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4课《蜀道难》(培优版).docx
-
资源ID:96562195
资源大小:27.8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4课《蜀道难》(培优版).docx
作业推荐蜀道难(培优版)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使人听此凋朱颜B. 猿猱欲度愁攀援C. 砯崖转石万壑雷D. 舞幽壑之潜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B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凋谢”;“使滚动”;“使舞动”。故选B。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来源:学。科。网Z。X。X。K2、下列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B.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C. 以手抚膺坐长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 其险也如此 其无忘乃父之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B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介词,表比较;介词,在;C项,介词,用;介词,因为;D项,代词,代指蜀道;语气副词,表期望,可译为“一定”。3、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人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B. 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象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其诗人的情感气质。C. 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一,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D. 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技巧、情感的鉴赏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项,诗歌体裁错误。错在“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这首诗的体裁不是新乐府的诗歌形式。故选D。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体诗分为四、五、七言和杂言,没有平仄限制,也不讲求是否对偶。B. 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诗坛,群星璀璨,出现了李白、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多诗人。C.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代表盛唐诗歌成就的是李白。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着他鲜明的个性。D. “蜀道难”原本是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而且因为以前没有把它列入考试范围,考生并没有多少有意识的积累,现在它“不期而遇”,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作为恢复该考点的第一年,想必不会太难,肯定会以课本内容为主。本题B项,白居易不是盛唐诗人,应为中唐诗人。5、下列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噫”“吁”“嚱”,本来是三个独立的叹词,李白在这里把三个叹词连起来使用,以加强惊叹的语气。B. 诗人把实写、虚写和想象、夸张结合起来刻画山的高险,突出了蜀道之难。来源:Zxxk.ComC. 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而又无比壮阔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的奇险。D. 李白擅长写乐府诗,是因为乐府格律较严,也较讲究韵律,能体现高超的艺术手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乐府格律较严”说法不错,恰恰相反,乐府诗格律宽松,而且本项强加因果,李白“擅长写乐府诗”与“乐府格律较严,也较讲究韵律,能体现高超的艺术手法”二者之间并非必然的因果关系。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_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_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睛,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_: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 ),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姿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_。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美轮美奂 不同凡响 古色古香 赏心悦目B. 空前绝后 震古烁今 遗风余韵 心旷神怡C. 美轮美奂 震古烁今 古色古香 心旷神怡D. 空前绝后 不同凡响 遗风余韵 赏心悦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空:“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空前绝后”指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文中是说“唐诗、宋词、元曲”,应用“空前绝后”。第二空:“震古烁今”指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此外修饰人物,用“震古烁今”更合适。第三空:“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遗风余韵”指前人留下的风尚和气韵。“古色古香”多用来形容器物、书画等,此处是说唐宋留下的风尚和气韵,应用“遗风余韵”。第四空:“心旷神怡”指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多作谓语;“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常作定语;此处语境为“莫不令人怎么样”,应该用作谓语的“心旷神怡”。故选B。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B. 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人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C. 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D. 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该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赘余,“酷爱”指非常爱好,与“特别”有重复,排除B;二是结构混乱,前半句的主语是“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后半句的主语是“我”,应统一主语,排除AD。故选C。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扪参历井,沿羊肠透迤蜀道而上B. 春江花月,伫立如震的江沙之上C. 携壶老酒,翘首九月初三的夜空D. 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解答此题,也要从意境上体会。括号后的句子是补写内容的主要依据,下文语境为“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姿的树梢”,“诗仙”对应李白,这句话是对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意境的描绘,D项“峨眉”一词正与之照应。故选D。来源:Z&xx&k.Com三、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爵乐安公。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大都督。数有战功,假辅国将军,累迁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平蜀之役,恒为先锋,攻城野战,所当必破之。宣政元年,除左前军勇猛中大夫。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高祖受禅,进位上大将军,封蕲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开皇二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并弟叶护及潘那可汗众十馀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高祖曰:“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来源:学+科+网Z+X+X+K其年,授宁州刺史,寻转鄜州刺史,母忧去职。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起为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惮之,不敢窥塞。以病免。又除襄州总管,在职二年,转兰州总管。复转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高祖谓之曰:“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岁馀,卒官。谥曰威。(摘编自隋书·列传第十八)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ZXXKA.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B.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C.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D.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船舰”是语句“船舰碍轮不得进”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及”应该是等到的意思,“俘”的宾语是“数千人”,“及”前面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刘景到了,船舰被车轮所阻,不能前进。长儒于是派出奇兵,水陆两地一同发动,大破刘景,俘虏几千人。等到俘虏吴明彻后,长儒因战功升任大将军。故选D。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假,此处是临时担任、代理官职之意,古汉语中还有权、摄、署等词也有代理官职的意思。B. 受禅,指古代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来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C. 可汗,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者。D. 母忧,亦称为“母艰”“内艰”,如若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按制须离职回祖籍守制三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者”错误。匈奴的最高统治者为单于。古代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铁勒(高车)、突厥、吐谷浑、阻卜、女真等部族对首领皆称可汗。“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故选C。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达奚长儒出身贵族,自幼胆识过人。在北周与隋两朝他都凭才略出众而受皇帝的赏识和重用。B. 达奚长儒足智多谋,作战屡次立功。在对抗陈将刘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将军。C. 达奚长儒不畏强敌,御敌视死如归。对突厥一战,他率兵奋勇拼杀,身负重伤,终使敌离去。D. 达奚长儒善掌军事,赤诚报效国家。他担任军中要职,震慑了敌人,为国家消除了边塞之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在对抗陈将刘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将军”错误。结合“高祖受禅,进位上大将军,封蕲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分析,达奚长儒进位上大将军是在隋高祖登基之后。故选B。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答案】达奚长儒受任于北边边塞,遏制胡人,他共打了十四仗,所到之处,必定挫败敌人。长儒生性极为孝顺,他不吃不喝达到五天,哀伤憔悴超过礼制,身体几乎将要垮了,天子对他赞许叹赏不已。【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长儒受任北鄙”,长儒受任(于)北鄙(省略句);“鄙”,边远的地方;“遏”,遏制;“凡”,一共、总共;“摧”,挫败。(2)“至”,极、最;“悴”,憔悴;“过”,超过;“礼”,礼制;“殆”,近于、几乎;“嘉”,赞许。四、情景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揭示艰难困苦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的语句是“所以动心忍性, ”。(2)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以两种动物来反衬蜀道高峻的名句是“ , ”。(3)苏轼的赤壁赋以“ , ”两句来从侧面衬托箫声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答案】(1)曾益其所不能(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应注意“猿猱”“壑”“嫠”这几个字的写法。【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