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秋季人教初中9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课时练第3单元《6.2共筑生命家园》.docx
-
资源ID:96525170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秋季人教初中9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课时练第3单元《6.2共筑生命家园》.docx
课时练6.2共筑生命家园一、单项选择题12021年2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长江保护法实施专题新闻发布会。针对长江禁捕形势,农业农村部有关人士回应称,长江“十年禁渔”已全面启动实施,将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打击惩治有组织、成规模、链条化非法捕捞犯罪团伙。这样做( )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不利于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AB CD22021年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将大力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说明保护生态环境( )是国家、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是因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就是保护生产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ABCD3援疆教师孙国强在感受沙尘暴中写道:“漫天飞舞沙尘暴,举头不见日何方。援友口罩齐武装,冲进灰蒙奔前方。”援疆教师这种感悟给我们的启示有( )人类如果随意践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那么最终受伤害的是人类自己 人是自然的奴隶,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为了经济发展可以暂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人类应该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ABCD4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把义务植树深入开展下去,全社会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为此,我们就要做到( )A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B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C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2022年1月,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同时,也明确2022年要“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这说明广东省政府( )A可以确保“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B通过提升生态的质量来促进经济迅速发展C把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摆在所有工作的首位D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6“心之所象,象往何方”。亚洲野象群在云南的迁徙行踪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善待、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一共识即是( )共建生态文明 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ABCD7为应对气候变暖,中国向世界承诺:我国将在2030年前和2060年分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碳达峰即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碳中和是指将排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捕集或吸收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促进发展,要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首位 人类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实现上述承诺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ABCD8自2022年3月1日起,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进入法治新时代( )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体现 是我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果 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说明我国在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决定性胜利ABCD9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建立了“垃圾兑换银行”,塑料瓶、废纸、废电池等都能换成积分,累积到一定积分的居民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建立“垃圾兑换银行”是为了( )变废为宝,合理利用资源 控制人口数量 限制居民消费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ABCD10据报道,北极因为近年来人类活动的频繁,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原本美丽的土地上,堆满了废弃的油桶。北极上的生物,在人类留下的废物垃圾间艰难徘徊。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探索大自然,必然破坏环境 破坏环境最终伤害的是人类自己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ABCD11为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青岛市计划2022-2024年构建“12131”系统工程,即构建1个城市绿道网格,建设200处公园绿地,打造100条林荫廊道,推进300处立体绿化,实施1项生态绿化工程。这一系统工程的实施( )可以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符合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要 目的在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ABCD12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入海口时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郴州市政府应(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ABCD13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调研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好,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心工作 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ABCD14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3月30日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 植树造林有利于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加强森林和草原建设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ABCD15建设美丽中国,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对此,中学生应该( )注重环保,拒绝消费 节约粮食,“光盘行动” 随手关灯,养成习惯 低碳出行,文明生活ABCD二、分析说明题16材料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启十年禁渔令。面对禁渔,不同的渔民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运用“共筑生命家园”的有关知识谈谈两位渔民的不同选择对我们的启示。17【建设美丽云南】材料一 滇池之畔,盛会将启。2021年10月1124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举办,共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信心与力量。2021年10月12日下午,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他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1)习近平为什么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材料二 近年来,通过提升滇池水质、修复滇池生态环境,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大幅改善,但我们更要认识到,滇池保护治理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越往后越要“涉险滩”,越要“爬坡过坎”,越要“啃硬骨头”。云南省委书记强调,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抓好滇池保护治理,坚决改变环湖发展格局,让“高原明珠”早日重放光彩。(2)为让“高原明珠”早日重放光彩,请你为相关部门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参考答案1A 2D 3B 4C 5D 6C 7D 8B 9D 10B11C 12B 13B 14B 15D16两位渔民的不同选择,体现的是对待自然不同的态度。第一位渔民对自然一味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第二位渔民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这是正确的做法。两幅图启示我们,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有责任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17(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2)国家积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立法部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持续改善滇池水质、修复滇池生态环境提供法律保障;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和制裁破坏滇池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宣传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性;政府应科学规划,提高滇池景区品质,既保护滇池生态环境,同时也促进旅游业有序发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