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历史七上《制度创新与重要改革》专题复习.docx
部编初中历史七上制度创新与重要改革专题复习专题二制度创新与重要改革【时空定位】【知识梳理】一、政治制度的变革项目概况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通过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选举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舜、禹。世袭制夏朝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分封制西周时期根据血缘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需要向周王进贡并服从周王调兵。影响: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中央集权制度战国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提出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实行郡县制。影响: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西汉巩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建立刺史制度;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影响:巩固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少数民族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二、重要改革事件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同时期战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人物商鞅、秦孝公(支持者)孝文帝背景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民族交融的趋势出现目的富国强兵,以便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北魏统治措施政治: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迁都洛阳说汉语,易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经济: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作用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相同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增强了国力;都为后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都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最终都取得了成功。认识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改革要有创新精神;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需要勇气和魄力;成功的改革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等精选例题【情境探究】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改革,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史料实证析制度影响】材料一(周朝)天下共主、天下同源观念的增强,华夏民族的统治地域的扩展,中华文化从文化中心向四周的传播增强了广大地域内人们的同质性和相互认同感,这就使得不管天下怎么分裂,人们都认为分裂只是暂时的,最终还是要回到统一上。宗新华、李永恒分封制与中国的中央集权模式(1)材料一认为周朝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地理版图观发展趋势】材料二如图(2)图二是什么时期的形势图?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答:战国形势图。从分裂走向统一。【时空观念探政治建制】材料三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3)根据材料三的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结构图:太尉;御史大夫;郡(守)。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对中国的民族交融、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结合材料四,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当时秦朝产生的积极影响。答:形成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漫画说史看社会变化】材料五如图(5)根据材料五中的漫画,指出汉武帝针对地方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地方诸侯王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推恩令。变化:封地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弱,再也无力对抗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