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名篇情景默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96561704
资源大小:44.6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名句名篇情景默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必修上册默写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情景默写1短歌行(1)短歌行中诗人感叹年华已逝,借酒解忧的诗句:“ , !”(2)在短歌行中,诗人用“朝露”作比,感叹留华易逝的句子:“ , 。”(3)短歌行中诗人运用设问形式回答了什么可以解忧的诗句:“ ? 。”(4)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化用了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5)古人善于运用音乐和景物表达情感,短歌行中描写音乐场面的句子是“ ”;描写夜空景象的句子是“ ”。(6)短歌行中“ ,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7)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诗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诗句:“ , 。”【答案】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鼓瑟吹笙 月明星稀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时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譬、唯、衿、悠、笙、稀、掇、厌。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2)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 ”,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之情。(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 , ”。(4)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答案】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词有:厌、衿、悠、羁、渊、韵。3归园田居(其一)(1)从天性的角度揭示诗人回归田园的原因的诗句:“ , 。”(2)饱含诗人误入官场的无限悔恨之情的诗句:“ , 。”(3)写诗人归隐田园后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诗句:“ , 。”(4)直接表现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 , 。”(5)用远景镜头描绘出村庄的朦胧和安详的诗句:“ , 。”(6)归园田居(其一)中通过“ ,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所居洁净,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7)归园田居(其一)中表达山村的静谧、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 , 。”(8)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自己居住屋舍周围的树木茂密、果实累累的诗句:“ , 。”(9)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自己居住屋舍宽绰的诗句:“ , 。”【答案】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韵、际、拙、樊笼、暧、墟、庭、吠、颠、荫、檐。4登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10)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 , 。”(1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 , ”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1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1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答案】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作客”“啸”“渚”“萧萧”“鬓”“潦”。5(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_,_。(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_,_。_,_。(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_,_。_,_。(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9)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10)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1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_,_。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1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_,_”。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1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1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1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岩万转,忽然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_,_。_,_。”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此时“_,_”,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恰似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1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几句写仙境的石门轰然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7)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8)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9)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1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12)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1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14)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1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16)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摧、剡、霓、瑟、鸾、悸、恍、扉、訇、羁、酹、渌、倚、巅、澹、冥。6梦游天姥吟留别(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姥山时隐时现的句子是“ ”,通过赤城山和五岳侧面展现天姥山高大的句子是“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谢灵运住处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写山泉声音震耳欲聋的句子是“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梦境又回到现实的句子:“ , 。”(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气急剧变化,黑云压天,仿佛要下雨的句子是“ ”,写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就像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的句子是“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流露出消极的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相似的消极情绪流露的诗句:“ , 。”(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飞逝的句子:“ , 。”(1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的句子:“ , 。”(1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后颇感失落的句子:“ , 。”(1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天姥山洞外熊吼龙鸣的恐怖景象的诗句:“ , 。”(1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 , 。”【答案】 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渌水荡漾清猿啼 熊咆龙吟殷岩泉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睹、掩、度、渌、清、霓、鸾、悸、恍、澹、倚、暝、惟、栗、巅、事。7理解性名句默写。(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_、_、_、_、_。(2)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3)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4)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_,_。_,_。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_,_。_,_。(5)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_,_。_,_。(6)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_,_。_。_,_。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_,_。(7)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8)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9)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10)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_,_。_,_。(11)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12)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_,_。_,_。(13)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_,_。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_,_。(14)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_。(1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1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17)“_ ,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1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_,_”。(19)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时,_。”(20)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劈啪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月声的绝唱。如“大弦嘈嘈如急雨,_。嘈嘈切切错杂弹,_”,“_,幽咽泉流冰下难”。(2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门前冷落鞍马戏,_”,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_,_”。(22)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2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 ”。(24)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_”,表现旋律轻松而流畅的句子是“_”,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_”。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_。”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25)白居易琵琶行中“_,相逢何必曾相识”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26)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_,往往取酒还独倾”,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27)酒本是一种饮料,但在中国却有着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在古代诗人笔下,与酒有关的诗句不胜枚举。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春江花朝秋月夜,_”的诗句,表明天涯沦落人的孤寂。(2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_。”(29)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_,_。”(30)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白居易琵琶行的警策语是“_,相逢何必曾相识。”(3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丝竹乐器演奏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幽咽泉流冰下难。”(32)古典文学中“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_。_,主人忘归客不发。”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这个“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凉心情。(3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34)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的感喟。【答案】(1)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秋月春风等闲度 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5)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6)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8)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9)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10)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1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2)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13)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1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15)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1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1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19)梦啼妆泪红阑干(20)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2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暮去朝来颜色故 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4)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25)同是天涯沦落人(26)春江花朝秋月夜(27)往往取酒还独倾(28)暮去朝来颜色故(2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0)同是天涯沦落人(31)间关莺语花底滑(32)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3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3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浸、唯、荻、瑟、犹、嘈、迸、幽、舫、绡、唧、沦、阑。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赞颂同学少年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诗句是: , 。(2)短歌行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 。(3)登高中用来描绘秋天草木摇落,江水流逝的句子是: , 。(4)琵琶行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出乐曲的激越和雄壮的是: , 。(5)念奴娇·赤壁怀古描绘周瑜自信乐观,从容破敌的是: , 。(6)虞美人中词人通过具体的物象,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的诗句: , 。【答案】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意”“斥”“遒”“衿”“萧”“乍”“浆”“鸣”“樯橹”。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成语“青出于蓝”“后来居上”的寓意很特别,这与荀子·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以及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 , ”的意思是一致的。(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3)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4)荀子·劝学中“ ,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5)韩愈师说中,揭示本文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 ”。(6)“雏凤清于老凤声”,年长未必优于年轻,何以如此?韩愈早在师说中告诉了我们原因的句子是: , 。(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 ”。【答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无以至千里【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博”“驽”“嘉”“贻”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10根据提示填写。(1)荀子·劝学中“ ,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2)荀子·劝学中,以“木”“金”为喻,目的是为了引出“ , ”这一结论,突出学习的重要意义。(3)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 , ”。(4)韩愈在师说中,用“ , ”两句叙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5)韩愈师说和荀子劝学的开头都是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韩愈师说提出“ ”,荀子劝学则提出“ ”。【答案】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不可以已【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驽、驾、博、省、知、遗、谀。11课内情境默写。(1)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 , ”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2)劝学中“ , ”这两句从反面说明要想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3)劝学中用好马与劣马对比,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其中表示劣马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阐明老师的作用的句子是“ ,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6)韩愈在师说中表达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 ”,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答案】 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跂”“博”“跬”“驽”“驾”“受”“庸”“嘉”“贻”。12根据静女内容进行默写。(1)静女中,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焦急的句子是“ , ”。(2)静女中,“ , ”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3)静女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娴静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其诗句是“ , ”。(4)静女中,“ , ”两句,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5)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毫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 ”和“ ”。【答案】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搔”“踟”“蹰”“彤”“炜”“怿”“姝”“俟”“隅”“娈”。13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话写出了游子从眼前想到此后生涯,想到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游子的情绪更加黯然销魂。(2)涉江采芙蓉中,“ , ”,这两句话,诗角度变了,转为从远在洛阳求仕的游子方面写。在这样一个季节里,自然想起家乡采莲一事,只是举目远望,回乡的路途绵延无尽。(3)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是: , 。(4)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 。 (5)“ , ”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6)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 , 。(7)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 , 。(8)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 , 。【答案】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