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知识讲解.doc

    • 资源ID:96564640       资源大小:11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知识讲解.doc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知识讲解一、断句三原则高考文言文断句需把握以下原则:1.字句意思要讲通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断开,即“其不屈,正也”。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2.内容要符合情理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明通鉴)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人。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知识示例: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里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示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分析:按以上标点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此句标点应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摘自“山语文心”)二、看“词性”和“对话词”一、词性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常用来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边练边悟】(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韩非子·十过(节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答案BFG)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曾伤,君不如杀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有机会回国成为君主而发兵,那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遇之无礼”的主语是“君”,“礼”是“无”的宾语,宾语后断开,且“彼”代指“晋公子重耳”,是下一句的主语,“彼”前断开,所以B处断;“彼”是主语,“有时”是状语,修饰谓语“反国而起兵”,这中间不可断开,且“若”和下一句“即”构成“如果就会”的假设句,“即”前断开,所以F处断;“伤”是名词,意为“祸害”,做“为”的宾语,后面断开,且“君”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G处断。故断句处为:BFG。(回归语境)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译文:过去晋公子重耳出逃在外,路过曹国,曹君趁他脱去上衣时偷看他的骈肋。釐负羁和叔瞻在前侍奉。叔瞻对曹君说;“我看晋公子不是平常的人。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有机会回国成为君主而发兵,那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曹君不听。二、对话词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边练边悟】(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答案(BDG)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句意:母亲对此感到诧异,对亲戚说:“我的儿子这样的关怀我,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之”是代词,指代前文“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的内容,“母异之”主谓宾齐全,B后应断开;“曰”是“说”的意思,习惯上“曰”后即D处断开;“多”是“很、非常”的意思,修饰的是“知孝养”,“如此”是“这样”的意思,从语意上看,这是周母感慨儿子对自己的关心程度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因此“如此”后即G处应断开。故BDG处需要断句。(回归语境)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有爱。(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译文:周尧卿在十二岁时失去了父亲,悲伤哀痛得就像成年人,见到母亲句抑制情感、忍耐哀痛,不想让母亲伤心。母亲对此感到诧异,对亲戚说:“我的儿子这样的关怀我,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尧卿后来果然赡养孝顺母亲,他的志向如同母亲所说的那样。他对待兄弟,尤其厚道友爱。选文情况隆平集(宋初五朝史)为北宋曾巩撰。曾巩于元丰四年(1081)七月为史馆修撰,奉诏修国史,历时八月而罢史任,未及撰成全书,此集当为修五朝国史的底本。其行文峻洁,笔力甚高,以北宋人记北宋事,所记颇有宋史所不备者,可资参考。隆平集·儒学行义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试题引导考生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摘自“山语文心”)三、看“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根据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边练边悟】(202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答案CEG)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非子在他的书中说,孔子赞赏赵襄子的做法,以此来强调“礼”的根本,然后在书中批驳孔子的看法,难道不像是真的吗?“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在他的书中说”,其后应跟“说”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来说明“礼”的重要,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对孔子的话加以批驳,这就是“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然后难之”后都应断开。同时,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回归语境)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译文:子鲋说:“最近赵国和韩国一起攻打知氏,赵襄子先奖赏臣子然后才有战果。韩非子在他的书中说,孔子赞赏赵襄子的做法,以此来强调“礼”的根本,然后在书中批驳孔子的看法,难道不像是真的吗?然而这其实是欺骗。(注)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选文出处孔丛子是一部相当于“孔家杂记”的书,主要记述孔子及其家族后裔子思、子高、子上、子顺、子鱼等十几位孔子后代子孙的言语行事。旧题鲁国孔鲋撰。历来被认为是从家族角度理解孔子及其后人思想的重要参考书。【边练边悟】(2023年新课标全国2卷)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答案DFG)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解 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被人困住而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苻坚这种人就是这样的。“欲”的宾语是“胜敌”,且“不亦乎”是固定句式,常用于委婉地提出问题,表示对对方的看法或态度不太肯定,故此应独立成句。所以“胜敌”后应断开,“乎”后应断开;“焉”用在句末,此处表陈述语气,因此“焉”后应断开。(回顾语境)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译文:宗命侍臣拣出谢玄传阅读后,说:“苻坚哪些地方没有做好呢?”李靖回答:“我看苻坚载记说:(淝水之战时)前秦各军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的军队独能保持完整。苻坚率领千余骑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了苻坚,慕容垂却没有杀。从中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而唯独慕容垂的军队得以保全,可见苻坚被慕容垂所困的局面已经很明显了。被人困住而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苻坚就是这样的。”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下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摘自“山语文心”)四、看特殊句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1.判断句判断句是指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判断句的主要形式有:(1)“者,也”。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者,”。如: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3)“也”。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4)“者也”。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用副词“乃”“为”“即”“则”“皆”等表示肯定判断,“非”表示否定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用“是”作判断动词。如: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7)无标志判断句。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边练边悟】(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练习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断句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翻译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地却先和齐国断绝邦交,是让楚国陷于孤立状态啊,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节选自说苑贵德)练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断句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翻译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丽而险要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无价之宝呀!”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动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文言被动句的主要形式有:(1)“于”或“受于”。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2)“为”“为所”或“为所”。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3)“见”或“见于”。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被”。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意念被动句,无标志词。如: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举”意为“被攻占”)【边练边悟】(202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 材料二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练习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答案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翻译李靖回答:“我看苻坚载记说:(淝水之战时)前秦各军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的军队独能保持完整。苻坚率领千余骑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了苻坚,慕容垂却没有杀。从中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而唯独慕容垂的军队得以保全,可见苻坚被慕容垂所困的局面已经很明显了。被人困住而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苻坚就是这样的。”3.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后,而文言文中则存在大量的宾语前置现象,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如: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疑问代词“何”作动词“知”的宾语)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疑问代词“谁”作介词“与”的宾语)(3)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时宾语前置。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4)介词宾语前置。如“一以当十”中的“一”是作介词“以”的宾语。(5)用“自”作宾语,也常常前置。如: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 周尧卿(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执母丧(执丧,奉行丧礼,守孝),倚庐(古人为父母守丧时居住的简陋棚屋)三年,席薪枕块(席薪枕块:旧时居丧者以薪草为席,以土块为枕,以示哀苦之意),虽(即使)疾病不饮酒食肉。或(无定代词,有人)勉(劝勉)之以礼(状语后置句,正确应为“或以礼勉之”),曰:“礼老病不止酒肉(年老有病的人不需停止喝酒和吃肉),意(内心)或(或许)不胜(忍受)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能忍心像这样做吗)?”葬之先期,躬(亲身)自负土(背土筑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没有什么用来)葬者或然(或许会这样做),今子何自苦(宾语前置,“苦自”)?”母亲去世后,他结草庐守孝三年,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即使生病也不饮酒吃肉。有人劝他按照礼仪规矩适度保重,他说:“礼记上说老年多病可以不停止吃酒肉,也许是因为忍受不了丧亲之痛罢了。我虽然病了但还没有年老,能忍心像这样做吗?”安葬母亲时,他亲自背土填埋。有人告诉他说:“古代贫穷无法安葬逝者的人或许会这样做,现在你何必自苦呢?”4.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定语后置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者”字表示。如: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2)用“之”字表示。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3)用“之者”表示。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杂说(四)(4)数(量)词后置。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5.状语后置句介词加上宾语,组成介宾短语,一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它有三种情况:(1)用介词“于(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面作状语。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2)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要前置。如:具告以事。(鸿门宴)(3)数词后置修饰动词,在今译时,需要前置。如:后秦击赵者再。(六国论)前两种情况的状语后置,也可叫介宾短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另外,有时,有些省略了介词“于”的句子,也是状语后置句。如: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6.主谓倒装句文言文中的一些感叹句或疑问句,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将它放到句首,这就是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7.省略句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此外,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还有省略谓语。(1)主语的省略。如:(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劝学)(2)宾语的省略。如: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游褒禅山记)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过秦论)(3)介词的省略。如: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4)谓语的省略。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8.固定句式文言文中,有些虚词与虚词配合,或者虚词与实词(包括短语)配合,中间或前后插入一定成分,组成固定搭配的形式,称之为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我们在阅读翻译时不要拆开理解。牢牢掌握固定句式及其变化,对快速准确翻译有很大帮助。文言文固定句式,根据表达语气和表达作用可分为下列几种:(1)表陈述语气:“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有的”)、“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无法”),“有所”“有的”(人、物、事)、“无所”“没有的”(人、物、事)等。(2)表疑问语气:“何如”“如(奈、若)何”,均译作“把(对)怎么办”。(3)表反问语气:“何(奚、曷)以(用)为”“何为”,可译作“还要干什么呢”“哪里用得着呢”。“不亦乎”(不也是吗)、“何之有”(有呢)、“庸乎”(难道吗)。(4)表揣度语气:“无乃(得无)欤(邪)”(莫非/该不会吧)。真题演练:(断句)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参考)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翻译)韩非子在他的书中说,孔子赞赏赵襄子的做法,以此来强调“礼”的根本,然后在书中批驳孔子的看法,难道不像是真的吗?(断句)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参考)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翻译)请你带军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追逐交战,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而观战,不是很快乐吗!五、看“句式对称”01 词性相对,句式相似(北京高考真题  取材于王充论衡·非韩)(断句)闻伯夷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风者薄夫敦鄙夫宽。此上化也,非人所见。(分析)在相应位置上,出现相同的词“闻”“者”,人名“伯夷”与“柳下惠”都是人名词,两句话构成对称句式,遇到类似情况,我们可以借助这点来断句。用一句一行的排版就更能清楚看出它们的句式特点:闻伯夷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风者,薄夫敦,鄙夫宽。(译文)听说伯夷的作风,会使贪婪的人变得廉洁,软弱的人树立志向;听说柳下惠的作风,会使轻薄的人变得敦厚,心胸狭隘的人变得宽宏大量。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到的。(浙江高考真题  取材于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断句)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答案)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注释)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不是)有求胜于(对于)斯民(老百姓)也。为刑(制定刑罚)以待天下之罪戾(罪恶过失),而唯(唯恐)愚民(愚昧无知之民;旧时对民众的蔑称)之入于其中(那之中,其,代刑罚)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加(施加)之也。(译文)古代的君子立身于天下,不是想要压制百姓。制定刑罚来对待天下的罪恶过失,却唯恐百姓落入刑罚之中而不能脱离;制定恩赏来对待天下的贤德大才,却唯恐天下没有贤才而无从施予恩赏。2.相同修辞,语义或反或对或近前后几个句子结构相似,意思相反、相对或相近,构成一组对称句。(浙江·高考真题宋张耒上曾子固龙图书。这是宋代张耒写给曾巩的一篇书信,写出了张耒对君子之文章的理解,以及对如何做好一篇文字的理解,最后夸赞了曾巩的文字。)(断句)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如秋风夜露凄忽而感恻也如神仙烟云高远而不可挹也。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解析)这段文字是张耒对屈原的文章理解,用了三个比喻的排比句,在对应的位置上共同用了比喻词“如”和连词“而”,构成一组对称句。用一句一行的排版就更能清楚看出它们的句式特点: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如秋风夜露,凄忽而感恻也;如神仙烟云,高远而不可挹也。(译文)因此他的文章如同明珠美玉,美丽而令人赏心悦目;如同秋风夜露,凄然而令人感动同情;如同神仙烟云,高远而不能攫取。依循他的言语来考证他的事迹,难道有不合理的吗?7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知识讲解.doc)为本站会员(鹿哥)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