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
资源ID:96567506
资源大小:758.0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开学考试历 史 试 卷试题分值:100 分考试时长:75 分钟祝考试顺利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1人类对大自然的依附性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印记。但是,当人类作出划时代的新发现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通过栽培植物也可养活自己时,这一依附性大大减弱了。从此,人类告别了旧石器时代,跨入新石器时代。这一“新发现”是()A 农业的产生B 集权国家的形成C 阶级的出现D 铁制工具的使用2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空中飞舞的神。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带有男性特征,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到唐代,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形丰满,姿态妩媚,有些飞天头梳唐代妇女流行的双丫髻。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飞天形象的变化说明了()A 佛教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B 唐朝丝绸之路推动民族交融C 唐代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D 敦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3下表是宋代法律就田宅买卖契约进行的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可用来佐证宋代()第一步先问亲邻在同等交易价格原则下房屋亲邻拥有优先购买权第二步输钱印契订立契约,缴纳契税,官府在契约上加盖官印第三步过割赋役官府在双方的赋税账簿内进行变更登记第四步交产离业出卖人将田宅交付给买受人A 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B 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C 重视家族的门第观念淡化D 契税是政府主要财政收入4 清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编纂全国地理总志 嘉庆大清一统志,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直隶、盛京等 22 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将清代以前未包括的“三北地区(即西北、北部、东北)”地区完全纳入其中。从今天看,此举有利于()A 扩大地方自治B 建立行省制度C 强化国家认同D 强化三省职权5右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模式一下民族关系一直紧张,战争频繁B 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加速汉化,国家统一C 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内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 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加强6读下面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变化表,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错误的是()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1650 年183%183%24%229%545 亿1750 年192%131%16%309%728 亿1850 年227%81%51%351%1171 亿A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口的增长B 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减少从而影响社会正常发展C 早期殖民侵略和疫病导致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D 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外来高产作物的传入71904 年 5 月,大清王朝外务部批准济南正式开埠。同年,东方杂志撰文评论道:“德国尝以独占山东全省利益,屡向北京政府要求权力,其所经营者,著著进步遂将济南、潍县、周村三处开为商埠,俾利权不致为德人所垄断。”这可用于说明清政府自开商埠()A 出于抵御帝国主义瓜分的考量B 阻断了列强抢占租借地的潮流C 旨在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D 回应了全世界华人的舆论呼声81922 年,中共二大将无产阶级置于“帮助”“援助”“扶助”的地位。1925 年,中共四大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指导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 完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B 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发展C 认识到革命统一战线的作用D 对社会性质作出了正确判断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A 国民革命时期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101942年蒋介石访问印度,劝说英印双方在战争大局下做出妥协。1944年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拟战后世界和平书 提出,非轴心国的殖民地应限于若干年内必须取得自主与独立,这影响了盟国对战后殖民地的处置。这些外交行动()A 直接影响了抗战的结果B 体现中国寻求大国地位的努力C 彰显中国综合国力提升D 奠定中国“五常”的国际地位112021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或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引导和促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使土地资源得到更高效、合理 的利用。该管理办法的实施()A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性质B 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的推广C 调动了个体农户的生产积极性D 提升了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12古希腊悲剧在于“严肃”,而不在于“悲”,悲剧得到了城邦的大力支持。希腊公民通过观看悲剧,从中审视自身命运,激发对引起悲剧的人物行为的远离意识。这说明古希腊悲剧()A 是源于对神灵的恐惧与抗争B 推动了文化的繁荣C 是民主制度走向衰落的产物D 利于维护城邦和谐13法兰克王国成立初期,国王赏赐贵族和功臣的土地不附带任何条件。到 8 世纪早期,国王以分封土地为条件,要求受封者宜誓为其效忠,战争时提供兵员并承担其他封建义务。这表明()A 国王意图加强王权B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C 城市自治运动受挫D 基督教会控制思想14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远航,其船队有17艘船,装载了三百名水手和上千移民,包括工匠、士兵、商人、律师、传教士等职业,并随船运入马、牛、羊、猪、鸡等家养畜禽,谷物和果树的种子以及各类建筑材料和工具。此次航行()A 促使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 推动了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C 有利于改变世界人文地理格局D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状态151767 年,索邦神学院审查贝利塞留时,对哲人们的指控也一般无二,“争先恐后地努力动摇宗教的基础,损毁秩序、君权和经济,以误入歧途的想象、骗人的梦幻取代神圣贤明的高尚原则”。材料中的“哲人”()A 主张恢复古希腊罗马的文化B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高涨C 重视经验和事实的思维方式D 描绘了资本主义“理性蓝图”16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不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分化引发的严重后果,有识者都已经预感到了,社会解体的威胁也已经被各种政治色彩的人都看到。据此可知,工业革命()A 变革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B 导致贫富不均,加大变革难度C 激化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变革D 壮大资产阶级,形成责任内阁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2 分)【奴隶制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自由、平等、友爱”,这些美德最直接地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奴隶均为国家所有的斯巴达不同,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他们的关系甚至要比夫 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还要亲密。摘编自周芸论古代雅典“温和”的奴隶制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遍布于意大利本土和地中海沿岸各行省。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恩格斯认为“隶农制是罗马奴 隶制占有制生产危机的产物”“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摘编自任宪宝主编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雅典“温和”奴隶制形成的时代背景。(6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隶农制的特点,并对古罗马隶农制进行简要评析。(6 分)18(12 分)【地图上的文明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请为以上三幅地图分别命制一个合适的标题。(3 分)(2)指出三幅地图反映的共同主题,并进行阐释。(9 分)【高二历史】第 3 页 共 4 页19(14 分)【走向整体的世界】某学习小组以“走向整体的世界”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时,做了如下设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微观探究】从 1575 至 1815 年,每年驶往马尼拉的中国帆船通常在 2060 艘。据估计,1565 至 1820 年间,墨西哥向马尼拉输送的白银约 4 亿比索,绝大部分流入了中国。随着贸易的发展,阿卡普尔科由一个偏僻小镇一跃而成为墨西 哥著名港口。福建漳州的月港是丝银贸易的重要口岸,很快由一个小渔港发展成为沿海商业城市。整理自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1)将材料一中的知识体系补充完整。(5 分)(2)对材料二中的“马尼拉帆船贸易”进行评述。(9 分)20(14 分)【英国主日学校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英国的“主日学校”又称“星期日学校”,因只在星期日上课而得名,主要由教会和慈善机构兴办,是一种通常为贫民儿童提供教育的慈善学校,收费低廉甚至免费,教学内容以宗教道德教育为主,读、写、算等世俗教 育为辅。1780 年,英国报界商人罗伯特雷克斯在家乡创办了一所主日学校,在其大力宣传下,主日学校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响应,各宗教教派、中产阶级、工人阶级甚至政府都参与其中,主日学校很快由地方扩展到了全国。到十九世纪中期,其规模达到顶峰。1870 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伴随义务教育逐渐普及,主日学校日渐衰落。由于主日学校兴起后发展迅速,其数量之大、注册人数之多、影响之广在英国教育史上都绝无仅有,所以这一现象也 被称为主日学校运动。摘编自陈翠翠试论 17801870 年的英国主日学校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主日学校运动”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高二历史】第 4 页 共 4 页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 202220222023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开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开学考试学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ABCDDABC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BDACDC1【答案】A【解析】略2【答案】A【解析】佛教来自于印度,北魏的飞天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明显带有印度特征;到唐代,印度的特征逐渐减少,代之以唐朝的特征,表现为佛教的本土化,飞天还体现出唐代世俗女子流行发型,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故选 A 项;飞天造型的转变主要反映的是中外交流,排除 B 项;飞天造型中体现女性化,反映了唐朝的审美和社会风气的开放,无法反应唐代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排除 C 项;材料不能体现敦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排除 D 项。3【答案】B【解析】略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嘉庆大清一统志“分述直隶、盛京等 22 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并且“将清代以前未包括的三北地区(即西北、北部、东北)地区完全纳入其中”,说明清政府比较重视对边疆的治理,这就有利于边疆地区对统一国家的认同,故选 C 项;通过嘉庆大清一统志所编纂的地区来看,它比较强化统一国家对边疆地区的治理,而不是扩大地方上的“自治”,排除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创立于元朝时期,而不是清朝时期,排除 B 项;“三省六部制”出现于唐朝时期,而不是清朝时期,并且在清朝时期并没有实行“三省制”,排除 D 项。5【答案】D【解析】在模式三之下,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深入中原,其统治范围不仅包括内地,还有边疆地区,如元朝和清朝都属于这种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种模式之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加强,故选D 项;在模式一之下,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并立,辽宋夏金就属于这种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种模式之下,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并不都是一直紧张的战争状态,它们在边境地区也开展互市贸易,排除 A项;在模式二之下,少数民族内迁并建立政权,北魏就属于这种模式,它加速了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但是并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排除 B 项;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时期,而当时的形势是南宋、金处于对峙状态,排除 C项。6【答案】D【解析】略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遂将济南、潍县、周村三处开为商埠,俾利权不致为德人所垄断”可知,清政府开济南为商埠是为了防止德国垄断利权,以此抵御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故选 A 项;”阻断“的说法不准确,1901年中国已经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抢占租地成为风气,当时的清政府已无力改变,排除 B 项;清政府通过开商埠并不能改变中国当时半殖民地的情况,且改变社会性质也不是清政府开商埠的目的,排除 C 项;材料只反映了清政府开商埠的缘由,不涉及全世界华人的态度,因此不能体现华人的呼声,排除 D 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可知中共五大吸取了中共二大以来的经验教训,逐渐意识到了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故选 B 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出现于 1927 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 A 项;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党内合作,国民党居于领导地位,排除 C 项;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做出了比较正确的判断,排除 D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依双方自愿”可知,此时对地主阶级利益有所保护,即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共中央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故选 C 项;国民革命时期(1924 年1927年)的土地政策是实现“耕者有其田”,排除 A 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 B 项;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排除 D 项。10【答案】B【解析】略11【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故选 B 项;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土地仍属于国家或集体,排除 A 项;经营权的流转,发展的是土地集中经营模式,与“调动了个体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无关,排除 C 项;没有具体的数据比较,无法得出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是否提高,排除 D 项。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希腊公民通过观看悲剧,从中审视自身命运,激发对引起悲剧的人物行为的远离意识”,可知古希腊悲剧有利于对古希腊人的行为习惯进行教化,激发古希腊人的城邦意识,故选 D 项;“古希腊悲剧在于严肃,而不在于悲”说明古希腊的悲剧源于对城邦现实的思考,排除 A 项;材料主要强调古希腊悲剧对公民自我认识的影响,而不是对文化繁荣的影响,排除 B 项;“悲剧得到了城邦的大力支持”体现了当时城邦对公民思想文化建设的支持,反映了城邦民主制度的繁荣,排除 C 项。13【答案】A【解析】由“国王赏赐贵族和功臣的土地不附带任何条件”到“国王以分封土地为条件,要求受封者宜誓为其效忠,战争时提供兵员并承担其他封建义务”可以表明,国王想要加强自身的王权,故选 A 项;题干体现的是国王与贵族和功臣的关系,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 B 项;题干体现的是国王与功臣和贵族的关系,与城市自治运动无关,排除 C 项;题干体现的是国王要加强自身的权力,与基都教会无关,排除 D 项。14【答案】C【解析】略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767 年”及“动摇宗教的基础,损毁秩序、君权和经济”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哲人”是指启蒙思想家,故选 D 项;A 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张,排除;宗教改革的发生和发展在启蒙运动之前,排除 B 项;1617 世纪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思维方式,排除 C 项。16【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英国的工业革命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变革,C 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政治层面,未涉及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排除 A 项;工业革命有利于推动改革,而不是加大变革难度,排除 B项;英国责任内阁形成于工业革命前,D 项既不符合材料时间要求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7(12 分)(1)背景: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苏格拉底等推动人文主义的起源;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6分)(2)特点:过程具有渐进性(阶段性);内容:剥削方式有所变化;结果:孕育新的经济因素。(2分,任意2点2分)评析:适应奴隶制危机和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需要;冲击了奴隶制生产关系,有利于封建农奴制的兴起,推动社会转型;但本质上人身束缚和受压迫的状态并未改变。(4分,任意2点4分)【解析】(1)据材料一“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苏格拉底等推动人文主义的起源;据材料一“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可知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可知过程具有渐进性(阶段性);据材料二“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可知剥削方式有所变化;据材料二“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可知孕育新的经济因素。第二小问评析,据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可知适应奴隶制危机和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据材料二“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可知冲击了奴隶制生产关系,有利于封建农奴制的兴起,推动社会转型;结合其实质可知但本质上人身束缚和受压迫的状态并未改变。18(12分)(1)图一古希腊殖民扩张示意图。(1分)图二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1分)图三阿拉伯帝国商业活动示意图。(1分)(2)共同主题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与扩展。(3分)公元前8一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推动了希腊文明的扩展。(2分)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传播了希腊文化,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广泛吸收并传播了东西方的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2分)【解析】(1)由图一中的图例“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这个时间和图中的区域地中海和黑海周围的殖民地,可知这幅图指的是古希腊殖民扩张示意图。由图二中的进军路线与退兵路线以及重要战役及其时间,还有就是帝国疆域包含了欧亚非三洲,就可以断定这是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或者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由图三中的图例“750年的疆域”和主要陆路与海上商路可知,这是阿拉伯帝国商业活动示意图。(2)第一小问共同主题,上述三幅地图反映了古代希腊的殖民扩张、亚历山大东征和阿拉伯帝国的商业活动,都超越了自己国家本土的范围,所以共同主题是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与扩展。第二小问阐释,根据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上述活动范围的形成过程(包括时间、动力和结果、影响等)即可。图一是指公元前8一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推动了希腊文明的扩展。图二则是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传播了希腊文化,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图三则是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广泛吸收并传播了东西方的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19(14分)(1)A人口迁移(1分);B动植物交流(1分);C商品世界性流动(1分);D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封建制度濒于解体;商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2分)(2)新航路开辟后,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转口贸易逐渐兴起。中国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被运往马尼拉,西班牙商人用大帆船把产品远销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这些白银大部分又流入中国。(3分)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丰富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生活,也加剧了对其财富的掠夺,造成巨大的灾难;西班牙垄断了太平洋航线,获取了暴利;作为中转地,马尼拉等地区发展迅速;推动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推动了早期全球化进程)。(可从对中国、对拉美、对菲律宾、对西班牙、对世界等角度作答,任选三个角度,不拘泥于具体文字,6分)【解析】(1)由材料一中的宏观构建可得,A、B、C处需要填写新航路开辟后,同一时间段内横向交流的情况,即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的往来与交流的领域,结合所学可知,除了疾病传播之外,还可以有不同大陆之间的人口迁移,动植物交流和商品世界性流动,所以可以这样填写:A处为人口迁移,B处为动植物交流,C处为商品世界性流动。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看,需要知道欧洲、亚非拉地区与新航路开辟之前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所以D处需要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知识分析对欧洲的影响,由于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货币贬值、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封建制度濒于解体;与此同时,商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所以填写与此相似的内容即可。(2)注意审题,题目要求评述“马尼拉帆船贸易”。所以要求有述有评,先述后评。有关述的部分,需要说明马尼拉帆船贸易的时间、路线和往来的商人及其商品等。具体来说,新航路开辟后,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转口贸易逐渐兴起。中国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被运往马尼拉,西班牙商人用大帆船把产品远销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这些白银大部分又流入中国。其中评的部分则是需要从马尼拉帆船贸易对中国、对拉美、对菲律宾、对西班牙和对世界等角度选择至少三个角度去说明影响即可。具体来说,对中国,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拉美,大大丰富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生活,也加剧了对其财富的掠夺,造成巨大的灾难;对西班牙,西班牙垄断了太平洋航线,获取了暴利;对菲律宾,作为中转地,马尼拉等地区发展迅速;对世界,推动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20(14分)概述发展状况:如从受教育主体为贫民儿童;参与阶层广泛;教学内容以宗教教育为主等角度作答。(4分)分析时代背景:如从工业革命后工厂大量雇佣童工、贫富分化的加剧造成贫困儿童的教育严重缺失;工业生产对工人文化素质要求的提高;宗教、慈善机构和有识之士对贫民教育的倡导等角度作答;(4分)阐释历史影响:如从为贫困儿童提供受教育机会,客观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适应了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英国大众教育的发展,为义务教育的普及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学内容受限于宗教教义,不利于世俗教育的发展等角度作答。(6分)【解析】首先要概括材料所述内容或者现象,然后具体分析材料现象所出现的历史背景,最后还要对材料所述史实的影响进行简要阐述。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主日学校的内涵、主日学校所教授的内容、主日学校的发展历程。基于以上分析,在具体作答时,首先要明确主日学校的发展概况:受教育主体为贫民儿童(是一种通常为贫民儿童提供教育的慈善学校)、参与阶层广泛(各宗教教派、中产阶级、工人阶级甚至政府都参与其中,主日学校很快由地方扩展到了全国)、教学内容以宗教教育为主(教学内容以宗教道德教育为主,读、写、算等世俗教育为辅)。然后具体分析主日学校出现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材料相关内容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大量雇佣童工、贫富分化的加剧造成贫困儿童的教育严重缺失;工业生产对工人文化素质要求的提高;宗教、慈善机构和有识之士对贫民教育的倡导。最后,要具体阐释其历史影响:为贫困儿童提供受教育机会,客观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是一种通常为贫民儿童提供教育的慈善学校,收费低廉甚至免费);适应了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1780年,英国报界商人罗伯特 雷克斯在家乡创办了一所主日学校,在其大力宣传下,主日学校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响应,各宗教教派、中产阶级、工人阶级甚至政府都参与其中,主日学校很快由地方扩展到了全国。到十九世纪中期,其规模达到顶峰);推动英国大众教育的发展,为义务教育的普及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870 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伴随义务教育逐渐普及,主日学校日渐衰落);同时也要明确一点,即其教学内容受限于宗教教义,不利于世俗教育的发展(教学内容以宗教道德教育为主,读、写、算等世俗教育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