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03(含答案).docx
-
资源ID:96514984
资源大小:653.2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03(含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卷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1在图所示的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瓶盖起子B筷子C羊角锤D核桃夹2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B功率大的机械,单位时间内做的功一定多C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其功率一定大D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3学校旗杆顶装有定滑轮,这样做()A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B既省力,也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C省力,但不能改变施力的方向D既不能省力,也不能改变施力的方向4如图,用滑轮组竖直向上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措施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A增大动滑轮的重力B增大重物的重力C减小定滑轮的重力D增大重物上升的高度5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操作中能让杠杆继续保持平衡的是()A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均向外移动一格B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加一个钩码,同时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向外移动一格C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去掉一个,位置保持不变D在左右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钩码,位置保持不变6如图所示,物体A通过动滑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2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了10s,此时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10N,如果滑轮重、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均不计,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及拉力F所做的功分别为( )A10N、400JB5N、100JC10N、200JD5N、200J7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斜面上,将物体G分别沿斜面AC和BC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拉到顶端C,所用的力分别是F1和F2,所做的功分别是W1和W2,功率的大小分别为P1和P2,比较它们的大小( )AF1F2,W1W2,P1P2BF1F2,W1W2,P1P2CF1F2,W1W2,P1P2DF1F2,W1W2,P1P28如图所示的装置,滑轮自重20N,其下端挂重280N的物体C,杠杆可绕轴O无摩擦地转动,绳和杠杆的重力不计,杠杆上刻度均匀。要使杠杆在图示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直向上的力F应是()A150NB200NC300ND400N9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将重6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提升了2m,已知动滑轮重为(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大小为300N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C提升物体的过程中,额外功为200JD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功率为120W10一均匀木板AB,B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有长方形木块C,恰好使木块水平放置,如图所示。现有水平力F由A向B缓慢匀速推动,在推动过程中,推力F将()A大小不变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D先增加后减小11如图所示,滑轮组悬挂在水平钢架上,某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向下拉动绳子自由端,5s内使物体A匀速上升1m,提升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为160W。已知物体A重720N,该工人重600N,不计绳自身重力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移动的速度为0.2m/sB动滑轮重100NC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00ND工人利用该滑轮组提升物体的最大机械效率为90%12用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竖直向上提升物体A,要求滑轮的个数要用完(未画出),实验中,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A上升的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在12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的重为1080NB动滑轮的重为270NC在23s内,拉力的平均功率为1200WD若将物体A换成重为760N的物体B,则在匀速提升物体B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约为73.8%二、填空题13在建兰“农情蜜意”收获的季节,小楼帮忙运收蔬菜,初次干农活的他在左筐中装了4kg,右筐中装了5kg,如果扁担的长度为1.8m,则他在距扁担左端_m处将蔬菜挑起来才能使挑担水平(扁担和筐的重力均不考虑);为了方便行走,小楼将两筐蔬菜同时向内移动了0.2m,则需要_筐(选填“左”或“右”)增加约_kg(保留1位小数)蔬菜,才能基本保持挑担水平。14如图所示,沿斜面把质量为120 kg的物体匀速拉到最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500 N,斜面长3m、高1m。则其机械效率是_,物体所受摩擦力是_N。(g取10N/kg)15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在匀速提升150N重物时,机械效率为60%,物体上升的速度为10cm/s,绳端拉力F为_N,拉力功率为_W,如果提升物体质量增加,那么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变大/变小/不变)。16如图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物体重为5.4N。若物体上升高度为10c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中所示,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若仅增加物体的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绳重及摩擦)17使用如图1所示装置匀速提升重物,分别用拉力F1、F2、F3匀速提升重物,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_;如图2所示,斜面长s=0.6m,高h=0.2m,用弹簧测力计拉着6N重的物体沿斜面方向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使用斜面可以_(选填“省力”或“费力”),使用斜面_(能/不能)省功;如图3所示,如果增大物体的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三、实验题18如图所示是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_位置平衡,目的是_;(2)杠杆平衡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只需将_即可(填一种即可);(3)如图丙所示,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cm,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下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_N;(4)实验中同学发现:如果在杠杆的O点用弹簧测力计向任意方向施加一个力,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都不影响到杠杆的平衡,原因是_。19小明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猜想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猜想C: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次数斜面材料斜面倾斜物重G/N拉力F/N斜面高度h/m斜面长度s/m总功W总/J有用功W有用/J斜面机械效率1木板30°54.20.61.25.04360%2木板30°32.50.61.231.83玻璃30°32.20.61.22.641.868%4木板42°32.80.61.23.362.471%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用木板搭成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记录数据如表所示,根据实验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拉动木块;(2)第2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_;(3)对比实验1、2的数据可以用来验证猜想_(填猜想序号);对比实验_可以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_关;(4)对比2、4两次实验数据,可初步出的结论是:_;(5)如果小明要提高此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可以采用什么方法:_(填一种即可)。四、计算题20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00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所用拉力为250N(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2)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力)(解答要求:要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要有数据代入和运算结果)21如图所示,杠杆AB在竖直向下的拉力F作用下将一物体缓慢匀速提升,下表是提升物体时采集的信息:求:OA/mOB/m物重G/NA端上升的高度h/mB端下降的距离s/m做的额外功W额外 /J0.40.8400.20.42(1)有用功;(2)拉力F的大小;(3)杠杆的机械效率。22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去拉动物体A,已知物体A重为100N,动滑轮重为80N。在拉力F的作用下,经过20s,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了4m,拉力F做功为3200J。(g取10N/kg)求:(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2)因克服动滑轮重而做的额外功;(3)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参考答案1B2B3A4B5B6D7D8B9C10B11C12C13 1 右 0.31480% 10015 125 25 变大1675% 增大17 省力 不能 增大18 右 水平 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左侧钩码取下一个、右侧悬挂点右移一格等,合理即可 3 这个力过支点,力臂为零,力与力臂的乘积为零,不影响杠杆的平衡(意思正确即可)19匀速 60% A 2、3 有 在物体的重力、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倾角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让接触面变光滑或增大斜面的倾角20(1)80%;(2)2000J21(1)8J;(2)25N;(3)80%22(1)0.4m/s;(2)320J;(3)90%;(4)72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