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理解性默写练习(《赤壁赋》+《登泰山记》)(附参考答案).doc
-
资源ID:96567634
资源大小:124.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理解性默写练习(《赤壁赋》+《登泰山记》)(附参考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6课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赤壁赋1.赤壁赋中作者用精炼的笔墨描写游览赤壁时风平浪静的句子是: , 。2.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的诗句的骈句是: , 。3.赤壁赋中, , 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令人不易觉察地缓缓移动的状态。4.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与远方的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 。5.赤壁赋中,作者以 , 两句表现任由小船飘荡于广阔江面时的潇洒惬意。6.赤壁赋中 , 两句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7.赤壁赋中 , 两句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飘飘忽忽好像升入仙境里。8.赤壁赋中 , 两句写作者用桂木和兰木做的桨划着船,在铺满月光的江面逆流而行,极富诗情画意。9.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弦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 , 。10.苏轼的赤壁赋中,连用四个比拟写出箫声的哀怨与悲切的语句是: , 。11.赤壁赋中 , 两句描写出客人吹箫尾声凄切,婉转修长,绵绵不绝。12.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 , 两句极尽描写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13. 赤壁赋中 , 两句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曹操被周瑜所困之地的自然景象。1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15.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刻画出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16.赤壁赋中,写作者在江洲上过着渔樵生活,与鱼虾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 。17.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18.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19. 苏轼在赤壁赋中 , 极写“客"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感叹。20.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仙人同游,与明月长存的句子是: , 。21. 赤壁赋中,作者描写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万物的存在的两句是: , 。22.苏轼的赤壁赋中, ,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于世间“有主”的万物的个人态度。23.赤壁赋中写清风和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两句是: , 。24.赤壁赋结尾 , 两句既照应了开头,又生动地描绘了主客和衣而卧、乐而忘归的场面。登泰山记1.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顶后看到的壮观雪景的句子是“_,_”。2.姚鼐登泰山记中“_,_,_”三句 表现作者在山顶看到的夕照美景。3.姚鼐登泰山记中“_。_”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4.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 , ”。 5.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 , 。6.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 , 。7.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 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8.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天门之后看到的景色是:“_,_,而半山居雾若带然”。9.登泰山记中作者对天门攀登之艰难进行描绘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_”。10.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_,_”。11.姚鼐登泰山记中“_,_”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12.登泰山记中用“_,_”描写日出前,天边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色。13.登泰山记中用博戏的掷具形容所见到的山峰的句子是:_,_。14.姚鼐登泰山记中“_,_”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心情。15.姚鼐登泰山记中“_,_”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16.在登泰山记中,“_,_”这两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17.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_”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18.登泰山记“ , ”两句写出了由汶水、济水两条河形成的泰山水景,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19.登泰山记中,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 , ”两句的环境描写最能证明。20.登泰山记中,写夕阳下泰山明媚中显出温柔飘逸之美的句子是“ ”。21.登泰山记中写作者登上山巅,俯瞰泰安城所见的“晚日照城郭”的美丽景色是“ , ”。22.登泰山记中,描绘日出前的气候和周围的景色的句子是“ , ”。23.登泰山记中“ , ”两句,用近景描绘风雪交加、云雾弥漫的特点,创造性地描绘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24.登泰山记中用比喻手法写日出时云中山的形状的句子是“ , ”。25.登泰山记写太阳形体未现,光芒已见之景的句子是“ , ”。26.登泰山记中描写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之景的句子是“ , ”。27.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泰山之巅看到一幅雪山晚晴图,其中“_,_”两句写出了雪和山的美景。28.登泰山记中写诸人在日观亭中等待日出,“_”描写出大风的猛烈。29.登泰山记中描写日将出的两句是“_,_”。30.登泰山记描写日已出的三句是“_,_,_”。31.文中表达因道路冰滑而登山不易的句子是_,_。32.表现日出后再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的景象的句子_,_,_。3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点明登泰山的时间和同伴的句子是: , 。34登泰山记中“ , ”中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35登泰山记中“ , ”写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36.登泰山记中,“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烛”字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的句子是“ , ”。附:参考答案赤壁赋1.赤壁赋中作者用精炼的笔墨描写游览赤壁时风平浪静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的诗句的骈句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3.赤壁赋中,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令人不易觉察地缓缓移动的状态。4.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与远方的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5.赤壁赋中,作者以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两句表现任由小船飘荡于广阔江面时的潇洒惬意。6.赤壁赋中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两句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7.赤壁赋中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两句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飘飘忽忽好像升入仙境里。8.赤壁赋中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两句写作者用桂木和兰木做的桨划着船,在铺满月光的江面逆流而行,极富诗情画意。9.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弦而歌,其中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10.苏轼的赤壁赋中,连用四个比拟写出箫声的哀怨与悲切的语句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11.赤壁赋中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两句描写出客人吹箫尾声凄切,婉转修长,绵绵不绝。12.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两句极尽描写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13. 赤壁赋中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两句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曹操被周瑜所困之地的自然景象。1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15.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两句刻画出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16.赤壁赋中,写作者在江洲上过着渔樵生活,与鱼虾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17.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8.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9. 苏轼在赤壁赋中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极写“客"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感叹。20.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仙人同游,与明月长存的句子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21. 赤壁赋中,作者描写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万物的存在的两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2.苏轼的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于世间“有主”的万物的个人态度。23.赤壁赋中写清风和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两句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24.赤壁赋结尾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两句既照应了开头,又生动地描绘了主客和衣而卧、乐而忘归的场面。登泰山记1.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顶后看到的壮观雪景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姚鼐登泰山记中“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三句 表现作者在山顶看到的夕照美景。3.姚鼐登泰山记中“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4.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 5.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 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6.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7.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8.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天门之后看到的景色是:“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9.登泰山记中作者对天门攀登之艰难进行描绘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10.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1.姚鼐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12.登泰山记中用“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描写日出前,天边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色。13.登泰山记中用博戏的掷具形容所见到的山峰的句子是: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14.姚鼐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心情。15.姚鼐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16.在登泰山记中,“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这两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17.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18.登泰山记“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两句写出了由汶水、济水两条河形成的泰山水景,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19.登泰山记中,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两句的环境描写最能证明。20.登泰山记中,写夕阳下泰山明媚中显出温柔飘逸之美的句子是“而半山居雾若带然”。21.登泰山记中写作者登上山巅,俯瞰泰安城所见的“晚日照城郭”的美丽景色是“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22.登泰山记中,描绘日出前的气候和周围的景色的句子是“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23.登泰山记中“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两句,用近景描绘风雪交加、云雾弥漫的特点,创造性地描绘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24.登泰山记中用比喻手法写日出时云中山的形状的句子是“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25.登泰山记写太阳形体未现,光芒已见之景的句子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6.登泰山记中描写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之景的句子是“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27.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泰山之巅看到一幅雪山晚晴图,其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两句写出了雪和山的美景。28.登泰山记中写诸人在日观亭中等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描写出大风的猛烈。29.登泰山记中描写日将出的两句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30.登泰山记描写日已出的三句是“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31.文中表达因道路冰滑而登山不易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32.表现日出后再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的景象的句子: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3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点明登泰山的时间和同伴的句子是: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34.登泰山记中“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中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35.登泰山记中“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写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36.登泰山记中,“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烛”字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