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_T 3611-2022 紫花苜蓿人工草地水肥高效利用生产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96553482
资源大小:51.4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21_T 3611-2022 紫花苜蓿人工草地水肥高效利用生产技术规程.docx
ICS 65.020.20CCS B 25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 36112022紫花苜蓿人工草地水肥高效利用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water-fertilizer for alfalfa pasture2022 - 07 - 30 发布2022 - 08 - 30 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21/T 36112022目次前言 . II1范围 .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术语和定义 . 14灌溉工程 . 25用水原则 . 26用肥原则 . 37配套技术措施 . 48设备维护及其他管理措施 . 4附录 A(资料性)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不同关键灌溉时期灌溉模式及推荐用水量 . 6附录 B(资料性)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不同重要时期施肥模式、用肥种类及推荐使用量 . 7附录 C(资料性)土壤环境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 . 8附录 D(资料性)紫花苜蓿常见病虫害定点监测技术方法 . 9附录 E(资料性)紫花苜蓿主要病虫害防治及推荐药品 . 10IDB21/T 3611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林有、赵艳、徐铁山、孙陶、于国庆、张学利、石亮、关冰、李玉航、陈梦非、吴增华、李楠、赵亚东。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23448927。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东段55号,联系电话:0418-3996169。IIDB21/T 36112022紫花苜蓿人工草地水肥高效利用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人工草地生产过程中的水肥高效利用术语和定义、灌溉工程、用水原则、用肥原则、配套技术措施、设备维修及其他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辽西北半干旱地区风沙地紫花苜蓿高效生产过程中水肥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500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HG/T 4365 水溶性肥料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 1107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NY 1428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SL 550 灌溉用施肥装置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DB21/T 1237-2020 行业用水定额DB21/T 1392 农产品质量安全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人工草地 artificial grassland以获得优质高产牧草为目的,采用农业技术措施栽培而成的草地。3.2水肥高效利用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water-fertilizer通过掌握紫花苜蓿不同时期的养分与水分需求,实施灌溉与施肥一体化综合管理技术,实现节水省肥、优质高产的利用方式。1DB21/T 361120223.3基肥 base manure在整地或紫花苜蓿春季返青前施用的,用以补充土壤缺失养分的基础性肥料。3.4种肥 seed fertilizer伴随紫花苜蓿播种,施用于种子底土层或附近供给苗期生长的肥料。3.5追肥 topdressing fertilizer紫花苜蓿生长期间,针对植物体养分需求缺乏而补充施用的肥料。3.6注肥器 mechanical injecting fertigation device将液态肥(或固体肥水溶液)注入灌溉系统的管道中或直接注入灌溉水体中,使施肥过程与灌溉过程融合的装置。3.7灌溉制度 irrigation schedule按照紫花苜蓿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规律而制定的灌溉时间、次数和用水量。4灌溉工程4.1水源与肥料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河水、库水等地表水丰富地区也可使用,水质应符合GB5084。肥料使用须满足NY1107、NY1428、HG/T4365的要求和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4.2核心设备主要由固定的水泵和动力设备、过滤设备、注肥器、控制设备等组成,应符合GB50288、GB/T50363、SL 550。4.3灌水装置主要包括输水管道和喷水装置两大部分。安装布置应符合GB/T50085,并包括日常管理、维修等工作经济性制定简化高效方案。5用水原则5.1一般原则2DB21/T 36112022根据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当地气候、紫花苜蓿生育阶段、土壤水分、水源供给等状况进行灌水作业。对灌溉工程的运行情况(包括灌溉时间、灌溉用水量、用电量、水源情况等)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记录存档,建立灌溉档案,并实时观测紫花苜蓿(株高、分枝、物候期等)生长状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评估灌溉效果进而制定灌溉制度。紫花苜蓿生产过程中,分整地播种期、幼苗生长期、越冬返青期、越冬防寒期、刈割前期和刈割后期六个重要时期,不同时期推荐灌溉模式和用水量参照附录A。5.2技术标准5.2.1整地播种期该时期分整地镇压前浅耕层灌溉和播种后地表灌溉两种模式。其中整地镇压前浅耕层灌溉,以015cm土层含水量达到15%18%田间持水量为准;播种后地表灌溉保持地表湿润效果即可,直至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拱地形成地裂为止。5.2.2幼苗生长期该时期分前期表土灌溉和后期深耕层灌溉两个阶段,幼苗前期生长采用微喷形式灌溉,以喷洒水滴落地不四溅为适宜,微喷灌溉至紫花苜蓿株苗高于 35cm以上时,可转变为3叶片出现时深耕层灌溉,以030cm土层含水量达到15%18%田间持水量为准。5.2.3越冬返青期和越冬防寒期二者均采取大水足灌模式,以地表低洼处有大量积水形成为准。返青期浇灌于初春土壤解冻,表土温度达 5以上,紫花苜蓿地下芽体开始萌动时;越冬防寒期浇灌要求表土温度降到 0以下,在每年11月15日-20号土壤封冻前完成冬灌。5.2.4刈割前期和刈割后期此阶段采用水肥融合灌溉模式,刈割前57天,以提高紫花苜蓿品质和产量为目的,根据情况针对叶面进行水肥喷灌;刈割后期57天,以提高紫花苜蓿再生株茎挺立强度为目的,针对再生芽体进行水肥喷灌,融合灌溉所选用肥料及使用量参照附录B。6用肥原则6.1一般原则根据紫花苜蓿实际生产过程中生长状况、产量性能、养分含量等因素调解施肥,并制定不同时期施用肥量及种类配比。严格施用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肥和生物肥料或重金属不超标农家肥料。施肥一般分基肥、种肥和追肥三种形式,以及整地期、播种期、越冬返青期、越冬防寒期、刈割前期和刈割后期六个时期,不同时期推荐施用肥料种类及使用量参照附录B。6.2技术标准6.2.1基肥施用整地期以提升土壤供肥力为目的,随土壤翻耕施入,主要以有机物料添加为主;越冬返青期以补充土壤大量养分元素流失为主,抛肥机抛施,以专用缓释复合肥为主,要求散施均匀,忌堆积漏施,肥料品种选择参考土壤监测数据。有条件的地区,在生长季结束后,地面抛撒腐熟的家畜(牛、羊)粪肥以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供肥能力。3DB21/T 361120226.2.2种肥施用与播种同步使用,以化学复合肥料为主,要求与种子间距3cm以上,同时应严格控制用量和选择肥料品种,以免引起烧种、烂种,造成断垄缺苗。建议单独增加根瘤菌接种方式。6.2.3追肥施用主要采用叶面喷施方式,分刈割前期和刈割后期。刈割前57天,结合喷灌以补充氮肥为主,严格控制用肥量和肥料种类选择,以免引起叶片灼烧;刈割后57天,针对根苗(芽状苗体)以补充磷肥、钙肥等微量肥为主,与喷灌同步进行。追肥过程中,应选择在阴天或傍晚进行以利于吸收,肥液要尽量喷到叶部和茎芽处,以实现水肥高效利用。7配套技术措施7.1气象数据监测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气象数据需求选配气象仪器设立微小型气象站,进行实地气象监测。主要指标包括风向风速、大气温度、大气湿度、自然降水量等,其中为了加强夏季降雨量监测应单独加设降雨量自动监测装置。7.2土壤环境监测依据HJ/T 166技术标准要求,对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长期定位监测,采用分块随机布点采样法进行生产年度土壤养分测定,以此作为制定用水和用肥管理依据。土壤监测项目与频次见附录C。7.3病虫害监测与防治7.3.1病虫害监测选择具有代表性地段,在紫花苜蓿病虫害发生高峰前期定点监测,监测指标及技术方法参照附录D,同时结合3S技术(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预测预报紫花苜蓿病虫害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备防治工作开展。7.3.2病虫害防治第一,选用优良抗逆性品种,加强检疫工作,发现病菌及时消除,并播前对种子消毒处理;第二,制定科学合理耕作制度,均衡施肥,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控制病虫害的基数。病虫害已发生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应采取提前收获的措施避免和阻止病虫害高峰期发生,紫花苜蓿营养生长期发生病虫害以药物防治为主,农药使用严格按照GB4285、GB8321,具体病虫害防治措施参照DB21/T1392执行,推荐药品名称及用量参照附录E。8设备维护及其他管理措施8.1设备维护与管理8.1.1水泵和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4DB21/T 36112022水泵和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水泵运行前做好检查工作,检查水泵与吸水管道连接处是否松动漏气、电力机组及线路连接是否破损供电不稳等。对于长期停用的水泵开机前应进行试运行,根据水泵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调试,以实行经济运行。同时应做好定期检修工作,一个灌溉季节结束后需进行一次维护,检查泵轴磨损和间隙情况以及各配件老化、硬化程度,必要时进行更换。当发生运行故障时,应及时排查,排查时采取由外到内,由简到难的原则,逐一逐步检查,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参照行业用水定额(DB/21T1237-2020)标准实施。8.1.2注肥器和过滤设备维护注肥器和过滤设备需要定期(每月)进行冲洗维护。长期使用存在水源水质问题和肥料农药残留问题,容易形成积垢或细小颗粒堵塞,影响管道压力输出和水流灌溉。对注肥器还要定期清洗轴承、更换润滑油,检查轴承间隙、搅拌叶轮磨损,必要时进行更换。做到经常检查过滤系统是否堵塞(一般根据前后压力表的差值判断),发现问题及时清洗处理。8.1.3控制设备维护灌溉工程控制设备主要包括启动设备和阀门。应经常检查阀门连接处和管网处是否有渗漏,灌水器是否损坏等。运行前应对控制设备进行强度、密封、低压密封以及操作检查,对密封垫片老化变质,启闭有卡阻、不灵活或者不能正常启动的设备部件需要及时更换维修。8.2其他管理措施8.2.1水源管护灌溉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水源部分,看水源是否充沛,防止意外的杂物进入管道,排除隐患。如果水源蓄水池,须定期对蓄水池中沉积的泥沙或其他沉淀物进行清洗。如果是以河湖或其他地面水源为水源,则应检查水泵进水口处的杂物,防止影响水泵功率。每个灌溉周期结束后,清空所有管道里的水,并对水源处的各阀门进行封堵。8.2.2冬季灌溉系统维护对于灌溉工程中类塑料材料为主管道保护措施以拆除回收为主,清洗干净并排空管道残余水后存放保存,并注意防止杂物进入。拆卸各个阀门、管道、连接件时注意保护各塑料部件,防止拆除过程出现损坏。有损坏的部件应明年进行更换。不能拆除的部分,在冬季尚未到来之前,就应开始着手清洗设备,将积攒的杂物冲洗掉。冲洗完成后注意排空管道积水,防止低温冻裂。8.2.3其他常规性维护每年灌溉季节结束,必须对管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修,保证设备水流的畅通。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考虑周期性配合使用有效的化学处理。5关键灌溉时期灌溉模式推荐用水量灌溉要求灌溉原则单次用水量灌溉次数整地播种期镇压前浅耕层灌溉以 015cm 土层含水量达到 15%18%的田间持水量为准。90100 吨/公顷1 次播种后地表灌溉保持地表湿润即可,浇至种子萌发拱地形成地裂为止。3040 吨/公顷34 次幼苗生长期前期表土灌溉采用微喷形式,以喷洒水滴落地不四溅为准,喷灌至株苗高 35cm 以上。2025 吨/公顷1015 次后期深耕层灌溉以 015cm 土层含水量达到 15%18%的田间持水量为准。110120 吨/公顷34 次刈割前期水肥融合喷灌刈割前 57 天,以提高苜蓿品质和产量为目的,针对叶面融肥喷灌。100120 吨/公顷刈割后期水肥融合喷灌刈割后 57 天,以提高紫花苜蓿再生株茎挺立强度为目的,针对再生根芽融肥喷灌。300350 吨/公顷越冬返青期大水足灌初春土壤解冻,表土温度达 5以上,对紫花苜蓿人工草地浇灌,以地表低洼处有大量积水形成为准。300350 吨/公顷越冬防寒期大水足灌11 月 15 日左右土壤封冻,表土温度降到 0 以下,对紫花苜蓿人工草地进行浇灌,以地表低洼处有大量积水形成为准。300350 吨/公顷DB21/T 36112022附 录A(资料性)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不同关键灌溉时期灌溉模式及推荐用水量表 A.1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不同关键灌溉时期灌溉模式及推荐用水量6重要施肥时期施肥模式用肥种类及推荐使用量施肥要求施肥原则整地期翻耕施入以提升土壤供肥力为目的,主要以有机物料添加为主,应做到松散均匀,忌堆积漏施。腐熟有机粪肥(养殖奶牛场)1503160 m /公顷;3氢基膨润土 4550 m /公顷播种期播种同步以复合肥料为主,施入要求与种子有间距或土层隔离,同时要严格控制用量和选择肥料品种,以免引起烧种、烂种。肥料(NPK=17:15:15)%400450 公斤/公顷刈割前期叶面施肥以补充氮肥为主,结合喷灌施入,严格控制用量和肥料选择,应在阴天或傍晚进行以利于吸收。水溶肥(硝态氮肥)或液态肥(NP=27:7)%;施入量 150200 公斤/公顷刈割后期再生芽(体)苗施肥以补充磷肥、钙肥等微量肥为主,与喷灌同步进行。肥液应尽量喷到叶部或茎芽处,减少不必要的肥料浪费。单次施肥量 100120 公斤/公顷;施肥次数 12 次越冬返青期土壤施肥施用专用缓释复合肥,肥料配比依据土壤长期监测数据。肥料(NPK=17:15:15)%450500 公斤/公顷越冬防寒期土壤施肥在生长季结束后,抛施腐熟的家畜(牛、羊)粪肥。3腐熟家畜(牛、羊)粪肥 3040 m /公顷DB21/T 36112022AA附 录B(资料性)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不同重要时期施肥模式、用肥种类及推荐使用量表B.1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生产生长过程中不同重要时期施肥模式、用肥种类及推荐使用量7项目类别监测指标监测频次备注长期定位项目基本指标土壤PH值、电导率、温度、含水量长期监测气象站定位监测重点指标养分有效状态(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的含量及其比例,有效氮/全氮、有效磷/全磷、有效钾/全钾)刈割收获后定点取样测定分析特定项目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储量指标、土壤有机质、腐殖酸、土壤酶活性(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每年春季、秋季各测定一次随机布点取样测定选定项目土壤物质地、土壤容重、土壤生物数量及活性、地下水深度每三年测定一次种植区布点取样DB21/T 36112022BB附 录C(资料性)土壤环境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表 C.1土壤环境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8类 别常见种类监测技术方法病害锈病、褐斑病、叶斑病、白粉病、霜霉病在典型样地,病害发生高峰前期,采用 “S”形布置取样2法,每点取 1m×1m=1m ,随机齐地面剪取 10 个枝条,每个枝条自上而下摘取 100 片叶片,根据不同病害分级标准对叶片分级,计算病情指数。虫害草地螟幼虫、蓟马类、苜蓿叶蛾、苜蓿叶象甲等枝条计算法。在有代表性地段,虫害发生高峰前期,采用“S”形布置 5 点取样法,随机齐地面剪取 100 个枝条,在白板上轻拍抖动枝条,统计害虫种类及数量。蚜虫类、盲蝽类、苜蓿籽蜂、叶蝉类等网捕法。采用 “S”形布置 5 个位点,一复网为水平 180度扫网捕捉 1 次,每个位点扫网 10 复网,统计害虫种类及数量。芫菁类、象甲成虫类等单位面积计算法。采用 “S”形布置 5 个位点,每位点取21m×1m=1m ,统计芫菁类、象甲成虫虫口数量,计算虫害发生程度。DB21/T 36112022CC附 录D(资料性)紫花苜蓿常见病虫害定点监测技术方法表D.1紫花苜蓿常见病虫害定点监测技术方法9类 别主要病/虫害推荐药剂使用方法病 害锈病、褐斑病、叶斑病、白粉病、霜霉病内吸性、灭生性、触杀型杀菌剂(三唑酮、百菌灵、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在发病初期,结合灌溉施入,使用剂量(0.20.4 千克/公顷)。虫 害蚜虫类、蓟马类、盲蝽类、草地螟、叶蛾生物源农药(苦参碱 1%乳油、藜芦碱 0.5%可溶性液剂、印楝素 0.5%乳油)现蕾期前,采用叶面喷雾法,苦参碱 1%乳油使用量 7.518 克/公顷;藜芦碱 0.5%可溶性液剂 57 克/公顷;印楝素 0.5%乳油 911 克/公顷。化学农药(毒死婢 48%乳油、高效氯氰菊酯 4.5%乳油、溴氰菊酯 2.5%乳油、啶虫脒 5%乳油)虫害发生严重时应急使用,毒死婢 48%乳油使用量 450900 克/公顷;高效氯氰菊酯 4.5%乳油 1522 克/公顷;溴氰菊酯 2.5%乳油 815 克/公顷;啶虫脒 5%乳油 1530 克/公顷;要求喷雾均匀,应在无风条件下和阴天或早晚施用。DB21/T 36112022DD附 录E(资料性)紫花苜蓿主要病虫害防治及推荐药品表E.1紫花苜蓿主要病虫害防治及推荐药品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