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DB3311_T 219-2022 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96584995       资源大小:231.8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311_T 219-2022 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技术规程.docx

    ICS 65.020.99CCS B 05DB3311浙江省丽水市地方标准DB3311/T 2192022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技术规程2022-07-26 发布2022-08-26 实施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311/T 2192022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产地环境. 14.1  环境要求.14.2  田块要求.24.3  田块设施要求.25  轮作茬口安排.25.1  浙贝母.25.2  水稻. 25.3  田鱼. 26  浙贝母栽培技术.26.1  浙贝母种鳞茎要求.26.2  整地. 26.3  播种. 26.4  栽培管理.36.5  病虫害综合防治.36.6  采收. 47  稻鱼共生种养技术.47.1  种苗选择.47.2  用种量.47.3  移栽与放养.47.4  水肥饲料管理.47.5  病敌害防治.57.6  水稻与田鱼收获.58  生产记录. 5附录 A(资料性)  浙贝母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6附录 B(资料性)  稻鱼共生主要病敌害综合防治措施. 7附录 C(资料性)  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模式图. 8附录 D(资料性)  主要生产记录表.9IDB3311/T 219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丽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丽水市农作物总站、青田县农作物站、缙云县农业农村局、丽水市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群丹、陈军华、洪碧伟、吴剑锋、方洁、潘俊杰、陈辉、朱静坚、季泉泉、程晴、许莺婷。本文件属首次发布。IIDB3311/T 2192022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轮作茬口安排、浙贝母栽培技术、稻鱼共生种养技术和生产记录。本文件适用于浙贝母与稻鱼共生的轮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DB3311/T 103 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稻鱼共生在种植水稻的田块中套养鱼类的一种种养模式。3.2田鱼学名瓯江彩鲤,是由瓯江鲤长期驯化而来的、适宜在稻田中生长的瓯江流域特有的地方种。3.3浙贝母种鳞茎用于繁殖的浙贝母地下鳞茎。来源:DB33/T 532-2020,3.1,有修改4 产地环境4.1  环境要求1面积10  m   以上。DB3311/T 2192022应符合NY/T 391的产地环境条件,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要求。选择海拔800 m以下地块为宜。4.2  田块要求宜选择沙壤土、壤土地块,立地开阔,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块。4.3  田块设施要求稻鱼共生时期,加高加固田埂。在稻田斜对角设置进、排水口,进、排水口内侧用竹帘、铁丝网等做好拦鱼栅,栅的上端高出田埂30 cm40 cm,下端宜埋入土中20 cm以上。拦鱼栅的孔径以能防止鱼逃逸为宜。宜挖制鱼沟和鱼坑。可根据田块情况开挖适宜的田字形、井字形或L形等形状鱼沟,沟深宜0.5 m以上,沟宽宜0.4 m以上。鱼坑的位置选在进水口边或田中央,直接与主沟相连,鱼坑宜深度1 m以上、2设施面积应小于田块面积的10%。面积较小的梯田可不设鱼沟和鱼坑。5 轮作茬口安排5.1  浙贝母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种,次年4月下旬5月上、中旬收获。5.2  水稻4月中旬5月上旬播种育苗,5月下旬6月上、中旬移栽,10月上旬收割。5.3  田鱼宜水稻移栽10 d15 d 后放养鱼种,水稻收割前15 d20 d捕获田鱼。6 浙贝母栽培技术6.1  浙贝母种鳞茎要求6.1.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如浙贝1号、浙贝2号、浙贝3号等。6.1.2  规格浙贝母种鳞茎应完整饱满、无病虫斑;直径以1.8 cm2.5 cm为宜。6.2  整地深翻25 cm30 cm,碎土耙平,作畦,宜做龟背形畦。畦宽连沟80 cm100 cm,沟宽20 cm25 cm,沟深20 cm25 cm。6.3  播种6.3.1  种植密度、深度和用种量播种时芽头朝上摆放,浙贝母种鳞茎种植密度、深度和用种量见表1,播种后用泥土覆盖。2种鳞茎直径,cm行距,cm株距,cm深度,cm用种量,kg/667m21.82.21015512352002252.22.51518121457225250DB3311/T 2192022表1 不同等级的种鳞茎种植密度、深度和用种量要求土地耕整时每667  m 施入商品有机肥300  kg400  kg,或腐熟的蚕砂300  kg400  kg,或腐熟的农12月中下旬将三元复合肥施入畦面,每667  m 用量为15  kg20  kg。齐苗后,每667  m 施三元复合肥5  kg8  kg;间隔10  d15  d,再施一次。摘花打顶后,每667m 施三元复合肥5  kg。6.3.2  畦面覆盖播种后,用秸秆或腐熟的农家肥进行畦面覆盖。6.4  栽培管理6.4.1  肥料管理6.4.1.1  肥料选择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宜使用商品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可加施焦泥灰。6.4.1.2  基肥2家肥1500 kg2000 kg;可加施焦泥灰300 kg400 kg。6.4.1.3  腊肥26.4.1.4  苗肥26.4.1.5  花肥26.4.1.6  叶面追肥摘花打顶10 d15 d后,施叶面肥。6.4.2  水分管理土壤保持湿润,雨后及时排水,雨停沟间无积水。6.4.3  摘花打顶3月下旬,当植株有2 朵3 朵花开放时,选晴天露水干后将花连同顶端花梢一并摘除。6.5  病虫害综合防治6.5.1  综合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等防控措施,必要时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6.5.2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3每667  m ,水稻用种量为杂交稻0.5  kg、常规稻2.0  kg2.5  kg。每667  m 放养鱼种100  尾400  尾。每667  m ,杂交稻移栽密度宜为8000  丛10000  丛,常规稻移栽密度宜为10000  丛以上。DB3311/T 2192022浙贝母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和黑斑病,虫害主要为蛴螬(金龟子的幼虫)等,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A。6.6  采收地上茎叶枯萎后,选择晴天及时收获。7 稻鱼共生种养技术7.1  种苗选择7.1.1  水稻品种选择选择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生育期适中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7.1.2  鱼种选择选择大小一致、游动活泼、无伤残病灶的健壮鱼种,规格为20 尾/kg60 尾/kg,宜选择田鱼品种。7.2  用种量7.2.1  水稻用种量27.2.2  鱼种用种量27.3  移栽与放养7.3.1  水稻移栽27.3.2  鱼种放养鱼种放养前应对鱼体进行消毒。可使用1%食盐加1%小苏打水溶液或3%食盐水溶液,浸浴5 min8 min;或使用20 mg/L30 mg/L聚维酮碘溶液,浸浴10 min20 min。7.4  水肥饲料管理7.4.1  水位控制浅水移栽水稻;鱼种放养后,水位保持25 cm以上。7.4.2  肥料施用稻鱼共生的水稻肥料选择应符合NY/T 394规定。不施基肥,孕穗初期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7.5 kg10 kg。7.4.3  饲料投放人工饲料宜选用鲤鱼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27%32%,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人工饲料的日投喂量宜为田块中鱼总重量的2.5%3%。饲料投放点主要为鱼坑和鱼沟,每天投喂2次。4DB3311/T 21920227.5  病敌害防治7.5.1  水稻病害防治稻鱼共生与浙贝母轮作模式下,水稻病害主要为稻瘟病和稻曲病。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必要时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要求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不得使用禁用药物或对鱼类毒性较大的农药。施药前,先疏通鱼沟、鱼坑,田块中水位应10 cm以上;粉剂农药在早晨稻禾沾有露水时用喷料器喷洒,水剂农药宜在晴天露水干后用喷雾器以雾状喷洒在稻禾上。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B。7.5.2  田鱼病敌害防治田鱼常见病害有水霉病、细菌性烂鳃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等,具体病害防治方法见附录B。田鱼主要敌害为鸟类,使用防鸟设施防鸟。可在田块上1.8 m2 m高度拉鱼线防鸟,鱼线之间间隔宜为0.5 m。7.6  水稻与田鱼收获放干田水,捕获田鱼。田鱼捕获完成后,干田收割水稻。8 生产记录应建立符合DB3311/T 103的要求的生产记录,记录格式见附录D。档案保存3年以上。5主要病虫害农业和物理措施生物和化学措施灰霉病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发病初期,采用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375倍液500倍液喷雾,或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4000倍液喷雾,每隔7 d10 d用药1 次,连续防治2 次。黑斑病清沟防渍,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发病初期,1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800倍液喷雾,视情况防治1 次2次。蛴螬(金龟子)避免施用未腐熟而对蛴螬有吸引作用的厩肥;有机肥可选择使用腐熟的蚕砂或茶籽饼;频振式诱虫灯诱杀成虫。2每667 m 用23 亿孢子/克28 亿孢子/克的金龟子绿僵菌菌粉2kg与细土50 kg或有机肥100 kg混匀后施入土中。或采用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850倍液1250倍液喷洒浙贝母植株基部。DB3311/T 2192022附录A(资料性)浙贝母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浙贝母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见表A.1。表 A.1  浙贝母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6物种主要病敌害防治措施农业和物理措施生物和化学措施水稻主要病害稻瘟病和稻曲病1. 选用抗病品种,科学处理带病秸秆,消灭菌源。2. 科学施肥,减少氮肥用量,重视磷、钾肥的施用,宜选用水稻专用肥,可适当加施如草木灰。1. 正常天气情况下或病虫害发生较轻的年份,可不进行化学防治。2. 化学防治:依据水稻病虫测报,病害可能重发年份,使用化学防治1 次2 次。防治2关键期为破口前5 d7 d,每667 m 采用40%稻瘟灵乳油60 mL80 mL加5%井岗霉素水剂100 mL150mL,兑水50 kg 75kg喷雾,7d后视病情再用药1 次。鱼主要病害水霉病1.用400 mg/L食盐水和400 mg/L小苏打溶液的合剂全水面泼洒,每3天一次,直至治愈。32.五倍子按2 g/m 的用量煎汁后全池泼洒。细菌性烂鳃病1. 用0.2 mg/L0.5 mg/L的三氯异氰脲酸全水面泼洒,连用3 d4 d,或用挂袋治疗。2. 全池泼洒大黄液或五倍子药液,用量为2.5 mg/L4 mg/L。细菌性肠炎1. 用0.2 mg/L0.5 mg/L的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 d4 d,或挂袋治疗。2. 投喂大蒜,每100 kg鱼投喂1 kg3 kg。主要敌害鸟使用防鸟设施防鸟。可在田块上1.8 m2 m高度拉鱼线防鸟,鱼线之间间隔宜为0.5 m。DB3311/T 2192022附录B(资料性)稻鱼共生主要病敌害综合防治措施稻鱼共生主要病敌害综合防治措施见表B.1。表 B.1  稻鱼共生主要病敌害综合防治措施7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旬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物种浙贝母浙贝母/水稻稻鱼共生浙贝母物候期苗期花期鳞茎膨大期浙贝母采收/水稻播种移栽期稻鱼共生时期收获期播种期出苗前期操作要点1.齐苗后施苗肥。1.雨天排水。2.摘花打顶。3.施花肥。4.防治病害。1.雨天排水。2.防治病害。3.视生长情况施肥或叶面追肥。1.浙贝母地上部枯萎后,晴天采收。2.水稻秧田增施钾肥。1.稻田不施基肥,适时追肥。2.浅水移栽秧苗,适当稀植。1.水稻移栽后 10 d15 d 后放养鱼种。2.浅水移栽水稻。鱼种放养后,水位保持25 cm 以上。3. 科学投饲田鱼,加强流水管理。4. 科学防控水稻病害和鱼病敌害。1.放干田水,捕获田鱼。2.田鱼捕获完成后,干田收割水稻。1.整地,施基肥。重施有机肥,限量使用化肥。2.播种,覆土,制作排水沟。1.用秸秆或腐熟的农家肥进行畦面覆盖。2.保持土壤湿润,雨后及时排水。3.12 月底前施腊肥。病敌害防治防治原则水稻病虫防治措施鱼病敌害防治措施浙贝母病虫害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取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必要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1. 轮作模式下水稻较少或无病害,主要病虫害稻瘟病和稻曲病。2. 农业生态综合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科学处理带病秸秆,科学施肥。3. 正常天气情况下或病虫害发生较轻的年份,可不进行化学防治。4. 化学防治:依据水稻病虫测报,病害可能重发年份,2宜在破口前 5 d7 d,每 667 m 采用 40%稻瘟灵乳油 60mL80 mL 加 5%井岗霉素水剂 100 mL150 mL,兑水50 kg 75kg 喷雾,7 d 后视病情再用药 1 次。1. 鱼主要病害为水霉病、细菌性烂鳃病和及细菌性肠炎。2. 主要病害防治措施:水霉病,用 400 mg/L 食盐水和 4003mg/L 小苏打溶液的合剂或 2 g/m 五倍子药液泼洒防治;细菌性烂鳃病,用 0.2 mg/L0.5 mg/L 的三氯异氰脲酸,或 2.5 mg/L4 mg/L 大黄或五倍子药液防治;细菌性肠炎病,用 0.2 mg/L0.5 mg/L 的三氯异氰脲酸或投喂大蒜防治。3. 主要敌害为鸟类,使用防鸟设施防鸟。1. 灰霉病: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发病初期使用丁子香酚可溶液剂或氟菌·肟菌酯悬浮剂防治,间隔 7 d10d 连续防治 2 次。2. 黑斑病:清沟防渍,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发病初期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喷雾防治,视情况防治 1次2 次。结合灰霉病共同防治。3. 蛴螬:避免施用未腐熟而对蛴螬有吸引作用的厩肥;有机肥选择使用腐熟的蚕砂或茶籽饼;频振式诱虫灯诱杀成虫;使用金龟子绿僵菌生物防治。DB3311/T 2192022附录C(资料性)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模式图主要生产记录表见表C.1。表 C.1  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模式图8作物名称基地名称基地负责人电话基地建成时间灌溉水源基地环境情况主要农事活动记录日期活动内容面积田间农事活动农药/化肥名称使用量及使用设备操作人员DB3311/T 2192022附录D(资料性)主要生产记录表主要生产记录表见表D.1。表 D.1 生产记录表9

    注意事项

    本文(DB3311_T 219-2022 浙贝母-稻鱼共生轮作技术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馒头)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