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历史C含答案.pdf
绝密启用前C 卷江苏省 20232024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写在密封线内。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认为:农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的平等,但这打破了部落通过传统主义形成的约束性的结合,使人性得到了解放。由此可知,农业革命()A.导致部落联盟走向灭亡 B.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C.确立了“家天下”观念 D.标志着人类文明出现2.史记记载了商与周边方国的分合聚散,时而是“诸侯毕服”“诸侯咸归殷”;时而是“诸侯或不至”“诸侯莫朝”。据此可推测()A.商王的权力受到诸侯节制B.分封制取代了内外服制C.分合聚散与商之盛衰有关D.方国联盟内部联系紧密3.以下是秦汉时期部分竹简的记载。据此可知,秦汉时期()内 容出 处“早(旱)及暴风雨、水潦、(螽)、群它物伤稼者,亦辄言其顷数。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尽八月之”睡虎地秦简田律“马牛误职(识)耳,及物之不能相易者,赀官啬夫一盾”睡虎地秦简效律“县道已豤(垦)田,上其数二千石官,以户数婴之,毋出五月望”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田律A.严刑峻法得到推崇B.考核官员侧重政绩C.文书制度渐趋成熟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4.东汉初年,军国大事、典要机密等实权转归尚书台,三公不仅不得预闻选举诛贫,甚至弹劾近臣都会遭到尚书的质问;刘秀称帝后,“位三公者,皆不复有茅土之封”。这反映出,东汉初年()A.封建官僚体系完备B.中枢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决策机构臃肿D.君主专制权威强化5.唐开元二十一年(733 年),唐玄宗设采访处置使,分十五道监察州、县官吏,职权甚重,可罢免州刺史;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管辖一道或数州,并兼领刺史之职,凡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这一改变()A.不利于中央集权 B.完善了监察制度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加强了基层教化6.北宋时期,国家号令一般总是以皇帝的诏敕文书方式传递,但是“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朝廷有大政事,台谏可以否决;君主有过失,台谏可加制止。此外,士大夫一再告诫君主,要依“道”而行。这反映了北宋时期()A.儒家文化影响力扩大B.有效避免了决策的失误C.文官和士大夫地位提升 D.宰相权力集中威胁皇权7.“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由此可知,元代创立行省制旨在()A.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改革地方行政管理模式 D.缓解统治阶层内部矛盾8.1573 年,张居正推行“考成法”,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订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逐月检查,另一本送六科,可要求六部半年一报,最后一本呈内阁,可对六科稽查进行核实。这一改革措施()A.造成行政机构臃肿B.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C.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保障官员素质的提升9.中华民国建立后,国民党、进步党等政党纷纷登场。国民党骂进步党为“官僚党”,喋喋不休;进步党骂国民党为“暴民党”,没完没了。两党议员在国会开会时经常大打出手,国会大厅成了党派斗殴的场所。这说明民国初年()A.各军阀势力盘根错节B.政党政治乱象频生C.实现政治民主化转型D.民主政治尚未成熟10.1945 年 10 月,中共中央对内蒙古的基本方针:“放手发动与组织蒙人的地方自治运动纯粹蒙古区域可以自治政府的形式出现,在蒙汉杂居地带则以蒙汉联合政府的形式出现”,并建立统一的内蒙自治筹委会。这一政策()A.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建立B.是激励内蒙古持久抗战的重要措施C.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11.下图所示为 19491956 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使用频率的变化情况。1949 年到 1956 年人民日报报道中上述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说明()A.外交原则随形势变化调整B.社会制度影响媒体报道C.中国的外交环境趋于改善D.战后两极格局发生变化12.在古希腊,喜爱公共活动的雅典人为奴隶专设了节日,“在这一天,奴隶可以和他们的主人在一起吵闹着、无拘束的气氛中聚餐。”同时,雅典法律还保护奴隶不被随意杀害。雅典的这些举措()A.说明了当时公共文化事业的发达B.促进了城邦的稳定繁荣C.实现了奴隶和公民法律上的平等D.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完善13.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这一条款()A.确立了国家主权与独立原则B.促进了近代西方民族意识觉醒C.推动了欧洲均势局面的形成D.消除了教会对欧洲政治的影响14.下表是 14001800 年世界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单位:百万),对表中人口变化解读正确的是()地区1400 年1600 年1800 年中国70110330欧洲5289146非洲撒哈拉以南6010492拉丁美洲361019A.物种的交流促进了当时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B.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促使欧洲人口迅速增加C.土地贫瘠是非洲撒哈拉以南人口减少主要原因D.西方殖民侵略导致拉丁美洲人口数量不断下降15.20 世纪 80 年代后,国际贸易争端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这反映了()20 世纪 80 年代前20 世纪 80 年代后争端领域货物贸易领域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领域争端内容削减关税壁垒拆除非关税壁垒争端主体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及大量发展中国家A.世界经济重心转移B.全球化向纵深发展C.大国强权主义膨胀D.区域经济集团拓展16.摄像、发布新闻多是新闻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的事。数码摄像设备的普及和视频网站的发展为“拍客”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以“原创、关注、分享”为特点的“拍客”文化开始大规模流行。这一新现象折射出()A.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B.世界文化趋向于同质化C.信息技术改变社会生活 D.全球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题,第 17 题 12 分,第 18 题 12 分,第 19 题 12 分,第 20 题 16 分,满分52 分。17.(12 分)历代王朝把注重基层治理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把秦国引向了日益发展壮大,最后统一全国的道路。商鞅还注重对秦国文化传统的改造与整合,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制订出具体而详尽的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极、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乘势而行,借势而进,因势利导,是商鞅变法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材料二明清时期,乡规民约受到统治阶层的高度关注。明成祖朱棣时期一度以国法的形式颁布乡规条例,赋予乡规民约以法律地位。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下,乡约完全沦为国家控制农村基层的工具,失去了原有的乡民自治内涵历史上的乡规民约表面上源于乡土,在实际制定过程中却并无底层农民的实质参与,都是在地方精英(地主士绅)的主持下,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维护封建宗法礼教的伦理纲常为目的所制定。尽管如此,乡规民约的内容仍然以淳朴民风、发展生产、维护治安、稳固秩序为主体,是古代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规范。周铁涛村规民约的历史嬗变与现代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商鞅变法中“重功利而轻伦理”的政治措施,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乡规民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封建时代加强基层治理的主要目的。(6 分)18.(12 分)赋税与财政制度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的效能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的“庸”制和两税法归并“庸”制,是中国古代力役制度从现役为主向征收代役金为主,并逐步将代役金归并入田亩税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步骤,成为后世诸多王朝役法重大改革的龟鉴。陈明光论隋唐五代税收史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材料二王安石在新法系统中的尝试与广泛应用,产生于思想观念与创造力极为活跃但又积弊重重的北宋中后期,既有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他开启了新的经济与财政模式,并以货币运作为导向。常平新法执行青苗钱借贷,在还贷时,政府虽然设置货币与实物双选可能性,但通过极为低廉的“粮食基准价”设定,驱动农民选择货币还贷。免役法则由农业生产领域深入基层劳役领域,进一步拓展了这一趋势的广度与深度。俞菁慧王安石变法中国家经济与财政行为的货币化导向基于青苗、免役二法的考察材料三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虽同属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但财政体制遵循民主与分权原则而蒋介石在党、政、军都拥有最高权力,而且行使权力时“很少顾及正式的指挥系统”。19281933年宋子文担任财政部长期间,财政部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但正常权限常受蒋介石干预,如裁减军费、集中预算管理、严格财政约束和压编开支等,都收效甚微,财政制度安排部分失效宋子文最终被迫辞职。继任的孔祥熙任职长达 12 年,期间大肆任用亲信,排斥异己,严重损害了财政系统的运转绩效。焦建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冲突(1)根据材料一,唐朝赋税制度成为后世诸多王朝的借鉴,请结合明清赋役改革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及其原因。(4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子文时期“财政制度安排部分失效”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孔祥熙时期财政建设的取得成绩。(4 分)19.(12 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材料一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 19 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93 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我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国家要求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各级党委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摘编自张君峰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奠定英国文官制度基础的文件名称,并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工业革命如何“点化出”英国文官制度。(6 分)(2)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建立的优越性。(6 分)20.(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的部分法律法规名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江苏省 2023-2024 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试卷(C 卷)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有学者认为农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说明农业革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故选 B 项;材料强调农业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发生变化,部落联盟并未走向覆灭,部落联合的方式发生变化,排除 A 项;夏朝世袭制的建立确立了“家天下”观念,排除 C 项;材料强调农业革命对于社会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并无有关文明的信息,排除 D 项。2.C解析:据材料可知,商与周边方国的分合聚散以中央力量的强弱为转移,商朝强大的时候方国臣服,衰落的时候不承认中央的权威,甚至与商发生战争,故选 C 项;“节制”说法错误,商王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排除 A 项;西周时期,分封制取代了内外服制,排除 B 项;方国联盟内部联系紧密不能解释“诸侯或不至”“诸侯莫朝”,排除 D 项。3.D解析:据材料可知,秦律规定,如有自然灾害损伤庄稼,要向县里及时报告,牛马管理出现问题要受罚,而汉律规定,开垦的土地和出生的人口,县里要向郡里及时上报,这些法律主要涉及自然灾害、牛马管理、土地开垦等有关农业生产的问题,故选 D 项;材料提及的法律主要涉及农业生产,而非对违法者的刑罚,且“赀官啬夫一盾”属于正常处罚,不能体现严刑峻法,排除 A 项;材料主要涉及农业生产方面的法律规定,而非官员考核,排除 B 项;材料的主旨是农业生产,仅部分提及文书送达期限,无法看出文书制度渐趋成熟,排除 C 项。4.D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东汉初年,三公权力日渐削弱,原为内侍机构的尚书台日益掌握朝廷大权,这有利于皇权强化,D 项正确;“体系完备”表述绝对化且不符合东汉史实,排除 A 项;行政效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项;材料只提及了三公、尚书台等机构,得不出“中央决策机构臃肿”的结论,排除 C 项。5.A解析:据材料可知,733 年唐朝设采访处置使作为地方监察官员,到 758 年,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即作为地方军政长官,这说明其同时具备监察权和地方管理权,实际上达不到对地方监察的效果,不利于中央集权,A 项正确,排除 B 项;材料的变化强调的是地方权力的增强,并非行政效率,排除 C 项;材料与基层教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D 项。6.C解析:据材料可知,北宋时期的宰相制度、台谏制度和士大夫都可以比较有效地对君权形成制约,反映了文官和士大夫地位提升,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排除 A 项;“有效避免了决策的失误”表述绝对化,排除 B 项;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7.B解析:据材料“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天下事方如指掌矣”可知,行省配合中书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管理,故选 B 项;“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次要目的或者手段,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 A 项;改革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只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之一,排除 C 项;“缓解统治阶层内部矛盾”不合史实,行省制起不到缓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效果,排除 D 项。8.C解析:材料中的“考成法”是对官员的监督、考核,有利于迫使官员在期限内完成事务,提高行政效率,C 项正确;“考成法”是对官员的监督,仅据此不能说明造成明朝行政机构臃肿,排除 A 项;材料不能体现“权力的相互制衡”,排除 B 项;“保障”表述绝对化,排除 D 项。9.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初年,国民党等党派之间互相攻击,甚至在国会开会时大打出手,体现了当时民主政治尚未成熟,D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并非军阀势力,排除A 项;“政党政治乱象频生”只是材料表象,归根结底是由于民主政治的不成熟,排除 B 项;民国之初的政党政治最终以失败告终,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0.C解析:据材料“蒙人的地方自治可以自治政府的形式出现”可知,早在 1945 年 10月,中共中央就已对内蒙古的自治问题进行探索,这是对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一次有益探索,为后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基础,故选 C 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1947 年 5 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 项;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排除 B 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排除D 项。11.C解析:据图示可知,“建设”一词的使用频率逐步上升,“战争”一词的使用频率逐步下降,“和平”一词被稳定使用。结合所学可知,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特别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以后,中国的外交环境趋于改善,故选 C 项;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随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调整,排除 A 项,B 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所处的 19491956 年,战后两极格局并未发生变化,排除 D 项。12.B解析:据材料“雅典人为奴隶专设了节日”“雅典法律还保护奴隶不被随意杀害”可知,在古希腊,奴隶虽没有参政的权力,但基本的人身权利有一定保障,且某天可以参与集体活动,有利于缓和奴隶和希腊公民的对立关系,促进城邦的稳定,故选 B 项;奴隶可以参与公共活动,不代表希腊公共文化事业发达,且该说法对材料信息表述不全,排除 A 项;古希腊奴隶没有参政权,且该说法与事实不符,排除 C 项;希腊城邦中,妇女、外邦人、奴隶等没有资格参与政治,还要受到各种剥削和压迫,排除 D 项。13.A解析:据材料“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的原则,故选 A 项;拿破仑战争促进了近代西方民族意识觉醒,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维也纳会议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推动了欧洲均势局面的形成,排除 C 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 D 项。14.A解析:据材料可知,从 1400 年到 1800 年,中国人口迅速增长,欧洲人口增长;非洲撒哈拉以南人口减少,拉丁美洲人口减少后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作物被传播到中国,促使人口快速增长,故选 A 项;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欧洲人口迅速增加,排除 B 项;西方殖民者贩卖黑人导致非洲撒哈拉以南人口减少,排除 C 项;西方殖民者屠杀土著人导致拉丁美洲数量下降,同时贩卖黑奴到拉丁美洲,使人口有所增长,排除 D 项。15.B解析:据材料可知 20 世纪 80 年代后,国际贸易争端在争端领域上范围扩大、争端内容更加深入、争端主体更广,反映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故选 B 项;世界经济重心仍在发达国家,并未转移,排除 A 项;从争端主体上来看,大量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有发言权,会抑制大国利己主义,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的全球化问题,不是区域经济集团化,排除 D 项。16.C解析:据材料可知,数码摄像设备的普及和视频网站的发展,推动了“拍客”文化的大规模流行,可以看出高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信息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故选 C 项;据所学可知,拍客文化兴起于 21 世纪,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二者从时间上逻辑关系不成立,排除 A 项;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同质化与史实不符,排除 B 项;据所学可知,拍客文化可以为拍摄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不能反映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排除 D 项。17.(1)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任答三点,3 分)原因:顺应时代潮流;对秦国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从国家层面推行改革措施;因势利导地进行改革。(任答三点,3 分)(2)特点:受到统治阶层的高度关注;以国法的形式颁布;沦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由地方精英主持;以维护纲常伦理为目的;内容沿袭传统。(任答四点,4 分)目的:征发赋役,维护稳定。(2 分)18.(1)史实:明朝张居正改革推行的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用税银雇人。(2 分)清朝雍正帝即位后,将康熙帝时期确定的定额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2分)(2)突出特点:货币化。(1 分)原因:北宋中后期,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北宋经常派发各种徭役,导致徭役扰民严重;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迎来高峰。(3 分)(3)失效原因: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与财政体制之间存在冲突;蒋介石的权力野心破坏财政体制;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巧取豪夺,给财政制度带来巨大冲击。(2 分,任答两点)取得成绩:1935 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禁止银元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取得成功;1936 年,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为全民族抗战提供了财力支持。(2 分)19.(1)文件: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2 分)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事务日益复杂,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教育程度的提高,人民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特别强烈,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4 分)(2)标志:200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通过。(2 分)优越性: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忠实于党,为人民服务;提升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活力。(4 分)20.示例:论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与时俱进,国家治理能力逐步提升。(3 分)阐述:1982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对一些内容做出了适时的调整,1982 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化,1998 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适应了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也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的食品安全法、保险法、环境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专业化、具体化的法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应对新的社会发展、民生需求的适应和进步。(10 分)综上,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3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