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第1节+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课件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pptx
第九单元 从古代文明的产生到中古时期的世界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世界文明起源多元,发展多样。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古代人类先后经历了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和中古时期两个历史发展阶段。1.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经济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政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地区交流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2.中古时期的世界政治1.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2.拜占庭帝国一度强大,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3.在亚洲,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7世纪中后期日本经过改革后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后来幕府掌握了实权;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4.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古国先后兴起。5.在美洲,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并成功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统治。经济1.西欧封建庄园盛行,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2.亚欧帝国的工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贸往来频繁。3.古代非洲和美洲农业有所发展,但经济总体落后。文化1.西欧城市大学发展,天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2.亚非欧帝国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为文化交流中心。3.东亚逐渐形成“中华文化圈”。4.美洲的三大印第安文明均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第1节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条件(1)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2)社会分工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商业的发展、文化创造的出现。(3)早期城市出现。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5: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1)阶级的产生:社会分工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产品出现,1_逐渐产生,社会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2)国家的出现:为解决阶级矛盾和适应部落战争需要,出现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3)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管理的需要。私有制2.标志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5: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1.特点(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2)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 2_特征。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多元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5: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2.概况(1)农耕文明文明出现政治统治文化成就古代西亚文明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3_。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4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汉谟拉比法典 吉尔伽美什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5: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文明出现政治统治文化成就古代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左右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发明5_;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造金字塔;制造出莎草纸。象形文字续表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5: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文明出现政治统治文化成就古代印度文明公元前3千纪诞生;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6_。佛教是重要的思想流派;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著名史诗;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种姓制度续表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5: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2)海洋文明古希腊文明文明出现:公元前2千纪,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诞生。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概况政治城邦政治小国寡民;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权的7_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文化文学神话、悲剧和喜剧等。史学8_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寡头政治希罗多德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5: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古希腊城邦国家 城邦或称城市国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原始公社演化而来的一种公民集体,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公元前8前4世纪古代希腊历史的显著特点是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数百个城邦并存,出现过许多城邦联盟。一般情况下,一个城邦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5: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材素材变式多维变式,夯基础教材素材变式1.下面是绘制于5000-6000年前的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画中的人们在放牧、收割,这反映了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A.早期农牧业发展B.生产工具的完善C.原始部落的产生D.农牧文化的交融答案1.A从材料信息看,左图反映了早期农业的发展,右图反映了早期牧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人类文明,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工具的完善、部落组织的出现,排除B、C两项;材料体现的是农牧业的发展,没有体现农牧文化的交融,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2.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九千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据此可知,早期人类文明A.呈现多元特征B.起源时间完全一致C.相互借鉴发展D.都分布在大河流域答案2.A题干主要述及了西亚、东亚、美洲这些不同的地区,都培育了各具特色的农作物,如“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据此可推知,早期人类文明呈现多元特征,故选A项;由材料信息可知,它们的起源时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人类文明大多出现在大河流域,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早期人类文明都分布在大河流域,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3.约公元前2900年,定居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国家。苏美尔人对宗教的依赖性很强,他们相信每一种自然力的背后都有其主宰,认为人与神的界限是永恒不变的。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A.早期文明的教化B.农业生产的需要C.自然环境的影响D.楔形文字的传播答案3.B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苏美尔人对宗教的依赖性强,其根源在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自然的认知能力较差,故选B项;早期文明的教化与自然环境的影响都不是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根源,排除A、C两项;楔形文字与宗教关联不大,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4.汉谟拉比法典第23条规定:“如果没有抓住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这一规定A.强调政府责任B.蕴含人人平等原则C.体现贵族意志D.形式主义色彩浓厚答案4.A从材料信息看,法典规定,如果发生了拦路抢劫事件,得到确认后,由市长或地方长官负责偿还损失,说明这一规定强调政府责任,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人人平等原则、贵族意志和形式主义,排除B、C、D项。教材素材变式概念阐释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东方法从习惯法阶段进入成文法阶段的体现。它独立于宗教之外,以强制性规范确立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有效调整了早期奴隶制国家的社会关系。其法律特征之鲜明、条文规定之缜密、文字表述之准确,都是人类其他早期法所不能比拟的。但它也体现了刑罚的残忍与严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不具备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平等精神。教材素材变式5.两河流域出土的楔形文字泥板上记载了众多关于“大洪水”的故事,其内容与其他地域早期文明的洪水传说非常相似。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该区域发现了厚约3米的“淤积层”,为证实“大洪水”传说打开了突破口。这表明A.两河流域是古代农耕文明发源地B.历史记载必须经由考古发现证实C.传说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历史真实D.世界各地早期文明发展轨迹相似答案5.C从材料信息看,考古发现和故事传说起到了互相印证的作用,说明传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真实,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两河流域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化;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发展轨迹并不相似,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6.古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由此可知,当时A.国家重视法律的制定B.正义成为社会的准则C.法老代表人民的利益D.君主的地位至高无上答案6.D依据材料“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可以看出,古埃及法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法老是古埃及的君主,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埃及法老的地位至高无上,不是强调国家重视法律的制定,也不是强调正义成为社会的准则,排除A、B两项;法老是古埃及的统治者,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而非人民的利益,排除C项。教材素材变式7.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下列属于孔子和苏格拉底“相通的地方”的是A.探讨社会伦理B.强调保护私有财产C.理性思维方式D.注重宇宙自然研究答案7.A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强调人本身的价值,要求思想解放,并且对社会伦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观点,【提示】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克己复礼”,恢复旧的社会秩序,制定的一套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两者的相通之处是都探讨社会伦理,故选A项;孔子并没有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其思想主要是在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排除B项;理性思维方式在欧洲主要出现在启蒙运动后,且孔子的思想也无法体现理性思维方式,排除C项;孔子并不注重宇宙自然研究,排除D项。一、古代文明的扩展1.条件(1)农耕文明的优势: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2)海洋文明的特色: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6: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2.表现埃及文明主要向9_和巴勒斯坦扩展。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西亚文明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统一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希腊文明以10_方式扩大影响,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3.影响: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叙利亚移民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6: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促使古希腊向外殖民的动因 政治斗争失败的集团在本城邦内难以立足纷纷外迁;工商业比较发达;过剩人口对生产力的压力。在狭小的城邦范围内,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无法满足更多人口的需要,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外移民。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6: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二、古代世界的帝国帝国建立统治概况灭亡波斯帝国 公元前6世纪继承西亚地区的11_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监督与制约;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马其顿所灭。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晚期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亚历山大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推广12_文化。亚历山大死后,帝国迅速瓦解。君主专制希腊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6: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帝国建立统治概况灭亡罗马帝国公元前1世纪末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加强;12世纪空前繁荣;3世纪之后,罗马帝国陷入危机;4世纪末,13_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基督教续表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6: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三、文明的交流1.总趋势:文明交往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2.具体表现技术交流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14_技术起源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文化交流西亚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模仿埃及。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15_。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商业交流通过丝绸之路,汉朝与罗马帝国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冶铁腓尼基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6: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铁器时代 指以铁金属代替青铜制造用具和武器的时期,公元前2千纪末,冶铁技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金属工具得以较广泛使用,人类文明向更广大的地区进军。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6: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材素材变式多维变式,夯基础教材素材变式1.古代埃及和古巴比伦王国在其文明发展的历程中都曾出现过大规模的武力扩张,而在爱琴海地区的古希腊诸城邦,则更注重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等向周边地区进行殖民。造成这种不同扩张方式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传统文化B.社会管理方式C.文明开化程度D.社会经济形态答案1.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地区文明扩张具有不同的特点,农耕地区的文明发展需要更多的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大多以武力扩张为主,而重视工商业发展的古希腊文明为了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往往以移民扩张的方式扩大影响,故选D项;民族传统只能间接影响不同地区的扩张方式,排除A项;社会管理方式的差异是由当地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的,排除B项;文明开化的程度与文明的扩张方式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教材素材变式归纳总结希腊人殖民扩张的特点:(1)以移民的方式扩张;(2)利用希腊高超的航海技术进行扩张;(3)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和黑海沿岸;(4)其扩张没有建立统一的帝国,而是形成了众多的城邦。教材素材变式2.下图为波斯帝国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铭文大意是:在这些我(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的国土上,容易相处的人,我善待之;虚妄的人,我惩治之。这些国土尊重我的法律,我所说的,他们遵办。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该铭文是二手史料B.帝国实行君主专制C.对外战争削弱国力D.国王注重法律教化答案2.B据材料“在这些我(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的国土上,容易相处的人,我善待之;虚妄的人,我惩治之。这些国土尊重我的法律,我所说的,他们遵办”,可知波斯帝国的君主权力很大,根据所学可知,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故选B项;该铭文属于一手史料,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波斯统治者对于自己权力的认识,并不涉及国力,排除C项;波斯通过武力征服的领土必须遵守帝国的法律,体现的是强制手段,并不是教化,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3.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率领他的军队每征服一地就建造城市和城镇,然后从家乡招募希腊人来组成新城市的统治集团,他鼓励希腊人同当地人通婚,成千上万的希腊人到希腊-马其顿控制下的国家寻求成名和发财的机会。这一做法产生的影响是A.稳固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B.造成了不同文化交织的混合文化产生C.导致了希腊文明特色的消亡D.拉开了东西文明交流融合历史的序幕答案3.B据材料“亚历山大率领他的军队每征服一地就建造城市和城镇,然后从家乡招募希腊人来组成新城市的统治集团,他鼓励希腊人同当地人通婚,成千上万的希腊人到希腊-马其顿控制下的国家寻求成名和发财的机会”可知,通过军事扩张和移民,希腊人与被征服地区居民通婚,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故选B项;亚历山大通过推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重要职务来稳固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排除A项;亚历山大远征促进了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并未导致希腊文明特色消亡,排除C项;“拉开了”说法错误,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4.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了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可以说明A.罗马文明成就领先于世界B.罗马帝国辖区内经济联系密切C.罗马城商品贸易比较发达D.罗马与世界各洲均有贸易往来答案4.C由材料“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可知,罗马城商业活动呈现繁荣景象,说明罗马城商品贸易比较发达,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罗马文明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不能得出“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所述仅是罗马城的商贸繁荣景象,无法说明整个帝国经济联系密切,排除B项;“与世界各洲均有贸易往来”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5.腓尼基商人和工匠从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那里学来了书写符号。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发明了一种更加简单的书写系统。这些字母文字成为以后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的基础。这表明A.商业发展是文字产生的前提B.腓尼基字母是现存最早的文字C.古代埃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D.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答案5.D据材料“腓尼基商人和工匠从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那里学来了书写符号。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发明了一种更加简单的书写系统”可知,文化交流促进腓尼基文字的产生,说明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发展,D项正确;生产力进步是文字产生的前提,排除A项;埃及的文字比腓尼基文字出现得早,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腓尼基文字的产生,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教材素材变式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中国外国距今约1万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原始农业产生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初步实现统一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产生一系列城市国家教材素材变式续表时间中国外国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夏朝时期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基本统一两河流域约公元前1600前771年商朝和西周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开始兴起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产生一系列国家;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教材素材变式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后灭亡波斯,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统一地中海地区,建立帝国25年东汉建立12世纪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受阻返回罗马帝国空前繁荣;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教材素材变式答案6.【参考答案】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特点。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教材素材变式【解题思路】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根据材料中“距今约1万年”的内容可知,这一时期中外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这是古代文明产生的经济基础;根据材料中“约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6世纪”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中“公元前4世纪晚期”至“12世纪”的内容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不同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相互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就是其表现之一。其次,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以“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为主题,从古代文明的产生背景、内容、发展、交流等方面展开论述。在论述过程中,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