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_T 1217-2023 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技术指南.docx
-
资源ID:96587075
资源大小:86.7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53_T 1217-2023 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技术指南.docx
ICS 65.020.30CCS B 4453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12172023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技术指南2023 - 11 - 23 发布2023 - 02 - 23 实施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3/T 1217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有限公司、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调查规划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金孔雀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昆明正浩电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保明伟、李迅、陈飞、彭进保、李宁、王智红、包战天、朱勋程、张光元、洪喜、黄典一、汤永晶、冯金娥、杨俊、杨子诚、刘东、赵杰玉、徐卫平、赵明旭、王丹彤、王继山、张健嵩、杨聪、杨云、王斌、黄明葵、韩泳、郭倩兰、周方易、冯阳、保鸿、李中员、贺爽、周智韬、万如雯、李建蕾、李志敏、李鹏、张俊波、郑璇。IDB53/T 12172023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技术指南1 范围本文件给出了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的原则、技术路线、程序、档案管理等指导和建议。本文件适用于收容救护亚洲象的野化训练。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53/T 1054 亚洲象野外救助技术规程DB53/T 1056 亚洲象野生种群监测技术规程DB53/T 1216 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技术规范DB53/T 1218 亚洲象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野化 wild training为提高经收容救护亚洲象的野外适应能力,对亚洲象开展逐步提高其野外适应性的训练行动。个体行为 individual behavior亚洲象个体觅食、饮水、沐浴、排泄、运动、玩耍、挠痒与蹭痒等日常生活行为,以及圈养环境下的刻板行为。社群行为 social behavior亚洲象群体的社会组织分工,个体间通信,种内竞争,群体内学习、玩耍与竞斗等互动、社交行为。繁殖行为 reproductive behavior亚洲象的发情、交配、妊娠、分娩、育幼、帮手象等行为。3.4.1帮手象行为 allomothering behavior社群内非母亲的成年或亚成年雌性亚洲象参与抚育幼仔的行为。4 野化训练原则生境适应性1DB53/T 12172023亚洲象野化地的选择除考虑面积因素外,建议重点对地貌、植被、水源、硝塘、隐蔽场所等生境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食物适应性在野化训练期间,建议逐步减少对野化训练象的人工喂食,增加其对野外食物的采食,使其适应野外食物。社交适应性在野化训练期间,建议重点关注野化训练象社群行为的恢复或养成情况,并考虑创造与其它亚洲象个体的接触机会,减少其与人的接触。5 野化训练技术路线野化训练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图1 野化训练技术路线图6 野化训练程序启动按照野化训练技术路线启动训练。2DB53/T 12172023野化训练前评估6.2.1 野化训练前,宜组织专家开展野化训练前评估,并形成评估结论,以确定拟野化训练象是否适合野化训练。6.2.2 野化训练前评估开始前,宜参考 DB53/T 1216 相关要求对拟野化训练象进行健康检查。6.2.3 野化训练前评估宜以健康检查结果、救助收容记录和管护人员访谈为综合参考。评估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拟野化训练象的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行为状况,包括:·采食行为;·个体行为;·社群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野化地选择6.3.1 野化地宜选择在亚洲象的自然栖息地内或边缘,面积适宜,其生境因素与自然栖息地条件接近。6.3.2 野化地内宜建设硝塘。硝塘的建设宜参考 DB53/T 1218 进行。6.3.3 野化地周边可考虑设置必要的隔离设施。野化训练方案制定6.4.1 野化地确定后,根据野化训练象具体情况宜制定野化训练方案,并经专家审定后再行实施。6.4.2 野化训练方案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个体野化、群体野化方式选择;野化训练人员选择;野化训练周期时长、单次训练时长;投喂人工补充食物的方法;野化监测的方法、措施;野化训练安全措施;应急预案。野化训练实施6.5.1 野化训练宜按照野化训练方案进行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方案。6.5.2 为减少野化训练象对人的依赖,野化训练人员宜相对固定。野化训练过程中宜尽量减少其他人员与野化训练象的接触。6.5.3 野化训练过程中,能与其他个体相处融洽的成年雌象和幼体、亚成体象宜合群进行训练。成年雄象可单独进行野化训练,也宜创造其与他个体接触的机会,以培养其社群行为。6.5.4 野化训练过程中,宜逐渐减少对野化训练象的人工食物投喂量,逐步调整人工补充食物的种类,逐步减少矿物盐的人工投喂。紧急情况处置3DB53/T 12172023在野化训练阶段,若野化训练象发生如DB53/T 1054中给出的伤病、受困、行为异常等需救助的情况,宜及时采取终止野化。野化监测6.7.1 野化训练实施阶段,宜由野化训练人员对野化训练象开展跟踪监测。6.7.2 对野化训练象的监测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采食天然食物情况:采食植物种类、采食后的健康等状况;采食人工补充投喂食物的情况;野外运动能力,对不同地形的适应能力;个体行为;与其他个体的社群行为;繁殖行为;是否出现紧急情况(见 6.6)。6.7.3 野化监测方法宜参考 DB53/T 1056 相关内容。野化效果评估6.8.1 在野化训练到期或终止后,宜组织专家对野化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结论。评估结论可包括:长期野化或终止野化。6.8.2 野化效果评估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行为状况,包括:·觅食行为;·个体行为;·社群行为;·繁殖行为;·是否出现紧急情况(见6.6)。长期/终止野化6.9.1 对野化效果评估结论为长期野化的野化训练象,可适当调整野化方案后,按方案继续进行野化训练。6.9.2 对野化效果评估结论为终止野化的野化训练象,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终止野化训练。7 档案管理野化训练过程中各阶段工作宜形成记录,并指定专人进行长期保存。4DB53/T121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