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2-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pdf
目录目录 实验一 运算器实验.1 实验二 存储器实验.4 实验三 微控制器实验.6 实验四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10 实验五 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15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1 实验一实验一 运算器实验运算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组成原理。2、验证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 74LS181 的组合功能。二、实验二、实验设备设备 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计算机。三三、实验、实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不要随手把金属物品如钥匙等放在实验面板上,以免烧坏芯片。不要用手触摸芯片。先接线,后打开电源,养成不带电接线的习惯以免烧坏芯片。四四、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 算术逻辑单元 ALU 的数据通路如图1-1 所示。其中运算器ALU181 根据74LS181 的功能用VHDL 硬件描述语言编辑而成,构成8 位字长的ALU。参加运算的两个8 位数据分别为A7.0和B7.0,运算模式由S3.0的16 种组合决定,而S3.0的值由4 位2 进制计数器LPM_COUNTER 产生,计数时钟是Sclk(图1-1);此外,设M=0,选择算术运算,M=1 为逻辑运算,CN 为低位的进位位;F7.0为输出结果,CO 为运算后的输出进位位。两个8 位数据由总线IN7.0分别通过两个电平锁存器74373 锁入。2、实验步骤(1)使用下载器连接电脑与实验箱,检查无误后给实验箱上电。(2)在QuartusII 环境下,打开运算器工程文件alu.bdf,然后将alu.sof文件下载到实验台。了解此运算器设计示例,分析数据总线、控制总线。也可直接调用内置元件74181以原理图输入方式完成电路设计。具体方法见实验参考资料实验参考资料-软硬件软硬件操作流程操作流程。(3)选择实验系统的电路模式:NO.0,即数码管“模式指示”显示0。(4)用键1、2向DR1和DR2寄存器置数,根据数据选择开关(键3 控制)的高/低电平选择总线通道上的8位数据进入对应的74373 中。方法如下:首先将键3置低电平,用键2、键1分别向A7.0 置数(实验批次),这时在数码管2/1 上显示输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2 入的数据A;然后键3 置高电平,再用键2、键1 分别向B7.0置数(序号),数码管4/3显示输入的数据B。至此图1-1 中的两个74373 锁存器中分别被锁入了加数A和被加数B。(5)控制键6置S3.0,键7设置CN值,键8置M值,数码管6/5显示运算结果。按表1-1,验证ALU的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并记录实验数据。表 1-1 ALU 实验数据表 S3 S2 S1 S0 A7.0 B7.0 算术运算 M=0 逻辑运算(M=1)Cn=0(无进位)cn=1(有进位)0000 F=()F=()F=()0001 F=()F=()F=()0010 F=()F=()F=()0011 F=()F=()F=()0100 F=()F=()F=()1001 F=()F=()F=()1010 F=()F=()F=()1100 F=()F=()F=()1101 F=()F=()F=()1110 F=()F=()F=()1111 F=()F=()F=()五五、实验、实验要求要求 1、做好实验预习,掌握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和ALU 的功能特性,并熟悉本实验中所用的控制台开 选择 DR1 数据存入锁存器 DR1 选择 DR1 数据存入锁存器 DR1 KEY3=0 KEY3=1 KEY1、2=A KEY1、2=B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3 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2、参与运算的第一个数是实验批次号,第二个数是序号,并且直接当作十六进制数。3、完成实验报告,将ALU实验数据表填在实验报告上。通过本实验,对运算器ALU 有何认识,有什么心得体会?图 1-1 算术逻辑单元 ALU 实验原理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4 实验二实验二 存储器实验存储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掌握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工作特性及数据的读写方法。二、实验二、实验设备设备 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计算机。三三、实验、实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不要随手把金属物品如钥匙等放在实验面板上,以免烧坏芯片。不要用手触摸芯片。先接线,后打开电源,养成不带电接线的习惯以免烧坏芯片。四四、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 在 FPGA 中利用嵌入式阵列块EAB 可以构成存储器,lpm_ram_dq 的结构如图2-1。数据从ram_dp0的左边D7.0输入,从右边Q7.0输出,R/W为读/写控制信号端。数据的写入:当输入数据和地址准备好以后,在inclock 是地址锁存时钟,当信号上升沿到来时,地址被锁存,数据写入存储单元。数据的读出:从 A7.0输入存储单元地址,在CLK 信号上升沿到来时,该单元数据从Q7.0输出。R/W读/写控制端,低电平时进行读操作,高电平时进行写操作。CLK读/写时钟脉冲;DATA7.0RAM_dq0 的8 位数据输入端。A7.0RAM 的读出和写入地址;Q7.0RAM_dq0 的 8 位数据输出端。2、实验步骤(1)在 QuartusII 环境下,打开存储器工程文件 RAM_DP1.bdf,然后将 RAM_DP1.sof 文件下载到实验台。(2)选择实验电路模式 1,通过键 1、键 2 输入 RAM 的 8 位数据,键 3、键 4 输入存储器的 8 位地址。键 8 控制读/写允许,低电平时读允许,高电平时写允许;键 7(CLK0)产生读/写时钟脉冲,即生成写地址锁存脉冲,对 lpm_ram_dq 进行写/读操作。(3)利用 QuartusII 的 In-System Memory Content Editor 工具对 RAM 中的数据进行读、写、修改操作,可以将在系统读写工具窗口的数据与实验箱上数码管上显示的数据对照起来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5 图 2-1 lpm_ram_dp 实验电路图 表 21 典型 RAM 器件 6264 功能表 工作 方式 I/O 输入 DI DO/OE/WE/CS 非选择 X HIGH-Z X X H 读出 HIGH-Z DO L H L 写入 DI HIGH-Z H L L 写入 DI HIGH-Z L L L 选择 X HIGH-Z H H L 五五、实验要求实验要求 1做好实验预习,掌握随机存储器 RAM 的工作特性和读写方法。2利用 QuartusII 的 In-System Memory Content Editor 工具对 RAM 中的数据进行读、写、修改操作,并在实验报告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3利用实验平台按键,实现在“批次”地址写入数据“序号”,并读出,在实验报告上详述实验过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6 实验三实验三 微控制器实验微控制器实验 一、一、实验实验目的目的 1、掌握时序信号发生电路组成原理。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和组成原理。3、掌握微程序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二、实验二、实验设备设备 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计算机。三三、实验、实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不要随手把金属物品如钥匙等放在实验面板上,以免烧坏芯片。不要用手触摸芯片。先接线,后打开电源,养成不带电接线的习惯以免烧坏芯片。四四、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 连续节拍发生电路设计(图 3-1),由 4 个 D 触发器组成,可产生 4 个等间隔的时序信号 T1T4。其中CLK1 为时钟信号。当 RST1 为低电平时,T1 输出为“1”,而 T2、T3、T4 输出为“0”;当 RST1 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后,T1T4 将在 CLK1 的输入脉冲作用下,周期性地轮流输出正脉冲,机器进入连续运行状态。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如图3-2。其中控制存储器由FPGA 中的LPM_ROM 构成,输出24 位控制信号。在24 位控制信号中,微命令信号18 位,微地址信号6 位。在不判别测试的情况下,在T2 时刻将打入微地址寄存器uA 的内容,即为下一条微指令地址。当T4 时刻进行测试判别时,转移逻辑满足条件后输出的负脉冲通,过强制端将某一触发器置为“1”状态,完成地址修改。微程序控制器中的微控制代码可以通过对FPGA 中LPM_ROM 的配置进行输入,通过编辑LPM_ROM.mif文件修改微控制代码。详细情况可参考实验二中FPGA 中LPM_RAM 的配置方法。2、微指令 实验模型机 CPU 的微指令共 24 位,由操作控制字段和下地址字段组成。编码时将微操作控制字段划分为若干个小字段,每个小字段独立译码,每个码点表示一个微命令。其微指令结构如表 3-1 所示。微指令的功能及表 3-2 中 A、B、C 各字段功能说明如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7 uA5uA0:微程序控制器的微地址输出信号,是下一条要执行的微指令的微地址。S3、S2、Sl、S0:由微程序控制器输出的 ALU 操作选择信号,以控制执行 16 种算术操作或 16 种逻辑操作中的某一种操作。M:微程序控制输出的 ALU 操作方式选择信号。M0 执行算术操作;Ml 执行逻辑操作。Cn:微程序控制器输出的进位标志信号,Cn0 表示 ALU 运算时最低位有进位,Cn1 则表示无进位。WE:微程序控制器输出的 RAM 控制信号。当/CE0 时,如 WE0,为存储器读;如 WE1,为存储器写。A9、A8:译码后产生 CS0、CS1、CS2 信号,分别作为 SW_B、RAM、LED 的选通控制信号。A 字段(15、14、13):译码后产生与总线相连接的各单元的输入选通信号(表 3-2)。B 字段(12、11、10):译码后产生与总线相连接的各单元的输出选通信号。C 字段(9、8、7):译码后产生分支判断测试信号 P(1)P(4)和 LDPC 信号。表 3-1 24 位微代码定义 表 3-2 A、B、C 各字段功能说明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8 图3-1 节拍脉冲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图 3-2 微程序控制电路 2、实验步骤 1)节拍脉冲发生器时序电路实验。下载T4.SOF 文件,或输入节拍电路,先仿真,得到节拍脉冲发生器工作波形。再选择实验模式1,Clock0 接4Hz,键8 控制RST1,高电平时可以看到,发光管1、2、3、4 分别显示T1、T2、T3、T4 的输出电平。2)微指令控制电路实验。下载 se5_1.sof 到实验台,或输入微指令控制电路,并锁定引脚。编译、下载到实验系统中,选择实验台工作模式No.1。键盘/显示定义如下:(1)键1、键2 输入6 位微指令数据I7.2,键2 中的高两位还作为标志位FC、FZ;(2)键3 输入分支控制信号P4.1;3)键4 输入控制台的控制信号SWA、SWB;(3)键8 输入节拍信号T4;4)数码 5、数码6 显示微地址控制信号SE6.1。根据微程序控制器的内部结构,记录当FC、FZ 变化时,微指令I7.2的变化,对输出微地址控制信号SE6.1的影响;观察、记录当微指令 I7.2的值变化时,SE6.1的变化情况;观察、记录分支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9 号 P4.1有效时,微指令I7.2的变化对输出微地址控制信号SE6.1的影响;观察、记录 SWA、SWB 对输出微地址控制信号SE6.1的影响。五五实验实验要求要求 1、做好实验预习。2、将仿真的节拍脉冲发生器工作波形记录在实验报告上,注意时间轴的选择。3、将微指令控制电路测得的值记录在实验报告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10 实验四实验四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一、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以构造一台基本模型实验计算机。2、设计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具体上机调试,掌握整机软硬件组成概念。二、实验二、实验设备设备 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计算机。三三、实验、实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不要随手把金属物品如钥匙等放在实验面板上,以免烧坏芯片。不要用手触摸芯片。先接线,后打开电源,养成不带电接线的习惯以免烧坏芯片。四四、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 1)8 位模型计算机的数据通路框图如图 4-1 所示。2)指令格式 一条指令就是机器语言的一个语句,它是一组有意义的二进制代码。指令的基本格式如表 4-1所示。其中操作码 OP-CODE 指明了指令的操作性质及功能地址码则给出了操作数或操作数的地址,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方式。表 4-1 指令的基本格式 位 7 6 5 4 32 10 功能 OP-CODE rs rd 模型机指令系统中包括有五条基本指令,分为算术运算指令、存取指令和控制转移指令等三种类型。其功能如表 4-3 所示。五条机器指令分别是:IN(输入)、ADD(二进制加法)、STA(存数)、OUT(输出)、JMP(无条件转移),指令格式如表 3-1 所示(高 4 位二进制数为操作码)。其中,OP-CODE 为操作码,rs 为源寄存器,rd 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了寄存器操作数的格式(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11 4-2)。其中 IN 为单字长(8 位二进制),其余为双字长指令,XX H 为 addr 对应的十六进制地址码。图 4-1 基本模型机数据通路框图 表 4-2 寄存器操作数 rs 或 rd 选定的寄存器 00 01 10 R0 R1 R2 表 4-3模型机指令系统,及其指令编码形式 助记符 机器指令码 Addr 地址码 功能说明 IN ADD addr STA addr OUT addr JMP addr 0 0H 1 0H XX H 2 0H XX H 3 0H XX H 4 0H XX H“INPUT”中的数据R0 R0+addr-R0 R0-addr addr-BUS addr PC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12 3)实验程序 地址 内容 助记符 说明 00 00 IN“INPUT”R0,键盘输入数据 01 10 ADD 0AH R0+0AH R0 02 0A 03 20 STA 0BH R0 0BH 04 0B 05 30 OUT 0BH 0BH“OUTPUT”,显示输出数据 06 0B 07 40 JMP 08H 08H PC 08 00 09 00 0A 34 34H 被加数 0B XX 求和结果 4)基本模型机实验微程序流程如图 4-2。图 4-2 微程序流程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13 2、实验步骤 1)在 QuartusII 环境下,打开基本模型机工程文件 CPU5A.bdf,将 CPU5A.sof 文件下载到实验 台。了解此 CPU 设计示例,包括引脚锁定与实验系统控制键的关系等。2)利用 QuartusII 的 In-System Memory Content Editor 工具观察 ROM、RAM 中预置的数据。3)“模式选择”置 0,按一次“系统复位”按钮。4)控制开关 SWB、SWA(键 4、键 3)设置为“11”。再通过键 2、键 1 输入运算数据,指导老 师没有特殊要求时,运算数据用学生的序号。5)按动键 7(注意每按 2 次产生一个单步脉冲),使 CPU 单步(微指令单步)运行。即每按 2 次键 7 产生一个 STEP 单步脉冲,执行一个微操作。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数据观察微程序的执行过程。6)用自己的运算数据完成表4-5的“STEP”、“后续uA 微地址”、“MC 微指令”、“PC”、“IR 指令”、“执行结果”这6列数据。“完成功能”这一列写实验报告时完成。表 4-4 LCD 液晶显示屏功能说明 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IN 00 OUT 00 ALU 00 R0 00 R1 00 R2 00 DR1 00 DR2 00 BUS 00 PC 00 AR 00 RAM 00 IR 00 uA 00 MC 018110 图 4-3 LCD 液晶显示屏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14 五、实验要求五、实验要求 1实验之前应认真准备,熟悉实验步骤和具体实验内容。2用In-System Memory Content Editor观察ROM、RAM中的数据。3通过液晶屏,观察各相关寄存器、ALU、DR1、PC、IR、AR、BUS、MC等内容的变化情况,根据微程序控制流程,单步跟踪微程序的执行情况。4通过INPUT(键2、键1)输入运算数据(序号),跟踪程序的执行情况,并详细记录每条微指令执行后,相关单元输出数据的变化情况,依次执行机器指令,记录实验数据(表4-5)。5完成实验报告时,按自己的理解填写表4-5“完成功能”这一列。表 4-5 微指令执行情况 STEP 后续 uA PC IR 执行结果 完成功能 1 00 00 00 控制台操作 控制台(读/写/运行)功能判断 2 23 SWB、WSA=(11)转 RP,分支转移 3 01 转程序执行方式 4 02 01 PCAR=00H,PC+1=01H 程序计数器给地址寄存器传值00,并自加一 5 10 00 RAM(00H)=00BUSIR=00H RAM 将 00 地址中的值 00(指令)传递给 IR 6 01 03 R0=56H 执行微指令 SW-R0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15 实验五实验五 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原理知识,设计并实现较为完整的计算机。二、实验二、实验设备设备 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计算机。三三、实验、实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不要随手把金属物品如钥匙等放在实验面板上,以免烧坏芯片。不要用手触摸芯片。先接线,后打开电源,养成不带电接线的习惯以免烧坏芯片。四四、数据格式及指令系统、数据格式及指令系统 1、数据格式 模型机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表示数据,且字长为 8 位,其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 符 号 尾 数 其中第 7 位为符号位,数值表示范围是:1X1。2、指令格式 模型机设计四大类指令共十六条,其中包括算术逻辑指令、I/O 指令、存数指令、取数指令、转移指令和停机指令。算术逻辑指令 设计 9 条算术逻辑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其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 OP-CODE RS RD 其中,OPCODE 为操作码,RS 为源寄存器,RD 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RS 或 RD 选定的寄存器 00 01 R0 R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16 9 条算术逻辑指令的名称、功能具体见表 51。访问指令及转移指令 模型机设计 2 条访问指令:即存数 STA、取数 LDA;2 条转移指令:即无条件转移 JMP、有进位转移指令 BZC。指令格式为:7 6 5 4 3 2 1 0 0 0 M OP-CODE RD D 其中,OPCODE 为操作码,RD 为目的寄存器地址(LDA、STA 指令使用)。D为位移量(正负均可),M 为寻址模式,其定义如下:寻址模式 M 有效地址 E 说 明 00 01 10 ED E(D)E(RI)+D 直接寻址 间接寻址 RI 变址寻址 本模型机规定变址 RI 指定为寄存器 R2。I/O 指令 输入 IN 和输出 OUT 指令采用单字节指令,其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 OP-CODE addr RD 其中,addr=01 时选中“INPUT DEVICE”中的键盘输入设备,addr=10 时,选中“OUTPUT DEVICE”中的LCD 点阵液晶屏作为输出设备。停机指令 指令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 OP-CODE 0 0 0 0 HALT 指令,用于实现停机操作。3、指令系统 本模型机共有 16 条基本指令,其中算术逻辑指令 7 条,访问内存指令和程序控制指令 4条,输入输出指令 2 条,其它指令 1 条。表 51 列出了各条指令的格式、汇编符号、指令功能。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17 表 5-1 指令系统表 助记符号 指令格式 功能 CLR rd 0111 00 rd 0 rd MOV rs,rd 1000 rs rd rs rd ADC rs,rd 1001 rs rd rs+rd+cy rd SBC rs,rd 1010 rs rd rs rd cy rd INC rd 1011 rd rd+1 rd AND rs,rd 1100 rd rs rd rd COM rd 1101 rd rd rd RRC rs,rd 1110 rd RLC rs,rd 1111 rd LDA M,D,rd 00 M 00 rd D E rs STA M,D,rd 00 M 01 rd D rd E JMP M,D 00 M 10 rd D E PC BZC M,D 00 M 11 rd D 当 CY=1 或 Z=1 时,E PC IN addr,rd 0100 01 rd addr rd OUT addr,rd 0101 10 rd rd addr HALT 0110 00 00 停机 五五、总体设计、总体设计 复杂模型机的数据通路框图如图 51 所示。根据复杂模型机的硬件电路设计监控软件(机器指令),再根据机器指令要求,设计微程序流程图及微程序,最后形成 16 进制文件。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18 六六、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设计复杂模型机的监控软件,详细如下:RAM 地址(16 进制)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A 内容(16 进制)00 10 0D 80 00 60 70 20 0E 30 0E 助记符 IN ADD 0DH RLC IN RRC RL STA 0EH OUT 0EH 说 明“INPUT DEVICE”R0 R0+0DH R0 “INPUT DEVICE”R0 R00EH 0EH OUTPUT W/R CS2 CS1 CS0 SWB CE 输入设备 数据总线 ALUB S3 S2 S1 S0 M CN DR1(74273)DR2(74273)LDDR1 LDDR2 R0(74374)R0B LDR0 IR(74273)LDIR 时序 微控器 PC(74161)LDPC LDAD PCB AR(74273)LDAR 地址总线 W/R CE CE LEDB W/R CE 输出设备 CPU 图 5-1 数据通路框图 译 码 器 ALU RAM 74LS299 T4 299B R1(74374)R1B LDR1 R2(74374)R2B LDR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19 0B 0C 0D 0E 40 00 45 JMP addr 00 PC 自定 存数单元 2.在 QuartusII 环境下,打开基本模型机工程文件 bdf,将 sof 文件下载到实验台。了解此 CPU 设计示例,包括引脚锁定与实验系统控制键的关系等。3.利用 QuartusII 的 In-System Memory Content Editor 工具观察 ROM、RAM 中预置的数据。4.“模式选择”置 1,按一次“系统复位”按钮。5.通过键 2、键 1 输入运算数据,第一个数用批次号,第二个数用学生的序号。6.按动键 7(注意每按 2 次产生一个单步脉冲),使 CPU 单步(微指令单步)运行。即每按 2 次键 7产生一个 STEP 单步脉冲,执行一个微操作。通过液晶显示屏显示数据观察微程序的执行过程。7.用自己的运算数据完成表3-5的“STEP”、“后续uA 微地址”、“MC 微指令”、“PC”、“IR指令”、“执行结果”这6列数据。“完成功能”这一列写实验报告时完成。七七、实验要求实验要求 1实验之前应认真准备,熟悉实验步骤和具体实验内容。2用In-System Memory Content Editor观察ROM、RAM中的数据。3通过液晶屏,观察各相关寄存器、ALU、DR1、PC、IR、AR、BUS、MC等内容的变化情况,根据微程序控制流程,单步跟踪微程序的执行情况。4通过INPUT(键2、键1)输入运算数据(序号),跟踪程序的执行情况,并详细记录每条微指令执行后,相关单元输出数据的变化情况,依次执行机器指令,记录实验数据(表4-5)。5完成实验报告时,按自己的理解填写表4-5“完成功能”这一列。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20 IN ADD STA OUT JMP RR RRC RL RLC01PCARPC+1RAMBUSBUSIR0101ED820200C05020001001P(1)SWR02001ED83PCARPC+12101ED85PCARPC+12201ED8DPCARPC+12301EDA6 24001001R0SFT25030410RAMBUSBUSAR0300E004RAMBUSBUSAR0700E00F3100E01ARAMBUSBUSDR10400E005 17038201RAMBUSBUSDR03200A018R0DR00501A20633070A010101DR0LEDRAMBUSBUSAR运行微程序微地址采用八进制微指令采用十六进制微地址微操作微指令06959A01DR1+DR0BUSR00101SWBUSBUSRd3400D181右环移3521881E01SFTR036019801R0SFT2631821F带进位右环移372988200140019801R0SFT27318221左环移411188220142019801R0SFT30318223带进位左环移431988240144019801SFTR0SFTR0SFTR0PCARPC+1R0BUSBUSRAM 图 5-3 微程序流程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21 附录附录 A A 实验电路结构图实验电路结构图 CLOCK0CLOCK2CLOCK5CLOCK9目标芯片FPGA/CPLDHEXPIO2PIO3PIO4PIO5PIO7PIO6D1D2D3D4D5D6D7D8D16D15D14D13D12D11数码1数码2数码3数码4数码5数码6数码7数码8NO.0SPEAKER扬声器实验电路结构图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PIO15-PIO12PIO11-PIO8PIO7-PIO2HEX键1键2键3键4键5键6键7键8PIO47-PIO44PIO43-PIO40PIO39-PIO36PIO35-PIO32PIO31-PIO28PIO27-PIO24PIO23-PIO20PIO19-PIO16CLOCK9CLOCK5CLOCK2CLOCK0SPEAKER扬声器NO.1PIO11-PIO8PIO15-PIO12PIO48PIO49D15D16HEXHEXPIO32PIO33PIO34PIO35PIO36PIO37PIO38PIO39D1D2D3D4D5D6D7D8实验电路结构图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FPGA/CPLD目标芯片12345678PIO3-PIO0PIO7-PIO4HEXHEX键1键2键3键4键5键6键7键8PIO39-PIO32PIO31-PIO28PIO27-PIO24PIO23-PIO20PIO19-PIO16 图 3 实验电路结构图 NO.0 图 4 实验电路结构图 NO.1 CLOCK9CLOCK5CLOCK2CLOCK0PIO48PIO49D10D912345678NO.2实验电路结构图FPGA/CPLD直接与 段显示器相接7PIO46-PIO40PIO38-PIO32PIO30-PIO24PIO22-PIO16接PIO46-PIO40 g,f,e,d,c,b,a 接PIO38-PIO32 g,f,e,d,c,b,a接七段PIO30-PIO24 g,f,e,d,c,b,a 接PIO22-PIO16 g,f,e,d,c,b,aPIO15-PIO12PIO11-PIO8PIO7-PIO4PIO3-PIO0目标芯片键1键2键3键4键5键6键7键8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CLOCK9CLOCK5CLOCK2CLOCK0实验电路结构图NO.3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D9D16D15D14D13D12D11D10D8D7D6D5D4D3D2D1PIO8PIO9PIO10PIO11PIO12PIO13PIO14PIO15SPEAKER扬声器12345678目标芯片FPGA/CPLDPIO0PIO1PIO2PIO3PIO4PIO5PIO6PIO7键1键2键3键4键5键6键7键8PIO15-PIO8PIO47-PIO44PIO43-PIO40PIO39-PIO36PIO35-PIO32PIO31-PIO28PIO27-PIO24PIO23-PIO20PIO19-PIO16 图 5 实验电路结构图 NO.2 图 6 实验电路结构图 NO.3 CLOCK9CLOCK5CLOCK2CLOCK0实验电路结构图NO.4目标芯片FPGA/CPLD12345678D16D15D14PIO3-PIO0PIO7-PIO4PIO15-PIO12HEXHEXHEX单脉冲单脉冲键1键2键3键4键5键6键7键8PIO11PIO9PIO8PIO10PIO47-PIO44PIO43-PIO40PIO39-PIO36PIO35-PIO32串行 输出显示 串行输出CLEARCLOCKLOAD时钟计数器D1D2D3D4D5D6D7D8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22 图 7 实验电路结构图 NO.4 图 8 实验电路结构图 NO.5 CLOCK9CLOCK5CLOCK2CLOCK0PIO8D11D12PIO9D13PIO10D14PIO11D15PIO12PIO13D16D6D5D4D3D2D1D7D8)(12345678实验电路结构图NO.6目标芯片FPGA/CPLD扬声器SPEAKERPIO3-PIO0PIO7-PIO4HEXHEXPIO16PIO13-PIO8PIO23PIO22PIO21PIO20PIO19PIO18PIO17直接与 段显示器相接7PIO46-PIO40PIO38-PIO32PIO30-PIO24PIO22-PIO16接PIO46-PIO40 g,f,e,d,c,b,a 接PIO38-PIO32 g,f,e,d,c,b,a接七段PIO30-PIO24 g,f,e,d,c,b,a 接PIO22-PIO16 g,f,e,d,c,b,a键1键2键3键4键5键6键7键8CLOCK9CLOCK5CLOCK2CLOCK0D16D15D14D13D12D11D9D8PIO47D7PIO46D6PIO45D5PIO44D4PIO43D3PIO42D2PIO41PIO40D1NO.7实验电路结构图SPEAKER扬声器FPGA/CPLD目标芯片12345678PIO0PIO2PIO3PIO4PIO5PIO6PIO7单脉冲单脉冲单脉冲键1键2键3键4键5键6键7键8PIO47-PIO40PIO39-PIO36PIO35-PIO32PIO31-PIO28PIO27-PIO24PIO23-PIO20PIO19-PIO16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 图 9 实验电路结构图 NO.6 图 10 实验电路结构图 NO.7 CLOCK9CLOCK5CLOCK2CLOCK0FPGA/CPLDPIO10串行输入脉冲D16D15D1487654321NO.8实验电路结构图SPEAKER扬声器目标芯片PIO39-PIO36PIO43-PIO40PIO47-PIO44预置串行输入数DCBADCBAD1D2D3D4D5D6D7D8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单脉冲HEXHEXHEX单脉冲PIO9PIO11PIO8PIO15-12PIO7-4PIO3-0HEXHEX键1键2键3键4键5键6键7键8 图 11 实验电路结构图 NO.8 图 12 实验电路结构图 NO.9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23 附录 B 实验电路结构图说明 1 1实验电路信号资源符号图说明实验电路信号资源符号图说明 结合附图 2-1,以下对实验电路结构图中出现的信号资源符号功能作出一些说明:(1)附图 2-1a 是 16 进制 7 段全译码器,它有 7 位输出,分别接 7 段数码管的 7 个显示输入端:a、b、c、d、e、f 和 g;它的输入端为 D、C、B、A,D为最高位,A 为最低位。例如,若所标输入的口线为 PIO1916,表示 PIO19 接 D、18 接 C、17接 B、16 接 A。(2)附图 2-1b 是高低电平发生器,每按键一次,输出电平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变化一次,且输出为高电平时,所按键对应的发光管变亮,反之不亮。(3)附图 2-1c 是 16 进制码(8421 码)发生器,由对应的键控制输出 4 位 2 进制构成的 1 位 16 进制码,数的范围是 00001111,即H0 至HF。每按键一次,输出递增 1,输出进入目标芯片的 4 位 2 进制数将显示在该键对应的数码管上。(4)附图 2-1d 是单次脉冲发生器。每按一次键,输出一个脉冲,与此键对应的发光管也会闪亮一次,时间 20ms。(5)附图 2-e 是琴键式信号发生器,当按下键时,输出为高电平,对应的发光管发亮;当松开键时,输出为高电平,此键的功能可用于手动控制脉冲的宽度。具有琴键式信号发生器的实验结构图是 NO.3。2 2各实验电路结构图特点与适用范围简述各实验电路结构图特点与适用范围简述 (1)结构图结构图 NO.NO.0 0:目标芯片的 PIO16 至 PIO47 共 8 组 4 位 2 进制码输出,经外部的 7 段译码器可显示于实验系统上的 8 个数码管。键 1 和键 2 可分别输出 2 个四位 2 进制码。一方面这四位码输入目标芯片的 PIO11PIO8 和 PIO15PIO12,另一方面,可以观察发光管 D1 至 D8 来了解输入二进制的数值。例如,当键 1 控制输入 PIO11PIO8 的数为“B“时,则发光管 D4 和 D2 亮,D3 和 D1 灭。电路的键 8 至键 3 分别控制一个高低电平信号发生器向目标芯片的 PIO7 至 PIO2 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扬声器接在“SPEAKER”上,具体接在哪一引脚要看目标芯片的类型,这需要查第 3 节的引脚对照表。如目标芯片为 EPEC6/12,则扬声器接在“174”引脚上。目标芯片的时时钟输入未在图上标出,也需查阅第 3 节的引脚对照表。例如,目标芯片为 EP1C6,则输入此芯片的时钟信号有 CLOCK0 或 CLOCK9,共 4 个可选的输入端,对应的引脚为 28或 29。具体的输入频率,可参考主板频率选择模块。此电路可用于设计频率计,周期计,计数器等等。(2)结构图结构图 NO.1NO.1:适用于作加法器、减法器、比较器或乘法器等。例如,加法器设计,可利用键 4 和键 3 输入 8 位加数;键 2 和键 1 输入 8 位被加数,输入的加数和被加数将显示于键对应的数码管 4-1,相 图 2-1 实验电路信号资源符号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24 加的和显示于数码管 6 和 5;可令键 8/7 控制此加法器的最低位进位。(3)结构图结构图 NO.2NO.2:(4)直接与 7 段数码管相连的连接方式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对 7 段显示译码器的设计学习。以图 NO.2 为例,如图所标“PIO46-PIO40 接 g、f、e、d、c、b、a”表示 PIO46、PIO45.PIO40 分别与数码管的 7 段输入 g、f、e、d、c、b、a 相接。可用于作 VGA 视频接口逻辑设计,或使用数码管 8 至数码管 5 共 4 个数码管作 7 段显示译码方面的实验;而数码管 4 至数码管 1,4 个数码管可作译码后显示,键 1 和键 2 可输入高低电平。(4)结构图结构图 NO.3NO.3:特点是有 8 个琴键式键控发生器,可用于设计八音琴等电路系统。也可以产生时间长度可控的单次脉冲。该电路结构同结构图 NO.0 一样,有 8 个译码输出显示的数码管,以显示目标芯片的 32 位输出信号,且 8 个发光管也能显示目标器件的 8 位输出信号。(5)结构图结构图 NO.4NO.4:适合于设计移位寄存器、环形计数器等。电路特点是,当在所设计的逻辑中有串行2 进制数从 PIO10 输出时,若利用键 7 作为串行输出时钟信号,则 PIO10 的串行