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96562746
资源大小:38.6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念奴娇 赤壁怀古》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3.鉴赏怀古诗词写景、怀古、抒情的自然结合的艺术表现力及虚实映衬的艺术特点。【重点难点】1.鉴赏怀古诗词写景、怀古、抒情的自然结合的艺术表现力,体味豪放派词的意境及其风格特点。2.感悟词人复杂的精神世界,理解“人生如梦”的感慨。【课前预习】1课内词汇(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公瑾(jn) 纶(gun)巾 强虏(l) 华发(huá fà) 酹(lèi)(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浪淘尽(冲洗、冲刷) 千古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杰出的) 人道是(说) 乱石穿空(陡峭不平的样子) 雄姿英发(卓越不凡) 一尊还酹江月(同“樽”,酒具) (3)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借喻、对偶)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借代、夸张)2.每日成语:和苏轼有关的成语雪泥鸿爪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雪泥鸿爪”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了。河东狮吼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不合时宜朝云乃苏轼侍妾,一次苏轼吃完饭,扪着肚皮问家人:“内装何物?”有的说是文学才华,有的说是满腹学问,唯朝云说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遂引为知己。胸有成竹文同,字与可,是北宋画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诗人苏轼的至友,二人交情颇深。苏轼也喜欢画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对此说深以为然。宋人晁补之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这一成语的出处。此后,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成熟考虑。坚忍不拔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忍不拔”这个成语由此得出。3.文学常识 (1)作者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就是写的苏洵、苏轼、苏辙。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在文学上却成就斐然,名垂青史。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他是北宋时代最大的一家。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他首开一派豪放词风,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执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2)写作背景、题解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游黄州的赤鼻矶,写下了包括本文在内的流传千古的作品。念奴娇,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中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壶中天等。双调,一百字。赤壁怀古,“赤壁”,并非赤壁大战处。“怀古”元丰五年,作者已47岁,自觉年事已高,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问题探究】1诵读感知:诵读点拨: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作者感情,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正确把握读音和停顿,尝试朗诵:2上片研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制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反复朗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3. 下片研读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如何理解?全词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也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大家是如何理解的?4.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这种豪放派词的特点体现在本词中哪些方面?5.鉴赏词的虚实映衬的艺术特点。【课时测评】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公瑾(jn) 还酹江月(zhuó) 狼狈bèi)B料峭(qio) 吟啸(xiào) 芒鞋(máng)C羽扇纶巾(gun) 樯橹(qiáng l) 萧瑟(sè)D乐府(yuè) 筵席(yàn) 吁叹(x)2与例句中“故”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故垒西边,人道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君安与项伯有故C故久立与其宾客语D故推恩足以保四海3填写诗句: 苏轼用 的词句描绘赤壁壮丽的景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赞颂周瑜的非凡胆略与豪迈气概,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其词句 。【延伸阅读】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中,尤其是边塞诗中,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参考答案】【问题探究】1诵读感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 词一开篇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起句以长江起兴,“大江东去”有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放,给人深沉的历史感。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犹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下去。“人道是”三字用的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第一、二、三句总写了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峭。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了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这一名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铺垫。上片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从而为下片追怀周瑜渲染环境氛围。3.风流潇洒、从容镇定、才华横溢。以美人衬英雄,更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小乔乃孙策之妻大乔的妹妹,故周瑜取得孙权绝对的信任,这也是他能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自己故国神游,自己笑自己多情,早生华发。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4.景物描写:“大江东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周瑜形象的豪放:少年得志,叱咤风云;感时伤今的豪放:怀才不遇,还酹江月。5.虚景与实景的相互映衬:实景赤壁的险要形势眼见;虚景火烧曹营想像虚实相济。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课堂测评】1.C A:酹lèi B:峭qiào D:筵yán 2.A B:旧交情;C:故意;D:所以。3.填写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遥想瑾公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7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