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单元卷】2023-2024学年秋季人教初中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4单元·A基础测试.docx
-
资源ID:96584716
资源大小:699.6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分层单元卷】2023-2024学年秋季人教初中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4单元·A基础测试.docx
【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4单元·A基础测试一、基础知识综合(共10分)1(本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 (Amó Bmú)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chán chán (A淙淙 B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 甲 (A隔膜 B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 乙 (A隔绝 B隔膜)起来然而我又 , ,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1)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_ _(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甲_ 乙_(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三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ABCD二、综合性学习(共10分)2(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二: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豆芽、毒奶粉等食品令人防不胜防。食品安全问题高发,亟待从严立法,还百姓餐桌安全。材料三:观察漫画美好生活。(1)研读以上三则不同类型的材料,思考其中的内在联系,写出你探究的结果。(2)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如一棵树,一朵花都是值得敬重的。请你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与理解。【示例】我敬重那只鸣蝉,源于它对生命的等待凄美悲壮,对生命的热爱义无反顾。三、语言表达(共5分)3(本题5分)根据要求完成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崇文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以“借双减东风,为成长赋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回答“不敢减负”的原因是什么。(2)请你结合亲身经历和感受给家长写一封信,谈谈减负的意义,打消家长心中对减负的顾虑。(200字左右)四、名著阅读(共5分)4(本题5分)鲁迅在故乡中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请从下面两部名著的主要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人物的经历来印证这一观点。A西游记唐僧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五、现代文阅读(共32分)(本题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我的叔叔于勒(节选)莫泊桑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5(4分)“我”父母对于勒身份的辨认有三次,即父亲初认、_、和_。6(4分)第段中,母亲的怕与母亲的话是否矛盾?为什么?7(4分)从描写的角度说说第段划线句的作用。8(4分)母亲认出于勒之后为什么会“哆嗦”?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作简要分析。9(4分)假如这个卖牡蛎的只是一个长得很像于勒的人,“我”的父母又将是怎样一种表现?请作出符合人物思想性格的想象。(本题12分)阅读故乡选段,回答文后问题。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10(4分)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_。11(4分)“我竟与国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一句中,“竟”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12(4分)“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自成一段有何表达作用?六、课外阅读(共14分)(本题14分)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冰雪文序张岱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干将之铸剑于冶,与张华之辨剑于斗,雷焕之出剑于狱,识者之精神,实高出于作者之上。由是推之,则剑之有光铓,与山之有空翠,气之有沆瀣,月之有烟霜,竹之有苍蒨,食味之有生鲜,古铜之有青绿,玉石之有胞浆,诗之有冰雪,皆是物也。苏长公曰:“子由近作栖贤僧堂记,读之惨凉,觉崩崖飞瀑,逼人寒栗。”噫!此岂可与俗人道战!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战!13(4分)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B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C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D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14(4分)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冰雪之能寿物也 寿:使保持新鲜B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 藉:借助C凡人遇旦昼则风日 凡人:平凡的人D特恨遇之者不能解 恨:遗憾15(6分)把文中两个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2)噫!此岂可与俗人道哉!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哉!七、诗歌鉴赏(共14分)(本题14分)阅读下面诗句,完成后面小题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注释】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君子:指李白。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16(4分)解释“凉风起天末”中“末”的意思:_。17(4分)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18(6分)诗人为什么说“应供冤魂泪”?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八、作文(共30分)19(本题30分)学习了鲁迅的故乡,你对闰土应该有了较深的认识。请你从闰土的视角,用闰土的口吻来讲述“故乡”里的故事。自己命题,不少于600字。注意:忠实于原作,行文协调,有新意。参考答案:1(1) A B(2) B B(3)B2(1)我们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宽厚待人,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解决食品安全的各种问题,才能让社会变得和谐、积极、健康。(2)【示例】我敬重那朵小花,源于它对生命的绽放真诚热烈,对生命的凋零镇定平静。3(1)升学考试的压力依然存在。(2)【示例】给家长们的一封信各位家长:你们好!“减负”政策是国家为减轻学生负担,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发展兴趣、爱好,不是整天埋头在无尽的题海之中而出台的政策。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好处,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国家出台减负政策,就是为了避免无休止的“内卷”,让学生们能在一个公正、公平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关于减负,家长们不必过于焦虑,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配合学校,给孩子们减轻负担,让他们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快乐阳光地成长。一个快乐的孩子×年×月×日4【示例一】A唐僧一心向佛,西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历尽千辛万苦,始终初心不改,终于取回真经。可见有了希望之后能坚持不懈地去奋斗,希望才能变成现实;空有希望但不去奋斗,希望便只是空想。【示例二】B保尔的经历很值得敬佩,因为他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当他负伤不得不退出战场时,他仍然在后方不停地为社会的发展做着贡献。当他被诊断出神经中枢有问题后,他还是一如既往、想方设法地工作,争取多为社会做事。最后,他两腿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放弃工作。但他又坚决地拿起笔,再次顽强地与命运做起了斗争。5 母亲辨认 父亲再认(确认) 6矛盾。母亲担心这个人是于勒,会让一家人的美梦破灭,于是感到害怕;但是她不希望这个人是于勒,宁愿相信丈夫的判断“知道不是他”,所以直接否认这个人的于勒身份,把话说得貌似强硬坚决。由此可见,母亲的神态与语言是矛盾的。 7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于勒穷困潦倒的生活和自食其力(勤劳、有骨气)的品质。 8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是发财梦突然破灭之后,母亲沮丧和痛苦到极点的本能反应。母亲十分害怕于勒又要回来“吃”他们了,不堪设想的后果,让她恐惧得直“哆嗦”。 9答案不唯一。要求:想象符合人物思想性格,用语简练顺畅。10议论 11这句话是说我与闰土有旧情谊,现在一见面好像旧情消尽,居然隔绝到这地步了,很惊愕。如去掉“竟”字,一则取消了“惊愕”之意,二则取消了原有旧的交情之意,也削弱了作者批判旧社会的意味。 12交代两人情况,暗指时间已晚,与我难以入睡形成对比,侧面写出了我的难以入睡,突出强调了我对未来、对新生活的担忧和思考。13A 14C 15(1)所以说:诗文(体现冰雪之气)的这一本质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2)哎!这怎么能和平常人说呢!诗文之中,悬崖飞瀑的感觉从何而来呀!16末端,边际 17DE 18(1)这一句是诗人想象之词,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返,但满腔的怨愤,会与投身汨罗江的先贤屈原有相似的心境。这是对李白内心的揣测。(2)全诗抒发了对李白的牵挂与思念之情。19例文那一日那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阴晦的天上飘过几朵乌云,簇着一只孤鸦,渐渐消失在雾霭之中。寒风从残破的木门的孔隙里穿过,贪婪地涌进屋内,丝缕冷意刮过我冰冷的脸庞,也吹进我心里。家里已不剩什么吃的了,还有一个冬天。说儿时的玩伴回来了,去看看吧,顺便唉,我想着。嘱咐第六个孩子五岁的女儿看好家,从老旧的米缸里好不容易翻出一包干青豆,拉着水生,我紧了紧身上破旧的薄棉衣出了门。路上是怎么去的,我已记不大清了。却记得不多时,那扇熟悉而又陌生的红木门巍然屹立在眼前,依稀间,似乎又看见了儿时的自己和迅哥儿,笑着从身边跑过水生拉了拉我的袖子,把我拉回现实,“唉,现在是该叫迅哥儿,还是爷呢?”我又踌躇而胆怯了,不知作何打算。最终还是一咬牙,推开了门。叫迅哥儿吧?心底有个小小的稚嫩的声音在说。迅哥儿回了头,恰好与刚进门的我对上了眼神,他似乎非常吃惊,放下茶杯迎来。“啊!闰土哥,你来了?”他变了,又似乎没变。坚毅的鼻梁,有神的双眸,坚毅如刀削的脸庞,身穿藏青色体面整洁的长衫,围着大衣。我不由拉了拉自己的衣角,好似是穿了件烙铁的衣服,浑身不自在,我只觉得悲哀,又是说不出的凄凉与高兴,复杂而又矛盾,只觉得嘴里发干,喉头一阵发紧,到口的“迅哥儿”却怎么也叫不出来。那一串串回忆,官员的,亲戚的,邻居的,一张张嘲笑的脸庞肆无忌惮的笑着,“你一贫穷小民,还配的上与他哥弟相称?”“想想你的身份!”这是失了礼数这个想法猛然划过我的心头,它们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一滴冷汗划过我苍白的脸庞,我最终下了决定“老爷!”我看到老爷打了个寒噤,眼里是藏不住的悲伤与异样。时间似乎在这一刻凝滞了,气氛也随之悲哀了起来,只有窗外的北风呼啸与两人绵长的呼吸声。我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从何说起。老爷也是,他颤抖着的嘴唇,好像想说些什么。他似乎被卸去了浑身气力,不住地颤抖起来,却又忽地紧抿双唇,抿得很用力,抿得发白,好像在忍受着什么令人恐惧而悲伤的事,一言不发。我也沉默了门外的风只是呼呼地刮着,天地间也只剩下了一片风声,卑微的寒流想拥抱火炉旁温暖的光,却被一扇厚厚的窗,挡去了所有的希望。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