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对骨骼的好处,习太极拳最高境界.docx
练太极拳对骨骼的好处,习太极拳最高境界篇一:练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浅谈练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小的时候,每次早晨跟奶奶去公园漫步,总是会看到许多中老年人在打太极拳。而且也常常听到大人们在谈论太极拳的好处。从小起先,我就很希望能学一学太极拳,但由于没有老师指导,所以始终没能学会。 来到高校,学校给我们供应了许多练太极的机会。自从进入高校以来,我已经连续学了三个学期的太极拳了。第一次练太极拳是在年级集体组织的晨炼那会,一个师姐教我们的。当时觉得太极拳很柔,的确很适合女生练,特殊是我这种没什么力气的女生。大二上学期,我很幸运地选上了太极拳课,更细致的学习了二十四势简化太极拳。老师告知我们,“太极拳运动的精华在于借力打力。”,“打太极的时候,要聚精会神,不能有杂念,这样运动的效果才好。”,“太极拳很讲究重心的调整,打的时候要留意把重心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太极拳虽然慢,但要求动作要连绵起伏,很讲究内在的东西。太极拳虽然很柔,看起来虽然运动量不大,但仔细打完一套太极拳,还是会流许多汗的。 这学期,我跟老师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还听了老师的中医养生理论课,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理解。太极,不仅是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还是一套很好的防身之术。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他个人练太极的体会,如怎样运用太极拳爱护自己,制服小偷。怎样用太极来调整重心,保持身体平衡等,我觉得蛮有道理的。 我觉得太极与中医养生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只有坚持练习,才会有效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无法体会到太极的精髓的。在理论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试验,就是双手放在丹田前面,掌心相对,感觉两手之间的气场。同学都说我的气场比她们的强。而且经过体质测试,我是属于平和质,身体状况还不错。看来,练太极还是很有效果的。 下面是我将结合个人体会以及学到的学问,分太极拳运动的精华、动作要点、功效这三个部分对太极拳运动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太极拳运动的精华 太极拳的精华在于借力打力。太极拳理人体为一太极,包括阴、阳两方面,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圆方都是阴阳的详细表现,太极拳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冲突赐予统一,达到阴阳相济合一,使自身成为的太极体。而所谓的借力打力,指的就是“对方之力打来,而我只是在保持自身太极体完整的前提下迎接对方,也就是意在阻挡对方变更我太极体状态或对我太极体进行的企图。”这一点在武术中有很广袤的应用。 二、太极拳的动作要点 太极拳运动的关键部位在于丹田。无论是哪一个动作,都离不开丹田的运动。只有通过丹田运动才能带动全身运动,并不断调整重心的稳定。另外,在发力的时候,假如能通过腰部运动来发力,效果会更好。 太极拳里面有许多的相对运动,假如有一只手在上,必有一只手在下,而且掌心相对,比如云手等动作。这些相对运动的动作,正好体现了太极拳阴阳结合的思想。 另外,练太极拳应当协作练习一下站桩。通过站桩熬炼,首先是可以训练心境,让心态平和,还可以提高对环境的敏感性,增加反抗力。其次是可以增加肢体特殊是下肢的力气,渐渐消退浮力,使沉力重生,周身气血顺畅,内外一体。常常站桩的人会有感觉,就是越站觉得身体越轻,身体实了,感觉轻了,这是站桩的一个特点。 总体上说,太极拳动作缓慢、走圆划弧、连绵起伏、而且须要保持重心在一条直线上。而太极拳运动规律只有一个:以丹田为核心,全身关节“节节贯穿”,“一气贯穿”。 三、太极拳的功效 太极拳是我国目前流传最广的健身运动,它集中了古代健身运动的精华,与中医养生紧密相连,有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补益气血的作用。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奇妙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肯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使体质朝着增加的方向上转化和 发展。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改变,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苍老的作用。 太极拳不仅可以用于强身健体,还能用于其他许多方面。练习太极拳可以使身体比以前更敏捷。遇到什么事情,反应更加灵敏。例如学会了用丹田运动来调整自己的重心,那么就不怕因汽车突然加速或减速而摔倒了;学会了借力打力,就能避实击虚,得机得势,从而避开受到他人的攻击? 另外,坚持练习太极还能增加人体的气场,而且对练习者的脑机能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太极拳训练,可以在意识的导引下,提高外周血液微循环与气体交换机能,保证内呼吸和物质能量代谢以及神经肌肉活动时氧和养分物质供应,提高脑组织代谢实力。在意念的作用下促进血液循环。意到气到以气推力,使中枢神经器官和身体各器官系统得到足够的养分和氧气并刚好运走其代谢产物,从而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植物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大脑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调整实力,使人体能够主动地与环境保持平衡和协调,改善大脑供血实力。 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要保持心静,全神关注地做好每一个动作。因为只有心静下来,才能使手脚的运动协调一样,才能体会到太极的真谛。所以,在打太极拳的时候,要把全部的心事都抛开,把精神都集中在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上,尽力把每个动作做好。太极拳,不仅养身而且养心。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分支,在当今社会还是很好用的。太极拳,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好运动,而且还是一套可以随时派上用场的防身之术。太极拳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珍宝,值得我们传承下去。而我,也会坚持练习太极拳,并把学到的学问教给他人,让更多人喜爱太极拳,加入到练太极的行列中来。 对该课程的建议: 总体上看,这门课还是不错的,太极拳很值得一学。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1、38式太极拳的教学内容有点多,一个学期要学完课时太紧,建议下学期可考虑适当删减教学内容。 2、中医养生的课时较少,可考虑适当增加理论课的节数。 3、课外可成立一个太极拳爱好小组,让喜爱练太极拳的同学可以聚在一起练太极,并沟通练太极的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提高打太极的水平。 篇二:四正是习练太极拳的根本 四正是习练太极拳的根本 -兼谈太极拳与中华传统文化 李 速 腾 太极前辈李鹤年先生曾讲1928年学拳时,恩师陈发科多次强调?学好太极拳,必需做到?心正、身正、脚正、形正?。2022年,宝鸡市武协举办陈发科太极思想大家谈活动时,邀请北京太极拳一百零一岁老人杨德厚先生,到?普德小学?与孩子们互动指导,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四正?,可见?四正?在太极老前辈们心中的重量。 对于初学太极拳者,这?四正?就是一把进入太极之门的钥匙,?四正?所包含的思想精髓是:在于做人,心正了,才能培育出人的正气,人才会无私,才会有爱心,有责任心,才能懂得谦让,只有舍得,才会有收获。心正了,人才会去杂念,才会心静,才能明心引气,达到知行合一。在于立身,身正了,做人就不会引起非议,才能获得别人的敬重,事才能做好,练拳身正才能中正安舒,友撑八面。在于行事,脚正了,有正确的前进方向,事业才会发展,练拳才会站得稳,脚下生根。在于练拳,你的形正了,做人做事,才会成为学生的榜样,练拳身形合一,才会有收获。 随着我们长期修炼太极拳,以及对?四正?要求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不断感悟,就能获得人生的根本大道,体验太极精神的精彩。在这里太极拳已不仅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它的母体,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取法于自然,却又汇合儒、释、道中华一百零一家文化之精华的大文化。 所以太极拳既是功夫,又是修佛、修道,修身,修性。可以使人超脱世俗,大度包涵,乐观豁达,和善宽厚,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利用太极文化可以轻松化解各种困难,用太极思想理解和包涵其它文化和思想。我们可以用太极思想来理解心经,若我们做人、行事、练拳面如菩萨,身如菩萨,形如菩萨,那便是?观自由菩萨?。 当我们放下心来,由松至无,由无到空,摆脱了身体的束缚,变成空皮囊,就会?照见五蕴皆空?。当我们持之以恒形的进行练拳,去拙化僵,强健体魄,身心合一,达到空灵,战胜疾病,便是?度一切苦厄?。当人心正身正,包涵大度,超然潇洒,生活到处阳光,甜蜜华蜜,那便是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我们把舍利子看成人的思维,有一个纯净的思想,没有了瑕疵,不论你做人做事还是练拳都会很完备,那便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拳、空是松,练拳不就达到了?有拳似无拳,无招胜有招?的境地么。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假如我们抱着一个静、松、空去做就能得到太极拳?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练拳保持平衡进入一个自然的状态,内心的得到愉悦,让精神世 界充溢丰富,让人忽视身外之物,品尝到太极精神上的乐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极状态、太极味道。总之当我们练拳时复原原初本态,做到松,空,无,无欲无求,舍弃自我,便会无中生有,终得圆满,这样既是练拳,也是修佛。所以说坚持练太极拳的人,他的人生世界肯定是五彩斑斓的。 太极思想蕴含道家黄老学说 ?无为而治?,我们习练太极拳追求自然,复原人原始本性,所以,练太极拳也是一种道的修行。假如心不正,不静不松,形就不正,形神就不能合一,功夫就不会上身。越急于追求,反而什么也得不到,只要以?四正?为基础,按太极拳基本要求指导练拳,持之以恒,有了积累和沉淀,劲、气、意,自然而然的就出来了,这就是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笃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要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日常。?当我们练拳进入虚无至极的意境,安守安静,气定神闲,空灵行拳,反复琢磨,找出规律,由虚而发,由静而生,去除僵力,一切听从自然。在人体的自然状态下,复原人原初的本性。致虚守静而生慧,就能在无意中练出真意和真劲,真元之气布及全身,达到化境,就?无所不为?。老子讲?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肋坚毅。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毅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身体柔韧,生命期长,身体僵硬生命期短。当我们打太极拳时要求从精神到肌体都要彻底放松,全身一切关节、韧带、肌肉都应处于自然伸展状态,不受任 何拘束和压迫。只有如此,全身关节才能敏捷,肌肉、韧带才富有弹性。当去除了僵力拙力。复原人原初的本性,听从自然就能在练出真元之气,就是达到我们体内的平衡,气灌指尖,血盈四梢。使我们的经络柔韧度自然伸展延长,达到了身体柔顺。就能达到?筋长一寸,多活十年?功效。?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身心性命的中心,并非在身心神气两者之间而已。能使身心神气相互发挥为用的,却是无名无相的道妙。合于自然之道,才能返还本初,才能心如明镜,能使身心神气相互发挥为用,所以拳不在形,而在于意,意在形先,意领气,气催形为入手方法,达到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而成形神合一的状态。这便是太极练气、健身的最高境界。 在儒家思想中?中庸?是极为重要的概念。?中有两个含义,一者是内在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是中间、适度的意思,庸有三个意思,一是用,所谓中庸就是用中;其次是:中不偏,庸不倚,不偏不倚;第三:庸有常、平常的意思。合其而言,中庸就是致中和。对中庸我也可以太极拳思想来简洁的理解:中是适合,庸是根据相宜的方式去做事练拳,若能恰到好处地驾驭住适度,就叫做?执中?。在各家太极拳经中,至始至终贯穿中庸之道。例如:中正安舒,不偏不倚,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内外相合等等,无不体现太极拳中和之道。守中处和是太极拳之精奥所在。习练太极拳讲倗劲不丢,无时不刻,都在应用了儒家?中庸思想精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 而皆中节谓之和?,不就是中庸的?执中?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就是我们习炼太极拳时用意不力,细致感受轻重浮沉,就是的儒家悟学过程。汉朝大儒董仲舒说:?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大美以养其身?、?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 但凡练太极拳有大成就者,他们都是心正平和、清心寡欲、虚心慈爱,德高望重,具有?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与社会人群和谐相处的品德,他们通过太极拳对大彻大悟,达到心态的平衡,他们的心理必定是健康的,他们的太极人生必定是欢乐长寿的。 练拳讲中正安舒,以中立身,中正中和,是习练太极拳之正法、做人立身之根本。中国的拳术中,太极,形意,翻子,八级,披挂,红拳术等等,都是形式的表现,统称为武术,都是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太极拳跟树木一样,如松,柏,杨、柳等许多种,可分为,阔叶针叶。乔木灌木,尽管形式上不一样,但它的属性是一模一样,他们要想成长好,必需要中正挺立,根要扎得牢,扎的深,这棵树再歪,它的根下拽住他,他就不会倒,当我们看明白了这些道理,感受太极拳到天人合一、返朴归真、回来自然。太极拳思想就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的文化载体。太极拳思想中充溢了道家、儒家、佛教的思想,包涵宽厚大度求共存,才能儒释道三体合一。正如学者余功保老师从理论高度阐述和大力弘扬的那样?太极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 篇三:杨澄浦对练习太极拳者的六点忠告 杨澄浦对练习太极拳者的六点忠告 一、习练太极拳要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而最紧要者,是逐日自身之熬炼。终思无益,不如学也。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摹练,无论老友男女,及其胜利则一也。 二、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则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十三枪)等是也。练拳架时应留意内外上下:内者,即所谓用意不用力;下者,即气沉丹田;上者,即虚灵顶劲;外者,即周身轻灵,节节贯穿,由脚而腿而腰,沉肩曲肘等是也。初学之时,先此数句,朝夕揣摩,而体会之,一式一手,总须细致推求,举动练习,务求正确。 三、习练运行时,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其一,口腹不行闭气;其二,四肢腰腿,不行起强劲。此二句,学内家拳者,类能道之,但一举动,一转身,或踢腿摆腰,其气喘矣,起身摇矣,其病皆由闭气与起强劲也。 头部不行偏侧与俯仰,若有物顶于头上之意,切忌硬直。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补身法手法之不足也。口似开非开,似闭非闭,口呼鼻吸,任其自然。如舌下生津,当随时咽入,勿吐弃之。 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但遇开合改变时,有含胸拔背、沉肩转腰之活动,初学时更须留意,否则日久难改,必流于板滞,功夫虽深,难以得以致用矣。 两臂骨节均须松开,肩应下垂,肘应下曲,掌宜微伸,手尖微曲,以意运臂,以气贯指,日积月累,内劲通灵,其玄妙自生矣。 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改变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的确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故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姿态。 脚掌应分踢腿、与蹬脚二式,踢腿时留意脚尖,蹬腿时则留意全掌,意到而气到,气到而劲自到,但腿节均须松开平稳出之。此时最易起强劲,身躯波折而不稳,发腿亦无力矣。 四、练习时间,每日起床后两遍,若晨起无暇,则睡前两遍,一日之中,应练七 八次,至少晨昏各一遍。但醉后、饱食后,皆宜避忌。 五、练习地点,以庭院与厅堂,能通空气,多光线者为适宜。忌直射之烈风与有阴湿霉气之场所,因身体一经运动,呼吸定然深长,故烈风与霉气,如深化腹中,有害于肺脏,易致疾病也。 六、练习之服装,宜宽大之中服短装与扩头之布鞋为适宜。习练经时,如遇出汗,切忌脱衣裸体,或者冷水揩抹,否则未有不患疾病也。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