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格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综合利用3万吨废矿物油项目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96540453
资源大小:11.76MB
全文页数:10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佛山市格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综合利用3万吨废矿物油项目环评报告.doc
佛山市格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综合利用3万吨废矿物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佛山市格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中山大学2013年 7 月目 录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2 工程概况21.3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14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3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32.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24第3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273.1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273.2 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383.3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413.4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533.5 环境风险预测评价593.6 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783.7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793.8 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及相关措施793.9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79第4章 公众参与824.1 公众参与的程序824.2 建设项目信息公告824.3 报告书简本公示874.4 公众意见调查904.5 报告书补充公示1024.6 公众意见调查结论1024.7 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分析104第5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05第6章 联系方式106佛山市格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综合利用3万吨废矿物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 建设项目地点本项目选址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务庄社区(原罗村街道已于2013年3月17日撤销,并入狮山镇)(具体地理位置详见图1.1-1),用地现状为已平整的空地;该地块用地性质属于工业用地(M),符合佛山市南海区罗村片区分区规划(详见图1.1-2),且符合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佛山市南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项目的东北面为明珠玻璃厂厂房,东南面为金业亮不锈钢制品公司,西面现状为空地和山地,西南面为一煤厂,具体四至情况详见图1.1-3。距离项目最近的敏感点为小丰田村,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车间场界与其的距离为806.2米,危险废物利用车间场界与其的距离为805.91米;距离本项目最近的地表水体为南面的五星涌,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车间场界与其的距离为1120米,危险废物利用车间场界与其的距离为1190米。1.1.2 建设背景危险废物具有有毒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等危险特性,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且危险废物的污染不象废水、废气那样敏感直观,因此,人们对危险废物的危害认识不足,且对其治理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对废水、废气的治理。控制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废矿物油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及国发令第1号) HW08,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回收和处理,将严重危害环境,其危害性比其他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更为严重,经济损失更大。近年来,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废矿物油产生量巨大,而机动车辆和工矿企业是其中主要的两个产生源。据统计,目前广东省民用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700万辆,到2011年底,珠江三角洲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约1300万辆,按平均每辆机动车每半年更换一次润滑油,每次更换4升(废矿物油的密度按0.89g/cm3计),则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每年产生的废矿物油量为9.26万吨,再加上工矿企业所产生的废润滑油等废油,则废矿物油的产生量远超10万吨/年,因此,具有资格对废矿物油进行收集、处置、回收利用的公司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并充分回收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所产生的废矿物油,佛山市格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拟在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镇务庄村建设“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镇务庄村废矿物油综合利用项目”(根据评审会上专家提出的建议和公司实际发展需要,佛山市格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项目名称改为“佛山市格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综合利用3万吨废矿物油项目”,并进行了补充公示)。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元,占地面积12436平方米,设计年处理3万吨废矿物油,回收基础油等产品。1.2 工程概况1.2.1 建设内容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2436m2,建筑面积6963m2,绿地面积约1764m2,绿化率约14%。整个厂区由生产车间(包括主车间、原料预处理车间、精制车间)、库区库(包括原料库区及产品库区)、废水处理车间、废渣暂存车间、综合办公大楼及门卫等组成,工程特性详见表1.2-1。主要车间的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等情况详见表1.2-2。表1.2-1 工程特性表工程类别建设内容、规模及主要参数主体工程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包括主车间、原料预处理车间和精制车间,建筑面积1877平方米;其中,主车间设置5条20t废矿物油综合利用生产线,配有制氮系统、真空系统、加助剂系统、振频加热系统;原料预处理车间配置油渣处理池,原料经预处理车间处理后脱水杂送至主车间。精制车间配置储罐、搅拌罐、精滤机、分离机等设备,蒸馏后需精制的油品在这处理成高档油品。库区原材料废矿物油库区与成品油库区合建而成,中间用过道分隔,包括原料储罐和成品储罐共7个,建筑面积1770平方米,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采用固定式低倍数泡沫消防灭火系统和固定式冷却水系统。配套及公用工程给排水系统给水水源取自市政给水管网,总用水量为2608.18m3/d,其中生活用水3.15m3/d,生产用水2595m3/d,绿化用水量3.53 m3/d,其他(地面冲洗及洗车)6.5m3/d;回用水80.62m3/d,循环水2500 m3/d。厂区生活给水管采用孔网钢塑复合管,管径为DN20DN100mm;循环水系统由3吋水泵、水池、60m3/h冷水塔与供水管网组成,主要供给车间生产用水。项目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后期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收集后直接排至厂外排水沟。其它工程包括电房及门卫室等。生态厂内道路及绿化,绿地面积1764m2。环保工程废气治理采用碱洗法、高温强氧化法及UV高效光解净化器相结合的工艺处理后通过15m排气筒达标排放。废水治理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绿化及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综合治理措施。固体废物废渣经处理后委托广州绿由工业弃置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理。办公生活综合办公区设1个综合办公区,单层建筑面积1408平方米,含监察室、仓库、维修间、研发室等,厂区内不设员工宿舍和食堂。表1.2-2 本项目的主要建(构)筑物情况项目名称耐火等级建筑面积(m2)建筑层数1生产车间2级187712库区(原料及成品)2级177013废水处理车间2级25614废渣暂存车间2级15715综合办公区(含监察室、仓库、维修间、研发室等)2级140816电房2级5617门卫室2级2018水池(含消防废水收集池、循环水池、初期雨水收集池等)/1419/合计6963106图1.1-1 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所在地图1.1-2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片区分区规划(近期土地利用规划图)原罗村街道与狮山镇的分界线图1.1-3 项目四至情况图1.2.2 生产工艺目前,废矿物润滑油回收采用的方法有:高温裂解法、酸-白土法、蒸馏法等。其中,高温裂解法是靠温度与压力的作用来实现石油裂化,热裂解就是利用高温使柴油一类的大分子烃,受热分解裂化成为汽油一类的小分子烃,在热裂解条件下,烃类主要发生分解与缩合二类反应;废机油热裂解产品主要有裂化气、汽油、柴油和渣油等;热裂解收率较高,但能耗高,产品中含有较多不饱和烃,稳定性不好;同时,高温裂解过程中所发生的缩合反应,会使加热炉的管道中严重结焦,在废油再生技术上基本不采用高温裂解。酸-白土法是用浓硫酸与油中的不良成分发生反应,生成酸渣,经沉淀后与油分离,此时,油呈酸性,再用白土处理,就可得到酸值小,安定性好的油品;但使用硫酸后,部分油发生脂化,废油回收收率低;副产的酸性废渣及其它副产品,造成二次污染,根据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607-2011),目前已禁止继续使用硫酸/白土法再生废矿物油。高温蒸馏法是利用有机物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该技术简单可靠。废油经加热,低沸点的有机物先从塔顶蒸馏出来,高沸点留在釜底。采用这种传统的成熟简单蒸馏工艺进行回收,工艺简单、安全可靠、投资少,装置灵活性强。经过比选后,本项目废矿物油的回收工艺拟采用循环真空蒸馏工艺设备技术,利用有机物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技术简单可靠,且该工艺属于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607-2011)提出的“废矿物油的再生利用宜采用沉降、过滤、蒸馏、精制和催化裂解工艺,可根据废矿物油的污染程度好再生产品质量要求进行工艺选择”中的适宜生产工艺。据科技查新报告,本项目所采用的工艺属于国内新技术(目前发明专利申请已被受理),具有以下创新点:1、废矿物油电振频(10100kHz)感应加热技术和设备;2、废矿物油真空恒压(20Pa)冲氮恒流(1020m3/h)蒸馏工艺技术和设备。该技术与传统的蒸馏工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安全:该工艺是在减压、充氮、密封的条件下工作,安全系数高;该工艺加热无明火,温度可控,温控精度高,更安全。2、环保:采用振频电加热,免用锅炉,无锅炉所产生的废气排放;助剂不用硫酸,无二次污染。3、工艺适应性强,几乎可适用于所有的废油种类。具体工艺流程如下:1、原料储存废矿物油车运至原料库区进行堆存。原料库区共设528m3的原料储罐2个,容器盛装液体废矿物油时,留有足够的膨胀余量,设计废矿物油的最大储量为949吨(储罐的具体情况详见表2.2-2),盛装废矿物油的储罐进行密封,设置呼吸孔,防止气体膨胀,并安装防护罩,防止杂质落入。2、预处理废矿物油经齿轮泵泵入分离筛中分离,之后进入沉降槽中沉降,分离去除水分及悬浮物(油渣),废水送至废水处理车间处理。而分离了水分和油渣的废矿物油进入反应搅拌罐,加入絮凝剂进一步去除水分和杂质,絮凝剂与废机油中90%以上的杂质,包括漆状物、胶质、沥青质沉淀物、无机酸起反应后变成沉降物,经沉降离心处理的废渣和上述沉降产生的油渣(即预处理废油渣,S1)进入废渣暂存车间,将委托给广州绿由工业弃置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处理,废水(W1)送至废水处理车间处理。3、减压蒸馏反应搅拌罐上层的废矿物油输送到减压蒸馏釜中,减压蒸馏釜配置压力阀、温控表、压力表、出油口、入油口、人孔、观察孔、视镜、搅拌口、蒸馏塔口、排渣口、充氮口、加助剂口、泵等。当废矿物油送入减压蒸馏釜后,在80以前只开启循环泵,通过加助剂口加入蒸馏助剂与废矿物油循环、反应;等温度升高至80后开启往复式真空泵,使真空度缓缓升高,当真空表压达到20pa时开启二级罗兹泵,过15秒后开启三级罗兹泵。在此蒸馏过程温度经加热上升(加热工序采用振频电加热,最高温度达350),通过控制温度,将废矿物油中的轻组份(柴油和基础油,其中80160蒸馏出的为柴油(含有少量的水),180200蒸馏出75#基础油,200260蒸馏出150#基础油,260350蒸馏出250#基础油)逐步蒸出,通常每一小时检测一次油品的闪点及粘度以决定油品切割的温度。当蒸馏油颜色变深至接近三号色,并通过减压蒸馏釜底部的渣油出口抽验渣油粘度接近200mm2/s、闪点由最高点开始下降时,停止蒸馏,蒸馏釜底部剩余的油品即为渣油。每批操作后蒸馏釜底部的渣油(S2)冷却至一定温度后,先将渣油接收罐抽真空,再经氮气将渣油从减压蒸馏釜压出至接收罐。由于采用了预处理和在蒸馏过程中加入蒸馏助剂,同时,蒸馏温度提高到较高温度(350),因此,渣油的产生量较少。渣油中以重油成分为主,占85%以上,还含有少量的胶质、沥青质沉淀物,具有一定的热值,拟作为危险废物送广州绿由工业弃置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处理。每一批次蒸馏时间约20h,出渣时间约4h,每一批次的生产时间约24h。4、冷凝冷却从蒸馏釜上部出来的轻组分经冷凝器(出口温度约40)冷凝后,按照闪点分馏成柴油、75#基础油、150#基础油和250#基础油,分别存放。其中,由于80160蒸馏出的为柴油和水的混合物,需除水后才能形成产品,因此,将含有少量的水分柴油送入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就是将油和水分离开来的仪器,原理主要是根据水和柴油的密度差,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去除水份),分离器上层的即为轻柴油,经泵输送至产品储罐,即可出厂外售,分离器下层出来的废水(W2)送至废水处理车间。而75#基础油、150#基础油和250#基础油进行精制后经泵输送至产品储罐。冷凝过程中产生的不凝性气体(G1)经二级碱洗、高温强氧化以及UV高效光解净化器处理后达标排放。碱洗罐中的碱液循环利用,定期排放,约半个月排放一次,每次1m3,属于废碱(HW35)(S4),送广州绿由工业弃置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处理。5、基础油精制75#基础油、150#基础油和250#基础油拟经过精制成色度更好的产品才外卖。将精制助剂加入到75#基础油、150#基础油和250#基础油中,精练助剂不溶于油,但它能与蒸馏过程中尚未清干净的杂质反应,生成黑色沉降物自动沉降到容器底部,容易分离。之后再经过分离、过滤之后得到产品。精制产生的废渣(S3)经进入废渣暂存车间,委托给广州绿由工业弃置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处理。在蒸馏过程中从蒸馏釜上部出来的气体经冷凝器冷凝后,不凝性气体(G1)拟通过二级碱洗、高温强氧化以及UV高效光解净化器处理后经15米排气筒高空排放。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预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油渣(S1)、蒸馏产生的渣油(S2)、精制过程中产生的残渣(S3),主要成分包括沥青质、沥青酸、胶质、机械杂质、固体杂质等,委托给广州绿由工业弃置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处理;而废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碱液(S4)属于危险废物(HW35),一起送广州绿由工业弃置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处理。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括预处理过程中产生废水(W1)、柴油分离过程产生的废水(W2),送废水处理车间处理。具体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详见图1.2-1。设备连接图详见图1.2-2。综上所述,本项目工艺过程产污情况、处理措施和污染物排放口的对应关系详见表1.2-3。废矿物油水杂冷凝器沉降废水处理车间W1废水减压蒸馏反应搅拌轻组分水杂S2渣油冷却重组分G1不凝气处理后达标排放预处理助剂蒸馏助剂150#基础油250#基础油分离筛固体杂质S1废油渣75#基础油油水分离废水处理车间W2废水柴油柴油储罐柴油精制剂精制精制精制精制剂精制剂75#基础油储罐150#基础油储罐250#基础油储罐S3精制渣沉淀分离委托广州绿由公司处理图1.2-1 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图图1.2-2 设备连接流程图表1.2-3 项目工艺过程产污环节分析污染因素编号工序污染物类型治理措施排放口废气G1冷凝冷却非甲烷总烃、硫化氢二级碱洗+高温强氧化+UV高效光解净化设备处理排气筒废水W1预处理COD、石油类、SS废水处理车间处理经处理后回用,不外排W2柴油分离固体废物S1预处理废油渣委托广州绿由工业弃置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处理/S2减压蒸馏渣油/S3精制精制渣/S4废气治理废碱液/1.2.3 生产规模本项目的生产原料为废矿物油,主要辅料为预处理过程采用的絮凝剂、蒸馏过程中采用的蒸馏助剂以及基础油精制过程中采用的精制剂。其中废矿物油的年用量为3万吨,品种为废润滑油。絮凝剂的使用量为464吨/年,蒸馏助剂的使用量为387吨/年,精制剂的使用量为155吨/年。本项目的主要产品包括柴油、基础油(包括75#基础油、150#基础油和250#基础油),其年产量详见表1.2-4。项目原料及产品的贮存方式详见表1.2-5。表1.2-4 项目产品及产量一览表产品名称年产量去向柴油2474吨 外售75#基础油3093吨 外售150#基础油10825吨 外售250#基础油10206吨 外售1.2.4 建设周期和投资项目建设期预计为12个月,本项目计划2013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于2014年6月投产运营。本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4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8.0。表1.2-5 原料及产品贮存方式名称数量(t/a)容器类型容器材质储罐体积(m3)储罐内径(m)储罐高度(m)储罐数量(个)周转天数(d)最大贮存量(t)储存位置备注原料废矿物油30000固定顶罐钢材5288.010.529949原料库区储罐预留容积不小于总容积的20%产品柴油2474固定顶罐钢材1705.76.7119163 产品库区75#基础油3093固定顶罐钢材1705.76.7114154 150#基础油10825固定顶罐钢材3757.39.019338 250#基础油9278固定顶罐钢材3757.39.0110338 固体废物渣油1006固定顶罐钢材1705.76.7146154 1.3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1.3.1 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1)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城镇垃圾及其经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属于鼓励类,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与广东省相关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按粤府办200515号文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的通知,本项目不属于粤府办200515号文中规定的“改造提高类”、“限制、淘汰禁止类”的产品目录,符合粤府办200515号文的要求。同时,根据关于发布<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的通知(粤发改产业2008334号)“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 属于鼓励类,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关于发布<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的通知(粤发改产业2008334号)。(3)与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相符性分析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对危险废物的资源化提出了明确要求: 已产生的危险废物应首先考虑回收利用,减少后续处理的负荷,回收利用过程应达到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的要求,避免二次污染。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应积极推行生产系统内的回收利用。生产系统内无法回收利用的危险废物,通过系统外的危险废物交换、物质转化、再加工、能量转化等措施实现回收利用。 各级政府应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政府补贴等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对已经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回收利用,实现危险废物的资源化。本项目的收集利用对象正是工业企业产生的废矿物油,其建设性质和功能完全符合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1.3.2 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1)与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位于集约利用区(见图1.3-1),可以进行合理的开发。因此,本项目的选址和实施是符合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的。(2)与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相符性分析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粤环201232号)中提出: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应符合“满足当地、兼顾周边”的原则,鼓励危险废物处理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逐步淘汰技术落后、存在污染隐患的危险废物处理设施。今后新、扩建的危险废物经营处置项目坚持科学布点,总量控制原则。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应符合“满足当地、兼顾周边”的原则;现有企业在符合当地及周边地区处置规模的情况下,可对现有处置设施进行搬迁和升级改造;对于存在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缺口的地区,新增项目要采用先进实用、成熟可靠技术,技术起点要高,选址要符合有关要求。本建设项目属于废矿物油(HW08)综合利用项目,项目选址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务庄社区(原罗村街道已于2013年3月17日撤销,并入狮山镇)的规划工业用地,其建设就是为了解决珠江三角洲产生的废矿物油的出路问题,因此,符合“满足当地、兼顾周边”的原则。项目选址属于工业用地性质,符合佛山市南海区罗村片区分区规划要求;距离项目最近的敏感点为小丰田村,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车间场界与其的距离为806.2米,危险废物利用车间场界与其的距离为805.91米,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6-2001)及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的要求(详见第6.2.3节分析);距离本项目最近的地表水体为南面的五星涌,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车间场界与其的距离为1120米,危险废物利用车间场界与其的距离为1190米,距离较远,且由于五星涌于杨坊、华木和林家处断流,与本项目附近的地表径流不连通,即使发生事故,也不会通过五星涌进入到潭州水道,同时,本项目废(污)水全部回用,不外排,不会对周围水体产生任何影响;且厂区设置了一个防漏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厂区大系统、库区防泄漏子系统和车间防泄漏子系统两个子系统以及厂区废水收集系统,系统内可收集泄漏液体8112m3,超过厂区内可泄漏液体总和(约3300m3)一倍以上,发生事故时,废水不会排放出厂区。因此,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6-2001)及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的要求。同时,项目采用循环真空蒸馏工艺设备技术,利用有机物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技术先进实用、成熟可靠。因此,本项目与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粤环201232号)是相符的。同时,根据广东省环保局2008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固体废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粤环2008117号)中明确提出:“按照关于进一步明确危险废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粤环200779号)的规定:以焚烧和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等重污染行业必须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强调在规划和定点之外不得建设以焚烧和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的项目。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不纳入统一规划、统一定点管理。”由此可见,本项目属于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类项目,不属于以焚烧和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因此,可以不纳入统一定点、统一规划管理,不与广东省的有关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或处理)规划相冲突。(3)与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相符性分析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粤府2012120号),广东省域范围主体功能区包括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本项目所在地属于优先开发区域,不属于生态发展和禁止开发区域(详见图1.3-2),因此,符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粤府2012120号)。(4)与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的相符性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中按照对生态保护要求的严格程度,将珠江三角洲划分为将珠江三角洲划分为严格保护区、控制性保护利用区、引导性开发建设区(详见图1.3-3),以此作为区域生态保护和管理的基础。由图1.3-3可见,本项目拟建址处于城市开发建设区,不属于需要严格保护、限制开发的区域,符合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5)与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符性分析根据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本项目用地性质位于允许建设区(详见图1.3-4),因此,本项目建设与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是相符的。(6)与印发佛山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的相符性分析根据印发佛山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佛府办201124号)提出: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台账上报制度和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的监管,严禁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完善危险废物跨区转移机制,建立完善危险废物交换网络和转移监控网络,逐步对危险废物转移实施电子标签管理,到2015年,实现危险废物产生、转移、经营、处理和处置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同时,到2015年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率要达到100%。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佛山市印发佛山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佛府办201124号)提出的到2015年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率要达到100%的目标的实现,同时,项目将通过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台账上报制度和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因此,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印发佛山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佛府办201124号)。(7)与南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符性分析根据佛山市南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详见图1.3-5),本项目用地位于允许建设区,因此,本项目建设与佛山市南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是相符的。本项目所在地图1.3-1 本项目与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陆域生态分级控制规划关系图本项目所在地图1.3-2 本项目在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划中的位置图本项目所在地图 1.3-4 本项目在珠三角环境保护规划中的位置图本项目所在地图1.3-5 本项目与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图本项目所在地图1.3-6 本项目与佛山市南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图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表明,评价范围内的SO2、NO2、PM10、PM2.5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硫化氢满足原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要求;非甲烷总烃可满足参考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中确定的2mg/m3;TVOC的监测结果均能满足参考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要求。臭气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新扩改二级厂界标准要求。总体而言,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符合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良安截洪沟3个监测断面中除了W1、W2断面的氨氮出现超标外,其余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良安截洪沟氨氮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与沿岸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形成的污染有关。佛山水道2个监测断面(W4、W5)的所有监测指标均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潭州水道紫洞水厂取水口断面(W6)的所有监测指标均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总体来说,项目所在地附近河流的环境质量现状良好。2.1.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2#和3#监测点的pH超过了地下水环境质量(GB14848-93)中类标准限值;1#监测点的氨氮以及3个监测点的亚硝酸盐均超过了地下水环境质量(GB14848-93)中类标准限值,其余指标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14848-93)中的类标准要求。总体来说,项目附近的地下水质较差,其原因主要是可能受到周边企业污染的影响。总体来说,项目所在周边地下水环境已受到轻微污染,地下水环境现状质量一般。2.1.4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噪声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各厂界监测点昼间、夜间噪声监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2.1.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地及小丰田村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类标准。总体来说,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2.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2.2.1 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本项目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对象为良安截洪沟和佛山水道。良安截洪沟的评价范围为良安截洪沟务庄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上游0.5km至下游汇入佛山水道处,共1.76km的河段;佛山水道的评价范围为佛山水道与潭州水道汇入口至佛山水道与良安截洪沟交汇下游1.5km处,共2.3km的河段。具体评价范围见图2-1。2.2.2 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本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以项目为中心,包括补给、径流和排泄区的局部完整小流域,约5km2作为本项目的地下水水环境评价范围,详见图2-1。2.2.3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规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因此,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拟定为以本项目地理中心为中央位置,边长为2.5km的矩形区域。具体评价范围见图2.2-1。2.2.4 声环境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规定,声环境评价范围定为本项目边界外1m包络线范围内的区域。2.2.5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选择以项目中心为原点,半径3km的圆形范围作为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范围,详见图2.2-1。2.2.6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根据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确定为项目用地范围及边界向外延伸200m,同时考虑评价范围与周边环境生态完整性。综上所述,本项目各评价要素的评价范围见表2.2-1和图2.2-1。表2.2-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范围评价范围概述关键要素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良安截洪沟的评价范围为良安截洪沟务庄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上游0.5km至下游汇入佛山水道处,共1.76km的河段;佛山水道的评价范围为佛山水道与潭州水道汇入口至佛山水道与良安截洪沟交汇下游1.5km处,共2.3km的河段大气环境项目地理中心为中央位置,边长为2.5km的矩形区域声环境项目边界外1m包络线范围内的区域环境风险以项目中心为原点,半径3km的圆形范围地下水环境补给、径流和排泄区的局部完整小流域生态环境项目用地范围及边界向外延伸200m,同时考虑评价范围与周边环境生态完整性图2.2-1 评价范围图第3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3.1.1 运营期污染物产生及排放分析3.1.1.1 水污染源分析(1)生活污水项目劳动定员63人,均不在厂区住宿和用餐,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员工办公生活用水量按0.05m3/人·d计,则本项目办公用水量为3.15m3/d,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90%计,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84m3/d。(2)生产废水本项目在废矿物油预处理、柴油分离过程将会产生废水,根据物料核算,其产生量分别为4.31m3/d和0.69m3/d,合计生产废水产生量为5.0m3/d。(3)洗车污水本项目运营期平均日运输用车辆为5辆,按照每车每天冲洗一次,每次用水量为0.5m3/次·辆,则洗车用水量为2.5m3/d,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90%计,则洗车污水量为2.25m3/d。(4)地面冲洗污水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车间地面冲洗用水量为4m3/d(地面冲洗的范围包括生产车间及库区)。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90%计,则车间地面冲洗废水量为3.6m3/d。(5)初期雨水大量的研究表明,雨水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即在多数情况下,污染物是集中在初期的数毫米雨量中。建设项目受装卸机械作业过程中跑、冒、滴、漏等影响,当遇到降雨时,地面的污染物被冲洗下来,使得初期径流雨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污染物,为此,建设单位必须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减少对周围地表水的不利影响。目前在我国对初期雨水量还没有较为统一准确的计算方法。综合设计院设计人员的经验,一般按照下雨10 min或者15 min的时间来计算初期雨水量。依据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中相关要求,初期雨水收集时间为5min,实际工程经验计算出降雨历时为8min。本报告从安全考虑取下雨初期15min的时间来计算初期雨水。项目初期雨水量约为Q=200.79m3/次,项目全年降雨按照100天计。初期雨水(200.79m3/次)进入收集池后,通过控制流量,分三天(即平均66.93m3/d)进入自废水处理车间处理。(6)绿化污水绿化灌溉用水按2.0L/m2d进行计算,厂区绿化面积1764m2,则绿化用水量为3.53m3/d,全部消耗,不产生污水。综上所述,本项目废污水平均产生量约为80.62m3/d,其中生产工艺废水产生量为5.0m3/d,办公生活污水2.84m3/d,初期雨水平均66.93m3/d,洗车污水2.25m3/d,地面冲洗污水3.6m3/d。项目废污水产生情况详见表3.1-1。各类水污染物浓度详见表3.1-2。表3.1-1 本项目污水产生情况编号废水类别产生量(m3/d)产生量(m3/a)备注1生产废水预处理废水4.311293油水分离废水0.69207小计5.015002生活污水2.8485263人×0.05吨/人.日×0.9=2.84t/d3初期雨水66.9320079200.79m3/次,按年降雨天数100天计,分三天进入废水处理车间,平均66.93 m3/d4车间冲洗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