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5章 软件测试与维护-1.pptx

    • 资源ID:96596050       资源大小:1MB        全文页数:84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5章 软件测试与维护-1.pptx

    第5章 软件测试与维护5.1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软件测试是发现软件中错误和缺陷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软件开发人员通过软件测试发现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及时的修改。可以说,软件测试的过程就是发现并改正软件缺陷的过程。软件缺陷是指软件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用户所需的功能没有实现,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缺陷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软件测试的工作是必需的。在软件开发过程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引入缺陷。缺陷被引入的阶段越早,在软件开发的后期修复这些缺陷带来的成本损失就越大。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软件产品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软件开发人员需要保证软件产品正确地实现了用户的需求,并满足稳定性、安全性、一致性、完全性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通过软件测试对产品的质量加以保证。实际上,软件测试过程与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是同步的,也就是说,软件测试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5.1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5.1.1软件测试的原则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它并不可能找出所有的错误,但是却可以减少潜在的错误或缺陷。人们在长期进行软件测试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出一些软件测试的经验或原则,可供我们参考。(1)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2)测试中存在风险。(3)软件测试只能表明缺陷的存在,而不能证明软件产品已经没有缺陷。(4)软件产品中潜在的错误数与已发现的错误数成正比。(5)让不同的测试人员参与到测试工作中。5.1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6)让开发小组和测试小组分立,开发工作和测试工作不能由同一部分人来完成。(7)尽早并不断地进行测试,使测试工作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的过程中。(8)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包括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两个部分,并且,输入数据不仅应该包括合法的情况,还应该包括非法的输入情况。(9)要集中测试容易出错或错误较多的模块。(10)应该长期保留所有的测试用例。5.1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5.1.2软件测试模型软件测试模型是指软件测试全部过程、活动或任务的结构框架。一个好的软件测试模型可以简化测试的工作,加速软件开发的进程。常用的软件测试过程模型有V模型、W模型和H模型。5.1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V模型是最具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它是软件开发中瀑布模型的变种。V模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非常明确地表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的各阶段的对应关系。不难发现,在V模型中,测试工作在编码之后才能进行,所以在软件开发早期各个阶段引入的错误不能及时被发现。尤其是需求阶段的错误只有等到最后的验收测试才能被识别。对分析、设计阶段产生的错误不能及时发现并改正的缺点会对后期的修复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造成更多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延迟。5.1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为了克服V模型开发和测试不能同步的问题,Evolutif公司发明了W模型,它在V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软件开发阶段中应同步进行的测试活动。W模型的最大优势在于,测试活动可以与开发活动并行进行,这样有利于及早地发现错误,但是W模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W模型中,需求、设计、编码等活动依然是依次进行的,只有上一阶段完全结束,才有可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与迭代的开发模型相比,这种线性的开发模型在灵活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上有很大差距。5.1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H模型强调测试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H模型中,软件测试活动完全独立,它贯穿于整个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与其他流程并行进行。当软件测试人员认为测试准备完成,即某个测试点准备就绪时,就可以从测试准备阶段进入到测试执行阶段。5.2软件测试的分类 软件测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为多种类型,如图所示。5.2软件测试的分类 下面介绍按照质量因素划分的软件测试分类。功能测试关注于软件产品的功能实现,以软件产品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依据,检验最终的软件产品是否实现了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所有功能需求。可靠性测试关注于程序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它以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为依据,评测最终的软件产品提供准确输出结果的能力。可用性测试用来衡量处理服务请求时,应用程序的可用频率。顾名思义,它以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对系统的可用性要求为依据。可用性和可靠性的区别在于,可用性衡量的是一个应用程序处理服务请求并且在最短时间内从故障中恢复的能力,而可靠性衡量的是应用程序能够在多长时间内一直运行并且给出期望的结果值。5.2软件测试的分类 软件系统的性能包括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输入/输出数据的精度、系统的响应时间、更新频率、数据的转换和传送时间、操作方式或运行环境变化时软件产品的适应能力、故障处理能力、资源利用率等。性能测试主要针对软件产品各方面的性能因素,可以细分为负载测试、容量测试、压力测试。安全性测试主要验证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等措施是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包括用户管理和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入侵检测等。5.2软件测试的分类 软件测试还包括配置测试、兼容性测试、安装测试、文档测试、软件国际化测试、软件本地化测试、测试和测试等。配置测试考察软件系统是否能在多种硬件平台上正常运行。兼容性测试是为了检测各软件之间是否能正确地交互和共享信息,它主要关注软件的运行平台和应用系统的版本、标准和规范、数据的共享性。安装测试是为了发现软件在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错误,验证其与安装手册的内容是否一致。与安装测试相对应的还有卸载测试。文档测试是指检验软件产品的文档是否清晰、准确、一致。软件的国际化和本地化是相对应的。软件的国际化特性要求软件产品能够支持Unicode,支持不同时区的设定、显示和切换,消除一些不容易改变的设置等。测试和测试都是属于验收测试的范畴,是在系统测试之后,产品发布之前进行的测试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5.3 测试用例 5.3.1 测试用例编写为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或高效的揭露隐藏的错误而精心设计的少量测试数据并执行,称之为测试用例。简单的说,测试用例就是设计一种情况,软件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达到程序所设计的执行结果。我们不可能进行穷举测试,为了节省时间和资源,提高测试效率,必须要从数量极大的可用测试数据中精心挑选出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的测试数据来进行测试。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在于它能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误。5.3 测试用例 5.3.2 测试用例设计 在测试用例设计过程中,有一些经验和方法可循。我们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会介绍其中的几种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选择边界值分析方法。经验表明用这种方法设计出测试用例发现程序错误的能力最强;必要时用等价类划分法补充一些测试用例;用错误推测法再追加一些测试用例;对照程序逻辑,检查已设计出的测试用例的逻辑覆盖度。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逻辑覆盖标准,应当再补充足够的测试用例;如果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则可选用因果图法。从测试用例设计的角度,我们经常使用的软件测试方法主要包括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5.3 测试用例 5.3.3 测试用例场景 用例场景是通过描述流经用例的路径来确定的过程,这个流经过程要从用例开始到结束遍历其中所有基本流和备选流。5.4软件测试方法 按照执行测试时是否需要运行程序,软件测试可以划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静态测试以人工测试为主,通过测试人员认真阅读文档和代码,仔细分析其正确性、一致性及逻辑结构的正确性,从而找出软件产品中的错误或缺陷。静态测试对自动化工具的依赖性较小,通过人脑的思考和逻辑判断来查找错误,因而可以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软件开发实践的总结,静态测试的成效非常显著,一般静态测试检测出的错误数可以达到总错误数的80%以上。5.4软件测试方法 审查和走查是静态测试的常用形式。审查是指通过阅读并讨论各种设计文档以及程序代码,来检查其是否有错。审查的工作可以独自进行,也可以通过会议的形式将相关的人员召集起来共同发现并纠正错误。而走查的对象只是代码,不包括设计文档。代码走查以小组会议的形式进行,相关测试人员提供所需的测试用例,参会人员模拟计算机,跟踪程序的执行过程,对其逻辑和功能提出各种疑问,并通过讨论发现问题。总而言之,静态测试的效率比较高,而且要求测试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与静态测试不同的是,动态测试需要通过实际运行被测程序来发现问题。测试人员可以输入一系列的测试用例,通过观察测试用例的输出结果是否与预期相符来检验系统内潜在的问题或缺陷。动态测试中有两种非常流行的测试技术,即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5.5 黑盒测试 在黑盒测试里,测试人员把被测试的软件系统看成是一个黑盒子,并不需要关心盒子的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而只关注软件产品的输入数据和输出结果,从而检查软件产品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与黑盒测试不同,白盒测试关注软件产品的内部细节和逻辑结构,即把被测的程序看成是一个透明的盒子。不论是黑盒测试还是白盒测试,它们都可以发现被测系统的问题。但是由于它们侧重的角度不同,所以发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一般在软件测试的过程中,既要用到黑盒测试,又要用到白盒测试。大的功能模块采用黑盒测试,小的构件采用白盒测试。可以说,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都是基于用例的测试方法,因为它们都通过运行测试用例来发现问题。根据设计用例的方法的不同,黑盒测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等,而白盒测试包括逻辑覆盖测试方法和基本路径测试等方法。下面将重点对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进行详细的介绍。5.5 黑盒测试 5.5.1等价类划分法 等价类划分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为若干子集,然后从每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用作测试用例,所选取的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对于测试来说,某个等价类的代表值与该等价类的其他值是等价的,因此可以把所有的输入数据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少部分数据进行测试。等价类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是指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是有意义的、合理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无效等价类是指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是无意义的、不合理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5.5 黑盒测试 在划分等价类时,有一些可供遵循的原则。(1)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个数,则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例如,输入值是选课人数,在0到100之间,那么有效等价类是“0学生人数100”,无效等价类是“学生人数100”。(2)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是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则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例如,输入值是日期类型的数据,那么有效等价类是:日期类型的数据;无效等价类是:非日期类型的数据。(3)如果输入条件是布尔表达式,则可以分为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例如,要求密码非空,则有效等价类为非空密码,无效等价类为空密码。5.5 黑盒测试(4)如果输入条件是一组值,且程序对不同的值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则每个允许的输入值对应一个有效等价类,所有不允许的输入值的集合为一个无效等价类。例如,输入条件“职称”的值是初级、中级或高级,那么有效等价类应该有3个,即初级,中级,高级,无效等价类有一个,即其他任何职称。(5)如果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循的规则,则可以划分出一个有效的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的等价类(从不同的角度违反规则)。例如,在Pascal语言中对变量标识符规定为“以字母为开头的.串”,那么其有效等价类是“以字母开头的串”,而“以非字母开头的串”为其中的一个无效等价类。(6)如已划分的等价类各元素在程序中的处理方式不同,则应将此等价类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等价类,如最终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提示。5.5 黑盒测试 划分好等价类后,就可以设计测试用例了。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可以归结为以下3步。(1)对每个输入和外部条件进行等价类划分,画出等价类表,并为每个等价类进行编号。(2)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被覆盖。(3)为每一个无效等价类设计一个测试用例。5.5 黑盒测试 5.5.2 边界值分析法人们从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中得知,大量的错误往往发生在输入和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能够更有效的发现错误。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补充等价类划分法的黑盒测试方法,它不是选择等价类中的任意元素,而是选择等价类边界的测试用例。实践证明,这些测试用例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测试效果。边界值分析法不仅重视输入范围边界,也从输出范围中导出测试用例。通常情况下,软件测试所包含的边界条件有以下几种类型:数字、字符、位置、质量、大小、速度、方位、尺寸、空间等;对应的边界值应该在:最大/最小、首位/末位、上/下、最快/最慢、最高/最低、最短/最长、空/满等情况。5.5 黑盒测试 用边界值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当遵守几条原则: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应以该范围的边界内及刚刚超范围的边界外的值作为测试用例。如以a和b作为输入条件,测试用例应当包括a和b,以及略大于a和略小于b的值;若规定了值的个数,应分别以最大、最小个数和稍小于最小和稍大于最大个数作为测试用例。例如,一个输入文件有1-300个记录,设计测试用例时则可以分别设计有1个记录、300个记录以及0个记录和301个记录的输入文件;针对每个输出条件,也使用上面的两条原则;如果程序规格说明书中提到的输入或输出范围是有序的集合,如顺序文件、表格等,应注意选取有序集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用例;分析规格说明,找出其他的可能边界条件。5.5 黑盒测试 5.5.3 错误推测法错误推测法在很大程度上靠直觉和经验进行。它的基本想法是列举出程序中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并且根据它们选择测试方案。例如,输入数据为零或输出数据为零往往容易发生错误;如果输入或输出的数目允许变化(如被检索的或生成的表的项数),则输入或输出的数目为0和1的情况(如表为空或只有一项)是容易出错的情况。还应该仔细分析程序规格说明书,注意找出其中遗漏或省略的部分,以便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检测程序员对这些部分的处理是否正确。5.5 黑盒测试 5.5.4 因果图法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都主要考虑的是输入条件,而没有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以及各个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然而,如果在测试时考虑到输入条件的所有组合方式,可能其本身非常大甚至是个天文数字。因此,必须考虑描述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的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法。因果图法是一种黑盒测试方法,它从自然语言书写的程序规格说明书中寻找因果关系,即输入条件与输出和程序状态的改变,通过因果图产生判定表。它能够帮助人们按照一定的步骤高效的选择测试用例,同时还能指出程序规格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5.5 黑盒测试 在因果图中,用C表示原因,E表示结果,各节点表示状态,取值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取值1表示某状态出现。因果图有四种关系符号,如图所示。5.5 黑盒测试 因果图约束符号5.5 黑盒测试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如下:分析程序规格说明书的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原因常常是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而结果常常是输出条件;分析程序规格说明书中描述的语义内容,并将其表示成连接各个原因与各个结果的因果图;由于语法或环境的限制,有些原因和结果的组合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为表明这些特定的情况,在因果图上使用若干特殊的符号标明约束条件;把因果图转化为决策表;为决策表中每一列表示的情况设计测试用例。5.5 黑盒测试 5.5.5决策表法在一些数据处理问题中,某些操作是否实施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取值。在这些逻辑条件取值的组合所构成的多种情况下,分别执行不同的操作。处理这类问题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就是决策表。决策表(也称判定表)是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的情况的工具,可以把复杂逻辑关系和多种条件组合的情况表达的比较明确。决策表通常由4部分组成,如图所示。5.5 黑盒测试 决策表的建立应当根据软件规格说明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规则个数;列出所有条件桩和动作桩;填入条件项;填入动作项,制定初始决策表;简化,合并相似规则或者相同动作。在简化并得到最终决策表后,只要选择适当的输入,使决策表每一列的输入条件得到满足即可生成测试用例。5.5 黑盒测试 5.5.6 场景法现在软件很多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流程,事件触发时的情形变形成场景,而同一事件不同的触发顺序和处理结果就形成了事件流。这种在软件设计中的思想也可以应用到软件测试中,可生动地描绘出事件触发时的情形,有利于测试者执行测试用例,同时测试用例也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执行。用例场景是通过描述流经用例的路径来确定的过程,这个流经过程要从用例开始到结束遍历其中所有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采用黑直线表示,是经过用例的最简单路径,表示无任何差错,程序从开始执行到结束;备选流: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一个备选流可以从基本流开始,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执行,然后重新加入基本流中,也可以起源于另一个备选流,或终止用例,不再加入到基本流中。5.5 黑盒测试 应用场景法进行黑盒测试的步骤如下:根据规格说明,描述出程序的基本流和各个备选流;根据基本流和各个备选流生成不同的场景;对每一个场景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对生成的所有测试用例进行复审,去掉多余的测试用例,对每一个测试用例确定测试数据。5.5 黑盒测试 5.5.7 黑盒测试选择 此外,黑盒测试还有正交实验设计法等方法,本书不再展开叙述。黑盒测试的每种测试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测试人员根据实际项目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测试用例。以下是选择方法的几条经验: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选择边界值分析方法。经验表明用这种方法设计出的测试用例发现程序错误的能力最强;必要时用等价类划分法补充一些测试用例;用错误推测法再追加一些测试用例;如果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则可选用因果图法和决策表法。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黑盒测试的效率和效果。除了上述的几条经验,还需要测试人员积累实际的测试经验,做出合适的选择。5.6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有时也称为玻璃盒测试,它关注软件产品的内部细节和逻辑结构,即把被测的程序看成是一个透明的盒子。白盒测试利用构件层设计的一部分而描述的控制结构来生成测试用例。白盒测试需要对系统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白盒测试也有多种技术,比如:代码检查法、逻辑覆盖测试、基本路径测试等。5.6 白盒测试 5.6.1 代码检查法代码检查法包括桌面检查、代码审查和走查等。它主要检查代码和设计的一致性,代码对标准的遵循,可读性,代码逻辑表达正确性,代码结构合理性等方面;发现程序中不安全、不明确和模糊部分,找出程序中不可移植部分;发现违背程序编写风格问题。其中包括变量检查、命名和类型审查、程序逻辑审查、程序语法检查和程序结构检查等内容。代码检查应该在编译和动态测试之前进行。在检查前,应准备好需求描述文档、程序设计文档、程序的源代码清单、代码编写标准和代码错误检查表等。在实际使用中,代码检查法能快速找到缺陷,发现30%到70%的逻辑设计和编码缺陷,而且代码检查法看到的是问题本身而非征兆。但是代码检查法非常耗费时间,并且需要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代码检查法可以使用测试软件进行自动化测试,以提高测试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或者使用人工进行测试,以充分发挥人力的逻辑思维能力。5.6 白盒测试 如图所示,是一段未经过桌面检查的源代码,由集成开发环境进行了初步的检查,并指出了基本的拼写、语法、标点错误。第28行:返回数据类型应该为int,写成了Int;第33行:缺少标点符号“;”;第37行:返回的关键字“return”拼写错误;第41行:关键字“this”,写成了“that”。5.6 白盒测试 5.6.2 静态结构分析法静态结构分析主要是以图的形式表现程序的内部结构,供测试人员对程序结构进行分析。程序结构形式是白盒测试的主要依据。研究表明,程序员38%的时间花费在理解软件系统上,因为代码以文本格式被写入多重文件中,这是很难阅读理解的,需要其他一些东西来帮助人们阅读理解,如各种图表等,而静态结构分析满足了这样的需求。静态结构分析是一种对代码机械性的、程式化的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在静态结构分析中,测试者通过使用测试工具分析程序源代码的系统结构、数据接口、内部控制逻辑等内部结构,生成函数调用关系图、模块控制流图、内部文件调用关系图、子程序表、宏和函数参数表等各类图形图表,可以清晰地标识整个软件系统的组成结构,使其便于阅读和理解,然后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图表,检查软件有没有存在缺陷或错误。包括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信息流分析、接口分析、表达式分析等。5.6 白盒测试 5.6.3 程序插桩技术在调试程序时,常常需要插入一些打印语句,进而在执行程序时能够打印有关信息,进一步通过这些信息来了解程序执行时的一些动态特性,比如程序的执行路径或特定变量在特定时刻的取值。这一思想发展出来的程序插桩技术在软件动态测试中,作为一种基本的测试手段,有着广泛的应用。简单来说,程序插桩技术是借助往被测程序中插入操作来实现测试目的的方法,即向源程序中添加一些语句,实现对程序语句的执行、变量的变化等情况进行检查。例如想要了解一个程序在某次运行中所有可执行语句被覆盖的情况,或是每个语句的实际执行次数,就可以利用程序插桩技术。5.6 白盒测试 5.6.4逻辑覆盖法 逻辑覆盖法以程序内在的逻辑结构为基础,根据程序的流程图设计测试用例。根据覆盖的目标不同,又可分为语句覆盖、分支覆盖、条件覆盖、分支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5.6 白盒测试 5.6.5 基本路径法基本路径测试法是在程序控制流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控制构造的环路复杂性,导出基本可执行的路径集合,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在基本路径测试中,设计出的测试用例要保证在测试中程序的每条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在基本路径法中,需要使用程序的控制流图进行可视化表达。程序的控制流图是描述程序控制流的一种图示方法。其中,圆圈称为控制流图的一个结点,表示一个或多个无分支的语句或源程序语句;箭头称为边或连接,代表控制流。在将程序流程图简化成控制流图时,应注意:在选择或多分支结构中,分支的汇聚处应有一个汇聚结点;边和结点圈定的区域叫做区域,当对区域计数时,图形外的区域也应记为一个区域。5.6 白盒测试 控制流图表示5.6 白盒测试 基本路径测试法适用于模块的详细设计及源程序。其步骤如下:以详细设计或源代码为基础,导出程序的控制流图;计算得出控制流图G的环路复杂度V(G);确定线性无关的路径的基本集;生成测试用例,确保基本路径集中每条路径的执行。5.6 白盒测试 5.6.6 白盒测试方法选择 此外,白盒测试还有静态质量度量、域测试、Z路径覆盖等方法,本书不再展开叙述。白盒测试的每种测试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需要测试人员根据实际软件特点、实际测试目标和测试阶段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测试用例,这样能有效地发现软件错误,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率。以下是选择方法的几条经验:在测试中,可采取先静态再动态的组合方式,先进行代码检查和静态结构分析,再进行覆盖测试;利用静态分析的结果作为引导,通过代码检查和动态测试的方式对静态分析的结果做进一步确认;覆盖测试是白盒测试的重点,一般可使用基本路径测试法达到语句覆盖标准,对于软件的重点模块,应使用多种覆盖标准衡量测试的覆盖率;在不同的测试阶段测试重点不同,在单元测试阶段,以代码检查、覆盖测试为主,在集成测试阶段,需要增加静态结构分析等,在系统测试阶段,应根据黑盒测试的结果,采用相应的白盒测试方法。5.6 白盒测试 5.6.7 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比较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是两类软件测试方法,传统的软件测试活动基本上都可以划分到这两类测试方法中。下表给出了两种方法的一个基本比较。白盒测试黑盒测试考察程序逻辑结构不涉及程序结构用程序结构信息生成测试用例用软件规格说明书生成测试用例主要适用于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可适用于从单元测试到系统验收测试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某些代码段得不到测试5.6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各有侧重点,不能相互取代,在实际测试活动中,这两种测试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通常在白盒测试中交叉着黑盒测试,黑盒测试中交叉着白盒测试。相对来说,白盒测试比黑盒测试成本要高得多,它需要测试在可以被计划前产生源代码,并且在确定合适数据和决定软件是否正确方面需要花费更多的工作量。在实际测试活动中,应当尽可能使用可获得的软件规格从黑盒测试方法开始测试计划,白盒测试计划应当在黑盒测试计划已成功通过之后再开始,使用已经产生的流程图和路径判定。路径应当根据黑盒测试计划进行检查并且决定和使用额外需要的测试。5.6 白盒测试 灰盒测试是介于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方法,它关注输出对于输入的正确性,同时也关注内部表现,但是不像白盒测试那样详细、完整,只是通过一些表征性的现象、事件、标志来判断内部的运行状态。有时候输出是正确的,但是程序内部已经是错误的,这种情况非常多,如果每次都通过白盒测试来操作,效率会很低,因此可采取灰盒测试这种方法。灰盒测试结合了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要素,考虑了用户端、特定的系统知识和操作环境。它在系统组件的协同性环境中评价应用软件的设计。可以认为,集成测试就是一类灰盒测试。关于灰盒测试本书不再展开叙述。5.7软件测试的一般步骤 从过程的观点考虑测试,在软件工程环境中的测试过程,实际上是顺序进行的4个步骤的序列。最开始,着重测试每个单独的模块,以确保它作为一个单元来说功能是正确的,这种测试称为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大量使用白盒测试技术,检查模块控制结构中的特定路径,以确保做到完全覆盖并发现最大数量的错误。接下来,必须把模块装配(即集成)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软件包,在装配的同时进行测试,因此称为集成测试。集成测试同时解决程序验证和程序构造这两个问题。在集成过程中最常用的是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当然,为了保证覆盖主要的控制路径,也可能使用一定数量的白盒测试。在软件集成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高级测试。必须测试在需求分析阶段确定下来的确认标准,确认测试是对软件满足所有功能的、行为的和性能需求的最终保证。在确认测试过程中仅使用黑盒测试技术。5.7软件测试的一般步骤 软件一旦经过确认之后,就必须和其他系统元素(如硬件、人员、数据库)结合在一起。系统测试的任务是,验证所有系统元素都能正常配合,从而可以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并能达到预期的性能。验收测试以用户测试为主,分为a测试和b测试。a测试指的是由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等共同参与的内部测试,而b测试指的是完全交给最终用户的测试。5.8单元测试 5.8.1单元测试概述单元测试是开发者通过编写代码检验被测代码的某单元功能是否正确而进行的测试。通常而言,一个单元测试是用于判断某个特定条件(或者场景)下某个特定函数的行为。例如,将一个很大的值放入一个有序表中,然后确认该值是否出现在表的尾部,或者从字符串中删除匹配某种模式的字符,然后确认字符串确实不再包含这些字符。单元测试与其他测试不同,可以看作是编码工作的一部分,是由程序员自己完成的,最终受益的也是程序员自己。可以这么说,程序员有责任编写功能代码,同时也就有责任为自己的代码进行单元测试。执行单元测试,就是为了证明这段代码的行为与我们期望的一致。经过了单元测试的代码才是已完成的代码,提交产品代码时也要同时提交测试代码。单元测试是软件测试的基础,其效果会直接影响到软件后期的测试,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软件质量。做好单元测试能够在接下来的集成测试等活动中节省很多时间;发现很多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无法发现的深层次问题;降低定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成本;从整体上提高软件质量。5.8单元测试 5.8.2单元测试内容 单元测试侧重于模块的内部处理逻辑和数据结构,利用构件级设计描述作为指南,测试重要的控制路径以发现模块内的错误。测试的相对复杂度和这类测试发现的错误受到单元测试约束范围的限制,测试可以对多个构件并行执行。5.8单元测试 5.8.3单元测试方法一般情况下,单元测试在代码编写之后,就可以进行。测试用例设计应与复审工作结合,根据设计规约选取数据,增大发现各类错误的可能。在进行单元测试时,被测试的单元本身不是独立的程序,需要为其开发驱动模块和桩模块。驱动模块是用来模拟待测试模块的上级模块。驱动模块在集成测试中接受测试数据,将相关的数据传送给待测模块,启动待测模块,并打印出相应的结果;桩模块也称为存根程序,用以模拟待测模块工作过程中所调用的模块。桩模块由待测模块调用,它们一般只进行很少的数据处理,例如打印入口和返回,以便于检验待测模块与下级模块的接口。驱动模块和桩模块都是额外的开销,属于必须开发但是又不能和最终软件一起提交的部分。如果驱动模块和桩模块相对简单,则额外开销相对较低;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完整的测试需要推迟到集成测试阶段才能完成。5.9集成测试 5.9.1集成测试概述集成是指把多个单元组合起来形成更大的单元。集成测试是在假定各个软件单元已经通过了单元测试的前提下,检查各个软件单元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集成测试是构造软件体系结构的系统化技术,同时也是进行一些旨在发现与接口相关的错误的测试。其目标是利用已通过单元测试的构件建立设计中描述的程序结构。在集成测试之前,单元测试应该已经完成,集成测试中所使用的对象应该是已经经过单元测试的软件单元。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不经过单元测试,那么集成测试的效果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并且会大幅增加软件单元代码纠错的代价。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所关注的范围不同,因此它们发现问题的集合上包含不相交的区域,因此二者之间不能相互替代。5.9集成测试 5.9.2集成测试分析 要做好集成测试,必须加强集成测试的分析工作。集成测试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体系结构分析2.模块分析3.接口分析4.集成测试策略分析5.9集成测试 5.9.3集成测试策略由模块组装成软件系统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先分别测试每个模块,再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放在一起结合成所要的程序,这种方法称为非增量集成;另外一种方法是将下一个要测试的模块同已经测试好的那些模块结合起来进行测试,测试完后再将下一个应测试的模块结合起来进行测试,这种每次增加一个模块的方法称为增量集成。对两个以上模块进行集成时,需要考虑它们和周围模块之间的关系。为了模拟这些联系,需要设计驱动模块或者桩模块这两种辅助模块。5.9集成测试 1.非增量式集成测试通常存在进行非增量集成的倾向,即利用“一步到位”的方式来构造程序。非增量集成测试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来进行测试,即对所有模块进行个别的单元测试后,按程序结构图将各模块连接起来,把连接后的程序当作一个整体进行测试。其结果往往是混乱不堪的。它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错误,错误的修正也是非常困难。一旦改正了这些错误,可能又会出现新的错误。这个过程似乎会以一个无限循环的方式继续下去。5.9集成测试 2.增量式集成测试 增量式集成测试中单元的集成是逐步实现的,集成测试也是逐步完成的。按照实施的不同次序,增量式集成测试可以分为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方式。(1)自顶向下增量式集成测试 自顶向下增量式集成测试表示逐步集成和逐步测试是按结构图自上而下进行的,即模块集成顺序是首先集成主控模块,然后按照软件控制层次接口向下进行集成。从属于主控模块的模块按照深度优先策略或广度优先策略集成到结构中去。深度优先策略:首先集成在结构中的一个主控路径下的所有模块,主控路径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根据问题的特性来确定;广度优先策略:首先沿着水平方向,把每一层中所有直接隶属于上一层的模块集成起来,直至最底层。5.9集成测试 自顶向下的集成方式的测试步骤如下:1)以主模块为被测模块,主模块的直接下属模块则用桩模块代替。2)采用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策略,用实际模块替换相应的桩模块(每次仅替换一个或少量几个桩模块,视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而定),它们的直接下属模块则又用桩模块代替,与已测试的模块或子系统集成为新的子系统。3)对新形成的子系统进行测试,发现和排除模块集成过程中引起的错误,并做回归测试。4)若所有模块都已集成到系统中,则结束集成,否则转到步骤2)。5.9集成测试(2)自底向上增量式集成测试自底向上增量式集成策略是从最底层的模块开始,按结构图自下而上逐步进行集成并逐步进行测试工作。由于是从最底层开始集成,测试到较高层模块时,所需的下层模块功能已经具备,因此不需要再使用被调用模拟子模块来辅助测试。因为是自底向上进行组装,对于一个给定层次的模块,它的所有下属模块已经组装并测试完成,所以不再需要桩模块。测试步骤如下:1)为最底层模块开发驱动模块,对最底层模块进行并行测试。2)用实际模块替换驱动模块,与其已被测试过的直属子模块集成为一个子系统。3)为新形成的子系统开发驱动模块(若新形成的子系统对应为主控模块,则不必开发驱动模块),对该子系统进行测试。4)若该子系统已对应为主控模块,即最高层模块,则结束集成,否则转到步骤2)。5.9集成测试(3)三明治集成测试 三明治集成测试是将自顶向下测试与自底向上测试两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并行的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集成方式形成的方法。三明治集成测试更重要的是采取持续集成的策略,软件开发中各个模块不是同时完成的,根据进度将完成的模块尽可能早地进行集成,有助于尽早发现缺陷,避免集成阶段大量缺陷涌现。同时,自底向上集成时,先期完成的模块将是后期模块的驱动模块,从而使后期模块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出现了部分交叉,不仅节省了测试代码的编写,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5.10系统测试 5.10.1 系统测试概述系统测试的对象包括源程序、需求分析阶段到详细设计阶段中的各技术文档、管理文档、提交给用户的文档、软件所依赖的硬件、外设甚至包括某些数据、某些支持软件及其接口等。随着测试概念的发展,当前系统测试已逐渐侧重于验证系统是否符合需求规定的非功能指标。其测试范围可分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容量测试、安全性测试、图形用户界面测试、可用性测试、安装测试、配置测试、异常测试、备份测试、健壮性测试、文档测试、在线帮助测试、网络测试、稳定性测试等。5.10系统测试 5.10.2系统测试类型(1)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系统测试中最基本的测试,它不管软件内部是如何实现的,而只是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和测试需求列表,验证产品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2)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用来测试软件系统在实际的集成系统中运行性能的。因为在无论是单元测试,还是集成测试中,都没有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放入实际环境中运行,因此,只有在性能测试阶段,才能够真正看到系统的实际性能。对于实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提供符合功能需求但不符合性能需求的软件是不能接受的。性能测试的目的是度量系统相对于预定义目标的差距。需要的性能级别针对于实际的性能级别进行比较,并把其中的差距文档化。5.10系统测试(3)安装测试安装测试用来确保软件在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的不同条件下都不丢失数据或者功能,具体测试活动包括首次安装、升级、完整安装、自定义安装、卸载等。测试对象包括测试安装代码以及安装手册。安装代码提供安装一些程序能够运行的基础数据,安装手册提供如何进行安装。(4)可用性测试所谓可用性测试,即是对软件“可用性”进行测试,检验其是否达到可用性标准。目前的可用性测试方法超过20种,按照参与可用性测试的人员划分,可以分为专家测试和用户测试;按照测试所处于的软件开发阶段,可以将可用性测试划分为形成性测试和总结性测试。形成性测试是指在软件开发或改进过程中,请用户对产品或原型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后收集的数据来改进产品或设计直至达到所要求的可用性目标。形成性测试的目标是发现尽可能多的可用性问题,通过修复可用性问题实现软件可用性的提高,总结性测试的目的是横向测试多个版本或者多个产品,输出测试数据进行对比。5.10系统测试(5)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一种基本的质量保证行为,它是每个重要软件测试工作的一部分。压力测试的基本思路很简单:不是在常规条件下运行手动或自动测试,而是长时间或超大负荷地运行测试软件,来测试被测系统的性能、可靠性、稳定性等。通俗地讲,压力测试是为了发现在什么条件下应用程序的性能会变得不可接受。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常常被人混淆,认为二者是同一种测试。其实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测试

    注意事项

    本文(第5章 软件测试与维护-1.pptx)为本站会员(春哥&#****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