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石化第三作业区达标污水排海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
资源ID:96540571
资源大小:17.23MB
全文页数:17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茂名石化第三作业区达标污水排海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目 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4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54四、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107五、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168六、结论173附表174附录175附件182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茂名石化第三作业区达标污水排海工程项目代码2020-440900-25-03-045518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广东省(自治区)茂名市 县(区) 乡(街道) (茂名博贺港外东面海域)地理坐标(21度27分34.644秒,111度19分39.758秒)国民经济行业类别G5710海底管道运输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五十四、海洋工程-159、排海工程建设性质R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R首次申报项目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广东政务服务网备案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2020-440900-25-03-045518总投资(万元)387.42环保投资(万元)28.16环保投资占比(%)7.3施工工期6个月是否开工建设R否£是: 用地(用海)面积(m2)用海面积:32653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海洋专题:本项目为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海洋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与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本项目所在海域的海洋功能区为博贺-爵山港口航运区。周边海域海洋功能区有:爵山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博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湛江-珠海近海农渔业区等。各功能区的分布详见图1-1及表1-1,海洋功能区划登记表见表1-2。表1-1 项目周围海域海洋功能区划分布状况序号海洋功能区名称与本项目的方位关系及最短距离功能区1博贺-爵山港口航运区项目所在功能区港口航运区2爵山工业与城镇用海区位于项目东北侧约8.0km工业与城镇用海区3博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位于项目西北侧约8.3km工业与城镇用海区4湛江-珠海近海农渔业区位于项目南侧约2.6km农渔业区图1-1 项目所在海域及周边海域海洋功能区划示意图(图件引自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表1-2 项目所在海域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登记表序号代码功能区 名称地理范围(东经、北纬)功能区类型面积(公顷)岸段长度(米)管理要求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38A2-5博贺-爵山港口航运区东至:111°2533西至:111°1502南至:21°2355北至:21°3018港口航运区11046479571.相适宜的海域使用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2.保障电城城镇建设、莲头岭旅游娱乐、单点系泊管道、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用海需求;3.维护博贺湾防洪纳潮功能,维持航道畅通;4.大竹洲基本功能未利用前,保障深水网箱等农渔业功能;5.围填海须严格论证,优化围填海平面布局,节约集约利用海域资源;6.优先保障军事用海需求。1.加强港区环境污染治理,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须达标排海;2.执行海水水质三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二类标准和海洋生物质量二类标准。39A3-6爵山工业与城镇用海区东至:111°2500西至:111°1954南至:21°2755北至:21°3113工业与城镇用海区1404202731.相适宜的海域使用类型为造地工程用海、工业用海;2.保障港口航运的用海需求;3.在基本功能未利用前,保留鸡打港围海养殖及湾外浅海贝类增养殖等渔业用海;4.围填海须严格论证,优化围填海平面布局,节约集约利用海域资源;5.工程建设期间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对养殖区及礁盘生态系统的影响;6.加强对围填海的动态监测和监管。1.基本功能未利用前,执行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和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2.工程建设期间及建设完成后,执行海水水质三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二类标准和海洋生物质量二类标准。37A3-5博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东至:111°1347西至:111°0927南至:21°2652北至:21°2859工业与城镇用海区228470721.相适宜的海域使用类型为造地工程用海、工业用海;2.在基本功能未利用前,保留贝类浅海增养殖等渔业用海;3.适当保障港口航运用海需求;4.保护砂质海岸;5.围填海须严格论证,优化围填海平面布局,节约集约利用海域资源;6.工程建设期间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对文昌鱼生境、杨梅村-博美村浅海增养殖的影响;7加强对围填海的动态监测和监管。1.基本功能未利用前,执行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和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2.工程建设期间及建设完成后,执行海水水质三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二类标准和海洋生物质量二类标准。160B1-1湛江-珠海近海农渔业区东至:113°3050西至:109°2440南至:20°0701北至:22°0337农渔业区30538961.相适宜的海域使用类型为渔业用海;2.禁止炸岛等破坏性活动;3.40米等深线向岸一侧实行凭证捕捞制度,维持渔业生产秩序;4.经过严格论证,保障交通运输、旅游、核电、海洋能、矿产、倾废、海底管线、保护区等用海需求;5.优先保障军事用海需求。1.保护重要渔业品种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2.执行海水水质一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和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本工程用海类型为“污水达标排放”(一级分类)的“海洋排污管道工程 ;城市排污管道工程;污水海洋处置等工程”(二级分类)。本工程建设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见表1-3。表1-3 工程建设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表用海方式项目利用的功能类型管理要求符合性分析符合性海洋污水达标排放 用海博贺-爵山港口航运区用途管制要求相适宜的海域使用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本项目在博贺-爵山港口航运区的用海方式主要为污水达标排放用海,项目建成后,管道将埋于海底,不会影响博贺-爵山港口航运区功能的发挥。符合用海方式控制要求1.保障电城城镇建设、莲头岭旅游娱乐、单点系泊管道、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用海需求;2.维护博贺湾防洪纳潮功能,维持航道畅通;3.大竹洲基本功能未利用前,保障深水网箱等农渔业功能;4.围填海须严格论证,优化围填海平面布局,节约集约利用海域资源;5.优先保障军事用海需求。1、项目为海底排污管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基本埋于海底,基本不会对电城城镇建设、莲头岭旅游娱乐、单点系泊管道、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用海需求产生影响2、本项目为海底排污管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基本埋于海底,不会对项目所在海域的海洋水动力产生明显的影响,不会影响博贺湾的防洪纳潮;项目施工期需投入的施工船舶较少,在本项目建成营运后,按要求对排污口进行标示的情况下,本项目的施工和营运也不会对项目所在区域的通航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3、项目不位于大竹洲,基本不会影响深水网箱等农渔业功能;4、项目不涉及围填海;5、项目为近岸用海,基本不涉及军事用海。符合环境保护要求1加强港区环境污染治理,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须达标排海;2.执行海水水质三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二类标准和海洋生物质量二类标准。1、本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各类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将经收集处理后进行回用或茂名石化公司处理,禁止直接排放入海。2、施工过程将按要求建立完善的溢油事故处理等应急体系;3、由预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施工期虽会对港口航运区造成一定的悬浮泥沙影响,对其中的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施工期的影响将随着项目施工的结束而逐渐消除;4、由预测结果可知,项目营运期排放口排放的污水对博贺-爵山港口航运区的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符合综上所述,本工程的用海符合所在功能区的海域使用管理要求,符合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2012 年11 月)。2、与茂名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年)的符合性分析2018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对茂名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年)做出批复,原则同意茂名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年)。茂名市海洋基本功能区分布图(总图)如图1-2所示,本项目所在海域的功能区为莲头岭港口区如图1-3所示。莲头岭港口区的海域使用管理要求分别为:1.相适宜的海域使用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2.保障莲头岭旅游娱乐用海需求;3.优先保障军事用海需求;4.结合港口建设需要,莲头岭东南部海域允许适度改变海域自然属性;5.优化围填海平面布局,节约集约利用海域资源;6.保护莲头岭基岩海岸;7.实施港区海域综合整治,提高港址资源质量;8.实施莲头岭海域整治修复,改善莲头岭南部海岸生态和景观环境。海洋生态保护重点目标为保护莲头岭基岩海岸、莲头岭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环境保护要求为:1.加强港区环境污染治理,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须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海;2.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溢油事故处理等应急体系;3.执行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和第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4.加强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维护博贺新港区水动力环境。其他管理要求为:保护国防军事设施和防灾减灾相关设施安全。从上文可知,茂名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年)与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海域管理要求和海洋环境保护要求基本是一致,因此,本项目建设也符合茂名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年-2020年)。项目所在地图1-2 茂名市海洋基本功能区分布图(总图)图1-3 莲头岭港口区海洋功能区划图3、与近岸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工程位于茂名市博贺新港区东侧岸线的北端,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茂名市部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有关问题的复函(粤办函2007503号),将这一岸段的功能名称定为莲头岭-爵山综合功能区,使用功能改为港口、工业排污,水质目标以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控制。图1-4 近岸海洋功能区划图项目排污口位于深海排污区,符合排污口的选址要求,排污口执行三类水质标准,且根据数模计算结果,经项目管道排放的污水引起的COD、无机氮、石油类扩散造成超过第一类水质标准的范围位于预选排污口附近区域,不会对周边敏感海域的海洋环境造成影响。综上所述,预选排污口排污量较小,污染物浓度扩散范围小,对周围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影响不大,符合项目所在地近岸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4、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与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海洋主体功能区按开发内容可分为产业与城镇建设、农渔业生产、生态环境服务三种功能。依据主体功能,将海洋空间划分为以下四类区域: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是指现有开发利用强度较高,资源环境约束较强,产业结构亟需调整和优化的海域。本工程所在的茂名市位于优化开发区域,该区域的发展方向与开发原则是,构建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珠三角现代化港口群。发展高端旅游产业,加强粤港澳邮轮航线合作。加快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及生态环境修复。严格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实施区域污染联防机制。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伏季休渔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健全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机制。项目为茂名石化第三作业区海洋放流管工程,为茂名石化工业区的配套污水深海排放管道工程,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完善茂名石化工业区污水排放配套基础设施,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是相符的。(2)与广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2017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广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广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按开发内容可分为产业与城镇建设、农渔业生产、生态环境服务三种功能。依据主体功能,将海洋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本项目位于重点开发区(图1-5)。根据广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区海洋空间开发总体格局为重点培育茂名滨海新区、阳江江城区、汕尾市城区、深汕特别合作区、茂名石化工业区、潮州港经济区等功能节点,形成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极核。大力发展高端临海制造、石化、钢铁等产业发展,推进茂名市临海石化工业区、博贺新港临海工业基地、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潮州港经济区、茂名石化工业区建设,促进各地市生物医药产业、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建设和发展。图1-5 广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本项目为茂名石化第三作业区海洋放流管工程,为茂名石化工业区的配套污水深海排放管道工程,本项目的建设可完善茂名石化工业区的基础设施,有利于茂名石化工业区的建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广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是相符的。(3)与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配套环保政策的相符性分析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配套环保政策提出,应积极预防重点开发区环境质量下降,强化水环境污染风险防范,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规划建设,防止城镇化和新区开发对江河的污染。本项目位于重点开发区,为茂名石化第三作业区海洋放流管工程,为茂名石化工业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工程,项目的建设可完善茂名石化工业区的市政基础设施,防止污水排放对海洋的直接污染。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配套环保政策是相符的。(4)与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相符性分析2017年10月27日发布的广东省人民政府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粤府2017120号)中,为了严格海岸线管控和构建海岸带基础空间布局,划定了海域“三线”和海域“三区”。其中海域“三线”分为严格保护岸线、限制开发岸线和优化利用岸线等,海域“三区”为海洋生态空间、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空间和建设用海空间。严格保护岸线针对自然形态保持完好、生态功能与资源价值显著的自然岸线以及军事设施利用的海岸线划定,主要包括优质沙滩、典型地质地貌景观、重要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等所在岸段,有关要求管理是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长度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禁止在严格保护岸线范围内开展任何损害海岸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的活动。限制开发岸线是针对自然形态保持基本完整、生态功能与资源价值较好、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海岸线划定。限制开发岸线要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为主,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控制开发强度,不再安排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项目,在不损害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旅游、休闲渔业等产业;根据实际情况,对已经批准的填海项目要按照国家要求开展海岸线自然化、绿植化、生态化建设。优化利用岸线针对人工化程度较高、海岸防护与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海岸线划定。优化利用岸线为沿海地区集聚、产业升级和产城融合提供空间,要统筹规划、集中布局确需占用海岸线的建设项目,推动海域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化、生态化转变。提高海岸线利用的生态门槛和产业准入门槛,禁止新增产能严重过剩以及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用海,重点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国防工程、重大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用海;优先支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和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用海;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海面积控制指标等相关技术标准,提高海岸线利用效率。以港口航运功能为主的优化利用岸线长度约493.6km,主要分布在银洲湖、阳江港、湛江港等。海洋生态空间是指对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保障海洋生态安全,构建灾害防御屏障具有关键作用,在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及脆弱区等海域,优先划定以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灾害防御为主体功能的海洋空间。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空间指海洋环境质量较好,海洋生产力较高,可用于海洋水产品、海洋生物医药原料等供给的海域,主要以保障渔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为主体功能的海洋空间。建设用海空间是指海洋发展潜力较大,可用于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拓展滨海城市发展的海域,主要以承担海洋开发建设和经济集聚、匹配城镇建设布局为主体功能的海洋空间。本项目位于生产空间(建设用海空间),所占用的岸线为优化利用岸线。本项目为茂名石化第三作业区海洋放流管工程,项目的建设对所在海域的地形地貌、底质等的影响较小,且本项目为茂名石化工业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工程,项目的建设可完善茂名石化工业区的市政基础设施,是茂名石化工业区顺利建设的一个基础设施保障,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满足海域“三线”和海域“三区”的管控要求,符合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要求。(5)与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7-2020年)的符合性分析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7-2020年)提出了:“(1)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和海洋功能区划。强化主体功能区规划在海洋空间开发保护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形成海洋主体功能区布局(2)实施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全省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制定海洋生态红线监督管理办法(3)加强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全面落实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和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坚持海陆统筹、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综合管理,优化海岸带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架构,强化海岸线分类分段管控,严守自然岸线保有率,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基于广东海岸带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以海岸线为轴,构建“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多规融合、湾区发展”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总体格局(4)加大保护力度,强化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加强海洋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本项目为茂名石化第三作业区海洋放流管工程,根据前述相关规划分析结果可知,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项目所在海域的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使用及环境保护要求,不会对附近海洋生态红线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符合海洋生态红线的管控要求。项目的建设仅会对工程附近局部海域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目施工及营运过程将严格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影响在环境可接受范围内。综合分析,项目的建设符合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7-2020年)的要求。(6)与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符合性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等项目建设; 建设湛江钢铁基地, 在广州南沙发展冷轧板、镀锌钢板等钢材深加工项目; 重点推进台山核电、阳江核电项目建设; 加快珠海高栏港、茂名滨海新区等高端临海产业集聚区建设。建设广东新型工业化城市、重要石化能源基地、粤东经济强市、区域枢纽型城市、粤东航空物流基地。本项目为石化工业区海洋放流管工程,为工业区的配套污水深海排放管道工程,本项目的建设可完善工业区的基础设施,推进区域项目建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相符的。(7)与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符合性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要科学布局临海石化产业。在科学论证、满足绿色生态要求的前提下,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等准入条件,推动产业向清洁化和高效化方向转变。集约发展惠州大亚湾、湛江东海岛、茂名、揭阳惠来四大石化基地。本项目为茂名石化第三作业区海洋放流管工程,为茂名石化工业区的配套污水深海排放管道工程,本项目的建设可完善茂名石化工业区的基础设施,推进基地建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是相符的。(8)与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符合性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以及经济新增长点,建设全国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全省重要能源物流基地.规划又提出:.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壮大和培育石油化工、矿产资源加工及建材、金属新材料、特色轻纺、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七大主导产业.拓展石油化工产业链。打造全国最大炼化产业基地、世界级的石化产业基地,新建丙烷制丙烯、芳烃、苯乙烯、环氧丙烷等项目,带动石化后加工产业跃上新台阶。巩固炼化全国龙头地位,茂名石化公司炼油综合加工能力提高到2500万吨/年,通过原料及产品结构优化,乙烯产能提高到130万吨/年,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年,配套新建、扩建40万吨/年苯乙烯、30万吨/年环氧丙烷、60万吨/年芳烃、20万吨/年MTBE等项目。滨海新区推进新建70万吨/年丙烷脱氢制烯烃装置及系列配套等项目;建成300万吨LNG、原油、成品油、甲醇等化工码头及罐区。高新区在现有环氧乙烷、碳四五九、油品深加工及塑料加工的基础上,争取在2020年前形成2-3个规上产值规模超50亿元的石化后加工产业集群,建成全国十强乙烯化工产业园区,石化后加工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本项目为茂名石化第三作业区海洋放流管工程,为石化工业区的配套污水深海排放管道工程,本项目的建设可完善石化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相符的(9)与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的符合性分析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已于2017年9月29日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批复(粤府函2017275号),本项目与有关生态红线的图见图1-6。图1-6 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分析对比图对生态红线区的符合性:根据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项目所占用海域不在海洋生态红线区内,离项目较近的红线区为西南侧9.6km和9.1km的重要渔业海域限制类红线区,名称分别为小放鸡岛重要渔业海域限制类红线区(图号67)和茂名三号重要渔业海域限制类红线区(图号72),生态保护目标均为渔业资源海域。小放鸡岛重要渔业海域限制类红线区和茂名三号重要渔业海域限制类红线区的管控措施为:禁止围填海、截断洄游通道、水下爆破施工及其他可能会影响渔业资源育幼、索饵、产卵的开发活动,禁止破坏性捕捞方式,严格执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以及渔具渔法规定,禁止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禁止新设排污口。环境保护要求为:按照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要求进行管理,改善海洋环境质量。执行不低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和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本工程不在海洋生态红线区内,由第四章数模分析结果可知,施工期产生的悬浮泥沙仅限在工程区附近,不会对附近的小放鸡岛重要渔业海域限制类红线区(图号67)和茂名三号重要渔业海域限制类红线区(图号72)造成明显不良的影响。项目建设与茂名三号重要渔业海域限制类红线区(图号72)的管控措施和环境保护要求的符合性分析如表1-4所示。表1-4 项目附近生态红线区符合性分析红线区名称管理要求符合性分析是否符合茂名三号重要渔业海域限制类红线区管控措施1.禁止围填海、截断洄游通道、水下爆破施工及其他可能会影响渔业资源育幼、索饵、产卵的开发活动;本项目为码头和管廊建设,无围填海工程,且项目位置距离本红线区较远,施工期悬沙扩散未对本限制类红线区的产生影响,不会对本红线区内的渔业资源产生明显影响;符合2.禁止破坏性捕捞方式,严格执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以及渔具渔法规定;本项目为海底排污管线建设,无渔业生产活动;符合3.禁止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本项目进行海底排污管线建设,施工和营运期船舶机舱含油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均不排海,不会对本红线区的水质产生不利影响;符合海洋保护要求1.按照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要求进行管理,改善海洋环境质量;项目施工和营运期不向海洋排放污染物,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均有海洋环境监测计划,项目施工将根据实际监测结果做出调整,对海域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符合2.执行不低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和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根据第三章海水水质质量、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质量调查结果,项目所在海域海洋环境现状与海洋环境保护要求基本相符,项目施工船舶机舱含油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均不排海,仅悬浮泥沙扩散会暂时影响水质环境,该影响随施工结束也就消失,项目建设不会对周边海域的水质、沉积物和生态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符合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守则,在指定区域进行建设,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图1-7 茂名市大陆海岸线自然岸线保有示意图对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的符合性:由图1-7可以看出,本项目位于大陆自然岸线保有范围之内,约占用岸线10.1m,项目与相应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的符合性分析如表1-5、表1-6。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对大陆自然岸线相应管控措施具体如下:维持岸线自然属性,禁止实施可能改变大陆自然岸线(滩)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严禁占用岸线进行围填海,禁止非法侵占岸线岸应则和采挖海砂。针对部分可以修复为自然岸线的受损岸段实施整治修复工程,逐步恢复自然形态或进行海岸线的自然生态化改造,使其恢复自然岸线(滩)生态功能。需要利用自然岸线进行渔业基础设施、交通、能源、海底管线;旅游娱乐等公益或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情况下,要经科学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经相应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表1-5 项目自然岸线保有的符合性分析相关规定管控措施符合性分析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维持岸线自然属性,禁止实施可能改变大陆自然岸线(滩)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严禁占用岸线进行围填海,禁止非法侵占岸线岸应则和采挖海砂。项目属于地下管线,整条线路均埋地铺设,基本不会破坏岸线的自然属性,项目是达标污水排海工程,不发生占用岸线进行围填海,禁止非法侵占岸线岸应则和采挖海砂的开发活动针对部分可以修复为自然岸线的受损岸段实施整治修复工程,逐步恢复自然形态或进行海岸线的自然生态化改造,使其恢复自然岸线(滩)生态功能。项目建设完成后,排污管线附近将会树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对现有的沙滩无序利用会起到一个保护作用,有利于其逐步恢复自然岸线(滩)生态功能需要利用自然岸线进行渔业基础设施、交通、能源、海底管线;旅游娱乐等公益或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情况下,要经科学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经相应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项目需要穿过自然岸线铺设海底管线,项目为茂名石化第三作业区的附属工程,总体上属于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用海经科学论证与环境影响评价分别上报相应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表1-6 项目对所占用的自然岸线保有的符合性分析岸线序号岸线代码岸线类型地理位置生态保护目标管控措施符合性分析4144-O024砂质岸线位于东山港,起点坐标:111°1855.102E,21°2708.251;终点坐标:111°2240.062E,21°3022.770;自然岸线及潮滩维持岸线自然属性,向海一侧3.5海里内禁止采挖海砂,围填海、倾废等可能诱发沙滩蚀退的开发活动,保持自然岸线形态,保护岸线原有生态功能,加强对受损自然岸线的整治与修复项目属于地下管线,整条线路均埋地铺设,基本不会破坏岸线的自然属性,项目是达标污水排海工程,不发生采挖海砂,围填海、倾废等可能诱发沙滩蚀退的开发活动;基本不影响岸线形态由上表可以看出,项目属于地下管线,整条线路均埋地铺设,施工开挖及铺管、抛填碎石时间较短,且回填碎石不设粘合剂,碎石之间空隙较大,随着水动力的影响,附近的砂质及泥质会在潮水的潮汐作用下渗入碎石空隙中,并形成与原砂质相近的覆盖层,逐步恢复原有自然岸线(滩)生态功能;基本不会破坏砂质自然岸线原有的自然属性。此外,项目是达标污水排海工程,不会发生采挖海砂,围填海、倾废等可能诱发沙滩蚀退的开发活动;基本不影响岸线形态。综上所述,项目符合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要求。(10)与茂名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 年)的符合性根据茂名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 年),本项目大气环境所属区域为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如图1-8:项目位置图1-8 茂名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图由上图可以看出,项目位于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项目建设工期较短,且规模相对较小,施工过程采取相应的扬尘防治措施后,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项目为海底达标污水排放管道,运营期本项目基本不产生废气;因此,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整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符合茂名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 年)。(11)与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的符合性图1-9 陆域生态分级控制图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关于“有限开发区”的规定:陆域及近岸海域有限开发区内可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但必须保证开发利用不会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和生态功能的损害,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区域生态功能的改善和提高。陆域有限开发区内要重点保护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水土流失.本工程为海洋达标废水排污工程,陆域施工程度较轻,过程较短,陆域开挖过后会尽快、及时进行回填复绿;基本不会导致陆域环境质量的下降,不会导致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项目附近不涉及重点保护水源涵养区;项目施工采取严格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不会出现水土流失污染海洋及其它地表水体环境的现象。综上,项目符合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要求。(12)与茂名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符合性根据茂名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及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对茂名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追加规模落实方案(茂名市滨海新区项目)的批复粤国土资规划改复201482号),项目位于滩涂用地。项目位置图1-10 茂名市电白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由上图可以看出,项目位于滩涂用地,项目不涉及开挖海砂,不围填海,也不涉及滩涂渔业养殖,项目为海底污水排污管道,管道埋设于地面下一定距离,基本不会影响滩涂用地的自然属性。因此,项目建设符合茂名市及电白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13)与茂名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符合性根据茂名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1-2035年),项目所在的滩涂不位于茂名市规划的养殖水域滩涂,见图1-12:项目位置图1-11 茂名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图由上图可以看出,项目位于禁养区。项目为海底污水排污管道,不涉及滩涂渔业养殖,也不会影响其它养殖水域滩涂。因此,项目建设符合茂名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要求。 173 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建设内容1、项目由来与意义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港口分部第三作业区(含商储库罐组),以下简称三区,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北山岭,主要承担茂名分公司原油储输上岸的重任,三区罐区现有原油罐容272.5 万m3。三区共有12个5万m3原油罐(1#12#罐)和2个12.5万m3原油罐(13#14#罐)。分为1#4#罐组、5#8#罐组、9#12#罐组、13#14#罐组共4个罐组。商储库共有15个12.5万m3原油罐(101#115#罐)。分为101#104#罐组、105#108#罐组、109#112#罐组、113#115#罐组共4个罐组。项目位于三区南侧空地,项目北面为油库罐区,南面为南海海岸,东面为虾塘,西面为砂质荒地。港口分部第三作业区设置有污水处理场,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30m3/h,主要处理流程为:含油污水一级隔油池二级隔油池调节池涡凹气浮多相气浮池接触氧化池平流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BAF)氧化塘在线监控外排;库区并设置有事故池,包括事故水池(BA-01AD)、吸水池(BA-02)、总排监控池(BA-03)及配套设施。事故池、吸水池、总排监控池均采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总有效容积50400m3,工艺流程如下:图2-1 工艺流程图根据茂名市生态环境局颁发的排污许可证,港口三区污水处理场的外排废水执行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中表1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根据建设单位提供2019年1-12月以及2020年1-6月份的污染物排放口监测资料(如下表所示)可知,项目各污染因子排放均可满足相应限值。表2-1 排污口污水达标排放情况一览表排放口污染因子监测结果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污染物排放限值单位港口分部第三作业区排放口(WS-0018)CODcr9-3860mg/L氨氮0.21-3.638.0mg/L石油类0.07-0.105.0mg/LpH值6.86-7.126-9无量纲总氮3.75-10.340mg/L总磷0.30-0.621.0mg/L悬浮物5-1070mg/LBOD53.4-9.420mg/L苯0.05L0.1mg/L总有机碳5.8-10.620mg/L注:L表示低于检出限。目前,茂名石化第三作业区内达标污水及旧罐区的雨水目前均通过已建的水泥管线(厂区内部分为钢管)排至海边,排放口标高约为3.51m(相对85高程);见图2-2。 图2-2 现有排放口位置图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个部门关于转发<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的通知(粤环函2017904号)的要求,此达标污水排放口需设置在最低潮位以下。根据罐区内污水的处理能力,结合现有排污海管线的实际情况,达标废水有必要实现尾水远距离深海排放。从区域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利用海洋得天独厚的水环境容量,建设海洋排污管、实施深海达标排放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可研等技术资料,本项目拟新建一条仅排放达标污水的管线,起点位于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