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
资源ID:96567536
资源大小:5.17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语文答案卷 第 1 页 共 5 页 2023 年 3 月高二月考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A“始于西周时期,形成于秦汉时期”错误,不合文意,根据原文“至迟到西周时期,人们即已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最初的四个节气”“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到秦汉时期更是臻于完善而形成今天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系统”可知,是“至迟到西周时期”,并且到战国时期“基本形成”。故选 A。2【答案】D【解析】D 逻辑顺序有误。对应材料二的第二段深厚的农耕基因决定了中国古代的文明类型,它促成了天人合一哲学的产生,进而孕育了二十四节气概念,构成了古代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可知先有天人合一哲学,进而孕育二十四节气;且整个第二段都可看出运用二十四节气进行耕作是重农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选项中“在利用二十四节气进行耕作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逐渐形成”以及“由此产生”的表述颠倒了逻辑先后顺序。故选 D。3【答案】C【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A 项是清明节时人们会放风筝,谷雨时就会看到嫩绿的植物。B 项是小雪节气前后适合种树。D 项是立夏的时候桑葚成熟的情景,小满的时候是养蚕种田的好时节。这都是民众日常生活的时间指针。C 项强调团结的力量与作用,与二十四节气对生活的时间影响无关。故选 C。4【参考答案】论证结构上采用的是总分式:先概括指出“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分三个层面进行具体解说。论证方法上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如第二段引用了孟子和民间俗语,第四段有节日和节日习俗的举例等。(每点 2 分,共 4 分)5【参考答案】遵循“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理念:二十四节气代表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用它倒计时,体现中国人对时间的理解。致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文化自信:选择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进行冬奥倒计时,表达民族自豪感。借冬奥会推广中国文化:用浪漫的二十四节气增强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体现中华文明的理念与冬奥会精神的契合:二十四节气的和谐理念与冬奥会的团结精神契合。表达希望与祝福:“立春”日开幕,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或者与本届冬奥“一起向未来”的口号吻合。)(任意 3 点得 6 分)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气氛,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错误。闻一多等人来租房时,荣昌德老汉说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和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可以看出小说的气氛并不轻松。故选 D。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展现了当地的落后迷信”说法有误。根据文中所描述的当地风俗是建了房子都要请尊瓦猫才算清净,以及研究所建成后请尊瓦猫,可知瓦猫寄托了龙泉镇人对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镇宅纳福、驱邪避害的美好愿望,而非落后迷信。故选 A。语文答案卷 第 2 页 共 5 页 8【参考答案】环境上,端公开光的描写,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营造了神秘的氛围,展现了云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上,端公为瓦猫开光是乔迁新居的必经流程,之后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才正式成立,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人物主题上,恭敬肃穆的开光仪式,表现了龙泉镇人和西南联大师生的善良友好、尊重互助,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镇宅纳福、驱邪避害的美好愿望,深化了小说主题。(前面两个要点每点 1 分,第三点 2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文中写到瓦猫安放的过程,端公身穿玄色长袍、头戴锦帽,手执木剑,捉来一只毛色绚亮的雄鸡,口中念念有词,将鸡血一一滴在瓦猫的七窍处,又在那大嘴里放入松子等。将鸡宰杀了,在院内的锅里烹煮,半个时辰取出,直立于钵中,这鸡头须仰视屋宇檐角,端公点香祭之良久,然后踏上屋顶,将瓦猫安在脊瓦上。瓦猫开光的整个过程,是西南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让人感觉非常的神秘,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当地的人,经过了都要驻足,合掌默立,半响,向主家道喜,才离去,可知瓦猫是乔迁新居的必备之物,正是有了这一尊瓦猫,西南联大研究所才算正式成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屋主来了,看了又看,说,这字可真好。可这屋上了椽子,要住进人,其实还缺了一样”“我倒听说,这村里的房子除了庙,都要请尊瓦猫,才算清净了。我刚一进门,看见你们房梁上坐了一尊,那叫个威风”提醒用瓦猫镇宅,表现了当地人善良友好。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正是因为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让很多师生由北方去了昆明,并且在昆明复建研究所,而研究所建成后,需要请尊瓦猫,而当地的风俗则是建了房子都要请尊瓦猫,才算清净,从而可知瓦猫寄托了龙泉镇人对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镇宅纳福、驱邪避害的美好愿望,特别是在当时战乱的背景之下,所以瓦猫也深化了小说主题。9【参考答案】宽厚仁爱,守望相助。荣老爹陪同闻一多去找房子,屋主不在乎租金多少,将自己新建的房子租给闻先生,荣瑞红送饵块,小说结尾闻太太对冯太太的关心,这些行善举、做善事的行为,展现了战乱年代人们互相关怀的人情美,体现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中的宽厚仁爱、互助友善。坚韧不拔,躬行实践。闻先生一路跋涉,筚路蓝缕来到龙泉镇,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装修房子,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代表的西南联大人为追求真理自强不息、不畏艰苦的精神风貌,体现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中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力量。守护文化,勇于担当。制陶匠用器物传承对小家的守护,教授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守自己对家国文化的守护。庄严肃穆的瓦猫“开光”礼,寄托了闻先生和龙泉镇人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更体现了他们对文化与责任的敬畏坚守。(每点 2 分,共 6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瓦猫在有限的叙事空间中创造了无尽的情感维度,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些人与人之间宽厚仁爱、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如“荣老爹回,我们家的耳房刚租了出去全城都在跑警报。走,我陪你去问一问”“荣老爹就说,他们开不了伙。囡儿,新烧的饵块,给他们送些去”“闻先生客气,要给她钱。她躲过去”等情节和当地人行善举、做善事的行为,体现了古道热肠,至真至纯的性情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互相尊重、互助友善的品质。根据原文“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蜡黄脸,满脸胡须。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可这闻一多先生,一个瓦匠窑工也不请。他和另一个姓朱的先生,撸起袖子,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干”通过寥寥数语刻画了闻一多先生的形象,让读者领略闻一多等大师级人物的日常风度与性格魅力,可知以闻一多先生为代表的西南联大人不畏艰苦的自立自强精神,而他们盖这房子是为了修建研究所,这体现了他们即使在战乱不安的情况下,也要追求科学真理,这体现了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追求真理不畏艰苦、谨行勤奋、躬身革命的精神力量。根据文中所描述的当地风俗是建了房子都要请尊瓦猫才算清净,以及文章对于研究所建成后当地人帮忙请尊瓦猫的详细情节,可以从中看出瓦猫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镇宅纳福、驱邪避害的美好愿望。在文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制陶匠用器物传承对小家的守护,教授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守自己对文化的守护。正是由于他们的守护,才有了今日的安宁,才有了文化的传承。语文答案卷 第 3 页 共 5 页 10【答案】D【解析】翻译:义康一向不重学问,不顾客套礼节,自以为他与皇帝是兄弟至亲,不再计较君臣的界限,随心所欲,毫无猜疑防备。11【答案】B【解析】阶级,古今异义词,在本文中指“官位俸给的等级”,即“官阶”。12【答案】C【解析】“太祖于是把义康调任到了广州”错误,原文“宋主乃拟徙义康至广州。”只是打算调任他,并未成事实。13【参考答案】(1)专心扑在公文案例上,督察甄别是与非,没有不精确详尽的。(“锐意”:专一;“纠剔”:督察甄别;“精尽”:精确详尽。)(2)放下书叹息说:“前代已经有这样的事,我如今获罪是应该的。”(“废”:放下;“得罪”:获罪;“宜”:应该,应当。)14【参考答案】(1)权力太大,独断专权;(2)行为高调,不注小节;(3)牵涉到谋反。【解析】第一段“由是朝野辐凑,势倾天下”“内外众事,皆专决施行。”推断出他权力太大,独断专权;第二段“遣人还东府取甘,大供御者三寸。”推出“行为高调,不注小节。”;第四段太子詹事范晔等谋反,事逮义康”推断他牵涉到袁惲等谋反之事。【参考译文】彭城王刘义康,生性喜欢做官,专心扑在公文案例上,督察甄别是与非,没有不精确详尽的。义康总揽朝中大权后,事情由自己决断,他的所有奏折,皇帝都不予否决,方伯以下,全都让义康授用,从此朝野都以义康为中心,其权势威慑天下。义康也自强不息,从不懈怠疲倦。府第门前每天早上常有几百辆车子,即使是地位卑下或官职较小的人,也能被他接见。义康聪明过人,凡事一听就能记住,常有些偶尔碰到的事,能终生不忘,大庭广众之下,他常说起往事来表明他的聪明,人们更以此推崇佩服他。他对官职爵位特别吝惜,从未将官职私下赏赐于人。所有朝士中有才能的,他都召入自己府中,也不考虑会不会违背皇帝旨意,就让他们担任官职。因而手下非常乐意为他效力,不敢瞒骗他。太祖有虚损的疾病,成年卧床,每当心中想事情时就觉得心中痛裂,像被绳子勒紧一样。义康入宫侍奉太祖医药,尽心尽力,凡是汤药和饮食,不是亲口尝过不给太祖吃,有时甚至接连几个晚上不睡,数天不脱衣裳,朝廷内外一切事务,皆由他全权处理。元嘉十六年(439),进位大将军,领司徒,辟召掾属。义康一向不重学问,不顾客套礼节,自以为他与皇帝是兄弟至亲,不再计较君臣的界限,随心所欲,毫无猜疑防备。四方进奉礼物,都将最好的进献给义康,却把次等的进贡给皇上。曾有一年冬天,皇上吃柑桔,感叹桔子的形状味道不好,义康正在场说:“今年的柑桔另有好的啊。”他派人到东府取来柑桔,竟比皇帝的大三寸。元嘉二十二年(445),太子詹事范晔等人谋反,事情牵涉到义康,有关事件在范晔传之中。太祖下诏破例赦免义康的死罪。从此废义康及他的儿子泉陵侯允,女儿始宁、丰城、益阳、兴平四县县主为庶人,流放安成郡。让宁朔将军沈邵任安成公相,率兵看守义康等人。义康在安成读书,看到淮南厉王长的事情,放下书叹息说:“前代已经有这样的事,我如今获罪是应该的。”元嘉二十四年(447),豫章胡诞世、前吴平县令袁恽等人谋反,杀了豫章太守桓隆、南昌县令诸葛智之,聚众占领城池,想再次拥戴义康为皇帝。太尉录尚书江夏王义恭等人上奏章给太祖,认为应将义康流放到广州去,太祖于是准备调任义康到广州。元嘉二十八年(451)正月,太祖派中书舍人严龙带毒药赐义康死。义康不肯服毒药,说:“佛教里自杀的人来世不能再转为人身,随你采取其他办法吧。”于是义康被用被子捂死,时年四十三岁,朝廷以王侯的礼节将他安葬在安成。15【答案】D【解析】“暗示诗人对未来前途充满信心”错,尾联借异日花瓣落尽之时迥视今日雨中情景,犹感粉态之新艳,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16首联,拿石榴花作对比,仅用“先期零落”交代事由;颔联,“玉盘”用典,和意象“锦瑟”共同渲染了风雨摧残牡丹的氛围;颈联和尾联,想象牡丹凋零委地时园圃中的荒凉孤寂和花瓣落尽之日,回想今日被雨摧残的花,表语文答案卷 第 4 页 共 5 页 达赏花人的惜花之情;诗歌托物言志,牡丹被摧残而衰败,正是诗人自己命运的写照。(任意 3 点得 6 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诗句内容去分析诗人的情感。首联写石榴花是为了和牡丹花进行对比,表明石榴花迟开总比牡丹花早早凋零要好。颔联用“玉盘”“锦瑟”两个意象描写牡丹为雨所败的情景,雨打牡丹,似迸流伤心之泪,又似锦瑟惊弦,屡惊梦魂,渲染了风雨摧残牡丹的气氛。颈联“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写环境与牡丹败后情景,想象牡丹凋零委地时园圃中的荒凉孤寂,表达赏花人的惜花之情。尾联想象花瓣落尽之日回想今日被雨摧残的花,反而会觉得今日被雨打过的牡丹粉艳非常,进一步表达惜花之情。同时惜花也是惜己,托物言志,作者由看到花被风雨摧残,联想到自己未及施展才能即遭打击而沦落的经历。17(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8指点迷津 模棱两可 花言巧语(每空 1 分,其他答案符合语境,均可给分。)【解析】根据下文语境,“算卦”的原因是想试图从“玄学”中寻求心理安慰,求得指引,可填写“指点迷津”。根据前文“巴纳姆效应”揭示了人们容易相信算命的原理“人们往往会相信一段笼统的、对人格的描述,认为它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性格特征。”及后文“放之四海而皆准”“让顾客产生算得准的错觉”,可见此处是说网络占卜结果有笼统的特征,可填写“指占卜结果模糊不清”之类的成语,如“模棱两可”。从“被收割智商税”可知占卜师擅长哄骗,可填写“花言巧语”等形容说话虚伪而动听的词语。19【参考答案】示例:然而,算命的结果并没有什么不可泄露的天机,大多数时候堪称商家引诱顾客消费的心机。【解析】画横线句子有两个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介词结构“从中”掩盖了主语“算命的结果”,可去掉;二是重复赘余,“堪”已经有“可以”的意思,“可以”和“堪称”语意重复,去掉“可以”。20【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中的“困境”比作“泥沼”,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困境给人带来的影响,如同陷入淤泥沼泽般让人不能自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是的”构成排比句式,节奏感强,增强了语言气势,强调了只有自身做出努力才是走出困境的最好办法。(每点 2 分,手法 1 分,效果 1 分。)21【答案】D 【解析】原文中“换个脑子”的引号是表述特殊含义。A“四人帮”表示特定称谓;B“苟活到现在的我”表示突出强调;C“慈祥”表示讽刺意味。D“交通”表示特殊含义。故选 D。22【参考答案】我们或许缺乏的是精力管理能力 只有管理好这四种精力 需要的不是体力休息(每点 2 分,共 6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下句“每个人每天都有 24 小时,但是不同的精力状态,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可知,讲的是精力,不同的精力状态,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再结合上文“我们往往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但事实上”可知,事实上我们并不是因为自己缺乏时间管理能力,而或许缺乏的是精力管理能力,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我们或许缺乏的是精力管理能力”。第二空,上文内容讲的是体能、情感、思维、意志这四种精力,精力不好的时候判断容易失误,精力好的时候思维强大,可见要想我们做事能“全情投入”,就要管理好这四种精力,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只有管理好这四种精力”。第三空,根据上下文“脑力活动者的疲倦是思维疲倦”可知,讲的是疲倦需要放松休息,再结合下文“而是精力补充”可知,否定“体力休息”,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需要的不是体力休息”。语文答案卷 第 5 页 共 5 页23【审题指导】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材料中一今一古两个事件围绕“学习的目的”以及“梦想和金钱的关系”展开。第一个事件中学生的话给“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以明确的指向,即为国家的富强,为民族的复兴。而一百年前鲁迅先生的演讲则给了我们更多思辨的空间,为梦想,特别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而学习无疑是好的,是崇高的,但是我们也应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梦想和现实并非完全矛盾对立,要认清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梦想来源并根植于现实,现实是梦想的基础,现实中包含梦想的因素,梦想中也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同时应注意要重点围绕“学习是为了什么”这一话题进行写作,可以适当拓展。【参考立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摒弃功利,回归大义“黄金屋”?“中国梦”?学习,为个人,更为国家 攀登学习高地,理想以现实为基【评分参考】满分 60 分,以 44 分为基准分,分五类划分作文档次:1一类文(60 分53 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材料典型、丰富、新颖;文体特征鲜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2二类文(52 分46 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个别材料不切题;文体特征较鲜明,结构完整;语言通顺。3三类文(45 分38 分):部分偏离题意,中心松散,内容单薄,大部分材料不切题;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松散;病句较多。4四类文(37 分30 分):完全偏离题意,中心分散,内容空洞,材料不切题;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错别字多。5五类文(29 分0 分):大段抄袭、完全抄袭等。【需要注意的问题】1对于文体特征鲜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阐发透彻、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得体有表现力且书写认真,能体现较高语文素养的作文要敢于按照一类文甚至是满分的标准赋分。2没有标题扣 2 分,不符合相关基本文体格式扣 2 分。3错别字 1 字 1 分,不累计,上限 3 分。标点符号错误多,酌情扣分,不超过 2 分。4字数不足:600 字以上,每 50 字扣 1 分;600400 字,35 分左右;400200 字,25 分左右;200 字以下,15 分以下。5抄袭:全篇抄,10 分以下;抄袭一半左右,20 分以下。大段抄背无关内容,在五类文中酌情赋分。6完全是作文材料的扩展,不得高于 4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