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县者保乡110MWp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96532344
资源大小:531.01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西隆林县者保乡110MWp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环评报告.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报批稿)项目名称:广西隆林县者保乡110MWp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广西平班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21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39目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二、建设内容4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12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20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0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38七、结论39 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分图附图3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图4项目升压站平面布置图附图5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附图6项目环境现状图附件:附件1委托书附件2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源局关于印发2020年平价风电和第一批平价光伏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附件3项目备案证明附件4选址意见附件5监测报告附件6营业执照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广西隆林县者保乡110MWp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项目代码2020-450000-44-03-017372建设单位联系人建设地点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坪坡屯地理坐标(北纬105°2017.8,东经24°5143)建设项目行业类别四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中“9 0太阳能发电4416(不含居民家用光伏发电)陆地利用地热、太阳能热等发电”用地面积(亩)1650建设性质R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R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隆林各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2020-450000-44-03-017372总投资(万元)38352环保投资(万元)36环保投资占比(%)0.0939施工工期6个月是否开工建设R否是: 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 “三线一单”(1)生态保护红线项目所在场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坪坡屯。区域暂未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本评价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桂政办发2016152号)的规定,确定在以下区域内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将生态保护红线区划分为一类管控区和二类管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重要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各类陆域和海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等禁止或限制开发区域;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包括水土流失、石漠化各类陆域敏感区和脆弱区,海岸带自然岸线、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海域敏感区和脆弱区;其他未列入上述范围,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包括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和极小种群生境等。一类管控区包含以下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林业一级保护林地;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保育区;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核心景观区、生态保育区;国家级海洋公园重点保护区、预留区;地质公园中二级(含)以上地质遗迹保护区、国家级(含)以上地质遗迹保护区、国家级重要化石产地;极重度和重度石漠化区域。未纳入一类管控区的生态保护红线区为二类管控区。项目所在位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保护目标,不属于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范围,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根据本次影响分析,项目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均可达到国家标准的排放要求,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用水为井水,用电为本电站电网。项目资源消耗量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限要求。(4)负面清单项目不在广西1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和广西第二批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内。综上所述,项目符合“三线一单”相关要求。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坪坡屯项目组成及规模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广西隆林县者保乡110MWp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单位:广西平班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坪坡屯占地面积:项目占地面积为1650亩,为1100000平方米。规模及建设内容:规划容量110MWp。光伏组件选用国内封装生产的双面半片单晶硅单面组件,型号为540Wp,共201600块,28块串联为1串;24串接入1台汇流箱,共300台汇流箱;每12台汇流箱接到一台逆变升压一体机箱变及逆变器选用3125kWA逆变升压一体机,共25台即25个3.125MW光伏发电子系统,集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为35kV,接入新建的光伏升压站升压至110kV后并入强民110kV变电站。安装倾角:采用固定最佳倾角17°。工作定员人数:8人工作班次:一年工作365天,每天2班,每班工作8小时。主要建(构)筑物有:光伏支架、箱变、主控制室、35kV配电室、综合用房及其他建筑物。项目总投资:38352.00万元,环保投资36.00万元,占总投资的0.0939%。1.1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见表2-1。表2-1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类别项目名称建设内容主体工程单晶硅光伏组件选用540Wp双面半片单晶硅单面组件201600块,28块串联为1串光伏组串汇流箱24串光伏组串接入1台汇流箱,共300台逆变升压一体机25台3125kVA逆变升压一体机,即25个3.125MW光伏发电子系统集电线路光伏区至升压站采用5回电压等级为35kV的集电线路沿厂区道路直埋敷设110kV升压站方阵内部直流电缆尽量利用支架(C型钢)进行敷设,由逆变器至箱式变压器的电缆,利用电缆桥架与直埋敷设。光伏升压站设1台主变压器(1×90MVA,110/35kV两级),1回110kV架空出线接至对侧变电站。辅助工程场区道路伏组件发电区拟设置1个出入口,与现状公路相连接。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检修道路,路面宽度4.0m,泥结碎石路面。升压站内道路宽 4m,中部设一个丁字岔路,方便回车,方阵间道路、环通路、逆变器运输道路等为4.0m,满足消防车道宽度要求。围墙光伏组件发电区外围边界考虑设置带刺铁丝围栏,高度1.5m环保工程生活污水110kV升压站值班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厂区绿化或降尘用水,不外排。生产废水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为太阳能光伏组件表面清洗灰尘,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除少量自然蒸发,其余经沉淀可直接用于厂区绿化,不排入外部环境。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收集后定期外运至附近的垃圾收集站。废太阳能电池板属于一般工业废物,由生产厂家回收处理,废铅蓄电池、检修废油和事故油属于危险废物,应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置。工程建设内容(1)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含组件、逆变器、逆变升压一体机等工程。光伏组件选用540Wp双面半片单晶硅单面组件,共201600块,28块串联为1串光伏组串。汇流箱光伏组件28块串联为1串光伏组串,24个组串接入1台汇流箱,共300台。逆变升压一体机本工程设计逆变升压一体机为3125kVA,共计25个3.125MW方阵,每 5 台升压变在高压侧采用链式接线并联为1个联合单元;5个联合单元分别接入光伏升压站的35kV配电系统。光伏升压站设1台主变压器(1×90MVA,110/35kV两级),1回110kV架空出线接至对侧变电站。(2)系统方案光伏阵列的运行方式光伏阵列的运行方式主要有固定式、带倾角固定式和自动跟踪式。对固定式和跟踪式三种运行方式进行比较,综合考虑其发电量、初始投资、维护运行以及技术成熟程度,本工程推荐选用固定式运行方式。最佳倾角设计固定式安装的最佳倾角选择取决于诸多因素,如:地理位置、全年太阳辐射分布、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比例、负载供电要求和特定的场地条件等。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方阵的最佳安装倾角是系统全年发电量最大时的倾角。考虑到场区面积、装机容量、发电量等因素,本工程的最佳安装倾角为17度。光伏陈列设计和布置本项目固定17°倾角,部分组件方位角正南向时的行间净距最小为2.14m。因地形地貌条件进行光伏阵列布置结果偏差较大,不同坡度坡向间距,为便于施工,行间距约为6.5m,组件行间净距统一取2.57m。本项目28个光伏发电子系统,自西向东排列布置。方阵阵列的净间距东西向为3.2米,南北向为8米。各发电单元箱式变压器均就地布置在每个发电单元光伏组件方阵旁。场内集电线路方阵内部直流电缆尽量利用支架(C型钢)进行敷设,由逆变器至箱式变压器的电缆,利用电缆桥架与直埋敷设。箱变间及箱变至升压站的35kV集电线路沿场区道路直埋。110kV升压站升压站布置于场址南部,占地55m×70m。站内包括主变压器、110kV配电装置、35kV配电室、主控制室、SVG室、SVG户外设备以及35kV小电阻接地装置。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2。表2-2项目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规模(总装机容量)MWp1102年平均辐射总量MJ/ m24644.36水平面3年平均日照小时数h1290.14年发电量kW.h11936.83万20年平均发电量5光伏阵列的最佳倾角度176占地面积亩16507劳动定员人88总投资万元38352.009环保投资万元36.00不含水保措施投资1.3 主要设备表2-3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型号规格备注1单晶硅光伏组件块201600540Wp2汇流箱台300/3逆变升压一体机台253150kVA4主变压器台1110kV5配电装置套135kV6主变压配电装置套1110kV1.4 项目总平面布置(1)总体布置本项目分为2、3、4、11、12、13六个地块,占地面积1650亩。总装机容量为110MWp,共分为25个光伏发电子系统,每个光伏电子系统为3.125MW,自西向东排列布置。方阵阵列的净间距东西向为3.2米,南北向为8米。各发电单元箱式变压器均就地布置在每个发电单元光伏组件方阵旁,升压至35kV。光伏组件发电区拟设置1个出入口,与现状公路相连接。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检修道路,路面宽度4.0m,泥结碎石路面。光伏组件发电区外围边界考虑设置带刺铁丝围栏,高度1.5m。项目总平面图布置图见附图3。(2)110kV升压站总平面布置升压站布置于项目地块4的南部,占地55m×70m。站内包括主变压器、110kV配电装置、35kV配电室、主控制室、SVG室、SVG户外设备以及35kV小电阻接地装置。接入110kV升压站升压至110kV后并入强民110kV变电站。升压站平面布置图见附图4。1.5 公共工程(1)供电施工期用电从附近的隆林变电站10kV供电系统引接,运营期用电由本项目提供电网。(2)给排水给水光伏电站用水包括建筑施工用水、基础养护、施工机械用水、生活用水等组成。工程用水拟村庄供水管网引接。工程用水主要是光伏阵区电池板组件清洗与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项目投入生产后,职工人数为8人全部住宿,则生活用水按150L/人.d计算,每日用水量为1.2m3/d,年工作天数为365天,年用水量为438m3/a,即438t/a。排水项目实行雨污分流制。自然降雨通过雨水排水系统收集后就近排至站外自然冲沟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场区绿化。光伏阵区电池板组件清洗废水就地收集后用于场区内草坪植被的绿化。(3)环卫本项目固体废弃物有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后,定期外运至附近的垃圾收集站;废太阳能电池板和废铅蓄电池,废太阳能电池板属于一般工业废物,由生产厂家回收处理,废铅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应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置。2、 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本项目全年生产天数365天,每天2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全站劳动定员8人。3、 项目建设进度施工期主要是光伏电站基础设施、建(构)筑物全部建成,全部设备安装完成。预计2021年6月动工,正式运行时间为2021年12月,施工期为6个月。总平面及现场布置1、 总平面布置:本项目位于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坪坡屯,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场地范围为非基本农田,在林地及生态红线以外,本项目场地地貌属岩溶峰丛地貌,场区用地范围地势相对较平缓,岩溶山峰呈丘陵状,自然坡度一般为10°25°。经现场调查,工程区未发现有滑坡、崩塌、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工程结合工程站址范围、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地形地貌及主要设备选型等因数,以集约化高效利用土地的原则进行电站布置。在用地条件较好的区域内布置太阳电池方阵,中间通过道路相连,电池组件按矩阵成块布置,便于检修。升压站布置位于项目地块4的东南侧。综合楼布置在升压站的北侧,SVG自动跟踪补偿仪装置在升压站西南侧,配电室、主控制台、二次设备室、主变压器位于升压站中部,主控制室位于配电室的南侧,升压站东南角设有一个80m3事故油池,西南角设有一间10m3危废暂存间。大门位于升压站西北侧,靠近道路,交通便利。项目功能区分区明确、合理,各功能区能够实现相互独立。项目总平面布置见附图3,升压站平面布置图见附图4。2、 现场布置情况:本项目工程在施工期间集中设置一个施工区,施工区分为施工生活区和施工生产区。施工生活区主要布置为生活临时住房、施工用临时办公室及施工电源;施工生产区主要布置为临时存放仓库、材料临时堆放场地、砂石料堆放、设备材料堆放及组装场地。本项目距离隆林县约13公里,距者保乡约5公里,有乡镇公路从场址旁边经过,设备可经现有道路运至项目现场。光伏组件发电区拟设置1个出入口,与现状公路相连接。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检修道路,路面宽度4.0m,泥结碎石路面。根据光伏电站的总体布局,场内道路应尽量紧靠电池组件,以满足设备一次运输到位,方便支架及电池组件安装。设备运输按指定线路将大件设备如箱变等按指定地点一次运输并安装到位,尽量减少二次转运。施工方案施工期工序流程图1 太阳能发电设备安装施工期工序流程图图2 110kV升压站建设施工期工序流程图本拟建项目施工期包括土石方开挖及填筑、混凝土浇筑、钢筋制安、光伏组件安装等。项目先安装农业光伏大棚,之后安装固定支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等相关光伏发电组件和逆变器等电气设备,并同步建设110kV升压站,最后完成敷设电缆和接线工作。施工完成后,对基面进行防护。工程竣工后进行工程验收,投入运营。施工进度根据本项目光伏阵列单元分散布置及总体进度要求的特点,确定本项目工程施工采取各光伏阵列单元交叉施工的总原则进行。总工期计划为6个月。根据项目总进度要求:(1)从2021年6月开始光伏阵列主体工程安装,预定于2021年10月前完成包括组件支架结构、组件、逆变器、汇流箱、35kV升压器变压器、高压配电柜及电缆等的安装工作。(2)光伏阵列支架、箱变基础、35kV配电室等施工从2021年7月开始,至2021年10月完工。(3)并网前的安装检查及调试,对所有的安装项目内容进行全面检查测试,计划于2021年11月至2021年12月(4)电站的评审及验收,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组对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进行评审及验收工作,计划于2022年1月进行。之后全部机组并网发电,投入试运行。其他光伏发电项目运行工序流程: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接受来自太阳的光能,经光电转换产生直流电能;功率调节器由逆变器、并网装置、系统监视保护装置以及充放电控制装置等构成,主要用来将太阳能光伏电池产生的直流电变为交流电等。发电工艺流程图如图3。图3 太阳能发电工艺流程及污染节点图光伏阵列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能,通过防雷汇流箱(直流配电箱)传送到与之相连接的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逆变器采用MPPT(最大功率跟踪技术)使光伏阵列保持最佳输出状态,同时将直流电转换成为与电网频率和相位均相同的交流电能,逆变器发出的交流电能通过电缆接入35kV配电室,最终利用110kV升压站送电线路接至电网。项目用地大部分为无法耕种的乱石荒地,本项目光伏区不种植农作物。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生态环境现状1、 生态环境现状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分,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所具有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全区划分为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与人居保障等3类一级生态功能区。本项目位于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坪坡屯,涉及“1-1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见附图2)。该区域生态保护主要方向与措施:规划建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重点强化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恢复与重建自然生态系统,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保持生物多样性,适度发展商品林;合理利用生态景观优势和生物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控制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严格限制发展导致水体污染的产业;积极防治地质灾害。本工程用地大部分为无法耕种的乱石荒地,工程区域野生动物资源较少,主要是适应人群活动的常见物种。本工程场址区域不涉及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域,未发现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总体上,工程区域植被覆盖较单一,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不属于生态环境敏感区。2、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要求,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或结论。评价范围内没有环境质量监测网数据或公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的,可选择符合HJ664规定,并且与评价范围地理位置邻近,地形、气候条件相近的环境空气质量城市点或区域点监测数据。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的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通报2020年设区城市及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函(桂环函【2021】40号)(2021年1月7日发布)的数据进行统计,统计数据见表3-1。表3-1 2020年隆林县环境空气质量表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g/m³)标准值(g/m³)最大浓度占标率%达标情况SO2年平均质量浓度106016.7达标NO2年平均质量浓度114027.5达标CO年平均质量浓度1.1427.5达标O3年平均质量浓度9416056.3达标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457064.3达标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273577.1达标*注:CO单位为mg/m3综上所述,项目所在地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2020年六项基本污染物的年评价指标均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根据判定,项目所在区域为达标区。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位于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坪坡屯,项目北侧4500m有南盘江自西向东流过,根据广西水功能区划南盘江起始断面隆林县者浪乡,终止断面隆林县南林屯水质现状为类标准。综上所述,地表水环境现状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4、 声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区域为农村区域,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乡村声环境功能确定中:村庄原则上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工业活动较多的村庄以及有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指执行4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以外的地区)可局部或全部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因此项目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区域位于农村地区,无工业企业噪声源,噪声主要为生活噪声。为了解项目区声环境质量,本次评价委托广西桂宏环境监测科技有限公司对本项目升压站周围区域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报告见附件5)。(1)监测布点本项目设4个噪声监测点位,各测点布设见表3-2。表3-2噪声监测点位一览表监测点编号测点位置备注N1110kV光伏升压站东面离厂界处1mN2110kV光伏升压站南面离厂界处1mN3110kV光伏升压站西面离厂界处1mN4110kV光伏升压站北面离厂界处1m(2)监测时间与频率监测时间为2021年3月26日27日,连续两天,每天昼夜各监测一次,并记录其经纬度。(3)监测分析方法及监测设备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进行。选择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s以下时进行测量。主要监测设备见表3-3。表3-3主要监测设备仪器名称仪器型号编号检定有效期脉冲积分声级计HS5660D型GH-J-14032021年9月15日校准器HS6020型GH-J-1403-12021年8月11日风速仪P6-8232GH-J-14102022年2月18日(4)监测结果噪声监测结果见表3-4。表3-4噪声监测结果监测时间:2021年3月26日序号监测点名称坐标昼间夜间经度纬度监测值Leq dB(A)监测时段监测值Leq dB(A)监测时段N1110kV光伏升压站东面105.33856124.86205438.114:1615:1535.722:0223:00N2110kV光伏升压站南面105.33828824.86177239.336.3N3110kV光伏升压站西面105.33803524.86206739.536.5N4110kV光伏升压站北面105.33828424.86232738.736.2监测时间:2021年3月27日N1110kV光伏升压站东面105.338561 24.862054 37.99:4610:5036.222:1823:20N2110kV光伏升压站南面105.338288 24.861772 38.836.5N3110kV光伏升压站西面105.338035 24.862067 38.736.3N4110kV光伏升压站北面105.338284 24.862327 38.536.2由上表数据可知,项目区域昼夜间噪声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5、 电磁环境现状为了解本项目周围的电磁环境现状,本环评委托广西桂宏环境监测科技有限公司对本项目升压站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报告见附件5),监测情况如下:(1)监测布点及评价因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站址的布点方法以围墙四周均匀布点为主,如新建站址附近无其他电磁设施,则布点可简化,视情况在围墙四周布点或仅在站址中心布点监测。本项目为新建站址,附近无其他电磁设施,故布点简化。升压站周围30m内无敏感点,故只在升压站中心布设1个监测点。测点布设见表3-5。表3-5工程监测点布设一览表点位编号监测对象测点位置备注E1110kV光伏升压站升压站中心位置(2)监测时间与频率监测时间为2021年3月26日,各监测点位均监测1天,当天监测1次,并记录其经纬度。(3)监测分析方法及监测设备表3-6主要监测设备仪器名称仪器型号编号检定有效期宽频电磁辐射分析仪NBM-550GH-J-14012021年9月23日三轴电场、磁场探头EHP-50DGH-J-1401-12021年9月23日(4)监测结果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见表3-7。表3-7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序号监测点名称地理位置检测结果备注经度纬度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µT)E1110kV光伏升压站中心位置105.33826824.862053140.980.14有高压线经过,边导线垂直地面距离约53米,距离拟建110KV光伏升压站中心位置约51米。根据对项目区域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拟建项目110kV升压站附近有高压线经过,边导线垂直地面距离约53米,距离升压站中心位置约51米。升压站的工频电场强度140.98V/m,工频磁场强度0.14µT。项目周边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远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100µT的控制限值,电磁环境现状良好。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项目周边无工业企业,项目升压站有500kV高压线经过,边导线垂直地面距离约53米,距离拟建110KV光伏升压站中心位置约51米。由监测结果,对项目周边环境影响不大。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场区位于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坪坡屯。评价范围内无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和珍稀濒危物种等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区。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地为2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地表水:南盘江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声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电磁环境现状: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具体情况见表3-8。表3-8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表环境要素保护目标名称相对项目方位与最近距离保护级别大气环境岩马屯项目升压站北侧450m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麻托屯项目升压站东侧630m那包屯项目升压站西侧800m地表水南盘江与项目最近距离4500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声环境岩马屯项目升压站北侧450m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电磁环境岩马屯项目升压站北侧450m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评价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表3-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一览表污染物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单位依据SO2年平均60(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CO24小时平均4(mg/m3)1小时平均10O3日最大8小时平均160(g/m3)1小时平均200PM10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150PM2.5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752、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表3-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限值一览表(摘要)项目pH值CODcrBOD5氨氮SS总磷标准限值6920mg/L4mg/L1.0mg/L0.05 mg/L0.2mg/L3、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限值:表3-1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限值一览表(摘录)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dB)夜间(dB)1类55454、电磁环境: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3-12电磁场标准值一览表(摘要)污染物名称控制限值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µT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期:1、施工期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2、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标准用于周边植被的绿化,不外排。3、施工期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限值要求:昼间70dB(A),夜间55dB(A)。运营期:1、废气: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2、废水: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标准,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就地收集用于站内草坪植被的绿化,不外排。表3-13农田灌溉标准(摘录)项目PHCODcrBOD5SS作物类型旱作5.58.5200mg/L100mg/L100mg/L3、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区标准限值:表3-1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区标准限值厂界外声功能区类别时段昼间(dB)夜间(dB)1类55454、固体废物: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其他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种类,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项目运行期无废气产生,运行期生活用水量438t/a,废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废水年产生量约350.4t,经化粪池、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后回用于光伏区绿化和站内绿化,不外排。故项目不设总量控制指标。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 生态环境项目施工对附近区域植被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地表开挖、清理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对动物生活环境的破坏及水土流失几个方面。(1)对植被及植物的破坏项目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升压站、场内道路、集线电路、支架基础建设过程中对原有的地表进行清理平整过程中对现有的地表植被进行清理,导致原有地表植被不复存在。(2)对动物及生活环境的破坏项目区植被的干扰以及施工产生的噪声,将导致动物生境的改变,将致使鸟类的迁移,并且将导致两栖类、爬行类以及哺乳类动物数量的减少。(3)水土流失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升压站场地平整、建筑物基础、管道的开挖、道路的修筑等施工活动,将破坏这部分地表,使表土裸露、松动,土壤抗蚀能力减弱,在雨季时土壤被侵蚀强度将加大,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2、 废气(1)施工扬尘施工过程中土方石开挖、建筑材料运输、装卸过膝恒产生的扬尘主要为TSP,不含有毒有害的特殊污染物质,对施工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施工场地的粉尘呈无组织排放,其产生强度与施工方式、气象条件有关,一般风大时产生扬尘较多,影响较大。(2)尾气项目建设期间因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作业时排放的尾气污染物,施工过程燃油燃气产生的废气污染物。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使用柴油为动力源,其排放废气主要为CO、NOx、HC等污染物,由于施工的燃油机械为间断施工,且主要集中在土石方工程阶段,加之污染物排放量小,对环境空气的不利影响很小,随着施工结束,影响即消失。3、 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1)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废水、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污染物以SS为主,项目每天产生的施工废水量为2m3,施工期180天,产生废水为0.36t。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及出入场地运输车辆的冲洗废水含SS和少量石油类。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2)生活污水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本工程施工期的平均人数为200人,高峰期施工人数约为250人,项目不安排住宿。设生活用水量按50L/人.d计,施工期为180天,则生活用水量为2250m3,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施工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800m3,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NH3-N等,按照一般生活污水浓度估算,其中COD350mg/L、BOD5250mg/L、SS250mg/L、NH3-N30mg/L,动植物油25mg/L。经化粪池处理后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标准后用于周边植被的灌溉。4、 固废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1)土方石与建筑垃圾根据现场勘查,场地较为平整,项目产生的弃土量较少,产生的土方石可用于场地周边道路的铺设,无弃土外运。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垃圾量按30kg/m2计,本项目建筑面积为500m2,产生量为15t;项目施工单位须按照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筑垃圾按5kg/m2计算,产生的建筑垃圾为2.5t,回收有用材料,不能利用的部分委托相关单位外运妥善处理。(2)生活垃圾本项目施工期为180天,施工期间平均人数为200人,高峰期施工人数约为250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每人每天为0.5kg计,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25kg/d,施工期间生活垃圾产生量22.5t,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5、 噪声施工噪声主要为施工作业机械产生的噪声,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卷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