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仁和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1.docx
-
资源ID:96591646
资源大小:46.02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仁和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1.docx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仁和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1浙江省杭州市仁和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1 一、基础(36分) 1填空题 (1)小仁以整理单形式对各单元字词进行梳理,请你帮他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二、三单元生词整理单 难写的字 姊妹、酝酿、镶、静谧、人声鼎沸、确凿、饥肠辘辘、众目睽睽 易错的字 感慨、宽敝、淅沥、吝啬、烂熳、分歧、云宵、花团锦簇 在整理的时候,因为一时改变不了固有的书写习惯,小仁依然写出了三个错别字,请帮他找出来,并加以纠正。 错字为 ,应该为 错字为 ,应该为 错字为 ,应该为 (2)对于小仁写错的字,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记忆?请任选一个字加以建议。 【答案】(1)敝;敞;熳;漫;宵;霄 (2)敞小、口;霄肖、雨 【知识点】创新题型;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1) 本题考查对汉字的掌握。 根据积累以及语境可知,“宽敝"应写作“宽敞”,“烂熳"应写作“烂漫”,“云宵"应写作“云霄”。 (2) 本题考查对汉字的掌握。 “宽敞"意思是指宽大、开阔、宽阔。“尚”是它的声旁;“烂漫"意为颜色鲜明而美丽;也指坦率自然,毫不做作。也形容草木茂盛,遍地都是,漫过田野。所以用“漫”。“云霄"意思是天际,高空,九霄云外。霄:形声。字从雨,从肖,肖亦声。 故答案为: (1)敝敞 熳漫 宵霄 (2) 敞小、口;霄肖、雨 【点评】 本题考查对汉字的掌握。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临近期中,小和对七上古诗文进行整理,请你帮他完成摘抄本。 策略 诗句 收获 看标题 遥怜故园菊,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标题常点明时间/地点,概括事件,蕴含情感。 抓意象 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古人常借助“月”和“雁"来表达 (情感) 明手法 ,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对比衬托,抒发离人愁思。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虚实结合,彰显博大胸襟。 【答案】应傍战场开;岐王宅里寻常见;回乐烽前沙似雪;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之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傍、岐、烽、洛、涯。 故答案为:应傍战场开 岐王宅里寻常见 回乐烽前沙似雪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思乡之情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3总结:依据阅读策略,重新思考并整理古诗文,小和有了新的收获。正如孔子所说:“ , 。”只有学思结合,才能求得真知。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罔、殆。 故答案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作答默写题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要做到答题内容准确,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4诗歌鉴赏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请运用以上读诗策略(至少两种),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 (2)抖音短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形式,小仁邀请你参加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的短视频拍摄,需要你帮助完成脚本设计指导。 A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B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画面提示 请展开想象,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再现诗歌画面。_ 朗读指导 请调用学过的知识,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朗读设计。_ 【答案】(1)虚实结合:诗中三四句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将现实中听到的笛声与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结合起来,表达内心的悲愁情绪。抓意象:此诗与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诗人都登高远眺,巧用笛声这一意象来渲染诗人内心无限的愁情。看标题:标题点明写作地点和写作缘由,此诗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引发读者遐思 (2)A,诗人远远西眺,画面拉远,只见落日残霞。B,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笛声,眼前如梦似幻,似乎有梅花飘落。A,语速较慢,语调低沉,重读迁客、不见,表明处境,同时也读出一种被流放的凄苦和去国怀乡的悲愁。B,语速较慢,语调低沉,重读五月和落,强调作者因为内心的凄凉而产生了些许幻觉,似乎能在五月见到冬日才有的梅花。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黄鹤楼闻笛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怀乡之情。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迁客”点明了作者被贬的处境,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两句点题,写在黄鹤楼上听吹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强化了作者内心的愤懑与悲愁。 (2)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诗歌朗读。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意思是一旦成为被贬的官员,在去长沙的途中,西望长安,那里再也没有家了。描写时可结合想象,示例:世事难料,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远谪长沙。我踽踽独行,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意思是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笛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可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进行描绘。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意思是:世事难料,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远谪长沙;“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结合李白被流放的写作背景可知,“黄鹤楼上听吹笛”以景衬情,表达的是诗人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和去国怀乡的悲愁之情。所以不管选择哪一句朗诵的时候都需要运用低沉、缓慢、充满忧伤的语调来朗诵。 故答案为:(1) 虚实结合:诗中三四句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将现实中听到的笛声与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结合起来,表达内心的悲愁情绪。抓意象:此诗与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诗人都登高远眺,巧用笛声这一意象来渲染诗人内心无限的愁情。看标题:标题点明写作地点和写作缘由,此诗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引发读者遐思 (2)A,诗人远远西眺,画面拉远,只见落日残霞。B,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笛声,眼前如梦似幻,似乎有梅花飘落。 A,语速较慢,语调低沉,重读迁客、不见,表明处境,同时也读出一种被流放的凄苦和去国怀乡的悲愁。B,语速较慢,语调低沉,重读五月和落,强调作者因为内心的凄凉而产生了些许幻觉,似乎能在五月见到冬日才有的梅花。 【点评】(1)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应从具体的意象、具体的诗句出发,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遵循“词不离联"“词不离篇”“句不离联"“联不离篇”的原则。 (2)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诗歌朗读。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 以下是小仁整理的朝花夕拾人物关系图,请补全相应内容。 朝花夕拾人物关系图 亲人 老师 父亲:周伯宜 母亲:鲁瑞 保姆:阿长 其他 叔祖母:衍太太 :范爱农 5图中有三处空缺,请填上合适的人名或人物关系。 6小和看完小仁整理的人物关系图后,认为阿长作为保姆不能列入亲人这一类别,两人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你怎么看? 【答案】5藤野先生;寿镜吾先生;朋友 6我认为阿长应该列入鲁迅的亲人这一类。鲁迅又叫阿长“长妈妈",长妈妈在鲁迅的童年中一直照顾他,教育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比如长妈妈为鲁迅买了他渴慕已久的山海经,又比如长妈妈会给鲁迅将各种各样的故事满足他的好奇心。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基本内容的阅读以及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读,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观点。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5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基本内容的阅读以及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回忆了自己在三味书屋读书时遇见的恩师寿镜吾,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回忆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对自己帮助极大的恩师藤野严九郎。在范爱农中回忆了范爱农。 故答案为:藤野先生;寿镜吾先生;朋友 6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观点。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若选择不同意,可从阿长的身份方面解释(保姆,无血缘关系);若选择同意,从作者情感角度解释。言之成理即可。故答案为:我认为阿长应该列入鲁迅的亲人这一类。鲁迅又叫阿长“长妈妈”,长妈妈在鲁迅的童年中一直照顾他,教育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比如长妈妈为鲁迅买了他渴慕已久的山海经,又比如长妈妈会给鲁迅将各种各样的故事满足他的好奇心。 二、阅读(24分) 阅读 合欢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仍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7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思路,补全思维导图。 “我" 母亲 10岁那年 _ 自负、好胜 还年轻 20岁那年 两条腿残废 头上有了白发 30岁那年 _ 不在人世 8阅读过程中,小仁从文章平静的叙述中感受到了一种感人的力量,他找到了许多处能体现母亲对“我”深沉的爱的细节,请你也来找一处并进行分析。 9读完文章,小和很疑惑本文描写母亲的文字并不多,作者反而花了很多笔墨写合欢树,请你帮助他,谈谈你的理解。 10小和推荐本文为七上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单元导语与目录,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单元导语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单元目录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6.散步/莫怀戚 7.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8.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答案】710岁那年作文比赛中第一;绝望、迷茫;30岁那年 母亲去世后自己写作方有所成;自责、痛苦 8示例一: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动作描写,“洗"“敷”“熏"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母亲为了给“我”治病付出巨大努力。就算“我"不配合,不愿意接受治疗,她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我”。这份执着的母爱令人感动。示例二: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语言、动作及神态描写,将母亲因“我”被烫伤而感到愧疚自责的心情描写地生动细腻,刻画出了一个精心关爱孩子的母亲形象,从这个细节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出母亲对“我"深沉炽热的爱。示例三:由文章第三段“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这个细节可知,这里运用动作描写,母亲帮“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她为“我"所做的一切正是她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我”进行文学创作的体现,她对“我"的这份支持鼓舞着“我”勇敢去面对生活的苦难,这个细节表现的同样是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示例四:由文章第八段中“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这个细节可知,这里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母亲对“合欢树”充满期待,寄托希望的心情,希望合欢树长叶变茂盛是个好兆头,希望孩子的命运或事业能如合欢树般蓬勃生长,往好的方面发展,是母亲深深眷恋孩子的体现。示例五: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运用动作描写,母亲帮“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她为“我"所做的一切正是她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我”进行文学创作的体现,她对“我"的这份支持鼓舞着“我”勇敢去面对生活的苦难,这个细节表现的同样是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示例四: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母亲对“合欢树"充满期待,寄托希望的心情,希望合欢树长叶变茂盛是个好兆头,希望孩子的命运或事业能如合欢树般蓬勃生长。 9合欢树寄寓了母亲对作者的期望,是作者的化身合欢树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合欢树从弱小到开花的过程和作者的人生有相似之处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实物,也是母爱的具体体现。合欢树是母亲曾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的化身合欢有合家欢的意思,寄寓了作者对亲情的渴望 10赞同,本文可以和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形成对比,同样是写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分析在写作方法和行文结构上有什么异同。不赞同,本单元已经选取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两篇文章都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在内容和情感上重复度较高。 【知识点】创新题型;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象征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内容梳理。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 母亲,可知本文表达的情感与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与单元目录是吻合的,所以本文能作为七上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这篇文章用平淡的语调,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作者十岁那年由自己作文获奖引发的一件事情、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的事情以及三十岁以后对母亲的那种压抑在心里、让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全文,领悟情感。平时练习时要学会精读文章,提炼概况,总结核心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应用。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全文,领悟情感。回答本题首先表态,赞同或不赞同;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和单元导语与单元目录说明理由即可。 7本题考查内容梳理。根据“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写出“我”10岁那年,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表现出“我"自负、好胜。根据“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写出“我”20岁那年,两条腿残废,表现出“我"绝望、迷茫。根据“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写出“我"30岁那年,第一篇小说发表,表现出“我”自责、痛苦。故答案为:10岁那年作文比赛中第一 绝望、迷茫 30岁那年 母亲去世后自己写作方有所成 自责、痛苦 8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所选细节要体现母亲对“我"深沉的爱,例如:由文章第二段“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这个细节可知,这里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将母亲因“我"被烫伤而感到愧疚自责的心情描写地生动细腻,刻画出了一个精心关爱孩子的母亲形象,从这个细节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出母亲对“我”深沉炽热的爱。故答案为:示例一: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动作描写,“洗"“敷”“熏"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母亲为了给“我”治病付出巨大努力。就算“我"不配合,不愿意接受治疗,她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我”。这份执着的母爱令人感动。示例二: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语言、动作及神态描写,将母亲因“我”被烫伤而感到愧疚自责的心情描写地生动细腻,刻画出了一个精心关爱孩子的母亲形象,从这个细节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出母亲对“我"深沉炽热的爱。示例三:由文章第三段“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这个细节可知,这里运用动作描写,母亲帮“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她为“我"所做的一切正是她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我”进行文学创作的体现,她对“我"的这份支持鼓舞着“我”勇敢去面对生活的苦难,这个细节表现的同样是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示例四:由文章第八段中“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这个细节可知,这里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母亲对“合欢树”充满期待,寄托希望的心情,希望合欢树长叶变茂盛是个好兆头,希望孩子的命运或事业能如合欢树般蓬勃生长,往好的方面发展,是母亲深深眷恋孩子的体现。示例五: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运用动作描写,母亲帮“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她为“我"所做的一切正是她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我”进行文学创作的体现,她对“我"的这份支持鼓舞着“我”勇敢去面对生活的苦难,这个细节表现的同样是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示例四: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母亲对“合欢树"充满期待,寄托希望的心情,希望合欢树长叶变茂盛是个好兆头,希望孩子的命运或事业能如合欢树般蓬勃生长。 9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读文可知,这棵合欢树是母亲健在时亲手种下,母亲种下这棵树,是希望“我”也能如同这棵树一样焕发生机与活力,写母亲对这棵树的照顾,“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又把它从盆里移出种在窗前地上,其实是暗写母亲对“我”的照顾。合欢树的命运与作者的命运相同。合欢树种下的第二年没有发芽,第三年才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作者因身体残疾,意志消沉,在母亲的抚慰与帮助下,终于重新振作起来,靠自己顽强的毅力成长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合欢树的命运就是作者的命运。合欢树是母亲亲手种下,看到了合欢树,就仿佛看到了母亲。合欢树是母亲存在于世的见证,合欢树就是母爱的象征。树的繁茂与生机,代表着母爱的伟大与延续。故答案为: 合欢树寄寓了母亲对作者的期望,是作者的化身合欢树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合欢树从弱小到开花的过程和作者的人生有相似之处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实物,也是母爱的具体体现。合欢树是母亲曾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的化身合欢有合家欢的意思,寄寓了作者对亲情的渴望 1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应用。回答本题首先表态,赞同或不赞同;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和单元导语与单元目录说明理由即可。例如:赞同,合欢树是一篇怀人散文,也是一首颂扬母爱的抒情乐章。这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而写就的散文,在向人们袒露这一秘密的同时,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于亡母的悼念与愧疚之情。结合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及单元选文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 母亲,可知本文表达的情感与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与单元目录是吻合的,所以本文能作为七上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故答案为: 赞同,本文可以和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形成对比,同样是写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分析在写作方法和行文结构上有什么异同。不赞同,本单元已经选取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两篇文章都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在内容和情感上重复度较高。 阅读 谢道韫传(节选) 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说。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有删改) 【注】白:告知步郭: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厝:同“措”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肩舆:用肩舆抬。 11小和在阅读过程中,想到了作业本上教过的一些方法,开始对这篇文言文中的相应字词进行梳理,你也来试试吧!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叔父安尝内集 查阅字典法:品尝经历曾经 (填序号) 安大说 课内外相链接法 _ 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 12小和想到之前学过语言描写能凸显人物的形象,请你从以下两组语言描写中任选一组,对谢道韫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A“未若柳絮因风起",“欲为小郎解围” B“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 13请模仿三字经的形式,分别用三个字概括选文二、三两段中相关事件。 谢道韫,能吟咏, ,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答案】11;同悦,欢喜,开心;被 12A:未若柳絮因风起意为不如柳絮乘风飘起,欲为小郎解围是想替小弟解围,两句话都说明了谢道韫才华横溢,自信满满。B:这句话意为此事关系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先杀了我。写出谢道韫面对恶贼时勇于担当、舍身护孙的凛然正气。 13巧论辩;勇杀敌 【知识点】命题式仿写;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王凝之的妻子姓谢,字道韫,是安西大将军谢奕的女儿。聪明,有见识有才华,能言善辩。一次叔父谢安曾经把家人聚会在一起,忽然间,雪下得紧了,谢安问:“这大雪像什么呢?”谢安哥哥的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飞舞。”谢安非常高兴。 王凝之弟弟王献之曾经与客人谈论诗文,将要理屈词穷了,谢道温叫婢女告诉王献之说:“想替小弟弟解围。"于是放置青绫屏障把自己遮挡起来,申述王献之前面的议论,客人不能使她理屈。 等到后来遭受孙恩作乱,她举动自如,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孙恩杀害,就命令婢女抬着轿子拿着刀出门突围。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她的外孙刘涛当时才几岁,孙恩又想杀害他,谢道韫说:“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先杀了我。”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因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折服,改容相待,竟不杀刘涛。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句意:叔父谢安曾经把家人聚会在一起。尝:曾经。故选:句意:谢安非常高兴。说:同“悦",喜悦、高兴。句意:已经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孙恩杀害。为:被。 故答案为:;同悦,欢喜,开心;被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未若柳絮因风起”,将“雪"比作“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被北风吹得漫天飞舞的轻盈姿态,引发人们对春天即将来临的联想,极具美感,富有意蕴。可知,谢道韫聪慧有才气,王献之与客人谈论诗文,将要理屈词穷了,谢道温说“想替小弟弟解围"可见,谢道韫有才华;“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这句话的意思是:孙恩又想杀害他,谢道韫说:“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先杀了我。"谢道媪面对贼人,没有退缩,没有畏惧,看到了她勇于担当,舍身护孙的气概。故答案为: A:未若柳絮因风起意为不如柳絮乘风飘起,欲为小郎解围是想替小弟解围,两句话都说明了谢道韫才华横溢,自信满满。B:这句话意为此事关系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先杀了我。写出谢道韫面对恶贼时勇于担当、舍身护孙的凛然正气。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结合“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可得:巧论辩。结合“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可得:勇护孙。故答案为: 巧论辩;勇杀敌 三、写作题(60分) 14写作 成长的路上,总会遇见不同的风景,你会遇见春夏秋冬,那里诉说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美景;你会遇见亲情友情,那里流淌着小日子赤诚相伴的温馨;你会遇见自己,那里安放着单纯、童真等美好的事情 以与你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其中的“你”可以是风景,是一个人,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本书,是一种品质等。 要求: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语言流畅,内容具体,重点突出,有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不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与你相遇 花与茶的相遇,因沸水而美好;我与你,也因生活让生命更芬芳! 题记 清风簌簌,琴声阵阵,鸟鹊鸣鸣,茶香淡淡。闲暇之时,独乘于树下,独饮一杯桂花茶,闻时一缕清香,品时一丝甘苦。入口甘苦,回味却无穷。头顶桂花不时落下,落入盛满茶的茶杯中。抬头仰望,不见得桂花,只有一片繁叶。 这桂花,也许藏在树叶里罢?只当它落下,才见得:它鹅黄色,如小米粒,小巧玲珑,惹人喜爱。走近桂花树,这时早已不是淡香,一股又一股浓郁的花香铺天盖地地向我扑来。“碧纱帐里梦魂香",沁人心脾的幽香让我进入五彩斑斓的梦里。 桂花九月,如此美景芳香,让我不禁想起与你相遇的九月,那个我们曾一同漫步桂花道上的九月。 桂花落在林荫小道,铺成淡黄地毯,漫步于这样的桂花道上,鼻间直窜浓郁花香。道上人来人往,而我是初一新生,刚来报道,周围几乎没有一个相识。正当我如无头苍蝇般乱窜,你轻轻地在我肩上拍了一下。于是,你我便相识了。 你笑靥如花,用轻松地语气问道:“你也是来报道的吧?”“嗯!"我有点儿手无足措,“真好,我在这也没有一个熟人,你是学校里第一个和我说话的人。我们一起去报道吧!”“好!"对于你的热情,我渐渐放开来,所幸的是,之后我与你分在同一班,也成了同桌。 后来,学业繁重,生活节奏加快了,我们差点儿喘不过气来。但是在学习上,我们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在生活上,我们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我想,你也许是桂花吧,而我便是那甘茶。生活这壶沸水,使你我融为一体,又使我们散发出生命的芬芳! 花与茶,你与我,相遇在那桂子飘香的九月!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 第一,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要求以“与你相遇”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与你相遇"可以理解为偶然的一次相遇,也可以理解为经常相逢在一起。根据提示语“成长的路上,总会遇见不同的风景,你会遇见春夏秋冬,那里诉说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美景;你会遇见亲情友情,那里流淌着小日子赤诚相伴的温馨;你会遇见自己,那里安放着单纯、童真等美好的事情你可以是风景,是一个人,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本书,是一种品质等”可知,写作这篇作文,应该先确定好自己相遇的对象,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