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
资源ID:96591964
资源大小:45.79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届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2024届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 材料一: 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盾、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袍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耳,士无弊者。昔者吾先君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士耳,士无弊也。”简子乃去盾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烛过之一言也。"或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简子未可以速去盾、橹也。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爱亲也。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也。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夫人不北矣。长行徇上,数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英不然。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行人未知众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材料二: 孔于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默,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髻之于御则售也,以刑齐民,髻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关。”文于曰:“以御官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警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节选自孔丛子·刑论) 【注】献公:即晋献公。诬:谎言。长行徇上:为了君主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对应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每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简子乃去A盾B橹C立矢D石E之所及F鼓之而士G乘之H战大胜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人,掌管礼仪的官职,跟辛弃疾菩萨蛮中的“中间多少行人泪"的“行人”意思不同。 B.弊,意为困乏、疲敝,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弊”意思不同。 C.速,意为快速、迅速,与六国论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的“速”意思不同。 D.何惧,意为惧怕什么,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奚疑”句式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简子包围魏国国都的城郭,敲响战鼓但士兵却不进攻,烛过认为这不是战士的问题,而是赵简子不会使用战士。 B.晋献公和晋惠公善于用人,都使国家的领土增加;晋文公也善于用人,因而夺取邺地,打败楚军,得到霸主之名。 C.赵简子觉得烛过的话很有道理,但韩非子却不认同烛过的观点,他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本性,烛过其实不懂统兵之道。 D.卫将军文子听人说公父氏不能“听狱",他向孔子求证,孔子通过对“有罪者惧,无罪者耻”的分析反驳了这一说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4分) (2)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4分) 14.文中韩非子和孔子对于“刑"的认识有什么不同?(3分)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节选自孙子兵法) 材料二: 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毅归赵,燕军共忿。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戳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皆呼“万岁"。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 兵智部 田单)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胜,尽,与岳阳楼记中“予观夫巴陵胜状"的“胜”意思不同。 B.无端,无始无终,与锦瑟中“锦瑟无端五十弦"的“无端”意思相同。 C.隙,矛盾,与成语“白驹过隙"“乘隙而入”中的“隙"意思不同。 D.飨,用酒食慰劳士卒,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中的“飨"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运用类比论证,生动地阐述了战争中既要正面交战,又要会用奇兵出奇制胜,奇正结合,变化无穷的道理。 B.乐毅认为攻打即墨的时机不够成熟,便号令暂缓进攻,于是燕惠王就让骑劫取代乐毅成为将军,乐毅因此投奔赵国。 C.田单为了鼓舞士气,在即墨士兵们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亲自拿着工具,并且把自己的家人也编在军队中以抵御燕军。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作战中出奇制胜的问题,材料一主要从理论上来阐述,而材料二则主要通过作战案例来具体说明。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译文:_ (2)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译文:_ 14.田单是如何做到“以奇胜”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答:_ 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二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琳,字方庆。武后时,累迁广州都督。南海岁有昆仑舶市外区琛琲,前都督路元睿冒取其货,舶酋不胜忿,杀之。方庆至,秋毫无所索。始,部中首领沓墨民诣府诉府曹素相饷谢未尝治。方庆约官属不得与交通,犯者痛论以法,境内清畏。议者谓治广未有如方庆者,号第一,下诏赐瑞锦、杂彩,以著善政。神功初,清边道大总管武攸宜破契丹凯还,且献俘,内史王及善以孝明帝忌月,请鼓吹备而不作,方庆曰:“晋穆帝纳后,当康帝忌月,时以为疑。荀讷谓礼有忌日无忌月,自月而推,则忌时忌年,愈无理据。世用其言。臣谓军方大凯,作乐无嫌。"诏可。方庆尝以“令期及大功丧,未葬,不听朝贺;未除,弗豫享宴。比群臣不遵用,颓紊教谊,不可长”。有诏申责,内外畏之。是岁,真拜左庶子,进封公,兼侍太子读书。方庆奏:“人臣于天子未有斥太子名者,晋山涛启事称皇太子不名。孝敬为太子,更弘为崇;沛王为太子,更贤为文。今东宫门殿名多嫌触,请一改之,以协旧典。"制可。长安二年卒,赠兖州都督,谥曰贞。方庆博学,练朝章,著书二百余篇,尤精三礼。学者有所咨质,酬复渊诣,故门人次为杂礼答问。家聚书多,不减秘府,图画皆异本。方庆殁后,诸子不能业,随皆散亡。 赞曰:李德裕著书称:“方庆为相时,子为眉州司士参军。武后曰:君在相位,何子之远 对曰:卢陵是陛下爱子,今尚在远,臣之子庸敢相近 以比仓唐悟文侯事。”嗟乎,君子哉!虽造次不忘悟君于善。及建言不斥太子名,以动群臣,示中兴之渐,所谓人难言者,于方庆难乎哉!德裕之称,为不诬矣。 (选自新唐书·卷四十一,有删改)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部中首领沓A墨B民C诣府D诉E府曹F素相G饷谢田未尝治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胜,受得住,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中的“胜”的词义是相同的。 B.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如成语“明察秋毫"。 C.旧典,旧时的制度、法则。文中具体指东宫的门、殿名称要符合旧时制度。 D.业,继承祖业,与“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中的“业"的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方庆的前任路元睿担任广州都督时,侵夺船主所卖的外域珠宝等货物,船主很生气就把路元睿杀了。 B.武攸宜击破契丹后凯旋,王及善以忌月为由主张陈设鼓乐却不演奏,王方庆引经据典加以劝说,皇帝同意了演奏。 C.王方庆认为,群臣都不遵守礼法,不能放任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于是皇帝下诏申斥责备不遵守礼教的人。 D.王方庆藏书比皇家秘府还多,图画也都有不同版本,但他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不能保护好,导致收藏的书画散失。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方庆约官属不得与交通,犯者痛论以法,境内清畏。(4分) (2)学者有所咨质,酬复渊诣,故门人次为杂礼答问。(4分) 14.作者称赞了王方庆哪些方面 请简要说明。(3分) 江西省吉安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钴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材料二: 赵文进谏曰:“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政之经也。愚者陈意而知者论焉,教之道也。臣无隐忠,君无蔽言,国之禄也。臣虽愚,愿竭其忠。”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当世辅俗,古之道也。衣服有常,礼之制也。修法无愆,民之职也。三者,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教之古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子言世俗之闻。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且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知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夫制于服之民,不足与论心;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子其释之。"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武灵王平昼闲居)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君A释此B而袭C远方D之服E变教之古F易古之道。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文中意为“方圆、纵横”,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且知方也"的“方”含义不同。 B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与过秦论中“因利乘便"的“乘”含义不同。 C愆,文中为“罪过,过错"之意,与氓中“匪我愆期”的“愆"含义相同。 D循,文中意为“遵守”,与促织中“循陵而走"的“循”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偃王实行仁义治国,有三十六个国家向他割地朝贡,楚文王害怕徐国会危害到自己,便出兵伐徐灭了徐国。文王和徐偃王都实施仁政,但结局不同。 B舜实行德政,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感化了苗民。到了共工打仗时,拿短铁括就会被敌人击中,需要坚硬的铠甲护体。 C赵文认为应当按照古法顺应当地的民俗,按照礼法规定,穿一定款式的衣服,不认同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等革新进取的做法。 D赵武灵王认为愚笨的人拘泥于旧风陋俗,受世俗礼法制约,所以要和他们交流思想说明意图;老百姓应按国家政令行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 (2)愚者陈意而知者论焉,教之道也。 14材料一中韩非的观点和材料二中武灵王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创新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楚平王即位,使伍奢为太子建之师,费无极为少师。费无极无宠焉,欲谮诸王,曰:“晋之伯也,迩于诸夏,而楚辟陋,故弗能与争。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从之。故太子建居于城父。 费无极言于王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王信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太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太子建奔宋。王召奋扬,奋扬使城父大夫执己以至。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无及已。”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再奸也。逃无所入。”王曰:“归。从政如他日。" 无极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王使召之,曰:“来,吾免而父。"棠君尚谓其弟员曰:“尔适吴,我将归死。吾才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伍尚归。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王皆杀之。 (节选自左传·昭公十九年、二十年,有删改) 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偏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 【注】城父:楚国一个靠近边境的城邑。棠君尚:伍尚时为棠邑大夫,所以称为“棠君”。员:伍员,字子胥。伍尚、伍员都是伍奢的儿子。旰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闻A父B之命C可以D莫之E奔也F亲戚G为戮H不可以I之J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说,通“悦",高兴,与石钟山记“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中的“说"词义不同。 B再,指第二次,与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词义相同。 C阙,指宫殿门前两边的大型建筑物,又可用来指代宫殿、朝廷、京城等;文中指京城。 D善,认为正确,意动用法,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费无极没有受到太子建的宠信,于是就在楚王面前诬陷太子建,先是进言让太子建离开京城去驻守边邑,后又说太子建将要反叛。 B奋扬受楚王之命杀太子建,但他有感于太子建对他的恩德,通知太子建逃跑;楚王问罪于他,他直言相告,最终楚王没有治他的罪。 C魏征认为,唐、虞治理天下能够兼听四方,而秦二世偏信赵高、梁武帝偏信朱异、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导致他们对国家的情况茫然无知。 D楚平王属于魏征所说的“暗君”,他偏听偏信于费无极,冤杀了伍奢和伍尚。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偏听偏信,而应该兼听各方意见。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尔适吴,我将归死。吾才不逮,我能死,尔能报。(4分) (2)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4分) 14伍奢听说伍员没有前来,说:“楚国君王和大夫恐怕不能按时吃饭了!"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江西省赣州市全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卫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庄公弗禁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昣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石碏子石厚与州吁游,石碏禁之,不可。卫桓公立,石碏乃老。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鲁隐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州吁未能和其民。石厚问定君于石碏,石碏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节选自左传) 【注】昣:镇定自重的样子。棼:蚡乱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卫A公B子C州D吁E嬖F人G之H子I也J有K宠L而M好N兵O庄P公Q弗R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文中指“告老还乡"。与陈情表中“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老"意思不同。 B济,文中指“成功”。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意思不同。 C从,文中指“跟从"。与鸿门宴中“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从"意思相同。 D耄,年龄八九十岁称为耄。常和“耋”连用,耄耋泛指年纪大,高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碏认为不能让孩子走邪路,骄傲、奢侈、淫荡等的产生都是宠爱和赏赐太过的缘故。 B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有交往,石碏禁止他们往来,却未能如愿。 C州吁杀了国君,又暴虐地奴役百姓,不能使百姓调和,他向石碏请教能使君王安定的办法。 D石厚和州吁到了陈国,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这两个人确实是弑君者,可趁机处置他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2)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14众仲认为州吁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文言文阅读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 材料一: 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盾、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袍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耳,士无弊者。昔者吾先君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士耳,士无弊也。”简子乃去盾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烛过之一言也。"或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简子未可以速去盾、橹也。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爱亲也。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也。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夫人不北矣。长行徇上,数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英不然。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行人未知众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材料二: 孔于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默,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髻之于御则售也,以刑齐民,髻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关。”文于曰:“以御官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警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节选自孔丛子·刑论) 【注】献公:即晋献公。诬:谎言。长行徇上:为了君主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对应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每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简子乃去A盾B橹C立矢D石E之所及F鼓之而士G乘之H战大胜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人,掌管礼仪的官职,跟辛弃疾菩萨蛮中的“中间多少行人泪"的“行人”意思不同。 B.弊,意为困乏、疲敝,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弊”意思不同。 C.速,意为快速、迅速,与六国论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的“速”意思不同。 D.何惧,意为惧怕什么,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奚疑”句式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简子包围魏国国都的城郭,敲响战鼓但士兵却不进攻,烛过认为这不是战士的问题,而是赵简子不会使用战士。 B.晋献公和晋惠公善于用人,都使国家的领土增加;晋文公也善于用人,因而夺取邺地,打败楚军,得到霸主之名。 C.赵简子觉得烛过的话很有道理,但韩非子却不认同烛过的观点,他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本性,烛过其实不懂统兵之道。 D.卫将军文子听人说公父氏不能“听狱",他向孔子求证,孔子通过对“有罪者惧,无罪者耻”的分析反驳了这一说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4分) (2)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4分) 14.文中韩非子和孔子对于“刑"的认识有什么不同?(3分) 10.CFH(句意:简子于是丢了盾牌,站在箭和滚石能打得着的地方,敲击战鼓,战士们乘势进攻,战斗取得全胜。) 11.B(两个“弊”字意思相同;A“中间多少行人泪"指“苦难之人”;C迅速/招致;“始速祸焉"的“速”,招致。故选B。) 12.B(“都使国家领土增加"文中无依据。“献公只是打到距离晋的首都绛城十七里的地方”,不能说是“使国家领土增加"故选B。) 13.(1)于是说惠公因为这个(些)人失败,文公因为(凭借)这些人称霸(成为霸主),却没有发现他们用人(招致失败)的原因。(“乃道”“以此人是败"“霸”“所以"各1分) (2)我听说古代善于驾马的人拿着缰绳就像拿着丝带一样,车辕两边的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帮助。(“御”“组"“如舞”“非策之助也"各1分。) 14.韩非子认为治理百姓要厚赏重刑(赏厚,刑重而必,夫人不北矣),孔子认为治理百姓要盛礼薄刑(“盛于礼而薄于刑”,即“重视礼教而很少用刑法")。(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简子围攻卫国国都的外城,拿着犀牛皮做的盾牌(作掩护),站在箭和滚石达不到的地方,击打战鼓然而战士却不进攻。简子扔掉鼓槌说:“哎呀!我的战士这么快就疲惫了。”行人烛过脱下头盔回答说:“我听说:仅仅是君主不会使用战士罢了,战士没有会疲惫的。过去我们的先君晋献公吞并了十七个国家,征服了三十八个国家,打了十二次胜仗,就是用的这些民众。献公死了,急公即位,他荒淫无度,残暴昏乱,贪恋美女,于是秦人肆意入侵,打到距离晋的首都绛城只有十七里的地方,用的也是这些民众。急公死后,文公继承君位,围攻卫国,攻下邺地;城濮之战,五次打败楚军,在天下得到霸主之名,用的也还是这些民众。所以,仅仅是君主不会使用战士罢了,战士没有会疲惫的。"简子于是丢了盾牌,站在箭和滚石能打得着的地方,敲击战鼓,战士们乘势进攻,战斗取得全胜。简子说:“与其让我得到一千辆兵车,不如听到烛过的一番话啊。有人说:外交官烛过并没有说出有理论价值的话,于是说惠公因为这些人失败,文公因为(凭借)这些人称霸,却没有发现他们用人(招致失败)的原因。赵简子不应该这么快就丢掉防身用的盾牌。父亲在包围之中,儿子不怕冒着箭和浪石的危险去援救,这是孝子热爱父亲的缘故。孝子热爱父亲,一百里面才有一个。现在认为君主处在危险之中兵士还可以战斗,因此从各家各户来的兵士对于君主都能像孝子热爱父亲一样去拼命,这是外交官烛过的谎言。喜好利益嫌恶祸患,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有的感情。赏赐丰厚而守信用,人们就轻视敌人;刑罚重而一定实行,那些人就不敢败北(向北逃跑)。为了君主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数百人里没有一个;喜欢利赏害怕犯罪,没有人不是这样。统率兵士的人不采用必然的术数,而根据百人中无一人能做到的行为行事,外交官烛过其实不懂如何使用兵士的道理。 材料二: 孔子到卫国,卫国将军文子问他:“我听说鲁国公父氏不能审理案件,是真的吗 ”孔子回答道:“我不知道他不能。公父氏审理案件,让有罪的人恐惧,让无罪的人感到羞耻。文子说:“让有罪的人惧怕,是案件能审察,刑罚恰当。让无罪的人感到耻辱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说:“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那么百姓就会感到羞耻。用刑罚遏制犯罪,达到不用刑罚的目的,那么百姓就会惧怕。”文子说:“现在用刑法来整治百姓,刑法尚且用不尽,为何还要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呢 孔子说:“用礼教来统一百姓的言行就好像骑马时用上缰绳。用刑法来整治百姓就好像骑马时用鞭子。在这边拿着鞭子在那边动,这是善于驾马。没有缰绳而用鞭子,那么马就会迷失道路。"文子说:“用驾马来说的话,左手拿着缰绳右手拿着鞭子,不更快吗 如果只有缰绳而无鞭子,马还会惧怕什么呢 ”孔子说:“我听说古代善于驾马的人拿着缰绳就像拿着丝带一样,车辕两边的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帮助。所以,先王重视礼教而很少用刑法,所以百姓服从命令。现在废掉礼教而崇尚刑罚,所以百姓更加暴乱。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节选自孙子兵法) 材料二: 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毅归赵,燕军共忿。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戳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皆呼“万岁”。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 兵智部 田单)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胜,尽,与岳阳楼记中“予观夫巴陵胜状”的“胜"意思不同。 B.无端,无始无终,与锦瑟中“锦瑟无端五十弦”的“无端"意思相同。 C.隙,矛盾,与成语“白驹过隙”“乘隙而入"中的“隙”意思不同。 D.飨,用酒食慰劳士卒,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中的“飨”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运用类比论证,生动地阐述了战争中既要正面交战,又要会用奇兵出奇制胜,奇正结合,变化无穷的道理。 B.乐毅认为攻打即墨的时机不够成熟,便号令暂缓进攻,于是燕惠王就让骑劫取代乐毅成为将军,乐毅因此投奔赵国。 C.田单为了鼓舞士气,在即墨士兵们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亲自拿着工具,并且把自己的家人也编在军队中以抵御燕军。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作战中出奇制胜的问题,材料一主要从理论上来阐述,而材料二则主要通过作战案例来具体说明。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译文:_ (2)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译文:_ 14.田单是如何做到“以奇胜"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答:_ 10. DFG (原句标点为: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11. B (A项,“予观夫巴陵胜状”的“胜"是美好的意思。B项,“锦瑟无端五十弦”中“无端"意为“没有缘由”,引申为“何故",文中的“无端”意思为“没有尽头"。C项,“白驹过隙”中的“隙"是缝隙的意思,“乘隙而入”中的“隙"指空子。) 12. B (“乐毅认为攻打即墨的时机不够成熟,便号令暂缓进攻”错,根据原文“田单闻之以待其事"可知,攻打即墨的时机不够成熟,便号令暂缓进攻是田单散布的谣言,不是乐毅认为的。)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