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专练:名人篇之叔本华.docx
材料作文专练-名人篇之叔本华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叔本华)出发才能到达。(朱兆瑞)大自然中一切的结束都喻示着新的开始。(Q经典说说)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狄更斯)作为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的你,是更关注事情的开始还是结果?你可曾思考过两者的关系?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叔本华认为,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徐特立也说过: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人不贪学;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然而杭高有位俞同学每天都要读3到4本书,他会挤出一节课的时间,用快读的方式,看前言或概述,然后从目录中选一两个特别感兴趣的章节再读丰富的阅读信息量让俞同学以面试满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寒假里又要开展读书活动了。到底该快读多读还是精读少读?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骄傲源于内,是对自我的一种直接的欣赏。叔本华骄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周国平骄傲是只拦路虎,常挡在成功的道路中间。冰心你骄傲过吗?骄傲带给你什么?你又如何看待骄傲?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角度自选,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材料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的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材料二:手机互联网时代,让百度、腾讯、淘宝的竞争升级,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占领人们除了工作、学习、生活、休息之外的碎片时间。于是,大多数中国人都成了低头族。有人觉得,这些时间被占领是好事,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再也不用担心无聊了。但是有人觉得,这样一来。好像更无聊了,要是一离开手机,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角度,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例文:终点也是起点有这样一个故事:讲一个穷人不甘于贫困的生活,发誓要富起来。他用仅有的150元钱去投资炒股,凭着他独特的眼光很快就富起来了。但后来由于股市不景气,他很快又倾家荡产,他想去寻死,一位邻居开导他:“你本来就这样穷啊,也许再过五年你又是一个富翁呢!”大家听了这个故事不知有何感想?我仿佛悟出了一点儿道理:那个穷人由穷到富,再由富变穷的经历,不正是从一个起点到达一个终点,又从终点回到了起点吗?噢!我明白了,原来终点也是起点。也许有人会反驳:“真是一派胡言!按这样的推理,科学哪来的发展?世界哪来的进步?人类哪来的进化?”一连串的反问真让人有点招架不住,不过,大家不用着急。请听听我的看法。终点也是起点,是世间万物的生存法则。燕子去了,会再来;杨柳枯了,会再青;桃花谢了,会再开万物生长,悄无声息,生命从它诞生起就开始默默地等待着下一个轮回。试想,没有燕子的飞去,哪有燕子的飞来?没有杨柳的枯萎,哪有它的再次吐芽?没有桃花的凋谢,你哪能感受到它含苞欲放时的那份羞涩与娇媚?在这一次次生命的轮回中,枯萎与繁茂,凋谢与盛开是那样的浑然一体,是那样的密不可分。当你看到片片枯叶如黄蝶纷纷扬扬地飘向大地的时候,难道你就没有想到正是枯叶的腐败才孕育了嫩叶的新生吗?没有枯萎,便无所谓繁荣;没有凋谢,哪来的盛开?枯萎是繁荣的铺垫,凋谢是盛开的前奏。这就是辩证法,这就是终点也是起点。生命的传承一晃便是上亿年,生生不息,环环相扣,仿佛永远也没有终点,所以哲人曾说,我们要在一个生命中死去才能进入另一个生命中。有这样一幅漫画,在一条长跑道上,一个满头大汗的男孩,正面带微笑,即将奔向终点,可他前方有一个箭头,上面赫然写着“起点”二字。漫画的含义是深刻的,深刻就深刻在它道出了人生的哲理终点也是起点。终点也是起点,是人生历程的不变规律。杨振宁教授曾用一个圆描述他的人生轨迹,说清华园是他人生的起点,也是终点。是啊,当杨教授还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是清华园为他埋下了梦想的种子,为他以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当他享誉整个世界时,他又满心欢喜地回到了当年携着他梦想起飞的地方,难道这不就是杨教授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吗?终点也是起点,是科学研究的不二法则。在科学研究领域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当人们攻克了一个难题后,成千上万的新问题又将接踵而至;当这些成千上万的新问题得以解决时,成万上亿个更难的问题又会摆在面前。连锁似的反应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千奇百怪的未知世界,使人们看不到它的终点。因此,谁也不敢夸下海口说,我们即将爬到科学的巅峰,达到科学研究的尽头。当人们面对着这些新问题,忙得焦头烂额时,他们也就不会为以前的一点点成就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更没有时间沉迷于过去的成就中。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即都要经过否定肯定再否定的循环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事物发展达到更高阶段。这不就是终点也是起点的辩证关系吗?起点和终点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千里之遥,需要极大的恒心和毅力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出了成绩时,我们应该明白自己不过是在生命的圆形轨道上划圈而已,没有永恒的终点;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想到挫折和失败是不会长久的,只要有恒心和毅力,胜不骄,败不馁,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细读题目中给出材料,可从中提炼出本次作文的话题应围绕“起点与终点”“开始与结果”来展开。第一句话强调“出发”即“开始”的重要性,只有“出发”才可能会到达“终点”,有个“结果”;第二句是说经历了“过程”,有了“结果”,才明白“开头”的意义;第三句富有哲理,“终点”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第四句的“起点”可以指理想、初心等,那么“终点”就是理想的实现。总之,这里的“起点与终点”“开始与结果”都具有象征意义。比如我们在拼搏奋斗的路上,必须“出发”,即开始奋斗,才可能会有好的结果;而学业上取得的成绩、工作上获得的成果、事业上赢得的成就等,这些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我们身边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躺在过往的功劳簿上度日,没有了进取的动力,这是很致命的。当今的世界日新月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与认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起点”我们还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先天条件,有些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不懂得自身变得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这个道理,以为“起点”就是“终点”,终日享乐。也有人家庭条件差,很自卑,不敢在大家面前展现自己。其实只要我们懂得努力,拥有自信,我们一样可以变得强大,要知道“起点”不是“终点”,可根据以上分析立意写作。具体行文,以自己对于“起点与终点”“开始与结果”的感悟为表现的主旨,从生活中选取能表现这一主旨的事件,写出真实感悟,真实感情来。在写法上,可以使用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写法,深化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注意人物细节描写方法的恰当运用,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事件详略得当的处理,写作顺序学会使用倒叙、插叙都会使文章收到生动感人,波澜起伏的效果。若是议论说理,以“起点与终点”“开始与结果”为论题,摆事实,讲道理,向读者传达自己对于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看法与观点,以理服人。首段提出论题:起点与终点,激发读者兴趣。主体部分则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古今中外名人事例,对这一论题进行具体有力的议论。末段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还可向读者发出号召。立意:1.出发,才会有从起点到达终点的可能。2.终点不是终结,也可能是新生。3.不忘初心,终点就是起点。2例文:读书:精慢出灼见囫囵吞枣,尚能饱腹,犹不知味道几何;细嚼慢咽,自然不快,却奉上烟火美味。饮食如此,读书更是。快读多读不过一时读书之广,如走马观花,诚然足以因为别人的过问,但真要引出个真知灼见所以然,就不免一时语塞,更不会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般赞誉。比如流沙河,一生所读不多,却为研读庄子之业界泰斗。可谓劳其一生得书虫之名。令人咋舌的是流沙河对庄子不过是儿时为逃避封建学堂“压迫”,不曾想越陷越深,又不断研习精读一本书,铸就大学问。若流沙河只作庄子奇幻一梦,那么中国文学必将多一份遗憾。再思叔本华,“不加思考的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带有思考,批判性思维读书是扩深学识,是获取教养的最佳途径。想必黑塞亦是如此。拓宽学识自然简单,广读书便是了;拓深学识却极难,要作学问作大学问。前者下限很低,上限也很低;后者下限很高,上限也很高。虽古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但我谓之不然。纵使读书百遍,若遍遍浅尝辄止,粗览疏略,那不过是看书,而非读书,自然更不必说意见了。看书只为了解剧情,乃至为跟上潮流地看,人云亦云地看。无论圣贤书或是江湖风云,总能来几句,谈上几谈。实乃大错特错掩耳盗铃之举。不过欲盖弥彰,故作姿态,以为自己有了大学问罢了。语言之布局,谋篇,意图,蕴意都值得深思;批注,笔录,摘记样样彰显情思。读者立世,脱口而出的不是“这本书好看吗?”,而应是“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什么”。徐特立认为读书以少为贵,人不贪学;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当身处世界文学经典丛林,静下心,在沉思的生活中,或品味诗经中一唱三叹,或入红与黑的法国现实,或与瓦尔登湖同休息,或与屈灵钧击节踏歌。精读经典,也是精读自己。写作为了倾诉理性与共情。在生活的某一天,与文学不经意的邂逅,不就是时代留下的最后的浪漫吗?学问很深,经典很厚,时光悠悠。一袭新雨一杯龙井,捧起一本经典。所欲所思所想诉诸笔椽,投身于文字与情思。一生很短,一人足矣,书亦如此。读起来吧,读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材料中以徐特立和叔本华为例,主张精读。只有精读才记得牢,才刻骨铭心;只有精读才会达到“第一次通读让我悟到了人情,第二次通读让我悟到了道理,第三次通读让我悟到了人生”的效果。精度少读能带给我们的东西很多,锻炼我们对于文字的体察和共情,带动我们的大脑思考,丰盈我们的心灵世界。而材料中以俞同学为例,则主张多读。因为对于我们这样尚且处于求学之路上的学生而言,如此精读或许只会阻碍视野,弊大于利。正如俞同学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功劳,因此我们还要多读。多读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让我们能够形成对这个世界更加完整的认识,对于许多学科都有所涉猎,不至于囿于一隅,眼光与思想一同狭隘。其实我们也可辩证的来看待,精读固有精读的好,多读亦有多读的妙处。如果说读书是成功的大门,那么我们应当以多读铺路,精度为动力,叩开这扇大门。【立意】(1)精读少读能培育出更甜的果实;(2)我思故我在精读;(3)多读是为成功铺路;(4)平衡精读与多读。【素材】(1)精读是对于文章的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与不断思考。一本书翻来覆去地阅读,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受。“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不但适用于许多读者,也适用于一个读者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不同的阅读视角。有那么一群人,一生只精读一本书,那便是红楼梦。他们从不同角度:服饰、食物、中药、礼仪来分析红楼梦,最后从这本百科全书中发展出了一门全新的学问屹立于学术之林红学。(2)安徒生通过广泛阅读莎士比亚等人的戏剧叩开了自己的创作之门;莎士比亚通过阅读古希腊以来的各种神话和剧本,取其精华让自己的戏剧艺术达到巅峰;木心从小便阅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和卡夫卡等西方文学巨匠的作品为自身日后的创作奠定基础多读会带来成就。(3)教育学家温儒敏先生倡导“各书有适当读法”,因此,在书籍到底速读还是精读,自有一套推断方法。对于科普类或其他包含许多新信息、新知识的读物,读者不妨快速浏览,抓取自己所需的关键词,以此扩充知识面;对于经典名著,则要认真对待,不必快速看完,而学习细读其优美、含有深层意蕴的句子,做到读一卷书“胜行万里路”的效果;对于类似社会契约论的深奥而难以理解的著作,不妨学习杭高中有个俞同学,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再读,不求完全看懂,只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对于那些食之无味却足以用于打发时间的杂志娱刊,权当娱乐心情,大可不必一直挂念。3例文:拒绝骄傲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是韩愈对当时认为“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士大夫之族所感叹的。是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而促使士大夫之族“惑而不从师”的原因是什么呢?是骄傲,是其无法放下身段与之求学的傲心,是一颗被骄傲所覆盖的住了的愚昧的心。骄傲,乃成功之绊脚石。从古至今,成功者之于无数也,而这成功的后面有哪位成功者不是一步一个脚印积累的呢?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奋斗而发明的“照明灯”,那时,照明灯的发明,甚至照亮了整个人类,可其却不以为然,爱迪生认为还可以有人类更方便,可以把黑夜照得更清晰的灯,于是仍然不时地研究。继之的是后面更多的发明家,他们更多的不是一味的骄傲,而是想更多地创造,于是出现了今天华丽缤纷的大都市。然而如果就在爱迪生发明的“照明灯”之后人们就一味地骄傲而不想更多的创造,那么今天人们大概依然停留在那个“照明灯”时代。骄傲,乃理想之阻航者。“江郎才尽”的故事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而牛顿的发现了引力定律之后科学生涯也走到了极点。而这一切又是什么导致的呢?其中骄傲也是逃脱不过的,江郎在追求到了自己想要认为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之后,便再也没有写过出色的作品,而牛顿也一样;其实不然,因为真理是没有终点的,正如理想一样可以有达到更高的。可骄傲促使了他们没有飞向更高的彼岸。面对成功,骄傲不得。一个年青的政党,始终坚持着信念,守护自我,走过八十多载的漫漫征途。总想着,湘江怒潮,浪遏飞舟,挥斥方遒,中流砥柱;常听说,四渡赤水,突破乌江,翻越岷山,力挽狂澜。面对这些辉煌的成就,共产党并没有因此而狂妄自大,轻视敌人,而是用信念,智慧,理性思维挽救了苏维埃红色政权与累卵危难之间,燃起了革命的燎原大火,奠定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沧桑正道,筑成了唱雄鸡天下白的石破天惊。成功者,戒骄戒傲。或许这句话是所有取得一点成绩的同学都会对自己说的。但是也犹可见很多的同学仍然会为一点成绩而骄傲自大,最后导致飞得越高摔得越痛的后果已经屡见不鲜。因此,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才济济,一山还有一山高的社会了,我们应该在骄傲的窗口前写上拒绝二字。【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应用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名言警句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写出对“骄傲”的认识和思考。本材料有三则名言,周国平的名言说的是骄傲与才能之间的关系,叔本华的名言说的是骄傲与自我的关系,冰心的名言用比喻的手法,形象说明骄傲阻碍成功。周国平、叔本华的名言肯定了骄傲,冰心的名言否定了骄傲。考生可以从肯定、否定两个角度选择其一立意,进行写作,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要写出对骄傲的认识和思考,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见解。立意:(1)欲想骄傲,先要增长才干。(2)骄傲是对自己能力和成绩的肯定,骄傲一下又何妨。(3)骄傲使人落后,阻碍成功。(4)骄而不傲方是智者本色。(5)选择骄傲地活着,活出自我。素材:1. 我骄傲,因为我有我的理想。即使从前因为背包很满而丢掉了许多理想,既使想要征服世界的心已经被世界征服,即使从前高举的拳头已慢慢僵硬。而今我将重拾我的梦想,继承前人的衣帛。谁说桃子就不能砸出一个新的牛顿?又是谁说我不能推翻亚时士多德?只要有梦想,便值得骄傲地追。2. 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当时诸葛亮跟刘备聊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滔滔不绝,若不是诸葛亮这时候的骄傲,刘备怎么可能三请诸葛亮。骄傲者眼光高远,拿着望远镜,去发现远处的风景,他的字典只有成功,因为它底气十足,他无视可见的诱惑,以及困难,一路波折,一路风尘。他看到了当初只能在远处欣赏的地方。3. 骄傲,便不安分,爱出头。总往前方闯,往高处走,身后不知不觉出现一大堆人,打酱油的,看笑话的。他只能往前走,向上,无法回头,因为他原来的位子被尾随围观的人占了,后来成了领先者。忌惮骄傲,畏首畏尾,便走不远,飞不高。永无可能积累可以真正谦虚的资本。结构层次:开篇引用韩愈师说里的语句,分析士大夫之族的心理,从而提出本文的论题,骄傲阻碍人的发展与进步。接着采用并列式,从“骄傲,乃成功之绊脚石”“骄傲,乃理想之阻航者”两个角度论述骄傲的危害。然后以中国共产党为例论述面对成功骄傲不得,并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因骄傲而失败。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拒绝骄傲。4 例文: 给闲暇着点色 “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左右自己。”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是啊,成功人士并非生来就注定成功,而是他们懂得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怎样把握命运呢?华罗庚说“时间是由分秒累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所以,你在努力时,他们也在努力!你不努力时,他们还在努力。就连空闲时间都充分利用好,为其着色,这就是差别了。 这不禁让我很快想到那个时代,那些特别的人。司马迁,专注于史记;李时珍,还在翻山越岭创作着本草纲目;文学家鲁迅,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惜时如金,连自己喝茶的时间也不放过,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陈景润,精通多种语言,利用闲暇的分分秒秒去学习。他们都不曾停下脚步,举手投足间都让生命焕发着光彩,所谓闲暇时间,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每一次静下心来思考生命的时机。那时没有百度、没有淘宝,有的只是一次次对生命的追问。他们成了一位位时代巨人,站到了时代巅峰,攀登上与世人不一样的生命高度。毫无疑问,就是为那些闲暇时间着色。 可如今时代发展了,很多人的闲暇时光却黯然失色,高科技本该成为我们发光发热的支点,此时却成了浪费时间的躯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盗其QQ,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砸其电视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思过、锻炼、读书、明智、开悟、精技。”这是摘自网络的一个段子,虽然有些搞笑,有些嘲讽,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被电子产品“绑架”的现代人,所有的闲暇都被其胁迫,我们指尖敲击的不再是梦,而是低俗游戏充斥着的没有灵魂的躯壳。 闲暇时间没了色彩?人们步履匆匆,沿岸的风景无论多美,都不曾停下脚步。寂寞红尘,流年就在指缝间滑过,记忆就在蜕变中沉浮,心就在虚拟中逃避,梦就在暗夜里忧伤,长此以往,这个时代注定会在所谓的无聊中沉沦。 迷茫的人醒醒吧!闲暇时不妨放开手机,捧起一杯香茗,当清风拂过那页泛黄的书角时,我们便可在书香中品味人生,沉淀自我。这是在为闲暇着色,也是在为生命酝酿着每一次花开的时间。 所以,让我们马上行动吧,为闲暇着色,为梦想插上翅膀,为生命喝彩!【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就本题而言,有三个层面的立意可挖掘如何在时间面前成为智者;享受生命,而不是被生活所累,庸庸碌碌地度日,被偶尔空闲出的“闲暇”支配的不知如何是好。智者处于世,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何享受生命。用手机也可以享受精神愉悦;从反面入手,以愚者的无知,衬托智者的睿智。低级趣味的游戏只是短暂的欢愉,欢愉过后难免更为寂寥,而智者的生活,却是长乐长安的。行文时,可加入个人的亲身经历,或是历代人物的事例来 佐证自己的观点。点睛:近年来各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更注重贴近生活,关注现实,特别注重外在的客观世界与内在的主观世界产生的矛盾思考:一方面是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素养的缺失,高考作文命题的这种趋向,表达了对关注社会、直面现实的感悟和思考。而近年来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也成为热门的命题范畴,如2013年北京卷“爱迪生看待手机”的材料作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