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
-
资源ID:96570772
资源大小:13.60M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课件】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包括哪些要素?(2)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3)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课程标准】【素养目标】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区域的差异性,学会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2.综合思维:举例说明区域的组成要素,理解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把握区域的环境特征,理解区域的整体性。3.地理实践力:结合自己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分析自己家乡的发展是否实现了因地制宜。4.人地协调:结合区域要素的流动实例,掌握区域间的关联性及影响。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包括哪些要素?自然要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丘陵为主)水文(水稻田中的水流、山间河流等)生物(水稻、鱼)土壤(水稻土)等人文要素:农业(水稻种植与养鱼)人口(农业劳动力)等;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2)思考: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与那些区域要素有关?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人口、文化等区域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口、文化、经济等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反映一.区域的整体性(一)区域要素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的或有些是间接的。自然界人类生产、生活直接:提供物质和能量捕 鱼采 矿风能发电(二)区域要素的相互作用区域文化人类生产、生活间接影响: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制度习俗社会组织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3)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稻田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质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4)简要说明稻鱼共生系统中鱼的存在对水稻生长环境的有利影响。鱼以杂草为食,起到清除杂草的作用鱼捕食昆虫,起到减少病虫害的作用鱼类的翻土可增大土壤孔隙,可改善土壤的透气性;鱼的排泄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施肥数量;鱼在水中生存,搅动水体,增加稻田水体氧气含量。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地形土壤生物气候水文自然要素人口市场经济交通城市人文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整体性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BA西北大漠西北大漠东北雪乡东北雪乡D高原之舟高原之舟C热带椰岛热带椰岛(一)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不同区域之间差异主要表现:区域差异自然要素差异人文要素差异区域间流动区域关联河流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季节性迁徙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人口迁移文化交流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1.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二)区域关联 南方和北方地区非常明显的差异是降水量的差异,南方地区为湿润地区,北方地区以半湿润地区为主,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南水北调的自然基础。通过南水北调加强了南北方的联系,促进了北方地区的发展。2.区域差异促使区域关联(三)区域关联的影响区域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区域发展方向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据据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战略,强化各自的化各自的功能定位功能定位,各有侧,各有侧重地推动重地推动要素流动要素流动,从而促,从而促进各自的进一步发展。进各自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资源、劳动力、初级产品与农副产品产业与技术产业与技术工业制成品资源、劳动力与产品产业与技术(5)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青田县与外界的人口迁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地理分区的主要划分依据是()A民族B热量C季风D交通2四大地理区域中()A区域绿洲农业发达B区域所有河流均为内流河C区域为湿润区,雨热同期D区域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三熟BD 在我国随着成本大幅度上涨,以劳动力、土地和外来资本等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逐步凸显,“机器代人”应运而生。读“机器代人”与区域发展关系图,回答34题。3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有()人口 土地 资金 技术 A.B.C.D.4下列关于“机器代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A.淘汰了当地传统产业 B.减少了区域人口数量C.压缩了区域发展空间 D.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DA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一)区域发展要求因地制宜依据自身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考虑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调整人类活动2.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方法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1.据图和所学的知识,对比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自然要素差异,完成表格内容: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要素比较表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位置经纬度海陆位置气候类型共性特征差异土地地形耕地土壤矿产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位置经纬度海陆位置气候类型共性特征差异土地地形耕地土壤矿产30N附近43N48N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地处东北地区中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热量丰富,降水多,水热组合好热量少,降水少,生长期短平原平原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肥沃的水稻土,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少、黏重肥沃的黑土贫乏丰富的石油等资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生产比较项目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耕作业类型农作物熟制其他部门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生产比较项目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耕作业类型农作物熟制其他部门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水热条件良好,河湖水面广水热条件相对较差;西部草原分布广水田为主旱地为主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水产业较为发达西部发展畜牧业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业生产比较表项目区域生产条件生产活动类型地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业生产比较表项目区域生产条件生产活动类型地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轻工业,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因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长江三角洲:工业化的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由全国的粮食静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