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 资源ID:96585137       资源大小:67.8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商中历史教字设计·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学习目标1通过呈现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物种交流的特点,能够从长时段来认识不同阶段物种交田明、刘文利:试论农业与“新石器时代革命”,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018 流的特点,理解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2通过表格、文本、地图等多种历史材料梳理物种传播交流的情况,建构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不同地区食物物种交流的知识结构。3通过原始史料对于番薯等物种传播途径的不同介绍,感受到新航路开辟之后物种交流的必然性和艰难性。4通过对物种交流的代表作物玉米的深入分析,能够多角度、全面、辩证地认识物种交流带来的全球影响。二、学习重点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其他地区食物物种交流的表现和影响;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三、学习难点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四、教与学活动教师讲述:在上一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农业的产生。农业产生后各地的食物物种就一直在不断向外传播和交流。物种交流伴随着人类历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新航路开辟以前的食物物种交流传播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阅读材料:材料一 在公元前10000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的漫长岁月里,物种交流是罕有的并且通常是无关紧要的。到公元前2000年为止,在新几内亚、非洲和美洲的物种交流相比欧亚是十分受限的。与亚洲-特别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从尼罗河到印度河这一世界上互动程度最深的地区-相比,美洲无论是物种交流还是其他任何种类的互动在规模上都要小一些。在接下来的3000年左右的时间中,生物交流的速率虽然在加快,但这一过程时断时续,并不连贯。当条件有利于贸易,例如大国用武力取得了广阔地区的和平时,物种交流便开始加快。大致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200年这300年中,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分别达到了顶峰。这期间,被统称为丝绸之路的跨亚洲贸易线上的交通变得十分繁忙,在所运输的物品中不可避免地包含有动植物和病原体。中国得到了葡萄、非洲高粱、骆驼和驴,而罗马则获得了樱桃、杏、桃子、核桃,可能还无意引入了天花和麻疹。此后,由于适宜的政治环境,欧亚历史又先后迎来了两次物种交流大幅增快的时期。其中一次发生在公元七八世纪的唐朝初期。唐朝政府大量进口外来动物、香料植物、观赏花卉等新奇的生物。755年,“安史之乱”撼动了唐朝立国的根基。地理政治局势的稳定性和唐朝对外来事物的包容性都发生了改变,主旋律衰落而不是增长,物种交流的机会也随之减-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载全球史评论,2011年第1期教师设问:新航路开辟之前食物物种交流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上述问题,交流讨论。教师讲述:早期食物物种交流的规模和速度都非常小,食物物种交流非常罕见。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和丝绸之路的开通,食物物种交流的速度开始加快。但是食物物种交流受到地理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对外政策的影响,极其容易中断,食物物种交流局限于区域周边。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交换”。我们来看材料:材料二“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截然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000-1800年)(第五版),魏凤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01-202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新航路开辟之前世界物种交流前后的整体情况,引导学生归纳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历史信息和归纳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讲述,引导学生认识新航路开辟前后的物种交流阶段特点,引导学生具有比较不同阶段的事物特征的意识。此环节的设置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变化。(一)美洲物种的外传教师讲述:在这场物种交流中,美洲印第安人的贡献最大,成就最突出。据统计,美洲印第安人驯化、培育、栽培的和美洲特产的作物有60多种,其中影响很大、流传很广的有10多种。请大家阅读观察“哥伦布大交换”示意图,找找美洲外传的都有哪些物种,它们主要是传到了哪些地区。教师讲述:由地图可知,美洲此时外传的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烟草和可可,它们主要传入了欧洲、非洲和亚洲,其中传入欧洲的数量要相对多一些。其实,美洲外传的不仅仅如地图上标注的这些,还有番茄、辣椒、南瓜、甘薯等等。同学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绘制相关表格或示意图,对美洲外传的物种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甘薯在中国的传入。【设计意图】教师可出示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示意图。讲述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对应地图中美洲物种传播的区域,建立起新航路开辟之后物种交流的区域空间感。材料三 万历中,闽人又得之外国。盖渡闽海而南,有吕宋国,··以通商故,闽人多贾吕宋焉。其国有朱薯,被野连山而是。····然恡(lin,吝)而不与中国人。中国人截取其蔓咫(zhi,长度)许,挟小盖中以来,于是入闽十余年矣。明何乔远:南产志·番薯,载闽书卷150材料四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往,公偕往。比至,首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食土产日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凤岗陈氏族谱材料五 据宣统东莞县志·物产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广东凤冈人陈益乘船到安南(越南),当地首领用一种名叫白薯的土产招待他,这种土产味道甘美。陈益“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由于来自番邦,故名之为番薯。-张箭著:新大陆农作物的传播和意义,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31页材料六 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海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明徐光启:树艺,载农政全书卷27教师设问:依据上述史料对甘薯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进行辨析。学生活动: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运用不同史料信息进行互证,并运用史料对甘薯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进行解释。教师讲述:四段材料的来源不同,归纳来看,主要呈现了关于甘薯传入中国的两种不同的说法,如果从史料来源来看,材料六属于当时人的记载,且它是一本农书,所以更为可信。虽然关于甘薯传入中国的途径说法相同,但综合来看,能确认甘薯传入中国是在万历年间,而且甘薯传播的过程非常曲折。甘薯由于本身抗涝、耐旱、耐瘠、味道甘美的特性,最后被聪明的中国人成功引入中国。教师联系现实生活,拓展讲述:今天的中国已是甘薯生产和消费的头号大国。【设计意图】美洲作物的外传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这里是在学生归纳梳理的基础之上,选择其中一个物种甘薯进行分析。选择了四段材料对甘薯传播的不同记载,通过具体细节和历史文本材料的研读,既增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兴趣,也让学生理解物种传播过程的必然性和艰难性,由点到面理解物种交流传播的特性。材料七表1 1400-1800年欧洲、亚洲、非洲人口统计(单位:百万)时间欧洲亚洲非洲1400年60235-1500年81280461600年100375551700年120415611800年18062670Colin Mc Evedy,Richard Jones. Atlas of world population history,转引自:周红冰、沈志忠:20世纪前全球化进程中的农业因素-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载中国农史,2018年第3期材料八 玉米、土豆、甘薯三大粮食作物都具有产量高、生长快、对土肥水要求低、对气候适应性强、播种期长、耗工少、受病虫害的影响小、便于储藏、可多种加工等许多优点。它们的广泛传播和全面普及,极大地增加了粮食产量,养活了越来越多的人。玉米在干旱、炎热、贫瘠的非洲作用更大,不知使多少瘦骨嶙峋的黑人得以果腹。玉米、土豆、甘薯等也可用作饲料(包括果实和茎、蔓、叶),这就大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生产出了更多的肉、蛋、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增强了人们的体质。而肉、蛋、奶的多摄入对智力也有所促进。-摘编自张箭:新大陆农作物的传播和意义,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35-36页教师设问:阅读材料,概括美洲三大粮食作物传播的意义。参考答案: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促进了欧亚非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能力,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设计意图】美洲作物的外传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教师通过表格材料和文本材料,呈现美洲作物外传对欧洲、亚洲、非洲所产生的重大意义。教师设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不同类型的历史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过渡:美洲三大粮食作物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农业的物质文明和饮食革命。当谈到农作物时,哥伦布交流更多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美洲作物在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它们对美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教师设问:请阅读经济与社会生活相关地图及正文,列表归纳此时其他地区传入美洲的物种。学生活动:阅读地图与课文,建立合理的时空观念。教师讲述:欧亚大陆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黑麦、大麦和水稻,各种水果和蔬菜都在美洲找到了合适的生存空间,极大丰富了美洲地区的粮食资源种类。在这些传入美洲的粮食作物中,又以小麦和水稻的传播影响最为深远。我们一起来阅读相关材料:材料九 西班牙、葡萄牙人最先到达美洲并展开殖民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解决殖民人口的粮食问题。出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原因,欧洲人在美洲大陆殖民初期仍习惯于食用小麦制品。殖民者靠往返欧美的船只运载小麦或者面粉面临较大的成本问题。因此,在新大陆种植小麦就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以西班牙统治下的墨西哥地区为例,为了更好地扩大殖民成果,保证欧洲殖民人口的生存质量,鼓励种植小麦成为殖民者当局的官方推行政策。并且,由于小麦十分适宜美洲部分地区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小麦在美洲地区的产量也逐年上升。到1535年,墨西哥已能输出小麦到安的列斯群岛与地峡区两地。17世纪80年代起智利中部的大地产主已经开始向利马运送大量的小麦。至此,美洲地区建立起完备的小麦生产基地,足以供应美洲所需的小麦产量,无需再从欧洲大量进口。-摘编自周红冰、沈志忠:20世纪前全球化进程中的农业因素-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载中国农史,2018年第3期教师设问:小麦在美洲成为主要农作物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殖民者饮食习惯的推动;美洲的自然气候和土壤适合小麦的生长。教师讲述:除了小麦、水稻这样的农作物,美洲的猪牛马羊等大牲畜,也都是从欧洲引进的。具体我们看下面材料:材料十 当时人戏称:有三大动物引领了大征服-西班牙贵族、猪和马。哥伦布的船队里有猪。猪在新大陆上岸后,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在土著人口纷纷死于病菌时,猪却大量繁殖。殖民者随处放养的猪,几乎是他们早期的唯一肉类来源,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美洲的第一批马,随哥伦布于1493年登陆。马令印第安人感到异常惊恐,他们从未看见过这种高大而快捷的动物。马为欧洲人在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中赢得了一定的军事优势。据一位殖民者记载,一名骑在马上的士兵,一小时可以杀死2000名印第安人。马作为畜力的使用,改变了新大陆以人力为主的劳动模式,这种影响是深远的。16世纪初,牛被引进新大陆的峡谷地带和中美洲。羊也随哥伦布于1493年到达。美洲有大片肥沃的草场,特别适合放牧牛群、羊群。膘肥奶足的牛羊为人们提供了肉食和奶类,渐渐取代猪肉,促进了人口的营养和健康。牛羊的皮毛给人们带来温暖,后来发展成皮货贸易。牛仔们放牧牛群,催生了新大陆的特色文化。除这些大动物之外,老鼠也藏在航船中漂洋过海到了美洲,这对美洲的生态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345-346页材料十一 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哥伦布年轻时曾为热那亚商人工作,负责采购蔗糖,因此相当熟悉甘蔗的栽培。他明白自己所发现的新土地非常适合生产这种有利可图的产品,于是在1493年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时,将甘蔗带到希斯潘纽拉。就算他找不到黄金或香料,至少可以制造蔗糖。由于生产蔗糖需要密集的劳力,他必得找到充足的人力才行。而在第一次航行后,哥伦布观察到“印度人没有武器,而且衣不蔽体······只要对他们下令,他们就会工作、播种,或是做任何有用的事”。换句话说,他可以把当地人当成奴隶使唤。15世纪40年代,葡萄牙人从他们在非洲西岸的新交易站带回大批黑人奴隶,借以提高蔗糖产量。这些奴隶一开始是被诱拐来的,但葡萄牙人很快就同意向非洲奴隶贩子购买奴隶,并以欧洲商品交换。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在加勒比海建立甘蔗园。拓殖者试图奴役当地人,但失败了,主要原因是后者对旧世界的疾病不具免疫力,纷纷死于感染。拓殖者开始直接从非洲进口奴隶,于是开启了大西洋的奴隶交易。在400年当中,约有1100万名奴隶从非洲被运送到新世界,不过这个数字低估了苦难的深重程度,因为在非洲内陆被捕捉的奴隶,有半数死在到海岸的路上。-摘编自美汤姆·斯坦迪奇著:舌尖上的历史,杨雅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102-103页教师设问:阅读上述材料,概括其他地区物种传入美洲的影响。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概括材料信息,并运用材料信息说明问题。参考答案:丰富了美洲的饮食结构,改变了美洲以人力为主的劳作方式,便利了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统治,推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催生了美洲的特色文化,也改变了美洲的生态链结构。物种的交流同时让当地不具备疾病免疫力的人纷纷感染,同时为了种植业的发展,罪恶的奴隶贸易开展并逐渐扩大,给非洲带来了灾难。【设计意图】此环节选择外来物种传入中对美洲来讲影响较大的作物小麦及牲畜,通过文本阅读来概括其他区物种传入对美洲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本,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归纳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过渡:新航路开辟之后这种双向的物种交流对于人类社会来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材料十二 起初,欧洲学者将玉米视为植物学上的珍奇品种,但他们很快便发现,它非常适合地中海南部的气候,而且其实是极有价值的作物。到了16世纪20年代,它已立足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北部的好几个地区,随即散播到地中海四周,深入欧洲中部,并南下非洲西岸。玉米如此迅速地散播到世界各地,以至于其原产地几乎立刻变得模糊难明。在欧洲,它有各种不同的名称:西班牙玉米、印度玉米、几内亚玉米和土耳其小麦,反映出关于其来源的混淆程度。玉米传到中国的速度导致一些人错误地推断:玉米必然在哥伦布之前便已出现于欧洲和亚洲。玉米之所以传播得如此快,是因为它有非常受欢迎的特质。在对小麦来说太湿、对稻米来说又太干的土壤中,玉米能长得很好;因此,在无法种植已有的欧洲主食作物的贫瘠土地上,玉米提供了额外的食物。同时,它的生长期相当短,而就每单位的土地和劳力而言,它的产量比其他任何谷类都高。正常情况下,播下一定数量的小麦种子,可收成4-6倍的谷实;对于玉米来说,这个数字则在100-200倍之间。-摘编自美汤姆·斯坦迪奇著:舌尖上的历史,杨雅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102页材料十三 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都要容易保存得多。因此,酋长和国王们可以通过集中储存、集中分配食物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在非洲西部的林带,玉米推进了比以往规模更大的国家的产生。阿散蒂王国自17世纪70年代后开始进行扩张,而其先头部队就以玉米为食,因为士兵们在远方的战役中可以随身携带这些食物。对于商人驼队来说,玉米也是很好的便携食品。因此,玉米还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如果商人及作为他们财产的奴隶找到一种方便携带的食物供应的话,奴隶贸易就更容易深入内陆地区。用大型仓库储存的玉米也使人们可以在西非海岸线臭名昭著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载全球史评论,2011年第1期材料十四 明清时期,随着玉米种植的逐渐推广,玉米成为一些地区百姓的主食之一,并被看作是适宜备荒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在清代被推广种植之后,经常被用来作为家畜的饲料和酿酒的原料,其药用、燃料、肥料等价值亦多被认识和利用。玉米还常被用来酿酒,从而丰富了明清时期的造酒原料。玉米、番薯等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对于解决明清时期人民的基本食粮、增加明清时期的粮食产量、平抑粮价有着重要的意义。玉米、番薯虽为杂粮,但却能够接济民食,充当农民的口粮。由于玉米、番薯的推广种植,增加了粮食的供应量,使得农民在解决了基本食粮之后,能够将价格比较高的稻谷等粮食投入市场用于商品交换。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明清时期粮食商品化的发展。而且,玉米、番薯自身也成为了用来交易的大宗商品。-摘编自宋军令: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种及其影响研究-以玉米、番薯、烟草为视角,河南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50-151页材料十五 欧洲的农民选择种植玉米以抵消不断上涨的地租、创造剩余产品。他们把玉米作为自己的主要食物,而把市场计值较高的稻米、小麦出售到发达地区和工商业城市这些集中消费稻米、小麦的地方。18世纪之前,玉米是农民和城市贫民的主要食品,18世纪之后,玉米逐渐成为肉、奶食品生产不可或缺的饲料资源,成为商品生产转化的中间消耗物,为欧洲的城市化、商业化提供基础保障。-摘编自阿图洛·瓦尔曼著:玉米与资本主义-一个实现了全球霸权的植物杂种的故事,谷晓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33页教师设问:阅读上述材料和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史料阅读”思考,玉米的传播给全球带来哪些影响?参考答案:政治:玉米便于储存和携带,统治者通过储存玉米,促进了国家权力的扩张;殖民者通过玉米这种食物加大了奴隶贸易。农业:农民把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出售稻米、小麦,从而改变了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了畜牧业发展,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商业:商人通过将玉米作为旅途食物,促进了商业贸易和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环境:由于玉米的大量种植,大量的土地被过度开发,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结合本课所学,提炼全球物种交流所带来的影响。参考答案:角度一:积极:提高了全球农业的粮食产量,使得世界人口增加;丰富了粮食的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粮食作为商品在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消极: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疾病的传播;殖民者拓展了殖民地的开发和奴隶贸易。角度二:政治:促进了殖民者的殖民活动;加大了国家权力的扩张;促进了奴隶贸易的展开。经济: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结构,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了商品经济和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扩大了人们食物营养的来源;使得疾病在全球传播开来。社会环境:对引进物种的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设计意图】此环节以玉米为切入点,综合分析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既是对前面所涉及的物种传播的影响的补充和深入,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多角度全面认识物种交流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使得人类文明开始全球化意义上的交流与互动。美洲、大洋洲地区则相继加入到以欧亚非地区主导的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中。而在这场全球化的交流中,农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先导作用。正是农业因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才最终促成了之后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最终到来。因此,在工业社会到来前,农业因素是维持并推动全球交流与发展的最大力量”。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航路开辟之后物种交流的特点及其影响,在人类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历史长河中,这一段农业革命引发了一系列变革,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整体面貌。025024019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