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使用Ⅱ类医用X射线装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
资源ID:96546843
资源大小:2.28MB
全文页数:10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使用Ⅱ类医用X射线装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编号: 14FSHP086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使用II类医用X射线装置环 境 影 响 报 告 表(报批版)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盖章)2016年 4月环境保护部监制目录表1 项目基本情况- 1 -表 2 放射源- 5 -表 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5 -表 4 射线装置- 6 -表 5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 7 -表 6 评价依据- 8 -表 7 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 10 -表 8 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 12 -表 9 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 15 -表 10 辐射安全与防护- 17 -表 11 环 境 影 响 分 析- 20 -表 12 辐射安全管理- 25 -表 13 结论与建议- 28 -表 14 审 批- 29 -附件 1 辐射安全许可证- 30 -附件 2 验收批复- 32 -附件 3 相关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36 -附件 4 个人剂量计检测报告- 45 -附件 5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证- 63 -附件 6 现场检测报告- 65 -附件 7 类比项目检测报告- 70 -附图 1 医院总平面图- 74 -附图 2 DSA 机房所在楼层平面图- 75 -附图 3 崇德楼二楼平面图- 76 -表1 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使用类医用 X 射线装置建设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注册地址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光明东路 1 号项目地点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光明东路 1 号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崇德楼一楼介入 手术室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1000项目环保投资(万元)40投资比例(环保 投资、总投资)4%项目性质新建 改建 扩建 其它占地面积(m2)/应 用 类 型放射源销售类 类 类 类 类使用类(医疗使用) 类 类 类 类非密封放射 性物质生产制备 PET 用放射性药物销售/使用乙 丙射线装置生产类 类销售类 类使用类 类其它/- 1 -1.建设单位概况及项目建设概述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原增城市人民医院)始建于 1949 年,是一所集医疗、 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全国爱婴医院、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是增城市急危重症疾病抢救和医疗技术的指导中心。曾先后被评为“省文明医院 ”、“广州市文明单位 ”、“增城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曾获“广州市百家最佳服务单位 ”、“广州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增城市最佳服务单位 ”称号。随着增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配合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的整体战略, 提升增城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在中山大学、增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 大力支持下, 医院于 2008 年 10 月 13 日整体移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管理。整 体移交后短短几年间, 医院无论在医疗技术、科研教学、就医环境, 还是在硬件设备 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本实现了移交协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 ”即有 利于提高增城地区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有利于降低增城地区的医疗成本和医疗费用、有利于提高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员工待遇的目标。2015 年 8 月经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 原增城市人民医院更名为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在崇德楼一楼介入手术室使用一台医用血管造影 X 射线机(Artis zee ceiling)用于介入手术中的放射诊断。本报告针对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拟使用 1 台医用血管造影 X 射线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环境保护部令 第 33 号),该评价项目应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2 -2.项目周边环境概述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光明东路 1 号,地理位置见图1-1。项目所在位置 图 1-1 地理位置图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现拟在该院崇德楼一楼介入手术室使用一台医用血管造 影 X 射线机(Artis zee ceiling)用于介入手术中的放射诊断。拟建项目的所在 位置见图 1-2,崇德楼西面为医院通道, 北面离住院综合楼约 40m,西面为门诊楼, 南面为医院通道, 紧邻光明一路。医院总平面图和项目所在楼层的平面布置详细见附图 1、附图 2。- 3 -DSA 机房所在位置图 1-2 医院总平面图3.建设单位原核技术应用项目许可情况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在用的射线装置包括: 13 台类射线装置,并已取得辐 射安全许可证(见附件 1),分别于 2013 年 3 月 27 日和 2015 年 6 月通过核技术应用项目竣工环境影响验收(见附件 2)。- 4 -表 2 放射源序号核素名称总活度(Bq)/ 活度(Bq)×枚数类别活动种类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注: 放射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表 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序号核素名称理化性质活动种类实际日最大操 作量(Bq)日等效最大操作 量(Bq)年最大操作量(Bq)用途操作方式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注: 日等效最大操作和操作方式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5 -表 4 射线装置(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加速粒子最大能量 (MeV)额度电流(mA)/剂 量率(Gy/h)用途工作场所备注/(二) X 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分析等用途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途工作场所备注1医用血管造影 X 射线机类1Artis zee III ceiling1251000放射诊断安装于崇德楼一楼 介入手术室(三)中子发生器, 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靶电 流(A)中子强度 (n/s)用途工作场所氚靶情况备注活度贮存方式数量- 6 -表 5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名称状 态核素名称活度月排放量年排放总量排放口 浓度暂存情况最终去向/注: 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 mg/L , 固体为 mg/kg , 气态为 mg/m3 ; 年排放总量用 kg。2.含有放射性的废弃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 或 Bq/kg,或 Bq/m3 )和活度(Bq)。- 7 -表 6 评价依据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 4 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 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 年 10 月)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第 449 号令2005 年 12 月) 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环境保护部令第 3 号 2008 年 12 月)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18 号 2011 年 5 月)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 (HJ 10.1-201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环境保护部令 第 33号)技术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关于医用诊断X 射线机房防护设施的技术要求。- 8 -其他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1995 年)- 9 -表 7 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评价范围本评价项目是在固定的有实体边界的介入手术室内使用医用血管造影 X 射线机, 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 式 (HJ 10.1-2016)对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价范围和保护目标的 相关规定, 确定本评价项目的评价范围为介入手术室(实体屏蔽物)边界外 50m 的范围。保护目标介入手术室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光明东路 1 号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崇德楼 一楼结合本评价项目的评价范围,确定本评价项目的保护目标是评价项目周围(50m 范围内)环境中活动的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非辐射工作人员),主要是医院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评价标准 剂量约束值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第 4.3.2.1 款, 应对个 人受到的正常照射加以限制, 以保证该标准 6.2.2 规定的特殊情况外, 由来自各项获准 实践的综合照射所致的个人总有效剂量当量和有关器官或组织的总当量剂量不超过附 录 B(标准的附录 B)中规定的相应剂量限值。并且不应将剂量限值应用于获准实践中的医疗照射。根据其附录 B 第 B1.1.1.1 款: 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不超过“由审管部门决定 的连续 5 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为 20mSv 的限值”;根据第 B1.2.1 款: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年有效剂量 1mSv”的限值。对于一项实践中的特定的源,本评价项目取其剂量限值的四分之一作为剂量约束 值:即辐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年照射剂量约束值为 5mSv,公众的年照射剂量约束值为0.25mSv。- 10 - 工作场所辐射剂量率控制水平本评价项目将在介入手术室内使用医用血管造影 X 射线机进行放射诊断。根据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第 5.4 款, 在距机房屏蔽体外表面 0.3m 处,机房的辐射屏蔽防护,应满足下列要求:a) 具有透视功能的 X 射线机在透视条件下检测时, 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 2.5Sv/h;b) CT 机、乳腺摄影、口内牙片摄影、牙科全景摄影、牙科全景头颅摄影和全身骨 密度仪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不大于 2.5Sv/h;其余各种类型摄影机房外人员可能受到照射的年有效剂量约束值不大于 0.25mSv。确定本评价项目的介入手术室投入使用后, 在室内使用医用血管造影 X 射线机时,介入手术室的屏蔽墙、防护门,观察窗以及顶棚外 30cm 处的辐射剂量率控制水平不大于 2.5Gy/h。- 11 -表 8 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为了解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 我院于 2014 年 10 月 30 日至评价项目现 场进行资料收集和环境调查,并对周围环境进行环境辐射剂量率测量。现场环境相片见图 8-1,测量布点图见 8-3,测量结果见表 8-1,检测报告见附件 6。为做好本项调查,对参加本项目调查工作的专业人员上岗前均进行了严格的训 练,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本项目所用的检测仪器已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刻度校正,符合要求。介入手术室控制室配置的个人防护用品介入手术室西面病房介入手术室楼上物资仓库图 8-1 环境现状相片介入手术室楼上清洗间- 12 -图 8-2 环境现状卫星图走廊3#1#4#2#病房介入手术室6#控制室污物间5#图 8-3 DSA 项目四至环境及现场测量布点图- 13 -如图 8-3 所示,介入手术室的北面为候诊走廊,东面为控制室,南面为污物间和污物通道,西面为病房。表 8-1 环境 X- 辐射剂量率测点编号测量位置环境 X- 辐射剂量率(nGy/h)平均值范 围标准差1#控制室内防护门13813514232#观察窗11411011723#大防护门15315115624#西面墙外(病房)16716317035#南面小防护门16416316516#楼上物资仓库1481461491注:1、环境背景测量时,仪器探头垂直向下, 距离地面约 1m 高, 每个测量点测量 5 个读数。地 面介质均为 PVC 胶。2、所有测量值均未扣除宇宙射线。从现场检测结果可见, 该院拟建辐射工作场所的环境辐射剂量率背景水平为 114nGy/h 167nGy/h。据广东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中广州市室内 辐射剂量率在 104.6 264.1nGy/h 范围内, 拟建辐射工作场所环境背景值在广州市室内 辐射剂量率的范围之內,表明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未见异常。- 14 -表 9 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1.工作方式本评价项目的医用血管造影 X 射线机固定在介入手术室内使用, 机房可为手术 室外工作人员以及墙外停留或通过的人员提供足够的屏蔽防护,并可防止在使用医 用血管造影 X 射线机时,无关人员进入机房。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的医护人 员, 必要时需要在机房内同时进行手术和 X 射线曝光, 相关医护人员应穿戴铅围裙、 防护手套、防护帽和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具,尽量减少受照剂量,同时应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机房内。2.工作原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一种新的 X 线成像系统,是常规血管造影术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普通血管造影图像具有很多的解剖结构信息, 例如骨骼、肌肉、血管及含气腔隙等等, 彼此相互重叠影响,若要想单纯对某一结构或组织进行细微观察就较为困难。DSA 的成像基本原理是将受检部位没有注入造影剂和注入造影剂后的血管造影 X 线荧光图像,分别经影像增强器增益后,再用高分辨率的电视摄像管扫描,将图像 分割成许多的小方格,做成矩阵化,形成由小方格中的像素所组成的视频图像,经 对数增幅和模/数转换为不同数值的数字, 形成数字图像并分别存储起来, 然后输入 电子计算机处理并将两幅图像的数字信息相减,获得的不同数值的差值信号,再经 对比度增强和数/模转换成普通的模拟信号,获得了去除骨骼、肌肉和其它软组织, 只留下单纯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通过 DSA 处理的图像,使血管的影像更为清晰,在进行介入手术时更为安全。临床放射诊断主要的设备是 X 射线装置, 主要功能就是透视、摄影和 X-CT 检查, 因此 X 射线机是 X 射线检查的辐射源。X 射线管由安装在真空玻璃壳中的阴极和阳极 组成,阴极是钨制灯丝,它装在聚焦杯中。当灯丝通电加热时,电子就“蒸发 ”出 来,而聚焦杯使这些电子聚集成束,直接向嵌在金属阳极中的靶体射击。高电压加在 X 射线管的两极之间,使电子在射到靶体之前被加速达到很高的速度。靶体一般- 15 -采用高原子序数的难熔金属制成。高速电子轰击靶体产生 X 射线。污染源项描述X 射线在辐射场中可分为三种射线: 由 X 射线管窗口出射的用于诊断检查的有用 射线;由 X 射线管防护套泄漏出来的漏射线;以及由上述两种射线在诊断床、受检 者身体上产生的散射线。对于受检者,主要的辐射照射是有用射束,漏射线和散射 线对受检者没有任何临床意义,只会增加辐射危险;对于工作人员,在采取隔室操 作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受到 X 射线的照射,前提是设备安全和防护硬件及措施到位。 正常工况X 射线装置运行时主要有 X 射线产生, 经过相关辐射防护措施屏蔽后, X 射线可 能仍有一定的泄漏,污染途径为外照射。只要 X 射线诊断室的辐射防护措施能满足 标准要求,对诊断室外的工作人员影响非常小,主要的是介入手术室内进行手术操作的工作人员。 事故工况本评价项目使用 X 射线装置主要发生的辐射事故有以下几点: X 射线装置使用发生故障导致受检人员超剂量辐射, 或工作人员误入机房引起误照射,污染途径为外照射。 操作介入手术的医生或护士未穿戴铅围裙、防护手套、防护帽和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具,而受到超剂量外照射。- 16 -表 10 辐射安全与防护项目安全设施 介入手术室防护设施的技术分析为分析本次评价的 DSA 室的辐射防护性能, 根据医院提供的设计方案, 将机房的 各主要技术参数列表分析, 并与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中对诊断 X 射线机房的防护设施的技术要求对照,具体见表 10-1。表 10-1 拟建介入手术室防护设施 符合 情况 应充分考虑邻室(含楼上和楼下)及 位于医院崇德楼一楼综合导管项目 GBZ130-2013 标准要求 新建机房设计方案 周围场所的人员防护与安全 室 介入手术室有效使用面积为机房位置 符合单管头X 射线机机房内最小有效使用 240.6 m ,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为 5.8m3.5m。 。机房的大小 面积: 20 m2 ,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 符合45cm 砖墙+4mmPb 防护涂墙 体机 标称 125kV及以下的摄影机房的屏蔽 料>6.5mmPb 防护铅当量要求: 10cm 混凝土+4mmPb 防护涂料房 顶棚 有用线束方向为 2mmPb; 5.0mmPb 符合 应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 防护门(地板) 非有用线束方向为 1mmPb。 位于首 4(层),mmPb(无地)下室 符合 观察窗 4 mmPb 符合 应设有观察窗或摄像监控装置, 便 于观察到患者和受检者状态。观察位置 设有观察窗 符合机房设计动力排气装置, 保证 通风状况良好 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醒目的工作状态指 防护门上均应安装醒目的电离机房内布局 布局合理, 机房应设置动力排风装置 符合标志、警示灯 状态指示灯和与机房相同的门能有 有效联动。 效联动。 示灯, 机房门应有闭门装置, 且工作 辐射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门灯 符合候诊位置 患者和受检者不应在机房内候诊。 位于候诊走廊。 符合 配备铅橡胶围裙、铅橡胶颈套、个人防护措 配置恰当的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施 防护用品。铅橡胶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铅橡胶帽子、铅防护眼镜以及 符合- 17 -对照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中对医用诊断 X 射线机房 防护设施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 本评价项目的介入手术室位于崇德楼一楼综合导管室, 天棚考虑了射线防护,且具有 5.0mmPb 以上的防护厚度,此外,各面墙体、防护门和 观察窗的防护厚度均不低于 4.0mmPb,满足标准中规定的介入 X 射线设备机房墙体应有 2 mmPb 防护厚度以及机房的门和窗应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的要求。 DSA 介入 手术室的面积约为 40.6m2 ,最小单边长度为 5.8m,大于标准中规定的新建单管头 X 射线机房不小于 20m2 以及机房内最小边长度不少于 3.5m 的要求。由以上论述分析可见, 从 X 射线放射诊断场所的屏蔽方面考虑, 本评价的介入手 术室的防护设施的技术要求满足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中的相关要求。 辐射安全警示设施机房设置规范、醒目的电离辐射警示牌和警示灯, 开机时有明显灯光警示, 严防人员误入。 通风设施机房设置动力排风系统,保持手术室内通风良好。 辐射安全分区管理对辐射工作场所进行分区管理,设立监督区和控制区。射线装置机房为控制区, 其出入门设立醒目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介入手术室除了接受手术的病人, 进行手术 操作的医生和助手, 不允许其他的任何人进入此区域; 操作室及设备室为监督区, 边 界设置醒目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监督区不采取专门的防护安全措施, 但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并要定期检查其辐射水平。 个人防护配备铅围裙、手套、防护屏风等防护用品、用具。在放射工作中应做好个人的放 射防护, 以达到辐射防护的目的。该院针对该项目拟配置的个人辐射防护用具清单见下表。- 18 -表 10-2 拟配置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铅当量(mmPb)数量铅衣0.56铅围脖0.58铅帽子0.52三废的治理传统的 X 射线诊断使用胶片摄影, 对胶片摄影诊断结果需使用显影水、定影水进 行冲片, 因此会产生含有重金属银的废显影水、定影水, 如果不加处理而直接外排会 造成环境污染。本评价项目中的射线装置在显示屏上观察诊断结果, 不使用胶片摄影, 并采用数字打印机打印诊断结果, 不会产生废显影水、定影水, 因此不存在污水污染的问题。- 19 -表 11 环 境 影 响 分 析建设阶段环境影响分析该评价项目是在现有建筑内建设介入手术室及其配套的辅助工作场所, 建设阶段主要有声环境、空气环境、水环境和固体废物的影响。1.声环境影响分析该评价项目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场地基础开挖、土建施工、相关设施的安装 调试等几个阶段中, 但该评价项目的建设工程, 影响期短暂, 影响范围小, 随施工 结束而消除, 且周围无环境敏感点, 因此, 施工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夜间禁止高噪声机械作业后,对周围的影响不大。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在整个施工期, 扬尘来自于材料运输、装卸和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活动, 由于扬尘 源多且分散, 属无组织排放。受施工方式、设备、气候等因素制约, 产生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大。但土建工程结束后即可恢复。3.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少量施工废水。其中施工废水 主要包括砂石料加工水、施工机械和进出车辆的冲洗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为施工人 员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含泥沙和悬浮物, 直接排出会阻塞排水沟和对附近水体造 成污染, 工地内积水若不及时排出, 可能孳生蚊虫, 传播疾病。对此, 施工单位应 对施工废水进行妥善处理, 在工地适当位置设置简易沉砂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澄清处理, 清水外排,淤泥妥善堆放。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施工产生的弃土弃 渣、临时堆土、建筑垃圾若不妥善处置则会产生水土流失等环境影响, 产生的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置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破坏景观。施工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应分别堆放, 并委托环卫部门妥善处理, 及时清运或定期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安全处理处置, 可以使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处于- 20 -可控制状态。综上所述, 本工程在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 随着施工期的结束 而消失。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上述措施进行污染防治,并加强监管,使本项目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运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 DSA 装置正式运行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选用已经在用的 DSA 项目现场监测数据进行类比分析,拟选用广州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在用的 Infinix-I INFX-8000C 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的类比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分析, 类比项目与评价项目的基本预测参数进行对照见表 11-1。表 11-1 评价项目与类比项目的基本预测参数项目评价项目类比项目X 射线参数Artis zee ceiling 型 DSA 管电压: 125kV 管电流:1000mAInfinix-I INFX-8000C 型DSA 管电压: 125kV 管电流:1000mA墙 体45cm 砖墙+4mmPb 防护涂料>6.5mmPb18cm 砖墙+防护涂料4.0 mmPb顶棚10cm 混凝土+4mmPb 防护涂料5.0mmPb12cm 混凝土+1mm 铅板3.0 mmPb地板位于首层,无地下室12cm 混凝+防护涂料4.0 mmPb门4 mmPb4.0 mmPb观察窗4 mmPb4.0 mmPb从表 11-1 可看出,评价项目 X 射线机参数的最大管电压和最大管电流小于类 比项目的 X 射线装置, 机房墙体、防护门和观察窗的参数均不少于类比项目, 因此 以广州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在用的 Infinix-I INFX-8000C 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的介入手术室内的检测数据进行该评价项目的类比分析是可行的。类比项目现场检测的布点见图 11-1,检测数据见表 11-2,检测报告见附件 5。- 21 -图 11-1 类比项目测量布点图(注: 8#位于二楼, 9#位于负一层)表 11-2 类比项目介入手术室工作场所 X、辐射剂量率测量结果测点编号检测对象及工况测量位置检测结果(nGy/h)平均值标准差手术室环境背景水平(操作室操作地面)16121#DSA75kV391mA操作位(0.5mmPb 铅玻璃后)1.76×1045.0×1022#控制室防护门外 30cm 处15733#观察窗外 30cm 处13914#打包室防护门外 30cm 处15035#防护墙外 30cm 处(医生走廊)14026#病人进出防护门外 30cm 处16517#防护墙外 30cm 处(病人走廊)16118#二楼检验科地面 100cm 处(手术室上一层)2111二楼检验科地面 100cm 处(背景值)21019#负一层车库地面 170cm 处(手术室下一层)1652负一层车库地面 170cm 处(背景值)1651注:除环境背景测量时, 仪器探头垂直向下, 距离地面约 1m 高,其余测点测量时仪器探头 均垂直向机房墙壁、防护门、观察窗或地板、天花板,每个测量点测量 5 个读数。从类比项目现场监测数据可见, 在 DSA 手术室内医生操作位在开机状态下,在0.5mmPb 的铅玻璃屏蔽板进行屏蔽后,操作位的测量值为 1.74×104nGy/h。使用类比项目中, 手术操作位在开机状态下 0.5mmPb 铅玻璃防护后的测量平均- 22 -值 1.74×104nGy/h 进行个人剂量估算。经咨询了解,该医院从事 DSA 操作的医生中操作时间最长的每年约操作手术 200 台,平均每台手术进行 120 分钟,其中约 30 分钟处于 X 射线曝光状态下操作。 如果以手术室内操作人员只采用铅玻璃防护板保守估算, 则以操作位在 0.5mmPb 铅 玻璃防护板的屏蔽后测量平均值 1.74×104nGy/h 可估算操作人员的年累计有效剂量。EDSA操作位 = D测量 t = 1.74 × 104 × 106 ×3060 × 200 1.74msv估算结果显示在介入手术室内操作工作人员的年有效累计剂量低于环评项目提出 的工作人员的管理目标值(<5mSv/a)。从事介入手术的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时均穿戴铅 围裙、铅手套和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具,并且采用铅玻璃屏风进一步屏蔽射线,能有效的降低 X 射线的外照射,其实际个人有效剂量也将低于估算值。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在实践 过程中,工作人员所受的剂量限值为连续 5 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 20mSv/a; 公众所受剂量不超过 1mSv/a。在环境评价中, 对于某单一项目的剂量控制, 可以取 这个限值的几分之一进行管理, 本项目取其四分之一,即工作人员的管理目标值不 超过 5mSv/a,公众的管理目标值不超过 0.25mSv/a。由于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 护要求(GBZ130-2013)是以保证机房外的人员可能受照剂量符合电离辐射防护 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规定的要求为目的而进一步推算规定 射线机房的屏蔽厚度要求,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评价项目的 DSA 机房符合医 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中对诊断 X 射线机房的防护设施的技 术要求, 则可进一步得知本次评价的 DSA 正常运行对机房外环境的影响可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相关要求。- 23 -事故期间的风险分析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 X 射线诊断项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及风险的发生主要 是在管理上出问题, 工作人员平时必须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设备的操 作规程, 进行辐射工作前检查是否已按要求穿戴好各种辐射防护用品, 并定期检查 机房的性能,及有关的安全警示标志是否正常工作,避免无关人员误入正在使用 X射线装置的手术室。一旦发生辐射事故,处理的原则是: 立即消除事故源, 防止事故继续蔓延和扩大, 即第一时间断开电源, 停止 X射线的产生。 及时检查、估算受照人员的受照剂量,如果受照剂量较高,应及时安置受照人员就医检查。 及时处理,出现事故后,应尽快集中人力、物力,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处理。这样,可缩小事故影响,减少事故损失。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在可合理做到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人员照射。 事故处理后应累计资料,及时总结报告。医院对于辐射事故进行记录:包 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所有涉及的事故责任人和受害者名单; 对任何可能受到照射的人员所做的辐射剂量估算结果;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施。对可能发生的放射事故, 应及时采取措施, 妥善处理, 以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危害影响,并接受监督部门的处理。同时上报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 24 -表 12 辐射安全管理辐射安全与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根据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环境保 护部 2008 第 3 号令) 的相关规定, 使用类放射源、类射线装置的工作单位,应 当设有专门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或者至少有 1 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医院制定了相关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详细见附件 3), 并成立了应急救护小组, 确定了小组相关责任人,并明确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