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白花山风电场11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doc
-
资源ID:96539680
资源大小:3.10M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贵港白花山风电场11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本)项目名称: 贵港白花山风电场110kV送出工程建设单位: 国电广西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盖章)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 2019年4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写。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 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工程内容及规模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7环境质量状况10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3评价等级、范围和评价因子14评价适用标准1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19环境影响分析21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32环保投资估算35项目建设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一览表36结论与建议37项目名称贵港白花山风电场110kV送出工程建设单位国电广西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通讯地址南宁市高新区总部路1号联系电话0传真/邮政编码537100建设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D442电力供应占地面积(hm2)0.816绿化面积(hm2)0.76工程总投资(万元)3061.14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5.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16%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9 年 12 月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工程内容及规模随着贵港市区经济的蓬勃发展,贵港市区电网用电负荷将有较大发展。由负荷预测和电力平衡可知,在风电场未参与平衡情况下,2020 年和2025 年贵港市区电网110kV 层电力最大缺电力分别为735MW 和915MW。由此可见,建设贵港白花山风电工程并及时送出其所发电力电量,可缓解贵港市区电网供需矛盾,对近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为满足风电场电力送出的需要,增强贵港市区电网的供电能力,缓解风电场近区用电负荷增长的供需矛盾,建设贵港白花山风电场110kV 线路送出工程是非常必要的。本项目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6年修正)中的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广西福源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5月编制完成了白花山风电场110kV 送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年6月,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受国电广西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承担本项目环评工作,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收集了相关现场资料和工程设计资料。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以可研报告以及实地勘察资料为基础进行编制。1 项目基本组成白花山风电场110kV 送出工程由线路工程、变电站间隔工程两部分组成。工程用地位于贵港市港北区雁明屯至莲花山山脉之间,具体工程内容如下:(1)线路工程新建白花山启航110kV线路,线路路径总长度为15.8km。全线采用单回路架空架设,电压等级为110kV,导线截面采用500mm2,线路曲折系数1.23。(2)变电站间隔工程220kV启航变电站扩建110kV出线间隔1个。白花山风电场110kV 送出工程总投资3061.1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5.5万元,本工程拟于2019年12月竣工投入试运行。2 线路部分概况2.1 线路路径走向(1)新建白花山启航变110kV线路工程线路从110kV白花山升压站向西南出线,沿山头走线至白鹤水库,跨越白鹤水库及在建的贵隆高速,后向西南方向走线约5.5km经周村、路库垌、谭香等,后转向东南走线约4.5km,随后继续转向西南走线,经过雁明屯后接入220kV启航变电站,全线采用单回路架空线路,线路总长约15.8km,线路曲折系数为1.23。本工程线路在贵港市港北区境内走线,线路路径走向方案已取得港北区人民政府、贵港市林业局、贵港市住建委等的复函同意,详见附件35。线路路径走向详见附图2。2.2电压等级、回路数新建白花山启航变110kV线路电压等级:110kV;回路数:采用单架空方式;2.3 杆塔和导线型号1)导线型号导线采用JL/LB20A500/45铝包钢芯铝绞线2)杆塔型式本工程架空线共采用66基塔,其中单回路钢管杆22基,单回路自立式铁塔44基。2.4 线路占地本工程总占地0.816hm2,其中永久占地0.18hm2,临时占地0.636hm2,线路占地类型主要为有林地、草地、旱地等,占地行政权属为贵港市港北区,工程占地情况详见表1。 表1 线路工程占地面积表 单位:hm2序号项目组成行政区划占地性质耕地林地草地水田旱地乔木林地其他草地小计1线路工程区0.020.090.140.5460.7961.1杆塔施工区永久占地贵港市港北区0.020.050.030.080.18临时占地贵港市港北区0.040.010.1660.2161.2牵张场及堆料场区临时占地贵港市港北区0.100.300.402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区临时占地贵港市港北区0.020.02合计0.020.090.140.5660.8162.5 土石方量情况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土石方工程量产生于杆塔基础施工,变电站扩建间隔区工程场地平整及设施的基础开挖工程等,经估算,项目总挖方量2491.0m3(包含表土剥离413.0 m3,一般开挖 2078.0 m3,回填量为 2491.0m3(包含表土回覆 413.0m3,一般回填2078.0m3),土石方平衡后,无永久弃方。土石方平衡见表2。表2 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m3项目挖方填方表土剥离一般开挖小计表土回覆一般回填小计间隔扩建区/60.060.0/60.060.0杆塔施工区413.02018.02431.0413.02018.02431.0合计413.02078.02491.0413.02078.02491.03 变电站间隔工程概况3.1 220kV启航变电站现状220kV启航变电站位于贵港市区大圩镇附近,距离304省道与北环路交汇处东南侧约2km,与白花山风电场直线距离约13km。启航站现有主变2×180MVA;启航站220kV终期规模6回,已出线3回,220kV 配电装置目前采用双母线单分段接线,位于变电站的北面,呈东西排列;110kV终期出线12回,已出线9回。本期需扩建1个110kV出线间隔,见附图3。3.2 本期扩建工程 本期220kV启航变电站扩建白花山风电场110kV出线间隔1个,布置于220kV启航变电站西南侧预留的第1个土建备用间隔(面向110kV出线方向,由站内往外看,从右起第一个出线间隔),无需破围墙新征地,设备布置形式与前期保持一致。3.3 220kV启航变电站环评、环保验收情况和环保设施建设情况a)环评、验收情况2008年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完成220kV启航(东港)送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08年6月获得了该报告表批复,桂环管字2008171号;2012年9月,北京华恒基业野生动植物专用标识技术服务中心完成了220kV启航变电站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12年11月取得批复,贵环管2012139号;2015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以桂环验20159号文件对220kV启航(东港)送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予以批复;2016年1月,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完成220kV启航变电站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并于2016年7月获得该调查表批复,港北环控201610号。220kV启航变电站于2010年8月建成投运,建成投运以来运行良好。b)前期环保设施经现场踏勘,220kV 启航变电站目前已建设的环保设施有:站内化粪池、事故油池、消防沙池等,变电站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内绿化,少量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进行处理,以上环保设施运行良好。从工程施工到运行以来,从未发生纠纷及居民投诉情况。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工程沿线大型工业污染源较少,总体上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工程所在区域水环境质量良好。本工程所在区域噪声主要来源为公路来往机动车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无大型的噪声污染源。根据噪声现状监测数据,变电站间隔扩建处监测点声环境现状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线路沿线监测点处声环境现状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区域声环境状况良好。本工程所在区域除已有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外,无其它大型电磁场干扰源。根据现状监测结果,本工程线路沿线区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分别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100T的控制限值。总体上电磁环境良好。目前,工程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良好,无特殊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形、地貌、地质从白花山至周村一带均为高山及丘陵,地面高程68m432m,从周村至启航变电站一带,大部分为低洼水田及耕作旱地,地面高程40m45m,局部为丘陵,局部有鱼塘呈零星分布,属贵港溶蚀准平原地貌与郁江二级阶地残丘陵地貌。线路沿线局分为低洼水田及耕作旱地,地段地势较平缓,自然边坡稳定,沿线不良地质现象极少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具备建设110kV架空送电线路的工程地质条件。经调查,线路沿线区域地段所处为没有开采价值的贫矿区,覆盖层为残积黏性土、红黏土等,下伏基岩为灰岩,不具备可开采的成矿条件。沿线区域内未发现文物古迹分布,不存在压埋文物古迹问题。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图A01),拟建线路区域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线路沿线区域地形地貌现状见图1。图1 线路沿线区域地形地貌2水文2.1地表水线路沿线靠近郁江,区域水文情况主要受郁江影响。地表水径流条件较好,排泄顺畅,容易沿地面排泄到相对低洼处,注入郁江,或通过土层渗入地下含水层。2.2地下水本区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裂隙水两种类型,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残坡积土层的孔隙中,水位埋深一般在1.03.0m之间,靠低山丘陵裂隙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和水量随季节性变化。裂隙水:分布于岩体中的构造裂隙及风化裂隙中,其含水量与裂隙的发育程度和张开程度有关,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以下降泉水出露于河谷、冲沟和坡脚处等。基岩裂隙水一般不大;但根据工程经验,局部遇岩溶裂隙处,裂隙水则较大。按一般施工经验,遇较大水量的可能性一般为510%。地表水体及地下水水质一般较好,为当地人畜饮用水及农作物灌溉用水主要来源。场地地处亚热带温湿气候区,附近无含盐地层,无酸雨、水污染,沿线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等级属微的。3气象本工程线路位于贵港东北部郊区,气象资料来源于线路沿线气象台(站)的原始气象资料和附近已有电力、通信线路的运行经验以及沿线风、冰、雷等灾害的调查资料。同时参考广西30年一遇气象条件区划,确定本工程设计用气象条件属Ia、a、a气象区。根据实测资料统计,气象站的多年气象特征值摘录见表3。表3 沿线气象特征值成果表计算条件Ia气象区a气象区a气象区大气温度(°C)最高气温404040最低气温0-5-10年平均气温201815安装条件验算00-5基本风速1010-5外过电压151515内过电压201515风速(m/s)基本风速23.523.523.5年平均气温000最高、最低气温000安装条件验算101010外过电压151010内过电压181818导线覆冰(mm)0510年平均雷暴日数(日)1071071074植被、生物多样性线路沿线植被发育,线路沿线主要树种为桉树、松树;主要经济作物为甘蔗、水稻,其余沿线部分零星分布有杂草、灌木等。旱地种植有甘蔗、花生、玉米、蔬菜,水田种植有水稻等农作物。工程区域野生动物资源较少,主要是适应人群活动的常见物种。工程沿线未发现珍稀保护动植物。本工程线路沿线的植被覆盖情况见图2。线路沿线植被1线路沿线植被2线路沿线植被3线路沿线植被4图2 项目线路沿线植被现状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电磁环境现状为了解工程线路沿线区域的工频电磁场环境现状,本次评价委托恺信国际检测认证有限公司于2019年2月27日对本工程线路沿线进行了工频电磁场的现状监测(见附件9)。a) 监测布点 在拟建线路沿线共设3个监测点,监测布点图见图3。图3 电磁、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b)监测项目地面以上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场强度。c)监测方法执行HJ/T10.2-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和HJ681-2013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d)监测仪器表4 监测仪器参数仪器名称工频场强仪仪器型号HK5931/HK-T1分辨率电场0.01V/m120kV/m;磁感应强度:5nT6mT仪器校准单位及校准证书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XDdj2018-4260)校准日期2018-10-122、声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本工程所经区域的声环境现状,我公司委托恺信国际检测认证有限公司于2019年2月27日对本工程线路沿线进行了声环境现状监测(见附件9)。a)监测布点在拟建线路沿线共设3个监测点,监测布点图详见图3。b)监测项目连续等效A声级LAeq。c)监测方法级仪器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执行,使用AWA6228多功能声级计。表6 噪声监测仪器参数仪器名称噪声统计分析仪仪器型号AWA5680分辨率0.1dB(A)仪器检定单位及检定证书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LSae2018-1129有效期2018年3月20日2019年3月20日d)监测时间和频率昼夜各1次,昼间监测时段为06:0022:00,夜间为22:00次日06:00。3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贵港市环保局公开发布的2017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2017年贵港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320天,优良率(达标率)为87.7%,其中空气质量达优的天数为138天,良好为182天,首要污染物是细颗粒物(PM2.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的要求,贵港市环境空气中SO2、NO2的年平均浓度与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浓度、PM10的年平均浓度与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CO的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PM2.5的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但PM2.5的年均浓度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综上所述,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不达标因子为PM2.5。4水环境现状工程区域主要的地表水体为郁江,根据贵港市发布的2019年1月贵港市环境质量状况 ,郁江水质现状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5、生态环境现状沿线大部分植被发育,线路沿线植被发育,线路沿线主要树种为桉树、松树;主要经济作物为甘蔗,其余沿线部分零星分布有杂草、灌木等。未发现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工程沿线区域野生动物资源较少,主要是适应人群活动的常见物种,未发现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线路沿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根据贵港市港北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待批),结合贵港白花山风电场110kV送出工程线路路径走向图,本工程在东沅圩附近线路及公基寨附近线路,涉及大圩镇解放村东源屯水源地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待批)、港城镇群山村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待批),线路距大圩镇东篁村水源地保护区(待批)较近。水源保护区位置与本工程位置关系见图4。因此,大圩镇解放村东源屯水源地保护区(待批)、港城镇群山村水源保护区(待批)、大圩镇东篁村水源地保护区(待批)为本工程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线路路径走向方案已取得港北区人民政府、贵港市林业局、贵港市住建委等的复函同意,详见附件35。本工程经过水源保护区已取得政府的复函同意(见附件6)。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环境特征,结合送电线路工程运行期间产生的电磁场、噪声及工程施工期影响,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与线路距离较近的村庄、学校和办公场所,以及距离线路较近的水源保护区等。经现场调查,本工程线路沿线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8,保护目标照片见图4,环保目标位置图见图5。评价等级、范围和评价因子评价等级(1)电磁环境:三级判断依据: 11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两侧各10m范围内无电磁环境保护目标。(2)生态环境:三级判断依据:工程占地面积远小于2km2,线路长度远小于50km,评价区域内无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分布。(3)噪声:二级判断依据:线路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地区。评价范围本工程属110kV送变电工程(交流),具体评价范围如下:(1)电磁环境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内的带状区域。(2)生态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内的带状区域。(3)声环境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内的带状区域。评价因子评价阶段评价项目现状评价因子单位预测评价因子单位施工期声环境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A)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A)水环境pH(无量纲)、COD、BOD5、NH3-Nmg/m3COD、BOD5、NH3-Nmg/m3运行期电磁环境工频电场V/m工频电场V/m工频磁场T工频磁场T声环境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A)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A)评价适用标准评价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总量控制指标无主要评价标准数值见表9、表10。表9 工频电磁场标准值污染物名称评价标准标准来源工频电场4000V/m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磁场100T备注,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 kV/m,且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表10 声环境标准值污染物名称评价标准标准来源噪声施工期:昼间70dB(A),夜间55dB(A)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行期1类:昼间55dB(A),夜间45dB(A)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1、施工期工序流程本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施工备料及施工便道的施工,之后进行主体工程阶段的基础施工,包括电缆管沟开挖和杆塔基础开挖、回填,边坡防护等,基础开挖完成后,变电站间隔设备安装,电缆敷设,架空线路杆塔组立和架线施工,施工完成后,对基面进行防护。工程竣工后进行工程验收,最后投入运营。本工程施工期工序流程见下图:噪声、扬尘、生态影响噪声、扬尘、废污水、固体废物、生态影响,水土流失杆塔基础施工,场地平整,塔基开挖回填、边坡防护等)施工准备(施工备料和施工便道施工)变电站间隔设备安装,杆塔组立和架线施工工程验收投入运营图5 施工期工序流程图2、线路运行工序流程 白花山升压站启航变110kV线路220kV启航变电站白花山升压站 总长约15.8km,全程单回路架空线路图6 输电线路运行工序流程图主要污染工序:1施工期:1.1 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有:土地占用、生态环境影响、施工污废水及施工大气污染、施工噪声、水土流失及固体废弃物等。(1)土地占用主要污染工序:输电线路塔基占地及线路走廊的建立,可能影响土地功能,改变土地用途。(2)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污染工序:塔基开挖施工等将破坏地表植被;杆塔组立、牵张架线将踩压和破坏施工场地周围植被,并产生扬尘;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3)施工废污水主要污染工序:线路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生产废水。由于本工程线路位于贵港市港北区,施工场地不设置施工人员生活区,施工人员在沿线村镇租住,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污水处理系统。(4)施工大气污染主要污染工序:架空线路杆塔塔基的开挖产生施工扬尘;废弃土方的堆放及清理以及材料运输引起的扬尘;车辆运输及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5)施工噪声主要污染工序:由塔基施工和张力放线作业产生,主要有砼搅拌机、推土机、牵张机组、张力机组、振捣器和卷扬机等机械设备噪声,施工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6)水土流失主要污染工序:架空线路杆塔基坑的开挖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7)施工固体废弃物主要污染工序:杆塔基础施工产生临时弃土,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废料及建筑垃圾等,施工人员产生生活垃圾。1.2 220kV启航变电站扩建间隔本期扩建220kV启航变电站出线间隔1个,在 220kV启航站现有围墙内进行,本期改造的土建内容主要是根据电气总平面布置进行相应改造,无需新征用地、场地平整前期已完成。扩建间隔工程施工量较小,施工期短,且施工活动集中在站区围墙内原预留场地,施工期对变电站围墙外的环境影响很小。2运行期:2.1 输电线路本工程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高压线产生的电磁场、电晕放电产生的少量噪声。(1)工频电磁场由于稳定的电压、电流持续存在,高压线路附近产生工频电磁场;或者系统在暂态过程中(如开关操作、雷击等)的高电压、大电流及其快速变化的特点均能产生工频电磁场。(2)噪声架空线路噪声主要是电晕放电声和风鸣声,噪声量极小。(3)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输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本身不产生生产废水。(4)固体废弃物输电线路运行期间不产生固体废物。(5)大气污染输电线路运行期间不产生大气污染物。2.2 220kV启航变电站扩建间隔本期扩建220kV启航变电站出线间隔1个,在 220kV启航站现有围墙内进行,无需新征用地。扩建后变电站运行期不增加运行人员,不新增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本期仅扩建110kV间隔,无新增主变,亦无新增含油废水产生。扩建后该间隔侧围墙外的工频电磁场、噪声值将有少许增加。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 容类型 污染物名称产生时间处理前产生量排放量大气污染物建筑机械、车辆尾气施工期极少量极少量运行期无无扬尘施工期极少量极少量运行期无无水污染物生活污水施工期极少量极少量运行期无无生产废水施工期极少量通过简易沉淀池处理,除去大部分泥砂和块状物后,用于施工场地及施工道路洒水、喷淋运行期/固体废物临时弃土施工期/本工程土方平衡,杆塔基础施工开挖后的临时弃土堆放在施工区一侧,后期回填至基坑及杆塔基础周围,变电站间隔扩建开挖的土方全部回填至变电站内生活垃圾施工期极少量极少量(无害化处理)运行期无无噪声施工期:吊车 90dB(A);运输车辆 7085dB(A);推土机、碾压机、挖掘机80110dB(A);营运期:埋地电缆基本无噪声源,架空输电线路运行时产生的噪声4045 dB(A);电磁场(运行期)工频电场线路及变电站出线间隔4000V/m4000V/m工频磁场100T100T主要生态影响本工程总占地0.816hm2,其中永久占地0.18hm2。在施工过程中输电线路塔基开挖,形成裸露坡面,改变了土体结构;杆塔运至现场进行组立,需要征占一定临时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扰动了原地貌、损坏了土地和植被;工程线路的塔基建设、弃渣的临时堆放将压占部分土地,改变原有地貌和植被。以上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沿线以丘陵、山地为主,丘陵地带山坡坡度较缓、相对高差较小,地表植被较多,经济作物主要为甘蔗、水稻和果树。山地坡度较大、相对高差较大,地表主要为桉树和松树。线路经过林区时采用高塔跨越保护方式,只砍伐塔基附近的树,被砍伐的植物亦为当地常见种,对塔基范围外施工时必须砍伐的树木,进行植被恢复。当线路通过田地时,塔基选址注意避让基本农田,部分土地因挂线、塔基基础开挖和塔体安装等施工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在工程投入运行后,则很快恢复其原有性质。线路杆塔局部占地面积较小,且施工规模小,施工时间短,随着工程建设结束,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逐渐减弱,区域生态环境也将恢复到原有状态。本期扩建220kV启航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1个,扩建工程在站内原预留场地内进行,无需新征用地,扩建间隔工程施工量较小,且施工活动集中在站区围墙内原预留场地,施工期对变电站围墙外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小。施工期间应该加强水保措施,开挖时产生的弃土要进行围挡并及时回填;施工期间,在施工场地定期进行洒水,减少扬尘的产生;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并绿化恢复,防止水土流失。随着施工的结束,本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将逐渐得到恢复。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线路施工中电缆沟及塔基开挖、堆放废弃土石方、材料及电气设备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以及施工机械、机动车的废气,将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输电线路采取分段施工,施工时间较短,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如施工时合理开挖,弃渣及时装运,在施工场地内及附近路面洒水、喷淋,对临时堆放场加盖篷布等,运输车辆在经过居民点时,减缓车速,尽量减小扬尘的产生,截断扬尘的扩散途径。采取上述防尘措施后,工程施工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对线路沿线影响不大。由于本期220kV启航变电站间隔扩建仅在站区内原预留场地上进行,施工活动主要集中在站内,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加上采取施工场地洒水、喷淋,对临时堆放场加盖篷布等措施后,扩建施工对站址周边空气环境影响很小。2、声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电缆沟和塔基开挖、车辆运输、各类施工机械作业等产生的噪声是间歇性的、暂时性的。本工程输电线路采取分段施工,各施工点施工量较小,主要为人力施工,施工机械少,噪声源相对较小,且施工过程具有短期性和暂时性,其对周边的影响也将随着线路施工的结束而终止。220kV启航变本期间隔扩建在站内预留场地上进行,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无需大型施工机械,且通过合理布局高噪声施工机械,安装隔振垫等措施,可以使施工场地的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3、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线路位于贵港市港北区,施工场地附近不设施工人员生活区,施工人员的食宿均在沿线村镇内,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排污系统。变电站间隔扩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可利用站内已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对站址周边地表水水质影响很小。扩建施工产生的少量施工废水经简易沉淀后,用于场地喷洒降尘。4、固体废弃物影响4.1 生活垃圾工程线路施工场地附近不设施工人员生活区,施工人员的食宿均在市区内,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通过当地垃圾收集箱收集,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变电站间隔扩建施工人员在进行站内施工时,其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可利用站内已有垃圾箱收集,定期交由环卫部门清运。4.2 废弃土石渣本工程土方平衡,杆塔基础施工开挖后的临时弃土堆放在施工区一侧,后期回填至基坑及杆塔基础周围,变电站间隔扩建开挖的土方全部回填至变电站内,不产生永久弃渣。5、水源保护区影响分析本工程新建白花山升压站启航变110kV线路,线路路径长约15.8km,全线单回路架空架设,其中约0.5km线路穿越大圩镇解放村东源屯水源地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陆域(待批),约0.72km线路穿越港城镇群山村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陆域(待批),线路距大圩镇东篁村水源地保护区(待批)较近,约160m。位于大圩镇解放村东源屯水源地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陆域内共有2基塔(N22、N23塔)、位于港城镇群山村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陆域内共有4基塔(N65N68塔),总共6基塔,均不在取水口附近设塔(见图8、图9),6基塔总共占地120m2。线路路径已得到港北区人民政府关于线路穿越水源保护区的意见复函(见附件6)。本工程线路涉及的两个水源保护区均为打井式地下水水源保护区,距离大圩镇解放村东源屯水源地保护区取水口约320m,距离港城镇群山村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约250m,线路穿越的路段为无地表水的干旱路面,且塔基施工的工程量较小,工期较短,在施工期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合理分配施工时间,避免雨天施工等,线路对水源保护区产生的影响极小。项目施工期对水源保护区的影响主要是雨水对地表开挖面冲刷而导致含有泥沙、弃渣的雨水流入取水口,使井水中悬浮物增加。线路经过饮用水源段时应尽量远离取水口范围、严格划定施工范围,不得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弃渣场等。工程还可以通过加强塔基开挖的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位于水源保护区中设立的杆塔,施工开挖要严格做好拦挡排水措施,施工结束后立即对塔基进行回填,进一步减小线路施工对取水口水质的影响,对保护区的影响极小。施工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做好工程建设管理,特别是施工完成后,严禁堆放、填埋、倾倒建设工程渣土和其他废弃物;指定并落实施工期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开挖塔基应该做好围挡等水土保持措施,对开挖出的土石方用装土麻袋拦挡并及时回填,临时堆放时采取遮盖措施;禁止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倾倒入水体;尽量避开雨天施工,避免雨水冲刷产生的悬浮物直接进入地下水,施工完要及时进行植被恢复。位于水源保护区内的6基塔段线路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加强管理,禁止在保护区内设置取弃土场、牵张场、施工营地等,禁止在保护区内清洗施工工具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生活污水等,施工临时弃土拉运到指定地点堆放,不得随便堆放;避免在雨季施工,杆塔四周修建挡土墙及排水沟,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并绿化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图8 位于大圩镇解放村东源屯水源地保护区杆塔位置图图9 位于港城镇群山村水源保护区杆塔位置图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电磁场影响本工程线路的电磁场影响主要采取理论计算和类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预测。1.1 输电线路电磁场影响本工程输电线路电磁场影响预测主要采取理论计算和类比分析的方法。1.2.1理论计算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影响预测计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T24-2014)附录C、D推荐的计算模式进行。本工程线路全线采用单回路架空线路走线,因此本次选择单回路线路进行预测。因直线塔架设时产生的电磁场影响一般比转角塔大,且转角塔挂线点不宜确定,因此,选用使用量最多、横档较大的单回路直线塔1D1W2-ZM2进行理论预测计算能较好的反映出本线路电磁场影响情况。导线采用JL/LB20A500/45铝包钢芯铝绞线,线路极限输送潮流为130MVA,导线对地垂直距离取最不利情况6.0m。预测选取的参数见表11,本工程线路下方产生的电磁场分布曲线见图10图11,预测的结果见表12。1)工频电场本工程典型单回直线杆塔线路下方离地1.5m处电场强度随与线路中心距离增加而先增加到达一个峰值后逐渐衰减为本底值。根据计算,本工程线路下方离地1.5m处产生的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324.03V/m,出现在线路中心投影两侧约4m处。通过上述预测结果分析,本线路下方的工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