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秋季人教初中9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时练《13 湖心亭看雪》.doc
-
资源ID:96549153
资源大小:37.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秋季人教初中9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时练《13 湖心亭看雪》.doc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时练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更定(gng)沆砀(hàng dàng)B一芥(jiè)铺毡(zhn)C雾凇(sng)强饮(qiáng)D毳衣(cuì)喃喃(nán)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A上下一白/余孥一小舟B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C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下船/及郡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高度写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的威严。烘托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意境。B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流露出作者的遗世独立、孤高自赏的情怀。C“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用白描的手法表达出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D文章结尾写舟子喃喃自语,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从侧面写出俗人无法理解文人的高雅,展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4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雾凇沆砀:(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B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一个叫金陵的人。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5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一个“痴”字,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B文章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C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D文章委婉地传达出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 (3)拥毳衣炉火 (4)雾凇沆砀 (5)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有两人铺毡对坐 (7)见余大喜 (8)及下船 (9)惟长堤一痕 (10)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1)余拏一小舟 (12)莫说相公痴 7一词多义。 (1)一: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 (2)更: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3)是:是日更定矣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4)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默写(共1小题)8湖心亭看雪填空。(1)本文选自 ,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 (人名),字 ,号 。(2)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很多,如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是“ , ”;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是“ , ”;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是“ , ”。(3)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展现出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的句子是: , , 。(4)湖心亭看雪中“ , ”两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既交代了看雪的背景,也体现了天气严寒、环境静谧肃杀的特点。四翻译(共1小题)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5)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6)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10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3)【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4)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5)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6)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11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1)为下列横线字注音。突兀 如颊 目酣神醉 丁酉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突兀层崖中 山色如娥 已不觉目酣神醉 余游西湖始此 (3)哪些语句写出了西湖全景?(4)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初时的心情?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小题)1C2D3D4C5C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6(1)全、都(2)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3)细毛皮衣(4)白气弥漫的样子(5)罢了(6)面对面(7)非常(8)等到(9)只有(10)尽情喝(11)撑(船)(12)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7(1)全,都/数词。(2)古代夜间计时单位/还。(3)这/判断动词,是。(4)消失/与世隔绝。三、默写(共1小题)8(1)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陶庵(重点字:庵)(2)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重点字:抹)(3)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重点字:沆、砀)(4)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四、翻译(共1小题)9(1)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2)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3)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4)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5)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6)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10(1)D(2)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3)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4)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出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5)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D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11(1)wù、jiá、hn、yu。(2)高耸的样子;青黑色;喝足了酒;从这一次开始。(3)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4)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