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96561934
资源大小:33.5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声声慢【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诵读、品读的诵读教学法,让学生逐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2.通过把我意象,品味意境,从而感受词人凄苦而深沉的愁情。【教学重点】通过听读、诵读、品读的诵读教学法,让学生逐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把我意象,品味意境,从而感受词人凄苦而深沉的愁情。【教学课时】一个课时【课程类型】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导语:轻抚中华历史的尘烟沙幔,萧瑟秋风中,一位才请四溢的女词人朝我们缓缓走来。她轻移莲步,衣着淡雅、面容憔悴、神情凄苦。自从金人的铁锤砸碎了京都的琼楼玉苑,也砸碎了她原本幸福而平静的生活。从此,她个人的命运便随着国家的命运而改变。靖康之变,她与丈夫被迫逃离家乡,南渡避难;南渡后不久,与他情投意合、恩爱情深的丈夫突然染病身亡,留下她孤身一人,四处漂泊。多年来,她尝尽了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悲以及颠沛流离之苦。这一切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此时,面对萧瑟的秋风,面对庭院满地衰败的菊花,面对梧桐更兼细雨,女词人不仅百感交集(此时播放阿炳的二胡二泉映月,教师满怀深情地朗诵声声慢,学生听读,初步感知全词的感情基调。)一、用心听读,初步感知全词的感情基调。1.教师配乐朗诵完后问: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位女词人是谁吗?(学生会很快答出:李清照)听完后,你觉得词中传达出了怎样的感情基调?(低沉、凄楚、悲凉、哀怨)2.同学们,从这低沉、凄楚、悲凉、哀怨的倾诉中,你能听出女词人诉说了什么吗?试着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愁)非常好,这个“愁”就可以说是全词的词眼。那么,现在,请大家带着我们初次听出的愁,听出的凄楚与悲凉,齐读声声慢,试着进入词作中去感受词人的“愁”情。二、用情诵读,再次感受此人的愁情。1.全班配乐齐声有感情朗诵全词。2.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理解自由诵读两到三遍。3.请三位同学分别试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感情等。(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分组读,男女同学赛读等诵读方式)4.全班再次配乐齐声有感情朗诵全词。三、用心品读,深入感受词人的愁情。1.在上一步骤的全班齐读后问:词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愁?请用心默读,用心品读你找到的写出了词人愁情的语句,并试作鉴赏分析。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做适当地点拨与引导,并且在恰当的时候配以不同方式的诵读。全词诵读鉴赏例析如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诵读鉴赏分析:“寻寻觅觅”, 平平仄仄,声音从低升高,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若有所失、恍恍惚惚、孤独徘徊的身影,通过动作写出了词人深深的失落感。(动作若有所失、恍恍惚惚、孤独徘徊)“冷冷清清”, 仄仄平平,声音由高而下,展现的是一幅冷清凄凉的景象到处冷冷清清,毫无生气,她一无所获。通过环境的冷清更是衬托出词人心境的清冷。(环境心境的孤寂清冷)“凄凄惨参戚戚。”,平平仄仄平平,声音又是一个从低到高,然后由高而下的转换,尤其到最后,声音越来越低,音节也越拉越长,再一次刻画了作者悲惨凄凉、寂寞惆怅的心绪。有的只是凄惨悲凉和寂寞无助的心绪。此句连续使用十四个字的叠声词,通过复沓重叠,使声音发生起伏跌宕和声韵平仄变换,将词人凄苦的形象和惆怅寂寞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可以一边鉴赏分析,一边诵读。想象在冷清凄凉的环境中,词人若有所失、恍恍惚惚、孤独徘徊,读出凄苦、惆怅寂寞。)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诵读鉴赏分析:问:“乍暖还寒时候”指的是那一个季节?为何“最难将息”?“乍暖还寒时候”指的是秋季,“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是最惹人悲愁的季节。“最难将息”:在时节,更在心境,无限愁情,难以将息。(读出难以将息的无限愁情。)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诵读鉴赏分析:为何说是“淡酒”?酒真的很淡吗?不是的,古人有为驱寒消愁而饮酒的习惯。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从此词中“浓睡不消残酒”句可见酒力是非常大的,酒性是非常烈的。如今酒性依旧是非常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深、太浓、太多、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因此,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深、太浓、太多,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曾经“浓睡不消残酒”,是因为年轻时没有切入肌骨的愁,有的只是一个年轻贵族女子的闲愁、淡愁。前后两相对比,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心境是何等的凄苦。秋风更是渲染愁情,更添凄凉。因天气寒冷,因难以将息,因内心愁苦,词人本欲借酒驱寒消愁,但是淡酒无力,怎能抵挡得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的侵袭,又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最后只能是更寒更冷,与其说是身冷,不如说是心冷。(读出那淡酒无力消除的深、浓、多、重的愁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诵读鉴赏分析: 词人本欲借酒消愁,可谁知“举杯销愁愁更愁”,反而勾起自己阵阵伤心。正当伤心之时,猛然抬头看见天空中的大雁,那不正是曾经为她和丈夫赵明诚捎信过的大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可如今,大雁依旧,斯人已去,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更何况,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雁是候鸟,春秋南北往复飞回,经常会勾起离人的愁情,词人如今南下避难,来年春天,大雁可以北回,但她却难以北回,顿时还会勾起她天涯沦落之愁、亡国之恨。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词人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而出。(要读出词人内心的的沦落之愁、亡国之恨、丧夫之痛,读出词人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诵读鉴赏分析: 词人仰望天空过雁,勾起沦落之愁、亡国之恨、丧夫之痛,低头俯视满地黄花又如何呢?往年,菊花盛开之时,丈夫在世之时,此人一定会将它采摘来装点案头,可如今,丈夫故去,自己四处漂泊,再也没有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有的只是任凭堆积的花儿憔悴、衰败,有的只是“人比黄花瘦” 的憔悴与孤苦。黄花,即菊花,写出了词人的憔悴与孤苦。(读出词人的憔悴与孤苦。)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诵读鉴赏分析: 憔悴而孤苦的李清照,独自守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极点,愁到极点,那么,即将到来的漫漫长夜词人又将如何度过呢?“守着窗儿”:一个日常的细节,一句平淡的话语,传达出一种凄清的苦况。(要读出这种凄清的苦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诵读鉴赏分析:秋雨梧桐叶落时,正是词人断肠时。“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原本就是最能牵愁惹恨的事物,正所谓梧桐叶落,秋色愁人。再加上细雨霏霏,更添新愁。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正是如此。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霏霏,连绵不绝、点点滴滴,与其说是滴在叶上、阶前、地上,不如说是滴在词人破碎的心上。以景、以声衬情。(读出愁的连绵不绝,读出心的破碎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诵读鉴赏分析:词人满腹愁绪,本欲借酒浇愁,然急风欺人,淡酒无力,雁逢旧识,菊惹新愁,紧接着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霏霏,更添愁绪,此人眼前的一切是处处生愁,景景牵愁,物物惹愁,词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愁的世界。这些愁,层层叠加,直至无以复加,难以形容,词人干脆就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的愁还可形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词人的愁则非笔墨所能形容得完的。所以,结尾一句戛然收尾,但给人感觉却是:言已尽,但愁难了。(此时一定要让全班同学齐声有感情地诵读全词,深化情感。)3.配乐诵读全词,深化情感。四、课堂小结:千古词人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用她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高超的艺术技巧。向我们倾诉了她内心的满腹愁情。通过听读、诵读、品读,我们不仅能够读出意象、意境、情感;我们还能够读出:无论是乍暖还寒的天气,还是冷冷清清的庭院;无论是急风淡酒,还是过雁黄花,无论是梧桐叶落,还是更兼细雨,都是生愁,惹愁,牵愁的事物,仿佛这是一个愁的世界;我们能够读出,短短的一首词是笔笔写愁,句句含愁,满纸呜咽;我们能够读出词人的满腹愁绪、愁肠百结、肝肠寸断。(再次齐读全词,结束这节课。)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备教手记: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授声声慢这首词作时,我选用的是诵读教学法。诵读教学方法的采用,不仅很好地贯彻了阅读教学的理念,更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读的功能,有听读、诵读、品读;齐读,单个儿读;默读,朗读;生读,范读等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师的范读中启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知感悟。学生在一声声、一句句、一次次的反复诵读中,走进词人,走进词作。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