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测评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江苏版).pptx
-
资源ID:96597757
资源大小:521.7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单元测评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江苏版).pptx
第五单元单元培优练创新应用练1.2023江苏南通高三期末对下图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占比情况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占比情况(19952019)A.固定汇率制仍较稳定B.欧元、日元等货币的影响不断上升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作用日益明显【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人民币从2016年以来在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故D项正确。2.2022江苏徐州高二期中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D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B.保证为抵御外族袭扰提供足够兵源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D.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所述为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历代都比较重视户籍管理,户籍是征收赋税、征派徭役和兵役的依据,故D项正确。3.2023福建泉州高三二模清朝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当时人称“自后丁徭和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此真旷古未有之善政也”。这一措施()B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解除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D.保证了国家财政的持续增长【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当时人称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此真旷古未有之善政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摊丁入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得到民众支持,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4.2022江苏宜兴高二期末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一种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摘编自旧唐书食货志上材料二材料二 清朝初年,由于刚刚经过连年战乱,逃荒的农民相当多,而剩下的农民要承担原有丁额的丁役,负担非常重。另外,官府与地方豪绅勾结,巧取豪夺,更加助长了“逃丁”现象。至此,延用明朝的一条鞭法便暴露出许多问题。康熙帝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康熙五十一年,康熙下谕:“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这拉开了摊丁入亩的序幕。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统一的赋税制度。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意义。答案答案 内容:租庸调制。意义: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保证了农民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障了国家赋税收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推行摊丁入亩赋税制度的背景。答案答案 背景:“逃丁”现象严重;民众赋税负担过重;一条鞭法弊端的暴露;社会矛盾突出。真题实战练5.2023浙江1月选考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A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解析】【解析】1581年张居正改革处于明后期,而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故A项正确。6.2022湖北卷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B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解析】【解析】据材料可知,民间销毁铜钱铸造铜器导致严重钱荒,迫使政府禁止私造铜器、实行铜铅锡国有,即铸币材料严重短缺导致制定该政策,故B项正确。7.2021山东卷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AA.&1&B.&2&C.&3&D.&4&【解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1921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所以从国际局势的影响角度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关税收额总体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所以海关税收额大幅提高,这与A图相似,故A项正确。8.2022北京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材料二材料二 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答案答案 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征收“辽饷”,主要是加派田赋。清代镇压太平天国时,原有的税收难以增加,新增商税厘金。(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答案答案 趋势:19世纪6070年代,厘金和关税收入超越田赋,成为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来源。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使得清政府财政支出剧增,需要另辟财源。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同时中国原材料出口增加。洋务运动和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也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