh):老茧。瞀(mào)然:眼睛昏花的样子。2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援疑质理 援_(2)腰白玉之环 腰_(3)及五六岁 及_(4)间又课诗 间_2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皆以美于徐公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咨臣以当世之事C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欲有求于我也D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仆虽口不能言,心已默识。23甲文中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豪华生活?24甲、乙两文都写了作者的求学经历,体现了他们哪种共同品质?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26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八、作文27题目:我也是一束阳光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由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1D2A3B4A5D6C7B8 (1)也无风雨也无晴 (2)古今多少事 (3)直下看山河 (4)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5)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6)心却比 男儿烈9 儒林外史 讽刺(或夸张、或对比、或白描) 批判(或人文精神) 王冕(范进、杜少卿、虞育德、庄征君)10(1)示例:该标识左侧是戏曲脸谱,右侧是汉字“戏”篆文字形的一部分,二者巧妙结合,充满了浓浓的戏剧元素。另外,脸谱和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此为构图要素与艺术节的活动主题“文化传承,你我同行”相契合。(2)克瑶同学,你好。班主任让我转告你,明天上午八点,课本剧会演活动将在学校礼堂举行,请你准时参加。11D12突出刷锅时间长,体现支教生活的艰难13 孩子们上学之路道阻且艰 孩子们的午餐缺油少荤,十分单调 坚忍、 纯朴、乐观(写出任意两点)14 “我”看到孩子们伤心,不知如何安慰 “我”舍不得孩子们,但不得不离开15“我”对孩子们念念不忘(孩子们对“我”念念不忘)。支教会激发孩子们探索外界的兴趣,这是孩子们对“我”的回响。支教也促使“我”持续地关注孩子们,这是“我”对他们的回响。16(1)踩踏(2)同“德”,感激,恩惠(3)给吃(4)端着17(1)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会饿死。(2)(饿者)抬起他的眼睛看着他,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个地步的!”18不能为获取优厚的俸禄而抛弃自己的礼仪。19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20 援:引 腰:腰佩 及:等到 间:偶尓21B22(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2)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23甲文写同舍生的“豪华生活”,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我”从读书中获得巨大快乐(或突出“我”求学的艰辛)。24体现了他们勤奋刻苦这一共同的优秀品质。启示:历来取得成功者,大都是用自己刻苦努力换来的,我们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应当像他们一样,勤奋刻苦的学习文化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奠定基础。25B26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