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热点素材积累系列:第十个国家宪法日”相关素材+.docx
-
资源ID:96550667
资源大小:58.6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热点素材积累系列:第十个国家宪法日”相关素材+.docx
一生有“宪”,“法”护一生(精彩标题+名言金句+适用话题)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今年活动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仅可以彰显宪法权威,而且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来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4高考满分作文助力。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2023年“宪法宣传周”活动时间为12月1日至7日,是我国第六个宪法宣传周。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日前联合印发的通知,2023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1. 一生有“宪”,“法”护一生2. 以宪法之力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3. 精彩呈“宪” “法”入人心4.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5. 与法同行 精彩呈“宪”6. 美好生活,“宪”在进行时7. 宪法,守护你我一生!8. 珍爱自由 严守“法”门9. 用新时代宪法文化浸润师生心田1.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法国哲学家卢梭2.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明代张居正3.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4.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5. 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6. 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著名法学家郭道晖倾听4位全国人大代表与宪法的故事今天,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1周年。国家宪法日,应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宪法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明法于心,守法于行。宪法时时都在捍卫着人民的权利,守护着我们的美好生活。检察日报·声音周刊推出特别策划,邀请4位全国人大代表讲述他们尊崇宪法、学习宪法、运用宪法的亲历故事以法之名守护一城青绿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副院长李龙倜湖北省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肩负“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自2016年被批准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十堰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宪法为根本,立足地方实际,先后出台10部地方性法规,逐步构建起独具十堰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检察机关是宪法明确规定的“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促进地方性法规实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人大代表,我见证了张湾区检察院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的担当和作为。“线下普法”让地方性法规可感可触可见初冬,堵河河畔,一群白鹭嬉戏飞翔,市民们在河边散步,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这背后有当地检察机关切实发挥地方性法规贯彻实施监督主体作用的一份功劳。2021年4月,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在案发地方滩堵河边召开。庭审结束后,张湾区检察院检察官带案普法,向旁听群众详细解释禁渔期、禁渔区和禁用工具的概念,并现场普及施行仅4个月的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今年7月,一位居民向张湾区检察院举报,称有人在黄龙大桥下用海竿钓鱼。检察官立即联系公安机关、渔政部门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半小时后,执法人员将躲在茂密草丛中钓鱼的周某抓获。张湾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8.13%,吸引不少珍贵、濒危鸟类在此栖息。为了防止鸟儿啄食菜地,村民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架网驱鸟”,此举违反了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此条文也支持检察机关、社会公益组织依法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案子办到哪里,普法就到哪里。10月,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在案发地开庭审理,检察官以案释法,列举了法律及地方性法规对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规定,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山坡菜园”从屡禁不止到令行禁止十堰是一座山城,境内山峰连绵起伏。张湾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多次发现,辖区部分山体存在毁林种菜现象,遂向行政执法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对开垦行为依法进行监管处罚,切实保护山体植被。收到行政机关答复函后,检察官对整改山体多次“回头看”,发现“山坡菜园”仍大面积存在,补植复绿种植的树苗成活率不高。开垦林地种菜对林地生态资源具有较大损害,鉴于此,该院引用相关法律及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第七条、第二十七条第四项、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向区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要求行政执法部门对辖区山体长期存在的违法开垦行为依法全面履行监管职责,以保护、修复山体植被。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的实施让行政执法部门认识到其对开垦种菜等破坏山体林地的行为有限期修复治理的职责。检察机关帮助行政执法部门拓展了处理此类问题的新思路。经过努力,张湾区“山坡菜园”问题得到大力整治,市民登上山顶就能将城市美景尽收眼底。推动地方性法规从“纸面”走向实践地方性法规作为国家立法的延伸和补充,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如何让地方性法规从“文本上的规范”真正成为“行动中的规范”?我认为,需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以“小切口”发力,促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守好一城青绿。近年来,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建设与管理、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制定了不少高质量的地方性法规,聚焦大局所需、群众所盼、问题所在,探索“小切口、小快灵”立法,突出“有特色、真管用”,为推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希望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不断强化法律监督,促进地方性法规正确实施,针对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保护、武当山古建筑群保护等开展专项监督。让宪法精神根植于心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党总支书记张淑琴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作为一名基础教育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我深知,宪法的每一条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多年来一直身体力行,带头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用实际行动维护宪法权威,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践行者。“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知法、懂法,是守法、用法、护法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学校的党总支书记,我带头深入学习宪法,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综合运用党组织“两会一课”、教职工大会、升旗仪式、学校宣传栏等平台和途径大力宣传宪法。在校内建设法治教育长廊时,我积极参与设计展示内容和版式,不定期组织红领巾宣讲员在长廊义务讲解,让全校师生对宪法的内容、宪法精神、宪法的修改过程等有全面细致的了解。用好国家教材,注重做知法、守法的传授者。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中第二课是宪法是根本法。我们组织老师进行专题教研,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搜集大量信息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向学生宣传宪法及宪法精神,效果非常好。去年宪法宣传周期间,我们学校举办“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主题升旗仪式,带领学生到临沂市兰山区检察院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开展国家宪法日宣誓。这些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如春风化雨般让宪法精神浸入学生心底。在兰山区检察院,检察官通过播放视频、案例讲解、提问互动等方式,为师生们介绍宪法的产生及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检察官与教师座谈了解法治教育情况、普及宪法知识,增强教师的法治意识,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以点带面,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习宪法,贵在推动用法、护法。在工作中,我带动孩子们一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育他们运用法律知识、通过法律途径等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小学生面对欺凌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法治精神从小就在青少年脑海中扎根。令人欣喜的是,无论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还是省市县检察院检察长,他们都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经常到校园为全体师生讲授法治课。从普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到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开展普法活动,一个全社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普法大格局已经形成。我衷心希望携手检察机关,共同努力,让学校师生更好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切实让宪法精神根植于每一名师生的心田。把公道写在群众心间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甘泉县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樊九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今年全国两会上,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工作报告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已经进入了真正的法治新时代。我是一名基层调解员,我对法治政府、法治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扎根乡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处理乡亲之间的矛盾时,我特别注重既讲国法,又讲人情。10月的一天,村民李某、张某听说甘泉县检察院以我的名字成立了“樊九平工作室”,便来到工作室找我帮他们“撑腰”讨薪。二人受雇为何某除草,李某、张某仅与何某口头约定,工钱为每人每天160元。李某、张某用10天时间完成除草工作,然而何某只想支付他们每人每天120元工钱,并扬言“没签合同,你们去哪儿也告不了我”。快半年了,李某、张某二人仍未拿到劳动报酬。此事涉及金额不大,而且三人还是同村,低头不见抬头见,立足工作室职能,我邀请检察官一起调解纠纷。“马上年底了,因为这么点钱闹矛盾,都是一个村的,咋能这样做事呢?”长达2个多小时的调解后,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何某一次性付清李某、张某二人工钱3200元。“感谢樊书记和检察官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省下了诉讼费用”收到这条微信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必须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将矛盾在源头化解。直到现在,李某、张某还经常打电话感谢我、感谢检察官。我认为,纾解群众急难愁盼,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是应尽之责、分内之事,也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从说书艺人到人民调解员,从村党支部书记到全国人大代表,四邻八乡有时会亲切地称我为“樊公道”“和事佬”。随着身份的变化,我愈发深刻体会到,人大代表不仅要脚下有泥土,更要肩上有责任、心中有全局。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我们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是人民意愿的反映者,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我将以“忠诚履职一直在路上”的决心和信心,以实干和担当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与使命,真正把公道写在群众心间,用心书写更多暖心的故事。追寻山外那道光芒全国人大代表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白琦瑞说起我与宪法的机缘,要从教书生涯说起。我出生在吕梁山区的一个小村庄,这里背靠大山,面朝黄河。小时候,最好的娱乐方式就是“看山看水仰望天空”。每当夜幕降临,深邃幽暗中总有一些“星光”忽隐忽现在黄河对岸的山间;到了白天,我总试图去探寻那些“星光”背后的真相。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是晚上行驶的汽车照明灯光,外面的世界给我带来无限的向往。上高中时,政治课老师为同学们讲述经济常识。我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老师送给我一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也点燃了我继续求学的热情。高中毕业,我被保送至山西师范大学思政教育专业学习,开启了美丽新世界,成就了全新的自我。从教30余年,我在教学中创造性开展了“哲学思维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和教材理论,注重从方法论层面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开展“课堂学习实践法”,投身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入大中小学、企业宣讲,组织同学们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与社会接轨;采用“精准教育”法、“追踪教育”法帮助学生解决自我认知、情感困惑、网络成瘾等问题,与同学们交朋友,精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去年秋季学期,山西财经大学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教学任务,我担任这门课程的教研主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这门课的重点,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思政课要启智润心。今年3月,我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为更好履行宪法赋予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我开始学习、调研,从城市到乡村,从课堂到田间,从机关到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提出了“教育数字化”“粮食安全进思政课堂”“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均被有关部门采纳。要说今年两会上印象最深的场面,莫过于习近平总书记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后的宪法宣誓。宣誓台前,习近平总书记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庄严宣誓。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宪法的权威、总书记的担当,许多代表热泪盈眶,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我一直十分关注检察工作,积极参与检察机关的各类活动。6月,我受邀参加全国检察机关主题教育理论学习交流会,全程观看了山西省检察院等10个单位的理论学习创新案例展示。这些所见所闻,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带到“思政课堂”上,这是“大思政”融入小课堂的实践。从乡村到城市,从思政教师到人大代表,我的每一次前行,宪法都在默默守护。我在追寻宪法光芒的过程中,成为受益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学法 守法 护法 用法 1.宪法是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等内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2.我国宪法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通过四部宪法。我国现行的宪法是“八二宪法”,于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八二”宪法先后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以及2018年进行了五次修改,彰显了其与时俱进的品格。每一次修改,都有着突出的时代背景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国家宪法日的由来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宪法日是全民的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设立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是第六个“宪法宣传周”。日前,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组织开展2023年“宪法宣传周”活动。2023年“宪法宣传周”活动时间为12月1日至7日,这次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4.从出生到长大,宪法是如何保护我们的?(1)出生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第三十三条(2)上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宪法第四十六条(3)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宪法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宪法第四十三条(4)家庭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宪法第四十九条(5)退休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宪法第四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宪法第四十五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